這是一類很簡單的骨折術後康復,首先需要看你骨折術前片和術後看,決定你是穩定骨折還是不穩定骨折,這可以確定什麼時候可以部分和完全負重,當然您的主刀醫生意見是首選
然後術後就可以開始關節活動度訓練和肌肉力量訓練,這部分是康復的重要內容,如果關節應僵硬和肌肉萎縮,會嚴重影響後期的正常功能恢復的。
其中踝關節和膝關節目前應該存在有關節活動受限,現在就可以開始關節鬆動術和軟組織鬆動術治療,這是需要物理治療師操作的。以下內容是患者主動參與的訓練和注意事項,還有很多是需要在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下完成和治療的。
請參考一下內容:
脛骨幹高能量粉碎性骨折術後3個月無負重,步態:2點步態
脛骨幹地能量穩定骨折,術後早期可以疼痛可耐受下部分負重。
外固定骨折術後康復根據手術醫生意見處理。
階段一:最大保護期
術後1-2天
禁忌:避免患肢站立旋轉
目的:減輕疼痛,控制腫脹,預防深靜脈性血栓,預防反反射性肌抑制、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如果疼痛腫脹得到控制,可以進入下一小階段。
康復內容:
1、 患肢抬高,高於心臟。
2、 踝泵。
3、 深呼吸和咳嗽訓練。
4、 冰敷小腿部
5、 膝關節和踝關節主動關節活動度訓練
6、 股四頭肌、膕繩肌、臀大肌等長肌力收縮訓練。
8、脛前肌、三頭肌次最大等長肌力訓練。
9、正確體位擺放。
10、床上坐起和站立。
11、上肢和健側肢體力量訓練。
術後3天-6周
目標:良好的轉移能力和平衡,膝踝關節恢復正常ROM。
禁忌:避免患肢站立旋轉。
1、繼續階段一內容,開始膝關節終末端肌力訓練 。
2、如果患者仍舊臥床,繼續上肢和健側肌力訓練。
3、指導患者床上-站立-椅子轉移訓練。
4、輔助器下行走訓練。
階段二:中等保護期
術後6周-3個月
目標:保護骨折點,進一步恢復肌力。骨折點穩定進入下一階段。
1、如果患者踝膝關節未達到正常,開始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
2、開始股四頭肌、蹠背曲肌輕柔的漸進抗阻肌力訓練。
3、穩定骨折開始閉鏈訓練。
4、穩定骨折開始可耐受下部分負重;不穩定骨折繼續不負重。
階段三:最小保護期
(3-6月)
目的:逐漸脫離助行器,恢復功能性活動。
1、 在助行器輔助下可耐受負重,逐漸轉換手杖,再逐漸獨立行走。
2、 逐漸恢復靈敏性活動,迴歸可耐受無衝撞性體育活動。
階段四
>6個月
1、如果有跡象表明骨折不癒合或延遲癒合,骨科處理。
附錄:
1、患肢抬高:它是一種利用重力幫助血液及組織液迴流來減少創傷部位腫脹,緩解疼痛的方法。儘可能地使受傷部位放置在高於心臟水平的地方,利用重力幫助血液迴流迴心髒。術後腫脹建議做此動作。
2、踝泵:踝關節極度背伸,堅持10秒,放鬆休息10秒,再極度蹠屈,堅持10秒,再放鬆10秒,依次迴圈,10個為一組。
踝關節的運動,起到象泵一樣的作用,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和淋巴迴流,減輕腫脹。術後可以經常做。
3、深呼吸和咳嗽訓練。臥位或坐位下,囑咐患者腹部深呼吸氣;坐位咳嗽訓練,儘可能的把痰排出,保持呼吸道暢通。
4、冰敷骨折股骨幹:本院有專用冰敷袋。術後3天,每天上下午各冰敷連續4次,每次10分鐘。每次功能訓練後各冰敷一次,每次15分鐘。
冰敷主要原理有:
1)、收縮受傷處血管,減少出血,從而減少腫脹;
2)、緩解疼痛;
3)、緩解肌肉痙攣;
4)、透過降低代謝率減少細胞組織損傷的風險。
4、主動或輔助-主動或被動髖關節活動度訓練:如果患者能夠主動完成最好,如果患者不能夠主動完成,可以在治療師的幫助下完成或被動完成。要求在患者疼痛可以耐受的範圍活動。
5、指導患者在助行器下行走,並觀察步態指導患者。60歲以下且身體素質尚可患者建議柺杖,60以上患者且身體虛弱患者建議助行器。
6、開鏈和閉鏈訓練:
開鏈:指肢體近端固定而遠端關節活動的運動
閉鏈:肢體遠端固定而近端關節活動的運動
7、股四頭肌、膕繩肌、臀大肌次大強度等長肌力收縮訓練:
上面三組肌肉在骨折點無痛範圍內無動作繃緊,繃緊10秒鐘,放鬆10秒鐘,為一組,每次訓練10組,
8、開始床上活動,臥位-坐位轉換:麻醉期過後儘早讓患者自主或輔助下做起,如果頭暈,讓其慢慢躺下;反覆臥位-坐位-臥位,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9、上肢力量鍛鍊及健側肌力鍛鍊:每次用力保持10秒鐘,慢慢下來,休息10秒鐘,連續10個動作為一組,每次10組
10、正確體位擺放:患肢放於舒適的位子,並且於骨折點無應力影響。
2點步態:患肢和柺杖做一單位,健側下肢做另一單位,步行,患肢可部分負重可以不負重。
這是一類很簡單的骨折術後康復,首先需要看你骨折術前片和術後看,決定你是穩定骨折還是不穩定骨折,這可以確定什麼時候可以部分和完全負重,當然您的主刀醫生意見是首選
然後術後就可以開始關節活動度訓練和肌肉力量訓練,這部分是康復的重要內容,如果關節應僵硬和肌肉萎縮,會嚴重影響後期的正常功能恢復的。
其中踝關節和膝關節目前應該存在有關節活動受限,現在就可以開始關節鬆動術和軟組織鬆動術治療,這是需要物理治療師操作的。以下內容是患者主動參與的訓練和注意事項,還有很多是需要在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下完成和治療的。
請參考一下內容:
脛骨幹高能量粉碎性骨折術後3個月無負重,步態:2點步態
脛骨幹地能量穩定骨折,術後早期可以疼痛可耐受下部分負重。
外固定骨折術後康復根據手術醫生意見處理。
階段一:最大保護期
術後1-2天
禁忌:避免患肢站立旋轉
目的:減輕疼痛,控制腫脹,預防深靜脈性血栓,預防反反射性肌抑制、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如果疼痛腫脹得到控制,可以進入下一小階段。
康復內容:
1、 患肢抬高,高於心臟。
2、 踝泵。
3、 深呼吸和咳嗽訓練。
4、 冰敷小腿部
5、 膝關節和踝關節主動關節活動度訓練
6、 股四頭肌、膕繩肌、臀大肌等長肌力收縮訓練。
8、脛前肌、三頭肌次最大等長肌力訓練。
9、正確體位擺放。
10、床上坐起和站立。
11、上肢和健側肢體力量訓練。
術後3天-6周
目標:良好的轉移能力和平衡,膝踝關節恢復正常ROM。
禁忌:避免患肢站立旋轉。
康復內容:
1、繼續階段一內容,開始膝關節終末端肌力訓練 。
2、如果患者仍舊臥床,繼續上肢和健側肌力訓練。
3、指導患者床上-站立-椅子轉移訓練。
4、輔助器下行走訓練。
階段二:中等保護期
術後6周-3個月
目標:保護骨折點,進一步恢復肌力。骨折點穩定進入下一階段。
1、如果患者踝膝關節未達到正常,開始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
2、開始股四頭肌、蹠背曲肌輕柔的漸進抗阻肌力訓練。
3、穩定骨折開始閉鏈訓練。
4、穩定骨折開始可耐受下部分負重;不穩定骨折繼續不負重。
階段三:最小保護期
(3-6月)
目的:逐漸脫離助行器,恢復功能性活動。
1、 在助行器輔助下可耐受負重,逐漸轉換手杖,再逐漸獨立行走。
2、 逐漸恢復靈敏性活動,迴歸可耐受無衝撞性體育活動。
階段四
>6個月
1、如果有跡象表明骨折不癒合或延遲癒合,骨科處理。
附錄:
1、患肢抬高:它是一種利用重力幫助血液及組織液迴流來減少創傷部位腫脹,緩解疼痛的方法。儘可能地使受傷部位放置在高於心臟水平的地方,利用重力幫助血液迴流迴心髒。術後腫脹建議做此動作。
2、踝泵:踝關節極度背伸,堅持10秒,放鬆休息10秒,再極度蹠屈,堅持10秒,再放鬆10秒,依次迴圈,10個為一組。
踝關節的運動,起到象泵一樣的作用,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和淋巴迴流,減輕腫脹。術後可以經常做。
3、深呼吸和咳嗽訓練。臥位或坐位下,囑咐患者腹部深呼吸氣;坐位咳嗽訓練,儘可能的把痰排出,保持呼吸道暢通。
4、冰敷骨折股骨幹:本院有專用冰敷袋。術後3天,每天上下午各冰敷連續4次,每次10分鐘。每次功能訓練後各冰敷一次,每次15分鐘。
冰敷主要原理有:
1)、收縮受傷處血管,減少出血,從而減少腫脹;
2)、緩解疼痛;
3)、緩解肌肉痙攣;
4)、透過降低代謝率減少細胞組織損傷的風險。
4、主動或輔助-主動或被動髖關節活動度訓練:如果患者能夠主動完成最好,如果患者不能夠主動完成,可以在治療師的幫助下完成或被動完成。要求在患者疼痛可以耐受的範圍活動。
5、指導患者在助行器下行走,並觀察步態指導患者。60歲以下且身體素質尚可患者建議柺杖,60以上患者且身體虛弱患者建議助行器。
6、開鏈和閉鏈訓練:
開鏈:指肢體近端固定而遠端關節活動的運動
閉鏈:肢體遠端固定而近端關節活動的運動
7、股四頭肌、膕繩肌、臀大肌次大強度等長肌力收縮訓練:
上面三組肌肉在骨折點無痛範圍內無動作繃緊,繃緊10秒鐘,放鬆10秒鐘,為一組,每次訓練10組,
8、開始床上活動,臥位-坐位轉換:麻醉期過後儘早讓患者自主或輔助下做起,如果頭暈,讓其慢慢躺下;反覆臥位-坐位-臥位,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9、上肢力量鍛鍊及健側肌力鍛鍊:每次用力保持10秒鐘,慢慢下來,休息10秒鐘,連續10個動作為一組,每次10組
10、正確體位擺放:患肢放於舒適的位子,並且於骨折點無應力影響。
2點步態:患肢和柺杖做一單位,健側下肢做另一單位,步行,患肢可部分負重可以不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