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火辰
-
2 # 穿越再現彼岸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這是《千字文》中對戰國時期的四位名將的評價,他們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位。這四位戰國名將有一個共同特點,全部是從最底層計程車兵做起,最後成為一代名將。
白起成名戰——伊闕之戰。白起讓人熟知的是長平之戰大敗趙軍,坑殺40萬降卒,並且一生作戰沒有敗績。須知每一個將軍不是一步登天的,秦王選擇白起為長平之戰的主將主要是白起自己積累的卓越戰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白起劇照)
白起的成名之戰是發生於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公元前296年,韓襄王和魏襄王在這一年同時去世,秦昭王覺著是一個機會,趁機攻打南韓佔領地盤。公元前294年白起作為左庶長攻佔了南韓的新城(洛陽東南的伊川縣附近),主將向壽攻佔了武始(河北武安)。
韓軍與秦軍對峙於伊闕,並向魏國求援共同打擊秦國的軍隊,新城距離魏國國都大梁太近了,形成了戰略威懾。魏國派出了援軍與韓軍合兵一處,此時勢力微弱的東周也派出了少量軍隊助戰,參戰軍隊達到了24萬,比秦軍的部隊多一倍多。這時與魏韓聯軍對峙的秦軍主將是向壽,雙方對峙了一年多沒有多大進展,秦國的丞相魏冉升了白起的爵位,讓他成為了秦軍主將。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白起到任後首先整合自己的部隊,瞭解敵人的排兵佈陣,蒐集對方的軍事情報,兩者結合做出自己的判斷以及攻擊的方案。韓魏聯軍以韓軍在前,魏軍在側後,這是魏軍主將公孫喜(又名犀武)和南韓主將暴鳶爭鬥的結果,雙方都不願意首先對陣秦軍,南韓作戰能力弱,但是裝備先進,擅長遠距離進攻,被安排在前對陣秦軍;魏軍作戰能力強,兵力多在側後隨時準備援助韓軍。
瞭解到這些情況後,白起決定突襲強大的魏軍,而較為弱的韓軍放在次要位置。他命令與韓軍對陣的少數秦軍,大張旗鼓,製造出一番先與韓軍對決的架勢,韓軍立馬組織軍隊迎戰。這時的魏軍將領和士兵也注意著戰場,一看攻擊韓軍,立馬鬆懈了下來,不著急了。他們等待秦軍和韓軍廝殺到一定程度再動手不遲,軍事部署也沒有準備好。突然迂迴到魏軍後方的秦軍主力全力攻擊魏軍背後,魏軍來不及組織作戰隊形就被秦軍擊垮,全軍潰敗,韓軍也不知道秦軍到底來了多少人馬,也跟著潰敗。白起最拿手的追擊戰開始了,聯軍沒了統一指揮,都紛紛逃命,24萬人馬被白起全殲,魏軍主將公孫喜被擒獲,韓軍主將暴鳶隻身逃走了。白起因為這一戰,以少勝多,一戰成名。
王翦成名戰——闕與之戰。山西闕與(山西和順)這個地方成就了兩位名將,第一個是趙國的趙奢,另外一個就是秦國的王翦了。
公元前269年,秦軍圍困闕與,趙奢奉命解圍,出奇制勝,長途奔襲,攻其不備,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大敗優勢軍力的秦軍,成功解圍,秦軍畏懼多年不敢進攻闕與,成就了趙奢的威名。(王翦劇照)
公元前236年,這已經是闕與之戰33年之後了,王翦率領軍隊進攻秦軍的傷心之地闕與。王翦帶領軍隊只有18天,他將軍隊中不滿百擔的中下級校尉軍官都放假回家了。這是為啥呢?我們知道商鞅變法中獎勵軍功,這些下層軍官應該大都是沒有多少軍功的貴族子弟擔任的,沒有多少軍功,來軍隊中只是為了獲取爵位,作戰能力那就非常一般了,同時也壓榨了下層士兵的軍功,這些人可以在士兵哪裡獲取一定的軍功從而得到晉升。從這一點來看,王翦直接鼓舞士兵作戰計程車氣,告訴他們再打仗的軍功都是自己的了,留下的下級軍官都是能征慣戰之人,隊伍精練了,士氣高漲了。
這一戰,秦軍勢如破竹,攻下了秦軍的傷心之地闕與,並將周邊的九座城攻打了下來。王翦因為這一戰一血秦軍慘敗的恥辱,揚名諸侯。
廉頗成名戰——陽晉之戰。廉頗開始時主要守衛趙國的西線,與齊國對抗,並沒有與秦軍對壘。齊軍和趙軍在雙方交界的地方有很多爭奪的城池。當時齊國是東方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家,其他各國都不是對手,趙國被齊國攻擊丟失了昔陽(晉中昔陽)、陽晉(山西太原)、靈丘(山西大同靈丘)、高唐(山東高唐)、河間(河北滄州附近)等地方。燕國和趙國的相國樂毅聯合五國(除了楚國)進攻齊國,此時齊國主力20萬軍隊正在宋國的地盤上,他剛剛兼併宋國。(廉頗劇照)
趙軍跟隨五國聯軍在公元前284年大破齊軍,然後趙軍分兵兩處,一支繼續跟隨聯軍,另外一支由廉頗率領。公元前283年,廉頗率軍一路北上,將丟失的昔陽、陽晉、靈丘、高唐、河間等地全部收復(現在山西中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北部等地),使趙國恢復了往日的輝煌,取代齊國成為東方六國之首。廉頗的威名也從此盛傳於諸侯。
李牧成名戰——大破匈奴。李牧和白起一樣,征戰一生沒有戰敗國,卻死於秦國的反間計,被自己人殺了。
李牧一直以來都在趙國的北部邊疆雁門作戰成長,做到了鎮守邊疆的大將,應該是把守雁門邊疆的軍政一把手,軍隊和當地的財政賦稅都歸他管理。
李牧擅長謀略,愛護下級士兵,每過幾天就宰牛殺羊犒勞邊關將士,士兵們也都擁護他。不過李牧有一條非常嚴格的規定,堅決不和匈奴軍隊作戰,派遣騎兵斥候打探匈奴的情況,匈奴軍隊進犯,立馬讓士兵和放牧的牛羊進入堡壘。幾年下來,邊關都沒有啥損失,匈奴也搶不了啥東西!自己計程車兵和匈奴的將領們都認為李牧是個軟蛋,不敢打仗。(李牧劇照)
流言到趙王這兒,趙王要求李牧出戰,李牧堅決不肯。趙王讓李牧回到都城,免了他的職務,讓別人代替他鎮守。代替著來了以後一反常態,出擊匈奴,結果每戰必敗,邊關也損失了不少財物。趙王這才明白李牧的做法是正確的,並起用了他,他也提了自己的條件,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並且要完全信任他。
李牧回到雁門後,繼續堅守不出。士兵們照樣吃喝,待遇豐厚,可是心裡不踏實,所謂無功不受祿啊,都向李牧請戰。李牧看到高昂計程車氣後,決定與匈奴來一場決戰,於是集結人馬訓練,將自己多年策劃的作戰方案付諸實施。
原來李牧長久避戰是驕兵之計,並不是不能戰,而是示敵以弱,同時善待士兵,鼓舞了士兵作戰計程車氣。訓練好部隊後,李牧佈置一個大大的口袋陣,引誘匈奴主力進入,讓小股匈奴部隊嚐到了大甜頭,周圍的匈奴部落紛紛起兵來進攻,以圖擊敗李牧這個“軟蛋”,獲取更多的戰果,結果直接進入李牧設計的圈套。李牧軍隊殺滅匈奴軍隊十多萬人,匈奴的一部被消滅,一部被打敗,收復了林胡,匈奴單于率領少數人逃跑了。這一戰使得雁門邊疆十多年沒有匈奴的滋擾,李牧也因為這一戰而成名。
-
3 # 聽榮兒說
白起 伊闕之戰
王翦 瘀與之戰
李牧 大破匈奴
廉頗 長平之戰
-
4 # Lucky
一是,四戰基本上是以少勝多。伊闕之戰,秦軍10萬,韓魏聯軍24萬。閼與之戰,沒查到具體兵力。據推測秦軍兵力不多,因為王翦還沒成名,不可能帶太多兵。此外閼與是戰略要地,趙國兵力不可能太少。個人認為雙方兵力應該相差不多。甚至趙兵多一些。陽晉之戰,趙軍少數騎兵,齊國兵力較多。邊境匈奴之戰,趙軍17萬左右,匈奴20多萬。
二是,戰前相信四位哥哥的人不多。白起哥是被人力薦才有機會。王翦哥帶軍才18天。廉頗哥當時並沒聞名於諸侯。李牧哥,敵我雙方都認為他是軟蛋。
三是,四位哥哥具體戰術很高明。白起哥是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王翦哥是激勵士氣,重視軍功。廉頗哥那一戰沒有太多史料。但是能讓各國都知道他的勇名,沒有兩下說不過去。再者據說他用的是騎兵。李牧哥驕敵之心,歷練精兵。
四是,四位哥哥結局多為不幸。白起哥,功高蓋主,被人嫉妒,自刎而死。廉頗哥,遭人惡語,客死他鄉。李牧哥,被人誣告,死於小人之手。王翦哥,平安著陸,有個好結果。
回覆列表
既然是成名之戰,那就是一鳴驚人的意思,而不是他們的代表之戰,因此,白起、廉頗都參加了的長平之戰、王翦為秦始皇滅六國的許多戰役可以不提了。
一、白起,成名於伊闕之戰。
白起和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關係很好,被穰侯魏冉推薦為將,在伊闕之戰前已經小有名聲,然而伊闕之戰才是他人屠生涯的開始,此戰後他威震列國。且說韓魏兩國把住崤函要道,想要阻止秦軍東出,秦國與韓魏聯軍會戰於伊闕,就在如今洛陽市龍門鎮。此地因為地勢險要,兩山相對而出,高大如天神門闕,伊水從中流過而得名。韓魏聯軍幾乎是秦軍的一倍,但是兩軍主將你推我讓,都不肯當先鋒,想撿便宜。白起看出了韓魏兩軍不能合作,實行各個擊破的戰術,繞道魏軍之後,猛攻魏軍,擒殺魏軍主將,又從側翼猛攻韓軍,造成韓軍崩潰。此戰,白起斬殺韓魏聯軍24萬,特別是南韓精銳,基本喪失殆盡,從而打通了秦國東出之路,秦國得以深入到周王朝王京所在的伊洛附近。
戰役的影響各位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此戰,基本奠定了白起的作戰風格,即大肆消滅敵軍有生力量,白起的人屠生涯從此開啟。
二、王翦,成名於閼與之戰
閼與這個地名,比較熟悉歷史的朋友會不會有些熟悉?沒錯,這就是趙國名將趙奢(著名的馬服君,紙上談兵的趙括之父)一戰成名之地,此地險要,很多地方只是能容一人透過,趙奢說此地狹路相逢勇者勝,當時廉頗、樂乘等名將都不敢打這一仗,然而趙奢去了,並在此地重創強大的秦國軍隊,此地成為秦國的痛點。而王翦呢,在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十一年,透過精簡兵力,一舉攻破了此地,可謂一鳴驚人。而後,王翦父子在秦始皇的滅六國戰爭中建立了滅其中五國的奇功。
閼與之戰讓秦國從哪裡跌倒、從哪裡戰起來。而王翦,打這場戰役是採用精簡兵力的辦法、打滅楚之戰是用六十萬大軍重兵壓境,由此可見,王翦打仗變化多端、神算在先。
三、廉頗,成名之戰未見記錄
史記廉頗傳記開頭就說:"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此戰,是廉頗配合燕國名將樂毅的滅齊之戰,滅齊主角是樂毅,廉頗只是配合,而且那時候廉頗的地位已經很高了,回去就拜為上卿,實在算不得他的成名之戰。
看廉頗長平之戰的作戰風格,十分持重。而他不敢像趙奢一樣去救閼與,也說明了他的風格。廉頗只會用趙卒,到了其他國家就不靈了,這也是個問題。實際上,廉頗雖是良將,但論作戰,卻很難說能排進戰國名將的前四,不知為何非得是廉頗入四名將。
四、李牧,成名於大破匈奴之戰
李牧長期鎮守雁門,但最初在匈奴那裡只得個膽小的名聲,他不主動出擊,只是堅壁清野。當他第二次鎮守趙國北境時,突然組織起大兵團,對匈奴人實行誘敵深入,此戰,李牧殲滅十多萬匈奴騎兵,而後蕩平北境諸族,李牧遂聞名天下。
李牧指揮作戰應該在廉頗之上,很白起、王翦的高低就很難說了,反正是王翦的反間計殺了李牧,但卻不能說李牧的能力不如王翦。若李牧和王翦真能在戰場上好好打一場,或許更能見到些真相。但李牧不愧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