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新時論

    你得先捫心自問一下,平常對孩子的關心夠嗎?

    如果平常父母很忙,根本沒時間管教孩子,孩子突然有一天不聽話了,你覺得這是誰的問題?

    你可能會說是不是孩子要進入青春期了,出現了叛逆,不聽話?

    如果你要找理由,可以找出百十條理由為自己開脫。如果是青春期問題,那麼為什麼有些家庭根本沒有遇到所謂的青春期問題呢?

    黃磊是娛樂圈公認的教子楷模,他平常除了工作外,大部分的時間都與女兒在一起,他對多多的態度是包容的,他一直堅信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要給予他一定的"自由",不要強行管制。所以,他與女兒的情感一直都很好,女兒進入青春期,別家孩子叛逆,對他來說,根本感覺不到。

    另外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和誰有關?當然是父母。

    父母層次決定了孩子的教育水平。作為父母,如果不善於學習,不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不去接受新鮮事物和新的思維,拿什麼去教育處於不斷變化中的孩子?

    如果還在守著那套老傳統去要求孩子,那你的做法就已經out了。

    聰明的父母,都知道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多去找找孩子不聽你話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多去家長群與其他家長交流下該如何開啟孩子的內心等等。

    當你找到與孩子共鳴的突破口時,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難了。

    所以,用心才是根本。不要說自己做不到,不過是你沒有努力,不要找藉口,相信事在人為。

  • 2 # 農村阿Q

    1.從吃下手,先滿足他的胃。

    2.再做個朋友,一起輔學習。

    3.一起旅遊,玩個痛快。

  • 3 # 錢德鑄

    孩子五年級,十歲掛零,說話、辦事已自有小主張,對事物認識並不深;感覺特別不聽話,除非孩子本身

    特皮,更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出現在您的“教”上。

    我提供兩個思考題您去體會:

    一,孩子為啥特別不聽話?

    說明您教的話不進他的耳,不合他的心。您有可能總是站在“家長”的角度,用自習的認知水準去套用孩子的認知水平,要求孩子怎麼怎麼做,叫孩子應該怎麼怎麼辦。而沒有站在孩子的認識角度,明白孩子的認知水準去循循善誘,走進孩子認知事物的內心需求。

    我們舉一個小例來探討一下它們的不同效果。

    小孩在同一件事連續犯錯2次,都說了“對不起”,

    家長1:你的道歉我不接受,你只會口頭上說對不起,行為上還是一犯再犯,太讓人失望了。

    您看,孩子道歉,就證明已知錯,已有悔意,改正錯誤還需大人的鼓勵和幫助,家長1過於主觀,不懂孩子心理和需求,打滅“對不起”,孩子以後還會道歉“對不起”嗎?從此就可能憋下去,就可能越來越不聽話;家長2做法的好處還需要再多談嗎?

    二,今後怎麼辦?

    以上道理和事例已經部分說明了孩子“特別不聽話”“怎樣教育和溝通”的大致方向,我簡單強調、概括幾句供參考:

    放低“家長”姿態,做幾件尊重孩子決定、足於感化、打動孩子的事,讓孩子知道:他的所做所為,家長都在身後。然後平時多與孩子平等溝通,互換角色和認識去考慮孩子的內心感受和需求,教育孩子要走進孩子的內心。

    孩子的內心需求就是家長教育和溝通的主方向。

  • 4 # 育鄰人

    教育培養孩子成長的目標是為孩子自身的能力賦能,是培養一個有理想、有報復,遵守法紀和道德的社會公民,並不是培養一個聽話的人。五年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本應是值得父母高興的事情,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成長的就是將孩子的想法進行深入的分析,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實踐自己的想法,為自己的理想而成長奮鬥。

  • 5 # 智樂園

    溝通交流是親子之間愛的潤滑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在溝通中加深,那麼,面對不聽話的孩子,該如何溝通呢?

    1、關注事實。

    父母與孩子溝通要想清楚溝通什麼,達到達到什麼效果不能被態度和情緒干擾。如孩子不聽話,要分折是學習上不聽話還是做人做事方面不聽話,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懸什麼,用什麼道理和方法才能讓孩子懂道理,按父母要求去做。只關注事實,可以避免父母情緒化,一味呵斥,造成親子衝突。

    2、選擇溝通的方式。

    其實,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很多。家長可以在溝通前想一下,用哪種方式效果會最好,然後採用。如在學習上的事,往往採用面對面溝通,而涉及隱私的內容,往往採用文字的方式,有時還需要藉助網路等。

    3、考慮一下溝通的環境。

    選擇什麼樣的環境與子女溝通也影響著溝通效果。環境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溝通的效果也不同。是在家中還是在學校?是在戶外安靜的地方還是到一個風景區邊玩邊聊?有一次,我同學的的兒子因為在學校偷玩遊戲而成績下降,同學就帶著孩子,在教室外、圖書閱覽室外操場等地方,邊走也與孩子溝通交流,孩子身臨其境,受到深刻教育,從此戒除遊戲,學習成績又趕上來了。所以,溝通也要選擇合適的環境。

    總之,父母關愛子女但不能溺愛,要相互尊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溝通傳遞愛。

  • 6 # 陽光語言矯正師

    5年級的孩子就已經叛逆了,不是孩子成熟早,也不是叛逆期提前來到,肯定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孩子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智力開發的重要階段,3-5歲是能力養成和性格形成黃金階段,然而很多孩子還沒有上小學,就表現的“任性,固執,自私,衝動,沒耐心”,很多父母苦惱不已,不知道如何教育。

    有位家長這樣描述自己的孩子:

    “我兒子5歲,幼兒園中班,近來越發的任性,不給買玩具就鬧的不行,別人送給他的麥當勞麥樂雞,不喜歡吃非要蛋撻,好心的飯店老闆給他看看咳嗽,他拿腳踢人家,在幼兒園做麵點非要吃做麵點的巧克力豆,吃不到就鬧,孩子越來越不懂事,怎麼辦?”

    這樣的孩子是怎樣養成的?

    撒謊,叛逆?

    1、50%的孩子在3歲時就學會撒謊,這個年齡的孩子無法理解無權歸屬,撒謊來自於慾望的需求,然而家長只是當成玩笑,沒有及時解決或解決不當。

    被大人騙過的孩子,更愛撒謊,因為他們知道了獲取利益的快捷方式,以及規避風險的捷徑。

    日常家庭氛圍,父母的言行準則,道德標準,都在時刻影響著孩子的心理,你怎麼做,他們怎麼學。

    任性,固執?

    1. 家長過於溺愛縱容孩子導致孩子任性,一旦不能滿足,就發脾氣

    2. 家裡過於民主,導致孩子什麼都按照自己的性子來,家長任其發展

    3. 家庭氣氛不融洽,大人們經常吵架鬥嘴,孩子也容易產生抗拒心理

    自私,封閉?

    1.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特別是祖輩和父母眾星捧月的態度,助長了孩子的獨佔欲,強化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2.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反覆無常、表裡不一,當孩子犯錯時,便加以嘲諷、鄙視,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因此變得只能自我封閉,儘量不與他人接觸,躲到自己的小天地裡,結果必然導致孩子自私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平時待人處事的表現也在潛移默化著影響著孩子的性格

    暴躁,反常?

    1.孩子缺乏內化的自我教導,缺乏情緒、動機與積極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得他們表現得缺乏意志力或自律。

    2.孩子每次對一件新事物產生興趣,但由於能力不足或感到枯燥而放棄,不久又轉向另一事物,這樣更難成功,慢慢的,急躁個性得以形成

    3.當我們家長把學校的學習當成唯一的目的,完全不顧孩子個人的意願,也沒有尊重孩子,孩子也會產生急躁情緒

    解決辦法:

    孩子從小想不被嬌慣,父母就要做好管教,想讓孩子理解父母,聽從父母的建議,就要做好性格培養。

    好的教育來自好的陪伴,父母的高質量陪伴不僅能給孩子踏實的安全感,父母在陪伴孩子過程中與孩子不厭其煩的交流,是開發孩子智力最有效的鑰匙;父母陪伴孩子一起玩耍,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最好的途徑。有了父母用心、高質量的陪伴,相信孩子一定會養成良好的性格。孩子在童年打下什麼樣的基礎,養成什麼樣的性格將決定著孩子將來站在什麼位置和高度,固然孩子的成功與否離不開孩子後天的努力,但牢固的基礎卻是在童年打下的,這就是啟蒙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 7 # 浮塵微草

    孩子五年級,感覺不聽話,這是最正常不過的現象了。說明題主對孩子不同年齡段成長特點還是不太瞭解。

    孩子的成長會面臨三個叛逆期:兩歲左右——寶寶叛逆期,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英語中有個專門的詞——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兩歲;七歲左右——兒童叛逆期;12歲之後——青春叛逆期。原因剖析:

    五年級的孩子,年齡應在十二三歲,正好進入青春叛逆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體體發育迅速,身高猛長、體重突增。同時心理也逐漸成熟,自我意識不斷加強,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見解和主張,儼然“小大人”,凡事總想自作主張,開始奉行 “我的事情我做主”,想擺脫學校、老師、父母的束縛,不想讓父母干涉他們、約束他們。——這正是題主感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所在。

    怎麼辦?

    一、充分理解孩子。對孩子成長感到困惑,就是因為我們自身不懂得育兒理念和教育的方法。身為父母,要多學習相關育兒方面的知識,充分了解、認識孩子青春叛逆期的特徵。那麼,對孩子的不聽話就不會生氣,就不會和孩子硬著來,對抗著幹。

    二、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進入青春期,已經長大,,自我意識變強了,內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覺得他人應該把自己當一回事兒。作為父母就要改變對對待孩子的態度,放低姿態,不要以家長的權威自居,高高在上,盛氣凌人;要改變語氣,說話不以命令式的口氣,而要用商量的口吻,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和機會。凡事都和孩子商量著決定,尊重其意見,尊重其主張。其實,只要我們作父母的不武斷,孩子也是挺理解大人的。父母對孩子的想法、要求, 一定鄭重其事,要認真考慮其合理性,該不該答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三、學會放手,還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乃父母而生,父母潛意識中就對孩子有控制慾,總想讓孩子成為“一切行動聽指揮”的“機器人”,要麼是乖乖女,要麼是聽話男。就是不把孩子當作獨立的有生命的個體對待。孩子小時候由於自我意識差,所以聽話。如今孩子已有了自主意識,如果父母還要堅持以權威壓制、掌控孩子,那與孩子必然矛盾重重、關係緊張,這極不利於孩子的學習、成長。所以,面對孩子的長大,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時空。切記,適當地放養才能培養出自主自立、有獨立意識、自主能力的孩子來。

    特別提醒就是,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切忌採取暴力。有的暴脾氣的父母一遇到孩子不聽說話,就是一通暴揍。這樣做或許會暫時震撼住孩子,但會給孩子造成身心的巨大傷害。尤其是心理方面,孩子的怒氣、積怨長期得不到釋放,被壓抑到潛意識之中,久之會扭曲孩子的心理人格,變得膽怯懦弱,或暴戾恣肆。

    總之,叛逆期的孩子不聽話並不可怕,只要父母以平和的心態給予理解、接納、尊重,並加以合理地引導、科學地教育,即可化解“雙方的怨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面板幹,有沒有好用的孕婦護膚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