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對加起來只有25斤(水滸裡的一斤是十六兩),這麼輕的鈍器有什麼殺傷力麼?
4
回覆列表
  • 1 # 王蒹葭

    看過馬未都的十八武器,鞭子25斤很輕嗎? 太沉了,馬戰根本輪不動。 事實

    情況就是那個沉重正好,往頭上一打,配合力道,敵人絕對死。 書上,啥斧子,錘子,百八十斤的,純屬瞎扯。 拿是能拿起來,掄誰能掄動? 誰要是能掄動,馬戰絕對無敵。 掄一下,馬都得死!

  • 2 # 國平軍史

    呼延灼,是水泊梁山軍團中,戰鬥力最強的馬軍五虎將之一,手中習慣使用兩條水磨八稜鋼鞭,左手的重12斤,右手的重13斤,所以綽號雙鞭,但其在實戰時,也會持長槍對陣,經常有驚人的戰績。

    所謂的鋼鞭,也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之一,為一種由金屬製的棒型打擊兵器,有像刀劍一樣的握柄,打擊部有節狀且最前端有尖,是一種行刑用具,但大都用來當作兵器。

    用鋼製作的鞭,沉重而無刃,故持鞭者均需力大勇猛,一般用於馬戰,亦可用於步戰,持鞭之將,多持雙鞭,水滸中的呼延灼,就使用雙鞭作為武器,在陣前用來擊殺敵將或步卒。

    鋼鞭有個特點,就是前細後粗,較好地維持了重心,在保證重量的時候,也讓重心靠前,最大提高了靈活度。

    作為兵器,鞭是一種鈍器,其殺傷力、靈活性,以及攻擊範圍最為中和,體現了華人歷來的中庸思維,以及古人高超的金屬加工手段。

    儘管鋼鞭是一種鈍器,但在呼延灼這般靈活運用、剛柔適度的將領手中,顯然虎虎生風,威風八面,以擋、摔、點、截、掃、盤、板、戳、攔、撩、撥等套路實施對對手的絞殺時,攻勢凌厲,雙鞭上下翻飛,似銀蛇狂舞,讓對手防不勝防。

    呼延灼獨自戰三山,手段高強,迫使三山魯智深等強人無計可施,只得向梁山泊求救,來青州戰呼延灼。

    書中呼延灼在6、7個回合內,殺敗桃花山二寨主周通;10個回合內,打敗桃花山大寨主李忠;鬥了20個回合後,生擒了白虎山大寨主孔明;與二龍山大寨主魯智深鬥了50餘個回合,不分勝敗;與二龍山二寨主楊志鬥了40餘回合,也不分勝敗,

    呼延灼率兵攻打梁山泊時,與日後馬軍五虎將排名第二的林沖鬥到50合之上,不分勝敗;扈三娘接戰,鬥到10合之上,急切贏不得一丈青;與孫立鬥到30餘合,仍不分勝敗。

    梁山泊大隊人馬殺向青州時,與日後梁山泊馬軍五虎將排名第三的秦明兩個鬥到40、50個回合,依然不分勝敗,顯示了呼延灼高超的武藝,後來軍師吳用設計,呼延灼連人帶馬跌下坑去,被宋江降服,歸順了梁山泊。

    三敗高俅時,高俅親率十個節度使征戰梁山泊,呼延灼迎戰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約鬥二十合,被呼延灼一鞭打中腦袋,腦漿迸流而死。

    從中可以看出,呼延灼作為將門之後,繼續了先祖流傳下來的武功,手中的雙鞭使得爐火純青,節度使都是武藝高強之輩,荊忠在二十合內,被呼延灼一鞭打中腦袋,腦漿迸流而死,說明鋼鞭的殺傷力並不差,“腦漿迸流而死”,荊忠成了鞭下之鬼。

    戰歙州時,龐萬春、高侍郎正迎著呼延灼,高侍郎心慌,只要脫身,無心戀戰,被呼延灼手起雙鞭,腦袋骨打碎了半個天靈蓋。

    呼延灼手中的鋼鞭,又將方臘麾下一員猛將的腦袋骨打碎了半個天靈蓋,又見鋼鞭作為鈍器的威力,被其擊中腦袋,可謂非死即傷。

  • 3 # 紫雲觀濤

    不請自來客。

    在兩人都披甲的狀態下,鈍器的殺傷力遠大於銳器。

    (筆者先不管是哪個朝代的了,借用一下說事)。

    這種盔甲保護,感覺是拿刀好用還是一條剛鞭好用。

    利器的傷害主要是刃口,受力面積很小,施加大的壓力,導致人體無法承受產生破損危及生命。但是對方一旦有了防護,利器接觸不到肉身,傷害微乎其微。

    鈍器就不一樣了,採用的是“大力出奇跡”的破壞方式。受力面積相對大,可以造成範圍性的震盪傷害。

    這麼說,古代牢獄裡有種殺人方法,把人裹上棉被後用棍棒打死,這樣人不會有表面傷痕,淤青都沒有,但是內臟骨骼都碎了。

    這就是鈍器的傷害,一鋼鞭下去,頭盔裡的腦袋就開瓢了。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 4 # 冷兵器研究所

    認為25斤不重的人是沒幹過體力活吧?

    那種大家都知道的力工錘,也就是小品裡黃宏拿的大錘最大也不到30磅,也就是27斤。

    這東西一錘下去,牆都能砸倒,人體還能比牆結實?

    大錘八十說的是價格,不是重量

    其實相對於鋼鐵,人體真的很脆弱。

    清代馮雲鵬、馮雲鵷兩兄弟所著《金石索》中,有一幅五代後梁招討使王彥章鐵鞭的影象,根據標註,此鞭長漢尺六尺二寸強(約140釐米),重清秤十五斤(約9公斤)

    要知道鐵槍王彥章可是跟“王不過霸,將不過李”的李存孝齊名的猛將。

    他用的鞭也不過15斤。

    所以呼延灼一對25斤的鞭怎麼可能算是輕的呢?

    要說實戰能力,宋代有個叫王珪的猛將,因為善使鐵鞭,被成為王鐵鞭。

    他與西夏作戰:

    有驍將持白幟植槍以詈曰:“誰敢與吾敵者!”槍直珪胸而傷右臂,珪左手以杵碎其腦。繼又一將復以槍進,珪挾其槍,以鞭擊殺之。

    他最後一戰:

    殺數十百人,鞭鐵撓曲,手掌盡裂,奮擊自若。

    反正就是用鐵鞭殺個把人非常容易,連殺數十人才可能把鐵鞭打壞。

    這殺傷力其實足夠了!

  • 5 # 白丁草堂堂主

    25斤很輕?你去工地上找跟一米的鋼筋,不說22 25的,就12 18的當木棍一樣掄兩下試試?你能跟用劍一樣握一頭平舉手不抖就算你贏,找不著鋼筋你可以試試健身房裡五公斤的啞鈴,試試揮拳,不說勾拳擺拳你就試試直拳看你能收回來不能,不說鋼筋敲你身上,找個力氣大點的拿跟木棍敲你一下看你受的了不。何況是打仗不是倆人打架鬥毆,掄兩下氣喘吁吁胳膊都抬不起來了能上陣殺敵?

  • 6 # 金沙水拍

    可能提問的朋友演義看多了,25斤重量是差不多的,實際中可能會更輕。吳三桂為明末悍將,現昆明有他的長柄大刀,24斤!動輒八十二,一百零八斤那些是小說誇張演繹。試想十幾斤的一鞭下去就能將穿著鎧甲的敵人打死,他又何必要將鞭造成五六十斤的?況且重量大了嚴重影響揮舞速度,對體力和馬匹耐力也是嚴重考驗,在可能的情況下肯定是越輕越好。

  • 7 # 仁勇校尉

    真正古代冷兵器實際戰鬥中,用來對付甲冑齊全敵人的破甲鈍器,可比25斤輕的多。25斤已經是個過於誇大的數字,實戰中不會用這樣重的。

    明朝名將戚繼光所寫的兵書中提到,實戰中的破甲鈍器大棒不過三斤九兩(按明朝單位),摺合現在重量大概四斤左右。

    不同軍隊常用的實戰兵器,重量上不會差別太大。人類幾千年的冷兵器戰爭中,也摸索出一套靠譜的經驗。不同情況下要用多重的武器,不同軍隊差別不會很大。

    四斤重的大棒,已經可以足以破甲,讓甲冑齊全的敵人喪命,更不要說無盔甲的對手。

    人體是很脆弱的東西,一兩斤重的鈍器,幹掉一個成年健康男性都毫無難度,不存在殺傷力不足的問題。

    體格特別好的猛將,用的兵器可能比普通士兵重點但不會重太多,頂多用個八九斤重的實戰兵器就不錯了。

    評書中動不動幾百斤的冷兵器,在實戰中是不存在的。歷史題主認為太輕殺傷力不夠的25斤重冷兵器,在實戰中已經是過於重了,不大可能有人能用。

    當然,也存在幾十斤甚至超百斤的大刀之類冷兵器。但這類兵器不是用於實際作戰,而是用來作為訓練器械,類似於健身房的槓鈴。

  • 8 # 子屠龍

    “呼延灼卻是沖天角鐵幞頭,鎖金黃羅抹額,七星打釘皂羅袍,烏油對嵌鎧甲,騎一匹御賜踢雪烏騅,使兩條水磨八稜鋼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真似呼延贊。”《水滸傳》裡呼延灼登場……

    呼延灼在書裡是天上神仙下凡,施耐庵把他兵器寫得很衰,不符合人設啊。因此,呼延灼25斤的雙鞭,我不敢說重,但絕不會輕。

    為什麼呼延灼不能用重鞭,比如50斤、100斤,怎麼說也是“天威星”啊?重鞭、重甲及其他裝備,還要馬上戰鬥……呼延灼胯下縱然神駒也受不住負重。因此,上馬作戰的武器,重量剛剛好就行。

    其實,呼延灼的25斤雙鞭一點都不輕,已經算是“重鞭”。

    現在有關鞭的最早記載是在五代,而五代後梁的招討使王彥章善使鐵鞭,此鞭長6尺2寸,重清秤15斤(約9公斤),比呼延灼的雙鞭輕好幾斤。

    王彥章以勇武善戰出名,他的鞭叫“赤心報國鞭”,舊時收藏在汶上縣西門外梁王太師廟中,清朝道光年間移到汶上縣庫中。

    北宋抗金名將李綱,曾經督造一鐧(鞭的基礎上發展出的武器),身長94.2釐米,柄長20.1裡米,重3.6公斤 ,也就是8斤不到,現藏於福建省博物館。

    另外,清朝的時候,銳健營、綠營所用的鞭、鐧,重量連2斤都不到。

    題主說鐵鞭是鈍器,不像刀槍劍戟一般有刃、有尖頭,殺傷力會不會差?

    如果老百姓用鈍器、銳器打架,那麼鈍器造成的傷害是輕者皮肉淤青、重者內出血,而銳器則是輕者面板流血、重者刺進體內。你有沒覺得,殺傷力是差不多!

    如果戰士們打仗,效果完全不一樣啦。隨著盔甲的進步,銳器突破甲具的難度越來越大,而打擊類的鈍器卻大有用武之地,因為它們的殺傷力在內傷。

    便於理解,我們可以想象舊時港片裡的壞警察形象。他們審訊犯人的時候,往往拿一本電話本壓在犯人胸口,然後鐵錘猛烈敲打電話本,犯人都被打得吐血,但表皮就是沒傷痕。你很難想象,一個壞警察,拿著一把菜刀或者一把螺絲刀,猛戳電話本。

  • 9 # 金洲91437526

    呼延雙鞭的重量,是作者所處年代的計量,不是宋代的計量。因為之前的相關文獻都沒提到兵器的重量,作者也不可能去考證宋代的計量單位,只能以所處時代的計量單位來考量。水滸中生活場景都是明代的,西遊記、金瓶梅也是如此。呼延雙鞭按照明代計量單位換算,應在三十斤左右。

    宋代以後,特別是明、清兩代大量打擊兵器的出現,就是為了破甲用的。比如:鞭、鐧、錘、棒等。自唐代以來,甲冑等防護用具的效能不斷提高,使刀槍等刺擊、砍殺兵器的效能減弱,因此打擊兵器應運而生。你看《說唐》中秦瓊的鐧、李元霸的錘那都是清朝人的編派。據正史,秦瓊、尉遲恭、程咬金都用馬槊。

    古時候的頭盔都沒減震裝置,最多填些襯布,因此無法抗拒打擊兵器的傷害。衣甲能遮擋刺擊和砍殺兵器的稍遠距離的攻擊,比如關勝大戰兀顏統軍,一刀砍過只透兩重衣甲,而呼延灼雙鞭打去,無不應命而斃。衣甲雖厚,對打擊兵器的防護效果不佳,雖然鞭、錘打去,衣甲損傷不大,但人體已傷,失去作戰而力。而衣甲的製作多是以防護砍殺、刺擊兵器和箭矢的穿透力為標準的。

  • 10 # kun80002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恐怕還停留在《興唐傳》裡李元霸左右手金錘各四百斤那種半神描述,一定沒拎過真的刀槍吧?冷兵器時代,其實刀劍的重量一般就一二斤,很少達到四五斤這麼重的,如戚繼光編制的《紀效新書》裡對雙手長刀的解釋就是二斤八兩即兩斤半。太重的兵器控制迴轉困難,為了平衡還要經常在柄部加裝配重,那就更重了。除非力氣過人,五斤以上的單手兵器很少有人用得起。所以呼延灼能一手用一根十斤以上的鋼鞭,不僅神力過人,戰力也是很可怕的,誰都不敢保證用幾斤重的刀劍去檔格這帶驚人衝擊力和慣性的鋼鞭不落個刀斷人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將廢舊塑膠製成紡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