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馨聊科技

    這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

    如果你是非常熟悉整首歌曲的節奏和旋律就可以只要伴奏,不需要原唱聲音的!

    如果不熟悉的話可以把原聲開啟的!

    因人而異!

  • 2 # SINGO娛樂影音

    不管在錄音棚還是KTV純伴奏還是開啟返耳都是可以設定的。

    各位高音中的屌絲來接福利了。這裡我將給你們一針強力安慰劑。

    唱歌 不管技術練到多高,反聽依然還是很重要的。

    怎麼樣的反聽到底就是好的呢?那就是豐滿而清楚的反送回耳朵 。很多人喜歡在混響長的地方唱歌原因就是聲音透過反射,雖然反射時間不同,但是最後都能回到耳朵,所以人聲起到了加倍的效果,但是沒有長混響的地方並不代表返聽不好,比如大家可以試試自己家的衛生間,在裡面嚎兩句?因為地方狹小,聲音的擴散並不明顯,所以聲音也得到了音量上的加倍。

    那什麼樣的返聽環境不適合唱歌?其實和房間大小關係不大,最重的是你房間的反射如何?家裡開時裝店的,掛了一屋子衣服的房間去唱唱試試?如果房間裡再湊一桌麻將?恭喜你,唱不了幾分鐘你就劈了。

    不信的朋友可以現在就站在你家窗簾前方30cm處對著窗簾唱,然後站在光牆壁前30cm處對著牆壁唱,看看有什麼區別。

    上面的例子說明了 如果房間的吸音材料太多,就不利於反射!何為吸音材料,聲音進入的平面是毛糙並柔軟的,會被消減和漫反射的東西(簡單的說衣服被子布沙發,往大了說房間裡大小東西越多吸音的東西就越多)

    大家見過專業的音樂廳有幕布這種東西嗎?注意觀察專業的音樂廳的穹窿和側面牆,每個面都是非常專業的反射材料構成的。

    但是我們上面說的都是清唱,流行歌曲大部分都是有伴奏的,都是有麥克風和音箱這些東西的,加上這些因素這一切又會如何呢?很多朋友抱怨我清唱好,但是ktv就不行。很多朋友抱怨我ktv很厲害,但是上了臺就不行。

    除了人每天的狀態起伏這點小因素外,更多的是本文中反覆提到的返聽問題。

    清唱好的繼續往下,清唱狀態不好的返回上面重新閱讀體會。

    返聽其實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並不單單和房間反射材料有關,還和房間的建造角度,音訊系統有關(音訊系統簡單的說就是麥克風前級效果器功放音箱以及連線他們的線材。)

    簡單地說!只要你站在ktv拿著麥克風不放音樂幹說幾句話,只要覺得聲音是飽滿清楚,沒有覺得古怪那麼這個返聽就是基本合格的(古怪指的是悶,尖,刺這些頻率上的失真)

    那麼只要這樣 ,我就可以開始引吭高歌而不用擔心唱歌費勁嗎?No 接下來才是本文要提到的核心部分,專門為專業歌手定製的錦囊妙計。我很多時候在錄音棚裡唱歌會發現,某一首歌的某一句高難度,我不放伴奏清唱就會很ok,但是一帶上伴奏,動作就變形。除了本人學藝不精的這個因素以外,不得不提的就是一個很客觀的因素,就是帶上伴奏,伴奏“擠佔”了我的聽覺!!

    那好,伴奏擠佔了把伴奏聲音拉小如何呢?可以,但是大幅度降低伴奏音量我特麼又丟失了節奏,唱著唱著還會丟失音準!!這真是一對矛盾,那問題出在哪呢,或者說歐美大腕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解決方案1,主觀原因,提高自己的絕對音準和節奏。本人曾經和身邊一位科班紮實學習的歌手做過一個實驗,在他演唱的過程中反覆“搗亂”,讓伴奏聲音忽小忽大,甚至時而mute掉伴奏,但是他的音準和節奏幾乎不受影響,往往我mute掉伴奏5秒鐘再把音量推回來之後他依然能平穩演唱,繼續喝伴奏完美並行。這和平時大量的視唱練耳練習是分不開的。凡是大家所熟知的歐美實力大腕都具備這種超強的樂感(記住!!這個是可以訓練提高的)。除了天分之外更多的事後天的苦練!!有人會說,我天生五音不全,咋辦,一個字,練!什麼時候能練好呢?這個問題就看你天賦有多差,努力有多狠了。這麼說你給小三真子150年的時間每天練習,我相信150年後他還是能夠在這方面達到歐美一線大腕的水平(但是問題是他沒有這個時間)解決方案2 (此方案和方案1息息相關。並不是單獨成立的)

    根據歌曲的風格和伴奏的音量動態調節每一首歌的伴奏人聲比例,混響引數,以及壓縮引數。筆者認真的看過席琳迪翁的演唱會,驚奇的發現即便是一首歌的過程中,主歌與副歌都不一樣,甚至“這一句”和“下一句”的人聲都不一樣,再不斷地變化。後天接觸到了現場擴音之後才發現歐美這些大腕在現場的裝置除錯上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一次演唱會,現場動用的專業器材能裝幾卡車不說,演唱之前都已經根據演唱會的曲目順序校對了時間軸,在數字調音臺和效果器上預設好了各項引數,到了某一首歌的某一句時,你會發現裝置上的各個推子會自動的很聽話的移動到設定好的位置上這對我們大部分業餘歌手比較苦手,ktv貌似就一個能調,就是伴奏和人聲的音量比

    這。。。。

    可以!那就要根據每首歌的風格和結構不斷地調節伴奏和人聲音量比。

    比如一首純鋼琴伴奏的歌,從頭到尾都無明顯高潮,那麼你要讓伴奏的聲音稍大些,多大呢?

    55開甚至有些時候伴奏弱的地方要和人聲64開

    而一首搖滾樂,伴奏絕不要壓過人聲,55開,或者和人聲64開都可以

    雖然這個資料在專業舞臺演出上未必是正確的,但是在ktv只能是這樣。

    原則上來說 只要歌手能聽清楚節奏和基本的音準,在這個基礎上,人聲越大越清楚越好,千萬不要在歌曲的高潮讓轟鳴的吉他聲把你的人聲壓制了(當然基本唱功不能太差,否則就是亂喊)有時候你可能會丟失掉伴奏的和絃或者節奏,這個時候能夠引導你就是平時的刻苦練習。

    你對於這首歌的熟悉程度,你的絕對音準和絕對節奏感。所以不要隨隨便便嘗試自己不是很熟悉的歌。看著字幕才能唱這種行為要嚴重杜絕!!看著字幕,視覺這麼興奮,聽覺如何得到最大限度的啟用?!瞎子為什麼耳朵好?因為他看不見!安德烈波切利。雷查爾斯,史蒂夫旺德。都是瞎子,但是他們唱得都很好今天的最後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 小眾文藝片

    《愛在羅馬》片中的男主人公是個很有天賦的業餘歌劇演員,有非常好的男高音歌喉,但是蛋疼的是他每次面試就唱得一塌糊塗,在自己家浴室洗澡的時候卻能唱出驚人的歌聲,後來經紀人無奈之下想出了一個奇招----把玻璃浴室搬上舞臺,讓男主在舞臺上的玻璃圍起來的浴室中邊洗澡邊演唱 效果出奇的好,我想除了心理原因以外,返聽恐怕也是其中的一個客觀原因。關於酒吧歌手的 現場返聽評判標準。

    首先看這個酒吧有沒有給歌手設定返聽音箱,如果沒有直接扯淡。

    其次看返聽音箱的擺放位置,是在舞臺前方?還是某些老闆為了美觀和安全吊在了舞臺正對的牆面天花板上

    前者好說,一般放在舞臺前裡歌手是足夠近了,只要不嘯叫,裝了反饋抑制器,那就很爽啦,直接開擼吧。

    如果老闆比較外行放在了很遠的地方,中間又特麼隔了好排桌子,星期五晚上11點客滿,玩色子的,划拳的,泡妞的,啪啪啪的。那你的返聽就形同虛設,因為不同的波形相遇大部分時候是會發生負疊加的(通俗的說就是干擾)。

    中國大部分開酒吧的老闆音樂上都是9把刀,聽了幾首張學友或者齊秦,好點的聽聽汪峰,就覺得自己懂音樂了。開始自作聰明的搞什麼音樂酒吧,其實殊不知酒吧裝修在音訊裝置方面先被某“懂行的朋友”擺了一道,買了一堆廣東產的假舒爾JBL森海雅馬哈,擺放的時候更是外行指導內行瞎擺放。這種酒吧就別指望歌手能發揮出什麼水準。還有 不同的酒吧型別,音響裝置的購置擺放也是很大不同的!!!

    如果酒吧是 清吧,人不多,偶爾彈唱或者唱唱情調冷爵士,那這對歌手來說是個好事,因為客人發出的噪音很少,幾乎不會對歌手產生干擾。

    但問題是有些老闆很傻比,明明自己的酒吧大小就是個清吧大小,非要搞成能放大編的音樂吧,明明音箱數量不夠,聲場也不對,非要整的跟夜店似的,圓桌子擺滿,一桌7,8個人。

    到晚上120平米的酒吧擠了150號人,歌手還唱個屁啊,直接放taiocruz碟吧。

    夜店就要有夜店的音訊裝置標準,要有屬於歌手的舞臺和他獨立的返聽。

    樂隊就要有屬於樂隊的專門的返聽(專業演唱會鼓手是會用透明的材質把鼓手圍起來增強返聽的)

    所以酒吧人少的時候 唱歌還是會比較輕鬆。人多的時候就自求多福咯

  • 3 # 混音師天職TimChan

    可以根據歌手需要調配各種方式。下面舉例子我都給不同歌手播放的方式。

    1.只放伴奏。(放很小聲,因為人體有內聽力)

    2.伴奏和人聲返聽。均為立體聲。

    3.伴奏立體聲,人聲只在一個耳朵裡。

    4.伴奏在右聲道,人聲在左聲道。或者反過來。

    5.有分軌的話,只播放部分伴奏樂器,人聲立體聲或者左右聲道單獨輸出。

    另外還有可以加進節拍器的聲音。

    其實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不過就不適合錄音返聽了,當然,這個也要看歌手的喜好了。都可以。只要不影響你唱的質量,怎麼聽都可以。

  • 4 # 靠嘴吃飯

    作為錄音棚來講,耳機很重要。我們在上歌廳K歌時會有很實際的體驗,在我們唱歌時是需要聽見伴奏,更要聽見自己的聲音的。聽伴奏是讓我們能跟隨歌曲的節奏和音高來唱,保證拍節的準確,能聽見自己的聲音是讓自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音調和伴奏保持了一致,一首動聽的歌曲裡面人聲和伴奏是要完美的融合的,伴奏就好比一條蜿蜒的公路,人聲就好比在公路上行駛的車輛,車輛只有按照公路的蜿蜒來行駛才能保證安全,否則就會開到路外面去,發生事故,這種事故在唱歌時就是跑調和跑拍,聽起來就好像演唱者在自嗨,根本無視伴奏音樂的存在,這種情況很普遍。而要保證能夠把歌曲唱的不跑調和有節奏就必須要讓演唱者聽到清晰的伴奏和稍大一點的自己的聲音,就好比開車的司機要看到路的蜿蜒和能親手摸到方向盤一樣,使司機可以穩定的調節方向,順暢行駛。

    而錄音棚,是打造完美歌曲的地方,在錄製歌曲時必須要帶耳機,裡面必須要有清晰的伴奏樂,更要有歌手自己演唱的聲音,以保證歌手把歌曲唱的完美些。早些年歌星錄製專輯是很折磨人的,一首歌需要唱好多遍,甚至唱幾天幾個月,最後選擇最完美的留下儲存成磁帶,在下很佩服那些老歌星,絕對是真實的唱功,這就更要保證錄音耳機裡面的伴奏和人聲的清晰和完美對比了。而數字音樂出現後就簡單多了,歌手唱幾遍後,錄音師進行後期的修音就可以了,把走音和節拍差一些的地方修復就OK了,所以現在的歌手有唱功的少了!

    所以,錄音棚耳機也叫錄音監聽耳機,裡面必須是伴奏音樂和演唱者的人聲同時存在的。我們在電視或現場看歌星演唱,耳朵裡放的耳機就是監聽耳機,是用來聽伴奏和自己的聲音的。

    看到有朋友回答說錄音監聽耳機裡面可以只有伴奏,無需有演唱者的聲音,說演唱者的聲音可以透過自己的頭來聽見。確實,我們把耳朵堵上是能聽見自己說話的,但是透過人體的隔離聲音強度弱,音質改變,是一種悶悶的聲音,帶上監聽耳機後,就被伴奏音樂覆蓋了。當我們唱歌時感覺很累,必須要用很大力唱才行,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聽自己聲音感覺小,不由自主的要儘量大聲唱,以保證能監聽到自己的聲音保證不至於跑調。生活中我們發現耳聾的人慢慢的就不會說話了,就是這個道理。

    本人有自己的錄音棚,有些簡陋,因主業是電臺主播和司儀,所以經常錄製音訊廣告和配音,也錄製歌曲,以上是小小的經驗! 圍觀老師多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林寺一戰,喬峰真的能敵得過慕容復、丁春秋和遊坦之三人聯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