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賀灝
-
2 # 秉燭讀春秋
和珅(1750~1799)有個小他4歲的親弟弟叫和琳(1754~1796),哥倆從小父母早亡,只好靠自己打拼頑強生存,好在老爸常保生前是乾隆的三等輕車都尉,這個職務可以承襲,但還得朝中有人保舉。哥倆唯一的出路就是發奮讀書出仕做官,於是商量好各攻一門,和珅注重學文,和琳注重學武,計劃一文一武報效朝廷。
和珅深知“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他比弟弟和琳早慧,18歲時娶了直隸總督馮英廉的孫女馮氏為妻,23歲時,在馮英廉推薦下,進宮成了乾隆的侍衛,這就有機會接近皇帝了。野史說乾隆見和珅長得像從前他鐘愛的一個小宮女的模樣,愛屋及烏的提拔和珅及重賞,以彌補對小宮女的虧欠。不管怎麼說吧,和珅不到30歲就升任了軍機大臣。和阿桂這些軍功赫赫的老臣平起平坐了。
▲和珅
和珅成了乾隆的紅人,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作了文官之首。他不忘提攜弟弟和琳,和琳本來就挺優秀,加上有哥哥在朝中為他出謀劃策,23歲時作了工部侍郎(行政秘書)。
和珅並不滿足,為了儘快提拔弟弟,於是對他說:“要想快速升遷,必須找個靠山,你投靠軍機處的執行長阿桂吧,阿桂在軍中威望高,他年紀大了,比你大37歲,跟著他鍛鍊幾年,他退休你就可以接了他的職務。”,和琳對哥哥的話言聽計從,暗暗佩服哥哥深諳朝中升官之道。
和琳接受了哥哥的建議,從此就跟隨了阿桂,打了幾次漂亮的戰役,經過十年的歷練,和琳在37歲時,被乾隆授予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之職。和琳完成了他的第一次華麗的轉身,由此進入軍隊高層。
▲和珅、和琳
一個人的人生歷程,總有不同的貴人陪伴,和琳能夠進入朝廷,是哥哥一手託舉起來的,他能進入軍隊高層,是和珅的同事、領導阿桂欣賞而推舉的。當然和琳對二人感恩戴德。
此時和珅又為弟弟找了一盞明燈,他就是乾隆小舅子的兒子,傳說是乾隆私生子的福康安。福康安特別受乾隆的寵信,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歷任雲、貴、川及兩廣總督。是繼阿貴之後軍隊少壯派人物,他的年齡與和琳一般大,和珅意思是讓弟弟跟著福康安混,也就是所謂的混圈子,和珅知道,看一個人有多大能力,首先看他身邊的朋友,老虎跟著貓,永遠混不出頭!和珅為弟弟安排的“兩步棋”相當成功,和琳借勢成了福康安的副手,軍中的副元帥。
歲月如梭,5年過去了,轉機最終出現了。主帥福康安在平叛過程中得病去世了,和珅抓住機會,向太上皇乾隆啟奏,讓和琳代替主帥主持軍務。乾隆當即同意,於是下令和琳督辦一切軍務。這一年和琳42歲。
好景不長,樂極生悲,就在和琳欲大展拳腳有所作為,就在兄弟二人朝中朝外交相呼應權勢日隆,就在兄弟二人一榮俱榮之時。和琳在一次平叛過程中,不幸身中瘴氣(有毒氣體)而亡,年僅42歲。和琳英年早逝,出師未捷身先死,和珅聞之傷心欲絕,太上皇乾隆為他舉行了隆重葬禮,並賜其為一等公爵,配享太廟。
▲和琳
和琳生前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離不開和珅的指點和提拔。可謂身前顯赫,死後榮光。可是過了三年後,乾隆駕崩,不出半月時間,新皇帝嘉慶查抄和珅,以貪汙罪賜其自縊。和珅死時49歲。和氏兄弟一榮俱榮,當然也就會“一損俱損”,和珅倒臺,百官“牆倒眾人推”,殺了和珅仍然不解氣,罪及和琳。嘉慶帝削奪了和琳兒子承襲的一等公爵,以打仗無功為理由,命令把和琳牌位撤出太廟,毀和琳祠堂,和琳死後沒落得好下場,差點挫骨揚灰。
和琳對清朝是有貢獻的,但他的戰績確實不突出,幾乎生存在阿桂和福康安的陰影之下。可圈可點的就是西藏平叛和鎮壓湖南地區的苗民農民起義,活捉了農民軍的領袖。這些都不是流芳百世的戰績,關鍵他有個“成也和珅,敗也和珅”這樣的哥哥,所以後人對他知之甚少。【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解讀。歡迎轉發、留言和關注】
-
3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和珅與和琳這哥倆,咋說呢?哥哥昇天,他跟著得道,哥哥背鍋,咣嘰一下他也得跟著一塊砸鍋,福是沒少享,鍋也得照樣背啊!
這事要吧嗒,咱還得從頭說起才有嚼勁。這哥倆算是家道中落,哥倆老爹叫常保。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嘀咕:“哥倆姓和,他爹咋就姓常了呢?跑偏了吧?”
這您可就整錯了,這爺仨是滿人,人家姓的是鈕鈷祿氏,哥倆算是和字輩的,所以沒整差。
當年乾隆琢磨著下江南的時候,就是常保伺候在身邊。
你們沒有想到吧,乾隆下江南爹伺候過了,跟著就是和珅這兒子頂上去了,這也算是一種孽緣吧!
咱接著說。
那麼這老爹算是撿了個大便宜,跟在乾隆身邊那自不必說,官運亨通啊,沒多久這就升了去了,到福建當副都統去了,結果沒幾年嘎嘣就死在這位置上了。
這就相當於老天爺給這哥倆打了一道霹靂呀,整的這家算是咔咔的,眼瞅著房倒屋塌啥也不剩下了。
就這一年,和珅十歲,和琳七歲,家裡頂樑柱折了,而且這哥倆的母親在生和琳的時候難產,早就死了。
主家大人都沒有,一幫子親戚等著紅溜溜綠汪汪的眼珠子,這就打上門來找食吃了,要不是家裡還有個老家丁外加常保留了一個偏房,這哥倆當時就得掃地出門喝起西北風,咚咚咚!喝這麼幾天下去,這歷史上也就沒這大貪官什麼事了。
嘉慶吃飽的段子也就來不了了。
命不該絕和珅就得陪著乾隆打打鬧鬧才成,不然後世咋給他們湊個鐵三角出去,天天的玩鬧不是,於是這哥倆算是活下來了。
就這麼活著他也不成不是?和珅吧嗒吧嗒大眼珠子,用手一摸那寬腦殼,就打定主意了,他一手攻文,他弟弟和琳一手攻武,以後在官場上也算是文武相輔相成。
和琳這弟弟當的也合適,一切安排都聽著和珅那指揮棒轉悠,這都不帶打岔的。
咋說呢?這哥倆和珅頭一個出的頭。
和珅是有才,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提溜出來那是舌頭都不打結,四書五經那也是沒多大問題,可就走不了科舉,咚咚咚把那科舉大門都撞的滿是坑,那聲響餘音繞樑都不為過,自己都是滿頭包,但就是也沒個結果。
於是按照滿人的慣例走了屬於他們滿人的路數,和珅接了老爹的爵位三等輕車都尉,走了侍衛的路數,貼到了乾隆的身邊,這就開始幹粘杆了。
而和珅的弟弟和琳走了吏部筆帖式的路子,蹲在吏部拿根筆桿子抄抄寫寫的,這輩子要是沒啥大的機會,一路筆帖式,升到六品你都出不去,但這條路也是當時滿人八旗子弟出身之路。
咋也比一幫人擠那科舉的獨木橋來的好,至少在混個臉熟的過程中,還能有一筆銀子當做開銷。
這不,後頭有和珅頂著屁股往上推和琳,再加上清朝對滿人都是特殊照顧的,和琳這一路那也順風順水,什麼工部郎中,什麼杭州織造這就走了過來。
和珅感覺自己弟弟這麼混下去,也沒個頭,於是就決定讓這個弟弟跟在一個大將的屁股後頭湊熱鬧,這第一個湊上去的是阿桂。
您也別說當初和珅混的最紅的時候,阿桂蹲在一邊,和珅他也得上去點個頭哈個腰啥的,這算是打下來的地位,比和珅那嘴皮子溜上去的要牢靠的多。
結果混著混著,這就出劈叉了。咋回事呢?乾隆的小舅子盛住出事了,有人告他貪汙受賄。
咋說呢?乾隆的小舅子海了去了,這個小舅子不出名,但撈一筆的手段那是沒的說。而乾隆對每個小舅子都是客客氣氣的,就尋思著走個過場就完事了。
其實在乾隆手裡頭,只要是滿人犯了事,不是什麼造反殺頭的大罪,基本上也就是個過場而已。
結果阿桂較勁了,而和琳在和珅的示意下這就開始放水。
這麼一收一放的過程中,阿桂被乾隆罵了一通,和琳到是被乾隆放到了湖廣道當御史去了。
而那個盛住一開頭被乾隆一腳丫子踹下去,也就撐了一年的功夫,又開始在官場上混的風生水起的。
咱接著說和琳。
後來這和琳又抓住一個機會,湖北一個叫李天培的按察使藉著官船給福康安拉木頭。
按理說這事不是什麼大事,都這麼來的。結果撞到乾隆對官場上的腐敗問題極度不滿,要下死手。
和珅指示和琳把這事給端到了乾隆的眼跟前。
乾隆一摸腦殼,就他了,這就又派阿桂去辦這事。
結果很快就出來了,李天培被一腳丫子踹到了邊疆喝起了西北風,這通流放,沒有奇蹟的話,基本上就回不來了,杵一根標槍就得死那了。
至於福康安,就是被乾隆罵了一通,罰個俸祿就沒事了。
那麼和琳藉著這個事,一路又走高了一截。
到了後來廓爾喀跑西藏這地搗亂,就是現如今尼泊爾那幫子為英華人賣命,玩彎刀的僱傭兵。
這幫人一搗蛋,和珅認為機會來了,這就給自己弟弟安排了一個討伐的差事,打這裡起,和琳算是走到了武官的路上。
也算是一路高升吧,基本上出去之後,富康安是主帥,這貨就是副手。
後來福康安在乾隆當太上皇的頭一年出征,死在出徵的路上,和珅在後邊一使勁,這和琳總算是做了一次主帥的癮。
但這癮也就那樣吧,到了同年八月份的時候,和琳被瘴氣給燻了一下,這口氣沒倒騰出去,咣嘰一下沒撐住也就死了。
這不乾隆還在那嗎?雖然是太上皇,可比嘉慶這個皇帝的話還好使。
和琳被加了一個一等公爵,還允許後代世襲,這賺大發了。
又是建祠堂,又是厚葬,還把牌位扯到太廟裡頭,享受賢良祠的待遇,國家祭祀的時候,都有人家一份香火。
結果兩年後,輪到乾隆嘎嘣了。
十來天的功夫,嘉慶就讓和琳的哥哥和珅嚐到了嘛叫秋後算賬。和珅這塊招牌咣嘰一下讓砸趴下了,跟著和琳也吃了掛勞了。
什麼賢良祠,什麼太廟,該砸的砸,該丟的丟,一個不剩,就是那一等公爵也被擼到了三等輕車都尉上,丟給了他兒子繼承。
回覆列表
鈕祜祿·和琳,滿洲正紅旗人,字希齋,號華坪。清大學士和紳之弟。年輕時的和琳與哥哥和紳一同苦讀經書,和琳還頗好習武,兄弟二人少時便有大志。
清代詩人袁枚還曾寫詩讚美二人: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和琳由生員補吏部筆帖式,開始了數十年的宦海生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杭州織造。隨即奉乾隆諭令同軍機大臣阿桂一起赴浙江查辦前任杭州織造盛桂貪汙案。和琳深解聖意,辦事妥貼,被乾隆升遷為湖廣道御史。
1792年廓爾喀(今尼泊爾)興兵侵犯西藏。時任正藍旗副督統的和琳被派往西藏,與大將軍福康安共事,二人配合的很默契,和琳積下了戰功,授于都統銜。後又官至四川總督。
1795年湖南、貴州爆發了苗民起事,此時的和琳已從西藏凱旋歸來,路至卬州時得知民軍已攻打至秀山,和琳不顧鞍馬勞頓即與叛軍接戰,率參將張志林,協同司馬瑜擊敗叛軍將領晏農,進功泡木山黃陂,收復松桃。後和琳又率眾生擒叛軍首領吳半生,加封其太子太保銜,賞黃腰帶。
1796年主帥福康安於軍中病逝,和琳暫代其位督辦軍務。此時的和琳愈戰愈勇,生俘敵帥~石三寶。
不久和琳亦在圍攻平隴的戰事間染上了溫疫,不冶身亡,從此清代中前期的名將和琳亦然將星隕落,年僅42歲。
和琳為人做事節儉,行軍打仗身先士卒,驍勇善戰,亦工書法,可謂文武全才,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而逝,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