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飲茶

    《蘭亭序》真跡在哪兒呢?

    據說唐太宗酷愛書法,非常喜歡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

    李世民生前對《蘭亭序》愛不釋手,經常觀摩,臨死前特地囑咐自己的兒子李治要《蘭亭集序》陪葬。

    按理來說是陪葬了!

    不過有個臭名昭著的盜墓賊,溫韜,將關中十七座唐皇陵都盜了一遍!

    最後發現。

    盜昭陵的物品清單上唯獨沒有《蘭亭集序》。

    關中十八陵,十七座被盜了。

    只剩下乾陵。

    究竟在不在乾陵中呢?

    不得而知。

    考古學家不會亂挖掘陵墓的,除非陵墓遭到了破壞。

  • 2 # 寫字吧

    《蘭亭序》在中國書法史上的聲譽之顯赫,幾乎沒有能與之媲美的作品。而唐朝以前,人們多看重王羲之的楷書和草書,《蘭亭序》倒不太被人知曉。後來因為唐太宗的喜好,《蘭亭序》才開始被重視。

    (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

    《蘭亭序》是王羲之與同道、好友及愛子,一行42人,在今天的浙江紹興蘭亭舉行“修禊”之禮時,所寫的一篇抒情散文。

    關於《蘭亭序》的流傳,唐朝的《隋唐嘉話》有較為詳盡的記載。

    《蘭亭序》自完成後,一直是作為家傳法書一代代傳承下去,到了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的時候,他特意在永欣寺修造了臨書閣來珍藏《蘭亭序》。智永去世後,將《蘭亭序》傳給了弟子辯才,辯才專門在寢房的橫樑上鑿洞,存放《蘭亭序》。

    (圖:《蘭亭序》虞世南臨本)

    到了唐太宗時期,得知《蘭亭序》在辯才那裡,便派監察御史蕭翊,設計引辯才放鬆警惕,趁其不設防之際,將《蘭亭序》帶走,交於唐太宗。

    《唐太宗》得到《蘭亭序》後,便下令拓書人馮承素等人臨摹拓印數本,賜給皇子貴臣。唐太宗臨終時,交代將《蘭亭序》真跡隨之殉葬。

    至此,再無《蘭亭序》真跡的訊息。

    (圖:《蘭亭序》褚遂良臨本)

    《蘭亭序》是王羲之“今體”形成的著名代表作,剔除了隸書筆意,筆姿變化多端。

    現存世的唐人摹本主要是虞世南、褚遂良臨本,以及馮承素摹本。而最有名的當屬馮承素所摹的版本,鈐有唐中宗“神龍”小印,所以又稱“神龍本”。

  • 3 # 千年蘭亭

    前幾年去一個朋友家玩,喝了點酒,朋友神神秘秘地拿出一幅畫,說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說故宮那件是假的,說了一大堆故事。

    挺聰明的一個人,被人給完全洗腦了,鑽進了一個套,花大價錢買了個故事。

    字畫做假是個古老的行當,現在流傳下來的經典當中,說不定好多就是當時的贗品,只不過當年的贗品,過了幾百年就成了現在的珍品。

    而現在,隔不了幾年,就會有新發現的古代名家的字畫出現,真是“江山代有精品出,各領風騷大幾年”,可是誰能保證這些都是真品呢?

    《蘭亭序》的故事流傳一千多年快兩千年了,據說《蘭亭序》完成沒多久,就落到了王羲之的老丈人郗鑑手裡,後來就到了郗鑑的兒子郗曇手裡,再後來傳智永,再辨才,然後被李世民派人騙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又是一千多年過去了,《蘭亭序》偶爾會透出點風,但真跡一直不見。但我想,《蘭亭序》也該現身了,不管是真是假。

    這個世界,總有人愛編故事,也總有人愛聽故事。你現在弄出個《蘭亭序》,不管它是真是假,再過一千年,保證它又是一件寶貝。

    只不過,編故事的人,會賺個盆滿缽滿。

  • 4 # 文眼豆子

    關於《蘭亭序》流傳失蹤的故事,其精彩程度,一點也不亞於《蘭亭序》本身。各位看官,故事有些長,耐心聽豆子慢慢道來。

    流傳有序

    話說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約了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會稽山蘭亭溪畔,搞了一場盛大的野餐趴。來的都是文化人,助酒興自然不能靠猜拳,必須要吟詩作賦才應景。其中26人,當場作詩41首,彙編成冊,是為《蘭亭集》。王羲之非常高興,覺得你們這些人太給面子了,我來寫個序言吧。於是在酒酣耳熱之際,寫下了著名的三大行書之首——《蘭亭序》。

    估計是也喝多了的緣故,這《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寫的是遒媚飄逸, 字字精妙, 有如神助,其中有20個“之”字,竟無一雷同。王羲之酒醒後一看,驚呆了,問道:“這是誰寫的?怎麼寫的這麼好?”下人們說這就是老爺您寫的啊,王羲之楞是不信。後來他多次重寫,也確實沒能超越最初的版本。

    王羲之知道,這《蘭亭序》,可能是他一生書法生涯的最高峰了,於是小心保管,不示於人。但是防火防盜,防不住老丈人,《蘭亭序》被郗鑑要走了,在他那邊傳了兩代,不知為何又回到王氏後人手中。就此一直傳到了王羲之的七氏孫,智永和尚手裡。

    智永和尚原名王法極,少小出家為僧,也是一個“書痴”。他在雲門寺出家時,蓋了一座小樓住在裡面,聲稱不練好字絕不下樓,留下了“退筆冢”、“鐵門檻”等書壇佳話(感興趣的看官可以搜尋一下,篇幅有限,我就不展開說了)。

    智永和尚活了一百多歲,可他沒兒子啊。臨終時,把《蘭亭序》傳給了他最喜愛的徒弟,辯才和尚。

    辯才和尚也不是普通人,他是梁朝司空袁昂的玄孫。袁昂以忠誠聞名於世,且頗有才名。辯才在這種家風的薰陶下,不僅才華橫溢,而且為人重諾,一言九鼎。按道理說,智永把《蘭亭序》託付給他,頗有識人之明。只可惜,辯才遇到了歷史上最牛逼的王羲之“鐵粉”:李世民。

    李世民的慾望

    李世民坐穩江山後,原來的馬上皇帝不知怎麼的雅興大發,酷愛書法,尤愛王羲之。他在民間大肆搜尋王羲之真跡,一但得之,便愛不釋手,珍藏身側,時時臨摹揣度。不僅如此,他還親自給《晉書》作《王羲之傳》,總之,稱其為王羲之最大“鐵粉”並不為過。

    但是李世民一直以來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找到《蘭亭序》的真跡。後來,他終於打聽到《蘭亭序》在辯才和尚手裡(估計是虞世南告的密,虞世南身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李世民的近臣,同時又是智永和尚最看重的俗家弟子)。於是請辯才入長安主持法事,期間言談話語之中,一直打聽《蘭亭序》的下落。辯才和尚也不是傻子,堅稱沒見過。如此反覆三次,辯才和尚乾脆寫了一首《赴太宗召》:

    雲霄咫尺別松關,禪室空留碧障間。縱使朝廷卿相貴,爭如心與白雲閒。

    翻譯一下就是:不給不給就不給!

    這下李世民沒招了,自己怎麼著也號稱明君,總不能硬搶吧?但是又咽不下這口氣,怎麼辦呢?房玄齡看李世民為了這《蘭亭序》抓心撓肝的,就推薦了一個人,監察御史蕭翼。

    蕭翼的巧取豪奪

    蕭翼是梁元帝的曾孫,飽學之士,機巧多變。房玄齡說,讓他去,一定有辦法。

    蕭翼接旨之後,哭笑不得,心說這叫什麼事兒啊,讓我去當壞人。但是皇命不可違啊,蕭翼對李世民說,讓我去也行,必須答應我兩個條件:

    第一,我把《蘭亭序》拿來給你,就算完成使命,你別管我是怎麼弄到手的。

    第二,給我兩張王羲之的雜帖當做道具。

    李世民欣然應允。這蕭翼也確實有辦法,把自己打扮成落魄書生的樣子,風塵僕僕的去了雲門寺。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再加上蕭翼乃是皇家後裔,風度自然不同凡人。他在雲門寺剛一露面,就引起了辯才和尚的注意。兩人先是寒暄,逐漸言談深入。蕭翼事先做足了準備,句句言語皆從辯才的興趣出發,不兩日,兩人就引為知己,無話不談。

    過了幾天,蕭翼看時機成熟,拿出了從李世民處要來的王羲之雜帖,請辯才品評。辯才看過之後,稱此雖是王右軍真跡,但為凡品。蕭翼假意不服,幾句言語擠兌,辯才按耐不住,從秘密的暗格中取出了《蘭亭序》給蕭翼觀摩。蕭翼這老狐狸裝作毫不動心,反稱辯才的《蘭亭序》是假的,兩人爭論半響,沒個結果,就約定明天再辯。

    如此反覆兩天,辯才就對在蕭翼面前出示《蘭亭序》毫無戒心了,也不曾再將其放回暗格,以便蕭翼來時,隨時評辯。

    一日,辯才出門赴家齋(其實也是蕭翼安排,調虎離山)。蕭翼來到辯才住處,對看門的小和尚稱有手帕忘在屋裡。小和尚這幾日與蕭翼早已熟悉,痛快開門。蕭翼捲起放在書桌上的《蘭亭序》就跑,一路快馬加鞭,竄到了永安驛站。

    在永安驛站,蕭翼招來越州都督齊善行,表明自己的御史身份,請齊善行傳辯才來見。辯才的飯局還沒結束呢,莫名其妙的趕來驛站,一看蕭翼竟是李世民的監察御史,還拿出聖旨,裝模作樣的稱讚辯才獻出《蘭亭序》,一通感謝。頓時怒急攻心,眼前一黑,昏死過去。

    這邊廂李世民終於得了夢寐以求的《蘭亭序》,欣喜若狂,提蕭翼為員外郎,加五品,賞銀瓶、金縷瓶、瑪瑙碗各一隻,宮內御馬兩匹、 配珠寶鞍轡,宅院、莊園各一座。

    過了幾日,李世民良心發現,覺得辯才和尚年事已高,自己這樣騙一個老人家,似乎有些不要臉。於是賞辨才錦帛三千段,谷三千石,命越州都督支付。(估計齊善行一定氣的跳腳罵娘:“本來我就是個跑龍套的,不給盒飯也就算了,最後結賬又想起我了?”)

    可憐辯才和尚,得了賞賜也不敢用,兌換成了錢財,為雲門寺蓋了三座寶塔。現在看官們去到紹興雲門寺,仍然能看到“辨才塔”的遺址。辯才和尚受了此番驚嚇,同時自覺愧對智永恩師,一年後鬱鬱而終。

    失蹤之謎

    李世民得了《蘭亭序》後,好好顯擺嘚瑟了一番,命宮內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各拓數本, 賞賜給皇太子及諸位王子近臣。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我們現在各大博物館的唐代臨本《蘭亭序》,基本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後來,李世民死了。按照他的遺詔,《蘭亭序》是要放在枕頭下面的。也就是說,《蘭亭序》的真跡,應該作為李世民的陪藏品,埋在昭陵之中。

    到了五代之時,十八座唐代皇陵,被陝西關中北部節度使溫韜挖了十七座,其中就包括李世民的昭陵。史書上記載,溫韜入昭陵地宮後,見其建築設施之宏麗,與長安皇城一般無二。墓室正中是太宗的正寢,床邊放著一個石函, 內藏鐵匣,鐵匣內盡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貴書冊字畫,其中就包含王羲之的數幅真跡。二百年來,紙張墨跡如新。這些珍藏全被溫韜取出,千年來不知去向。

    但是在溫韜的盜墓珍寶清單上,並沒有《蘭亭序》,而且此後也從未有過《蘭亭序》出世的訊息。所以有的專家認為,溫韜盜墓匆忙,《蘭亭序》應該還在昭陵的某個角落裡,並未流出。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李世民的遺詔中,並沒有明文要求《蘭亭序》陪葬。所以有可能將《蘭亭序》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同樣喜愛書法藝術的唐高宗李治。而李治在死之前,曾明確傳旨,要求將自己喜愛的字畫隨葬。所以《蘭亭序》可能不在昭陵,而在李治的乾陵之中。

    有趣的是,盜墓賊溫韜唯一沒盜的唐代皇陵,就是李治的乾陵。史書記載,溫韜挖到乾陵之時,風雨大作,遂無功而返。這似乎又增加了《蘭亭序》埋在乾陵的可能性。

    總之,千古第一行書《蘭亭序》,隨著李世民父子的死亡,從此渺無音訊,成為文化史上令人遺憾,卻又極為迷人的著名懸案。也許,等我們有能力發掘昭、乾二陵時,才能得到《蘭亭序》在哪兒的最終答案。

    再多說一句,如果昭、乾二陵裡面都沒有,那……就真的要成為解不開的謎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鈴薯的灰黴病有哪些症狀?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