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安定郡小書生

    麴義,又稱曲義,原為冀州牧韓馥的部將,後投袁紹帳下效力。率領著袁紹的精銳部隊(先登死士),因自恃功高而驕縱不軌,被袁紹所殺。

    事實是麴義作為一名軍人,為人剛烈、孤傲,不懂官場上的進退之道,更不會阿諛逢迎。袁紹性情猜疑,果於殺戮,對曲義這樣一位功戰功顯著,又擁有精兵,更不會附迎的下屬,自然不會放心,找個藉口將其殺害,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袁紹佔領冀州後,欲統一河北,但北面有威震塞外的薊侯、奮武將軍公孫瓚,南面有袁紹同父異母的弟弟、後將軍袁術。在這次統一河北戰爭中 曲義在其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界橋之戰,麴義率領先登死士,斬殺了公孫瓚大將嚴綱,並及時解救了袁紹。界橋之戰雖未完全改變袁紹與公孫瓚的實力對比,但卻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大長了袁紹及其追隨者的志氣,曲義功不可沒。

    在《三國演義》裡面,在界橋之戰中麴義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其實,麴義在界橋之戰中大展神威,也沒有於趙雲有過交鋒。

    後來,公孫瓚殺害襄賁侯、大司馬、幽州牧劉虞,盡得幽州之地。遭到劉虞部下聯合鮮卑、烏丸等遊牧民族的反撲,公孫瓚的部下漁陽太守鄒丹戰死。跟著,麴義加入,在鮑丘大敗公孫瓚,斬首二萬餘。

    公孫瓚連戰連敗,退還易京。袁紹再次發重兵圍困易京,在消滅公孫瓚大局已定的情況下,袁紹召見曲義,並將他誘殺,兼併了他的部眾,有餘部逃亡的,也被袁紹分兵撲滅。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麴義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不強,年輕時曾久居涼州,通曉武藝,帶的兵也比較驍勇。

    最早麴義是冀州牧韓馥的部下,韓馥的冀州牧官職是董卓封的,而當時的袁紹官至渤海太守,也是董卓封的,而且袁紹還是韓馥的下屬。

    麴義當時身為韓馥的部將,在公元191年,不知什麼原因,反叛了韓馥,韓馥與鞠義多次交戰,均失敗。

    韓馥這個人曾經在朝廷擔任過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次官,一千石的高官,也曾經是袁氏門生,但韓馥其人沒什麼能力。

    袁紹當時雖然只是翼州下面的渤海太守,受韓馥節制,但袁紹顯然無論出身、名望、能力都強過韓馥,因此袁紹一邊結交韓馥的敵人麴義,一邊派人逼韓馥交出翼州。

    韓馥交出翼州後,麴義也投靠了袁紹。

    麴義投靠袁紹後,為袁紹立了不少戰功。191年,麴義擊敗叛亂的南匈奴單于於夫羅。192年,麴義在界橋大敗公孫瓚,斬公孫瓚任命的翼州刺史嚴綱。195年,麴義於鮑丘破公孫瓚。196年,麴義因糧盡敗於公孫瓚。

    200年,麴義因自恃有功,驕傲放縱,被袁紹召回殺之。

    從麴義一系列戰功來看,麴義確實是個能征善戰的猛將,在袁紹擊敗公孫瓚的一系列戰爭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沒有麴義,袁紹必不能擊敗公孫瓚,可以說麴義是當時袁紹手下功勞最大的將領,也正因為如此,在公孫瓚死後,麴義因戰功卓著引起袁紹的猜忌,這個人的功勞一大,難免會有些驕縱,而袁紹這個人對於功勞較大的人,都不太放心。

    有個例子就是呂布,呂布幫袁紹擊敗黑山賊,袁紹看到呂布作戰勇猛,反而心懷猜忌,派人刺殺呂布,想必麴義與呂布類似,都受到猜忌,不同的是呂布逃了,而麴義被殺。

    麴義是被袁紹召來殺害的,想必麴義並沒有認為袁紹會殺自已,其覺悟性也不如呂布。

  • 3 # 米斯特ZHONG

    麴義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但是在《資治通鑑》、《後漢書·公孫瓚傳》、《英雄記》裡均有記載,而在《三國演義》中,他成了趙雲出場的大禮包。

    1、麴義生平

    東漢靈帝年間(公元168—189年)平原麴氏避難西平,遂為著姓,麴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其兵皆驍銳,從韓馥為部將。初平二年(191年)麴義背叛並擊敗韓馥,投奔袁紹,後來又擊敗了叛變袁紹的匈奴單于於夫羅。初平三年(192年)在界橋之戰中,麴義以八百先登死士大破公孫瓚大軍,斬殺嚴綱,又營救袁紹於散騎之圍。興平二年(195年),麴義合兵烏桓峭王、劉和破公孫瓚於鮑丘,殺鄒丹等二萬餘人。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麴義自恃有功,驕縱不軌,袁紹召而殺之,並其眾,又分兵撲蕩麴義餘部。

    根據其生平,麴義簡直就是三國時期將領中一個BUG級的存在。

    2、袁紹其人

    袁紹此人生性多疑,果於殺戮,且偏聽偏信,是非常腹黑的一個人。放著田豐、沮授、張郃、高覽、許攸這些有謀略、有將才的人不重用,卻將惇於瓊這樣的酒囊飯袋放在重要的崗位上,最終導致官渡之戰失敗,失敗後還不承認錯誤,反而將在牢獄之中的田豐砍了。

    這樣的一個主子,麴義居然還居功自傲,袁紹能不殺他麼?最後,放上三國殺裡面麴義的退場白:“我為主公戎馬一生,主公為何如此對我!”,何其淒涼。

  • 4 # 帝宮往事

    袁紹為何要殺麴義?這是由麴義的人品和袁紹的胸懷決定的!

    首先從袁紹方面來分析:

    袁紹是一個氣量小、無法容人的人,這從他與他的弟弟袁術相愛相殺的爭鬥就可以略見一斑。

    袁紹從就小就在袁術的歧視中長大,對那種性格囂張的人有種天然的抗拒心理,他最受不了的就是那種太過於張揚的人。

    而不幸的是,麴義的性格恰恰就是那種,這樣的性格會時不時喚起他內心深處的記憶,再次戳痛他的傷疤。

    不可否認,麴義作戰英勇,立功無數,特別是界橋一戰,打出了威風,使他名聲大振。

    這一戰使麴義在軍中的威望大振,從此步入了人生顛峰。但人一開心,原本驕橫跋扈的軍閥作風就暴露無疑了。

    如果說在此戰之前麴義還有所收斂,袁紹對他的行為還有所容忍的話。那麼此戰之後,袁紹對他的忍耐己經到了極限。

    不過,真正讓袁紹突破極限而動殺機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麴義並不光彩的過去。

    在麴義未投靠袁紹之前,就是涼州的一個軍閥,領了一支強悍的隊伍,一直驕跋扈慣了。後投靠韓馥後又背叛了韓馥。再後來被公孫瓚擊敗,原有的那支隊伍被打沒了,只得光竿司令一個投靠袁紹。

    面對這樣一個曾經背叛過領導的人,袁紹能夠容納他,就看在麴義是個人才的份上,對其也是器重有加。

    可鞠義這人,就有得寸進尺的壞毛病,常自詡戰功赫赫,抱怨袁紹對他的封賞不夠!

    種種跡像表明麴義有點不太靠譜,對於袁紹這樣的一代梟雄,是絕對不允許任何危險因素存在的。

    所以,儘管麴義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但在麴義消滅了公孫瓚之後,鞠義作為公孫瓚的剋星的價值己不復存在。

    如果說以上這些還不足以讓袁紹下定決心除掉麴義的話。那麼最致命的一點就是鞠義的手下竟然與黃巾勢力張燕勾結,甚至還膽敢掠劫袁紹的家人!

    是可忍敦不可忍?估計這才是令袁紹痛下殺手除掉了他的真正原因吧!

  • 5 # 大飛熊騎士

    鞠義可以說是袁紹手下第一大將了,特別是在和公孫瓚的交戰中顯示出來過人的軍事素養,並還救了袁紹的命。而顏良,文丑雖然聞名河北,但是並無鞠義一般說得過去的戰績。張郃是後起之秀,由於袁紹手上猛將如雲,沒有發揮的機會。而正是袁紹擁有一把好牌,對鞠義這樣立有大功的大將,沒有及時安撫,導致鞠義驕縱不軌,被袁紹召而殺之。所以,袁紹的性格外寬內忌,是不無道理的。

    鞠義是如何以少勝多打敗驍勇的公孫瓚呢?《三國志》注引《英雄記》詳細記載了這場戰爭。鞠義的先登軍,陣中夾著幾千張強弩,袁紹率領幾萬的步兵在後面列陣。公孫瓚則是兩翼一萬騎兵,中間是“白馬從義”,另有三萬步兵。兩軍陣勢很大,其實最關鍵就是中間的“白馬從義”和“先登軍”,這是本來是一場“王牌對王牌”的對決。但是,公孫瓚欺負鞠義人少,放出所有騎兵,想一舉端掉鞠義。結果待到近前,鞠義埋伏的幾千張強弩發揮作用,先登軍又驍勇,大敗公孫瓚,斬了嚴綱。隨後,鞠義又攻破公孫瓚大營,還拔了牙門旗。此戰後,公孫瓚就一蹶不振了。

    公孫瓚的失敗,絕對不是實力不行,而是有幾個因素。第一,公孫瓚輕敵了,把騎兵都放了出去,不成隊形,導致一敗就潰。第二,鞠義原來在西北和羌騎作戰,經驗豐富。第三,用強弩對抗騎兵,是漢軍發明的對抗匈奴騎兵戰術之一。鞠義反用在公孫瓚身身上,可見鞠義是個靈活的將才。第四,鞠義的部曲先登軍,也很驍勇,特別是對騎兵有作戰經驗。第五,公孫瓚和“白馬從義”牌子太響亮,反而成了袁紹,鞠義等人不敢懈怠,拼死一戰的源泉。

    整個河北地區袁紹最忌憚就是公孫瓚了,其次是張燕。所以,在決定河北霸主的界橋之戰中,鞠義以八百人擊潰了公孫瓚,估計連袁紹都沒想到。畢竟鞠義不是袁紹的舊部,所以公孫瓚潰敗後,袁紹把人馬都派出去追擊了,恐怕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讓自己的部曲建功,分鞠義的功勞。而此時,袁紹身邊只有幾十張強弩,和百餘名大戟士,這才被公孫瓚兩千殘部包圍,反被回軍的鞠義解救了。

    所以,界橋之戰,袁紹是勝利,但是面子不好看,太依賴人家鞠義了。並且,在史書中也找不到袁紹此戰後對鞠義的封賞,這就怪不得鞠義驕縱了,因此被袁紹殺了,並了部曲。很難想象,如果鞠義活到官渡之戰,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 6 # 歷史雲頂

    談及著名的《三國演義》,談及羅貫中以長篇歷史小說為形式展現出來的三國志歷史故事,我們所想到的遠不止那些浩蕩的歷史戰役,在漫長的故事中,各種各樣、形象各具特色的諸侯與將領也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三國史中最不乏各種出色的武將與謀士,但是對比一些名震海外的有名人士,更有一些功績頗高、卻被我們遺忘在了史書中的角色。

    今天要說的這位將領,曾經力挫甚至全殲公孫瓚手下的白馬義從、位居顏良文丑之上位,是袁紹麾下的一員得力武將,卻很少為人所提起。他就是麴義了。

    或許要問坐擁四州的袁紹手裡有何精兵良將,人們大多都會想到大名鼎鼎的顏良、文丑,以及顏良文丑二人打頭的“河北四樑柱”。顏良文丑的確驍勇善戰、為袁紹立下赫赫戰功,但是遠在顏良文丑之前,麴義是幫助袁紹登上諸侯之位的重要人物,他所立下的功勞是袁紹後來能與曹操等人相互爭鋒的重要前提。

    在這裡就不得不說到“白馬義從”是什麼了。白馬義從並非三國中期的強大部隊,而是在三國前期一段時間就參與了諸侯之間的角逐,白馬義從是公孫瓚手下一直訓練精良、素質高超的騎兵部隊。作為本來就有所優勢的兵種,又受到了程度極高的鍛鍊,這也讓白馬義從在三國前期威名遠揚、無人敢與其為敵,更是有人聽後聞風喪膽。

    但是對於袁紹來說,身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後代,不將河北收入囊中是絕對不行的。但是想要收河北,就必定要打敗坐擁白馬義從這支精兵的公孫瓚。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界橋之戰了,在界橋之戰中,麴義屢次救袁紹於水火之中,他帶領僅有800的軍隊,不僅保全了袁紹的安全,更是一舉殲滅了白馬義從,把公孫瓚一路逼退。公孫瓚最後彈盡糧絕,不得不投降。

    麴義所率領的部隊擅長衝鋒陷陣,從在界橋之戰所立下的戰功中我們也能輕易地看出來。三國早期由於麴義所立下的戰功,他所帶領的部隊也被稱為“先登營”,麴義所率的先登營曾經與高順所率的陷陣營被並稱為東漢末年的兩大超絕精銳部隊,基本無人能敵。這樣的麴義不僅幫助袁紹登上第一諸侯之位,更是先於顏良文丑闖出了功名,在麴義還被重用的時期,顏良文丑是排不上號的。

    但麴義其人到後來也犯了與所有開國功臣一樣的心高氣傲的毛病,不僅如此,麴義的結局更是慘淡,由於日漸自大、最後對袁紹的位置有所企圖,結果卻被袁紹察覺,最後麴義被袁紹斬於刀下,所向披靡的先登營也被一舉兼併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除草才能連根死草不傷土壤,不擔心打壞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