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宋史•高宗本紀六》:癸巳,賜岳飛死於大理寺,斬其子云及張憲於市,家屬徙廣南,官屬於鵬等論罪有差。 孝宗皇帝的詔書曰:“三省同奉以旨:故岳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屢立功效、不自矜誇。餘烈遺風,至今不泯。去冬戎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帝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迫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
5
回覆列表
  • 1 # 洞庭一葦1188

    金滅北宋,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僥倖逃脫,然後被擁立為皇帝,但他經歷了很長的一個痛苦時期,才好歹安定下來,在這個時期裡,估計苗劉兵變對他刺激很深,甚至害死了他唯一的親生兒子,而且趙構也確實不願再過這種心驚膽跳的日子了,再加上宋朝重文輕武、一貫壓制武將的國策,使得他逐漸的信任秦檜,對中興四大將開始懷疑、壓制,並剝奪了他們的軍權,而岳飛卻對此的不滿溢於言表,加速了宋高宗趙構想與金國達成和解協議的心情,秦檜抓住這一點,利用金華人的口,致岳飛於死地,趙構以為和議能獲得像宋遼澶淵之盟一樣較長期的安寧,儘管他知道岳飛是忠臣,但為了和議,他也同意、贊成並促進了秦檜的議和之舉,並處死了岳飛。

    但事情往往理想很完美、現實很骨感,紹興和議不久,在金國,完顏亮殺金熙宗自立,立志統一中國,要“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吳山第一峰。”在這種情況下,他立即發動了滅亡南宋的戰爭,而當時的南宋,經過紹興和議後,主戰派老的老、死的死,已經根本沒有像樣的軍事將領可以臨危授命,指揮抵抗了,好在文官虞允文超水平發揮,指揮宋軍獲得了採石磯大捷,避免了南宋的滅亡,這時,宋高宗趙構才發現了“落後就要捱打”的真理,後悔殺了少壯派將領岳飛,自毀長城,但作為君王,他不能公開的打自己的臉,所以只好對岳飛念念不忘,在宋孝宗平反岳飛、追貶秦檜時,他以暗地裡贊成、表面預設的態度予以透過。

  • 2 # 國史記聞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趙構的養子趙昚被冊封為太子,次月,在位三十五年的趙構以“倦勤”為由宣佈禪位,自己當太上皇去了。然而,趙昚即位的次月便做了幾件讓後世不能理解的事——首先,他將主戰派張浚重新招如朝廷,加以重用;其次,他又下了一道給岳飛平反的詔書。

    詔書通篇是用太上皇的口吻傳達的,首先是將岳飛讚揚一番,說他除了忠誠之外,還深受百姓的愛戴與懷念,雖然他已經去世多年,但是就連太上皇都常常想起他。然後,宋孝宗趙昚宣佈,他受太上皇委託(今可仰承聖意),決定將岳飛追復原官,同時破格錄用岳飛的後人。

    這實在是讓我們摸不著頭腦——趙構一直都是主和派啊,他不是最怕惹惱金華人了嗎?怎麼自己剛退位就允許兒子重新起用主戰派呢?岳飛明明是在趙構的授意下處死的啊,怎麼自己剛退位就允許兒子來打自己的臉呢?

    在之前文章,國史君(國史通論)講過,宋高宗趙構可不是一般的太上皇,他和後世的乾隆皇帝一樣,都是讓位不讓權!雖然自己已經退位,但是朝廷之事卻經常要過問,單從趙昚的諡號“孝”來看,就知道他也是習慣性地順著太上皇的旨意辦事。所以,給岳飛平反的決定,一定是宋高宗本人下達的!

    宋高宗之所以產生這種巨大的轉變,並不是因為宋朝是個理性的朝代,而是當時的形勢已經到了不得不給岳飛平反的時候了!早在岳飛被殺之時,就有大學士張伯麟在太學的牆壁上寫下“夫差,爾忘越王之殺爾父乎?”這明顯就是寫給宋高宗的啊——你難道忘了金華人擄走父兄之仇了嗎?當時的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也寫下了“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的詩句,這說明岳飛被殺之事已經激起民憤了。所以平反詔書中也提到“道路之人,歸功於飛……餘烈遺風,於今不泯”,宋高宗和宋孝宗也不得不承認,岳飛“名之難掩,眾所共聞”。

    在給岳飛平反的同時,宋孝宗還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把岳飛之死的所有責任全都推到了秦檜的身上,是他矇蔽聖聽才導致太上皇當年做錯了決定!如此一來,岳飛被殺就和宋高宗的關係不大了。

  • 3 # 夜歌黑鴉

    宋高宗是南宋開國領袖,知道如何御人,玩岳飛於股掌之間。至於操縱輿 論糊弄民 意更是好手。念念不忘不過宣傳需要而已。

  • 4 # 長春樹48509

    這種戲,現代叫平反,死了就死了,不然為何有奸臣,為何有叛徒內奸走狗賣國賊。本身狗皇帝達到個人目的,封個沙煲爛鍋名稱就給死去的人就是。成本不多,個人收穫大。

  • 5 # 蘇綻

    平反岳飛,這個事很簡單,但是也無比複雜。

    南宋高宗無嗣,而宋室宗親在靖康之難中悉數被俘至金國。為延續宋室江山,高宗求得宋太祖次子趙德芳後裔為養子,並立為帝,即為此後的孝宗。為鞏固新君地位,高宗主動退位為太上皇,但依然掌控大宋實權。

    宋高宗在位時,南宋對金國完全採取投降策略,紹興和議與金國約為君臣之國,金為君,宋為臣,宋室皇帝需得到金國冊封。紹興和議以後,金宋罷兵。但宋朝幻想的安寧並沒有完全到來,時隔不久,金朝完顏亮稱帝后,撕毀紹興和議,大舉南下侵宋。

    完顏亮侵宋,給了宋高宗等一眾乞和派一記響亮的耳光----靠乞和是換不來安定的。而南宋諸將在抵禦完顏亮的金軍時,不僅大獲全勝,還收復故土十數城。這讓高宗滋生了與金國決裂的想法,因而,當孝宗被立為帝以後,南宋即以新君名義開始準備北伐。

    平反岳飛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岳飛是抗金名將,是高宗朝唯一的進攻型將領,曾給於金軍極大的重創。由於南宋乞降派的存在,高宗朝急於偏安自保,且高宗急於迎回被金國虜走的生母韋后,因而宋室積極向金國乞和。而金國答應南宋乞和的條件之一,就是殺除對金國威脅最大的宋將岳飛。因此,為了南宋苟安,岳飛及一眾部將成為紹興和議的刀下冤魂。

    岳飛之死,在宋朝庭和民間均有極大的震撼,但懾於秦檜等一眾權威,朝堂不敢言及半句。待秦檜死後,為岳飛平反之事開始提及,但終為高宗束之高閣。而孝宗朝要北伐,則不能再對萬千黎民之願充耳不聞了。南宋北伐,不可能再繞過岳飛之事。因為岳飛的莫須有結局,恰恰也是北伐萬千將士不得不考慮的身後事。

    所以,為了朝廷北伐,為了消除將士的顧慮,也為了鼓舞南宋各方,岳飛才得以平反。也因此,岳飛的抗金歷史才得以流傳下來。否則,良將岳飛,可能會在秦檜之子秦熺和一眾門生篡改史料之下而銷聲匿跡了。

  • 6 # 看遍山川

    謝邀 當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南宋官軍在長江邊採石磯取得大捷的訊息傳至臨安城,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宋高宗終於長吁了一口氣。這位南宋開國皇帝自從繼位以來談不上每天為國為民殫精竭慮,不過日日擔驚受怕他是深有體會的。現在他終於等來了這一天,南宋和北方女真形成了戰略相持的局面,北方金國兵鋒所指,東南望風披糜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趙構一點也不戀棧,就於本月九日下詔宣佈退位做起了太上皇,兩天以後和金鑾殿拜拜,從此蝸居德壽宮過上了醉心書畫,吟詩作樂的退休生活。

    不過趙構的接班人孝宗趙眘,孝順是無話可說,但是在政治態度上和其養父趙構是唱反調的。趙眘做太子時就是積極抗金派,採石磯之戰前還上書請求自己帶兵去抗敵,年輕人麼總是心比天高,不知道天高地厚。趙構反正是退了,這位太上皇和歷史上其他退位而成的太上皇還有些區別,他沒有受到內外威脅,沒有甩手爛攤子,沒有純粹為了沉迷花天酒地,他的退位倒有些見好就收的意思。

    趙構對孝宗也沒啥政治交待,對於自己當政時期的決策絕對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孝宗似乎不管三七二十一,高宗退位連年號都沒有改呢,第二個月即七月十三日孝宗就下詔書為岳飛恢復名譽。在詔書中當然得假託一下高宗的名義,所謂是太上皇對岳飛的功績“念之不忘”,才有了兒皇帝如此這般替太上皇完成未了的心願。尋找岳飛的遺骸風光大葬,給予岳家後人重賞重用,對秦檜的評價官方的調門降了又降。

    趙構對岳飛沒有好感,自打有了處死岳飛的念頭就沒有後悔自責過,這是他鐵定的案子,兒皇帝龍椅屁股還沒坐熱就翻了案,趙構有些震驚。孝宗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從平反岳飛入手,大張旗鼓地顛覆老皇帝親手打造的鐵案,俗話說人走茶涼,可畢竟太上皇還在德壽宮坐著呢,岳飛的案子昨天還是錚錚鐵案,今天就要反轉,在措辭上多少總歸得給太上皇留點面子,這樣即可以達到目的,又能留有餘地,華人不是一向善於搞平衡的麼。

    所以真正“念之不忘”的是孝宗,高宗趙構早沒了涉及政治的興趣,剛下臺就推翻自己定的鐵案,趙構還遠沒那樣的覺悟和如此這般的動機。說趙構沒有想法也不現實,說實話他妥協了一輩子,不想在自己定的案子面前最後再妥協一次。

    趙構原本打算找孝宗評評理,給個說法,這檔口被他老婆太上皇后吳氏一把拽住,勸住趙構,提醒他兒子已經在詔書上明白寫了平反岳飛是為了完成你的心願,你已經退位了就別再管這些陳芝麻爛事。既然兒子給了你太上皇臺階下,您老人家就順坡下驢吧。

    趙構想想也就心平氣和就此打住,為什麼說趙構這位太上皇與眾不同,他有“可愛”妥協的一面,孝宗的詔書春秋筆法也起到了作用。

  • 7 # 我是越關

    公元1142年在秦檜等人的陷害下,宋高宗趙構親自下令將岳飛賜死。二十年後的1162年趙構選擇退位,但是在退位之前赦免了岳飛的家人,之後讓位於宋孝宗趙昚(shen)。

    趙昚下詔

    趙昚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恢復了岳飛的官職,並且在詔書中多次提及這是太上皇的意思;

    “故岳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予錄用。 ”

    首先來說,這份詔書中也有一部分是趙昚的意思。早年岳飛覲見趙構之時,因為趙構親生的兒子都死了,而且趙構本身也喪失了生育能力,所以收養了兩個乾兒子子。不過趙構卻遲遲不立太子,最終岳飛勸說趙構立趙昚為太子。所以趙昚這一次的詔書也算是報答岳飛的擁戴之功。

    再來看看趙構的原因。當時的情況雖然趙構已經退位,但是卻抓著很大一部分權力不放手,這種情況類似於清朝乾隆和嘉慶的關係,即退位不退權。所以趙昚想要為岳飛正名,首先需要經過趙構的同意,也就是說這份詔書中所說的太上皇對岳飛念念不忘是趙構親眼看過的。

    趙構親自下令賜死岳飛,然而又在20年後為其正名,其主要原因是在於為當時統一戰線而宣傳。紹興和議之後,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但是這次和議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南北對峙的局面。

    宋金矛盾升級

    1149年,金國內部發生鉅變, 海陵王完顏亮殺死了金熙宗奪取了皇位,並且把都城南遷到了燕京,透過改革徹底的漢化了金國的政權,這時完顏亮意圖南下滅掉南宋統一華夏。公元1161年,完顏亮對內部的整頓完畢,親率60萬大軍南侵。

    聽聞金兵南侵的訊息後,趙構嚇破了膽,準備再次逃離臨安府,結果金軍在長江採石磯被虞允文擊敗,使得南宋方面轉危為安,而且還引發了金國內部的政變。南宋方面甚至還因為這一事件收復了淮南地區,停止了對金國的歲供。

    這次的久違的軍事勝利鼓舞了南宋的勇氣,趙昚也多次上書趙構,請求陛下親征,自己隨軍護衛。趙構看到朝廷上下因為此次勝利而崛起的主戰派,於是也想對金國發動攻勢。

    趙構北伐的做法

    既然要對金國發動攻勢,趙構做了兩手準備,第一傳位於趙昚,這樣可以降低目標,如果北伐失敗導致金兵南侵,自己可以迅速逃跑。

    第二由趙昚下詔為岳飛正名,可以鼓舞南宋境內的主戰派,提升國內計程車氣。而且由趙昚下詔也避免了趙構的尷尬。

    也正是因此,我們看到了在宋金矛盾再次升級之後,趙構急於退位,趙昚被推到了前臺。因為南宋境內統一輿論的需要,岳飛被趙構、趙昚正名。

    不過很可惜的是這一次南宋方面的北伐在取得幾次小規模勝利後,在幾場重要戰役中全部敗北,被迫再次稱臣納貢。當然在這期間,趙昚也逐步為岳飛平反,以此來打壓趙構的勢力,掌握了朝廷一部分大權。

  • 8 # 清感歷史

    對岳飛念之不忘的不是趙構,而是宋孝宗趙眘,趙構作為殺死忠臣岳飛的罪魁禍首,岳飛永遠不得平凡才是他心中最渴望不過的。但是最終在礙於金軍南下和國內哀聲怨道才不得已對岳飛“網開一面”,而至於對岳飛徹底昭雪平反的宋孝宗在聖旨中帶了趙構一句,那也是因為宋孝宗為岳飛平凡時是頂著非常巨大的壓力的,不得已之下才帶趙構個名字,給他個臺階下。

    1140年,抗金名將岳飛在於金軍浴血奮戰之時接到了宋高宗趙構傳來的十二道金字牌被迫班師回朝,同年被秦檜 等人冠以莫須有的罪名關押大牢內。

    1142年,岳飛與長子岳雲和部下張憲被一同以謀反罪名殺害。

    岳飛死後,趙構依然沒有放過他的家人,岳飛一生之中育有五子一女,長子岳雲已經被殺害,此子嶽雷,三字嶽霖和四子嶽震,五子嶽藹和母親李娃一同被流放到了嶺南。

    而對於岳飛的女兒史書上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倒是在清朝的一本名為《說岳全傳》之中說岳飛的女兒名為嶽銀瓶,在父親和大哥死後東奔西走,最終抱著銀瓶跳了井。

    大多數史書和大部分人都把罪過算在了秦檜頭上,但是罪魁禍首其實是宋高宗趙構,因為岳飛抗金的口號是迎接宋徽宗和宋欽宗,若是岳飛真成功了,那趙構這個皇位也就懸了,而秦檜和岳飛之間並沒有什麼矛盾,也沒有必殺岳飛的理由,所以,趙構才是那個最想岳飛死的人。

    而其實在宋孝宗趙眘發放聖旨的前一年(1161年),趙構就曾經發放過一道內容差不多的聖旨,內容大概就是允許岳飛被流放的家屬恢復自由身,而他這麼做自然不是因為想念岳飛,而是情形所迫,不得已做出的決定罷了。

    1127年的靖康之難中,由於金人不光是要錢,還要人,不光是女人,連男人都搶了過去,所以宋朝的皇族幾乎是被擄掠一空,宋高宗趙構撿了個空子成為了皇帝。

    而在1127年到1142年的紹興議和之前,趙構一直在不停的逃亡,他唯一的兒子趙旉也在動亂中沒活過第四年,而他本人也因為害怕而失去了生育能力。

    為求自保,趙構就自導自演了一出莫須有的好戲指使秦檜將岳飛殺死,並且向金人俯首稱臣,但是沒想到金人貪得無厭,卻依舊不肯放過宋朝。

    1161年金兵大舉南下入侵宋朝,太學生程宏圖、殿中侍御史杜莘老等人紛紛上奏,因岳飛死後民間哀聲怨道,也因為岳飛的功勞而導致將士們失去了奮勇殺敵計程車氣,所以希望宋高宗能夠下一道旨意,為岳飛昭雪,並且錄用岳飛的子孫們,以此來激勵將士們和民眾們的抗擊的信心。

    說白了岳飛就是南宋的魂,哪怕是死了都是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無奈之下,宋高宗趙構下令將流放嶺南的岳飛家人恢復自由身,其實他心裡是八百個不願意,而真正一心想為岳飛平昭雪平反的是宋孝宗趙眘。

    前面我們說了,宋高宗趙構唯一的兒子在逃難時死了,而他自己也因為害怕金軍而失去了生育能力,等於說宋高宗就是個披著龍袍的太監了,趙眘本來是無緣皇位的,但是畢竟他還站著點皇位的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再加上趙構多年從政當皇帝當的並不開心,反而是擔驚受怕的,再加上金軍又來了,於是在1162年的時候,把燙手的皇位讓給了趙眘。

    1162年6月份,趙眘繼位,是為宋孝宗,宋孝宗比起前三位皇帝可謂是強了太多了,並且他也是被公認的南宋最有為的皇帝。

    繼位第二個月,宋孝宗就開始著手對付金人,因為他知道,金人才是目前國家面臨的最大障礙,他將曾經的主戰老將張浚找到朝中,開始商討北伐大計,而第二件大事便是為岳飛平冤昭雪,而此時距離岳飛家人被流放已經是過了二十多年。

    岳飛是得到了平反了,可是當年岳飛的屍體誰也不知道去哪了,宋孝宗又下令懸賞尋找岳飛的屍骨,終於在一個曾經做過獄卒的名為隗順的兒子口中得知岳飛的屍骨被他的父親偷偷地埋了,於是,宋孝宗下令將岳飛的遺骨遷葬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棲霞嶺,專程為岳飛修建了陵墓。

    宋孝宗為岳飛平冤昭雪,而殺死岳飛的罪魁禍首趙構還活著,他頂著的壓力可想而知,而這也正是為什麼在聖旨之中會出現宋高宗對岳飛“念之不忘”的根本原因。

    《宋史•高宗本紀六》:癸巳,賜岳飛死於大理寺,斬其子云及張憲於市,家屬徙廣南,官屬於鵬等論罪有差。 孝宗皇帝的詔書曰:“三省同奉以旨:故岳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屢立功效、不自矜誇。餘烈遺風,至今不泯。去冬戎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帝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迫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

    趙構是個極其無能的皇帝,為了逃亡折騰死了自己剛三歲的兒子,為了保命又把自己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是他唯獨在害自己人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能力,殺了岳飛,在宋孝宗繼位之後又以太上皇的身份對宋孝宗指指點點。

    而宋孝宗為岳飛平冤昭雪,等於就是說趙構當初的決定是錯誤的,岳飛若是平冤昭雪了,那他趙構就是個罪人,雖然宋孝宗頂著趙構的壓力,但是卻依舊不為所動,一心為岳飛翻案。

    既不能折了趙構的面子,還得是給岳飛翻案,宋孝宗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退一步,在聖旨上多寫了一句“太上皇念之不忘”,那意思就是給趙構一個臺階下,同時也使得趙構對岳飛翻案沒有太大的牴觸,使其進行的頗為順利。

    趙構是皇帝自然得給個臺階下,但是秦檜就不同了,在他活著的時候趙構就對他頗有戒心,在他還沒死的時候趙構就撤銷了秦檜祖孫三代的職位,尤其是他還是直接受趙構指使害死岳飛的,那麼好,就由他來背鍋。

    後來親自召見岳飛的三子嶽霖時,宋孝宗痛惜地說:“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

    嶽霖則跪拜痛哭說:“仰蒙聖察撫念,故家臣不勝感激!

    此後,宋孝宗下詔追復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等官職、爵位,岳飛的夫人李氏則追復楚國夫人的封號,岳飛的長子岳雲、次子嶽雷也都追復舊職,岳飛則得到了“武穆”的諡號。

    雖然官復原職,岳飛也被平冤昭雪,但是或許是因為害怕,岳家人除了岳飛之外,第二代人也就是岳飛的長子岳雲從了武,而後岳家人再也沒有從武的人了,大多數都是以文為生,堂堂岳家軍被趙構一人為了苟且偷生,僅僅是存在了一世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桂花樹春天怎麼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