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句本
-
2 # 童146569245
聽說歷史上是沒有西施這個人的。我們只在此談談小說。
作為一個美女,在封建社會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她的功勞不會為多少人記得,越王更不會對她倍加封賞。這一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沒有大大封賞過一個女人便是最好的證明。
俗話說得好,江湖是條不歸路。西施既然為國立了大功,而她的種種作為,必然會為越王知道,作為美女,她最後的結局也許為越王娘娘,或者嫁與朝中某個大臣為妻為妾,終其一生。
-
3 # 飛梯教育
西施應該只是小說或民間故事杜撰出來的一個人物並不存在,傳說中的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在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游水,落於湖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故沉魚代表西施。西施只是越王勾踐的一枚棋子,一樣工具,是其實施滅吳九術中的一件重要工具,使其喪銳迷亂而亡國。
在吳國滅國之後,這枚棋子如果還有價值便會被回收,賜予大臣或留為己用,那個時代重男輕女極為普遍,應該不會為西施的功勞而封官賞賜,西施完成任務,能夠重回越國已屬不易,越王可能會安排其從事手工業勞作,或者嫁給大臣武將,甚至留在身邊。
-
4 # 張生史話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是長江一帶有名的大國,吳國想爭霸江南就必需剷除越國,而越國想入主中原,就必需除掉吳國,於是兩個旗鼓相當的國家發生了常達二十多年的吳越戰爭,起初吳國趁滅楚之餘威,一舉擊敗越國,迫使越國舉國投降,越王勾賤也被押往吳國為奴,在吳國期中,越王勾賤為了復國報仇,不惜忍辱負重,表面裝得對吳王言聽計從,百依百順,甚至一次吳王病了,他不惜親嘗吳王大便,以將資訊反饋御醫,後來他終於感動了吳王夫差,放鬆了對他的警惕,並令他回國,越王勾賤回國後即展開了復仇行動,為了復仇他聽從范蠡的建議,一方面行賄吳國權臣,一方面將西施和鄭旦送於吳王夫差,行施美人計,美人計的主角西施本是一名村姑,姑長得傾城傾國,楚楚動人,據說她曾在村邊小河旁浣沙,美麗的身姿倒映在清澈的河底,魚兒看見了她的美麗立刻沉入河底,故有“沉魚”之美譽,足見她有多麼美麗可人。再說范蠡為了實施自己的美人計,不惜踏便越國山山水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找到了這個尤物,然而初見西施,他即被她的容貌迷的魂不守舍,呆若木雞了,他真想攜此美人遠走高飛,儘管西施也對面前的英雄一見鍾情,頻傳愛慕之意,但為了國家,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對越王的承諾,他經過一番糾結後還是將西施送到的吳國。
進入吳國後,西施和鄭旦立刻施展在越國培訓在所學的勾魂術,誘人術,搞得吳王整天沉迷酒色之中,不理朝政,而此時的越王勾賤則加快了復興復仇的計劃,他經過“臥薪嚐膽”,勤政治國,終於經過一番精細準備之後,在吳國發生災情的一年中,大舉起兵攻入吳國,吳王付差即身死國滅,越國逐成江南一代霸主。在越國滅吳國的戰爭中作為一個柔女子的西施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試想如果沒有西施的美人計迷惑吳夫付差,越國是絕對不可能報滅國之仇,並滅掉吳國的。那麼如此大的一個功臣,她的結局又如何呢?據說吳國滅亡之後,吳國的老百姓得知西施是越國的“奸細
”後把她沉入江中,這是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是西施隨范蠡駕著一葉扁舟沿江而下,從此消失。
那麼到底那一種說法靠譜呢?人們大多希望後一種說法,畢竟人們不希望這麼個美人,這麼個英雄被沉江而死。其實,這只是一個故事,一個美麗的傳說,至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西施這個人還是個迷?然而從人們的心理上來看,畢竟希望這不是個傳說,不是個故事,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正因為這樣,人們才把這個為了國家不惜忍辱負重,甚至獻身的女子描寫得十分美麗,十分逼真,並把她做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首。
-
5 # 戒榮耀的歷史官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綽號“沉魚”,春秋末期著名人物,浙江諸暨人。
↑西施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女子之一↑
西施的本名叫做施夷光,她這輩子除了負責美,就是利用美當武器,是古今中外赫赫有名的美人計實施者及成功者。
浙江諸暨,苧蘿山下,一江相隔,有東西兩座村子,施夷光住在西村,因為被人稱為西施,另一個村子還有位東施,成功以又醜又作進入中國歷史名人堂。
越王勾踐為了報復吳王夫差,想盡方法想讓吳國衰弱,這份仇恨,徹底改寫了西施的命運,她被勾踐派出的使者相中,進入了美人計後備陣營,同期還有一位美女很出名——鄭旦。
在勾踐親自抓,嚴督促的情況下,西施和鄭旦等人接受了各種訓練,包括歌舞儀態,當然,勾引男人的功夫也是要學的,至於怎麼學,怎麼練,已成不傳之秘,但可想而知,培訓的過程必然充滿了各種酸甜苦辣。
↑西施經過了三年的訓練↑
如是過了三年,越王勾踐認為機會已經成熟,就派出范蠡為代表的使者團,帶著美人計美人團去往吳國,范蠡跪拜在吳王夫差面前,誠惶誠恐說道:“東海賊臣勾踐,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內,得善歌舞者,以供灑掃之役。”
話說的非常巧妙,這些美人都是來給吳王夫差做灑掃工作的,個個天姿國色,腰細身軟,哪裡是乾硬活的女子啊。 夫差聽了很受用,見到鄭旦和西施後更是兩眼發直,他無視伍子胥的禁言,立即和美人天團天天嬉鬧在一起,無心國政。
從公元前482年開始,越國不斷對吳國發動攻擊,並在公元前478年的笠澤之戰中徹底奠定越國對吳國的軍事優勢。 又過五年,經過了長達三年的包圍後,越國終於攻陷吳城,吳王夫差在姑蘇山上悽然四望,隨著國家滅亡而被勾踐流放,不堪其辱的夫差最終自殺身亡。
↑自古紅顏薄命↑
西施陪伴了夫差足夠長的時間,成功擔當了間諜特務的角色,那麼,她個人的結局是怎樣呢?
歷史上有以下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也就是最常見的說法,吳國滅亡之後,范蠡不要越王勾踐的封賞,並且出於“鳥盡弓藏”的自保意識,果斷辭官而去,趁著夜色,帶著美人西施悄然而去,從此避世於太湖,逍遙餘生,兩人還生了一個兒子。
第二種說法,是說吳國滅亡之後,吳華人認為西施是使得國破家亡的妖孽,於是就把她放進皮帶之中沉於江底,從此有了一個傳說,江中出現了一些蛤蜊,民間說這是西施的舌頭,因此蛤喇也有“西施舌”這個叫法。
↑西施最終結局無人知曉↑
這個說法帶有神話色彩,而且,低估了受訓三年,以間諜特務身份混在吳國後宮中的西施,她早已在吳國滅亡之前就完成了弱化吳國的任務,恐怕在形勢不利的情況出現前就已經逃亡。
和西施同是間諜的鄭旦也被傳聞說是死於宮中或者逃亡失蹤,史料沒有明確記載,這大概就是所有間諜的最終歸宿吧。
最後一種說法是,范蠡在太湖舟船之上,把西施推下了水,淹死了她。這個說法和第一個說法,完全是兩個極端啊。
但楊慎卻引用了《吳越春秋·逸篇》說:“一日讀《墨子》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喜曰:‘此吳亡之後,西施亦死於水,不從范蠡去之一證。”
↑范蠡帶著西施隱居太湖,是最美的結局↑
也就是說,楊慎等人反而認可西施最終是死於水,唯一的區別就是吳王殺的,還是范蠡沉的。楊慎認為:“蠡高人又智士,豈取亡國之妃為儷,其必不然矣。”
這個觀點其實有問題,西施雖然是亡國之妃,但她可是被越王和范蠡送過去的啊,人家西施身在曹營心在漢,怎能用通常的亡國之妃來衡量呢。
回覆列表
關於西施的結局有很多精彩的詩句,借這個問題來聊一聊。
西施本名叫施夷光,春秋末年生在浙江紹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美人計標誌性人物,同時也是殺伐爭鬥的著名犧牲品。
講西施,首先得講越王勾踐。
越國稱臣於吳國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美女西施就是他謀求復國的一件風韻利器,一件精心準備後送給吳王的禍國大禮。
吳王夫差接下這份大禮後,果然沒讓越王勾踐失望。在西施的魅惑下,他終日沉迷美人佳釀,不理朝政,眾叛親離後,一代雄主拔劍自刎,幾十年的吳越戰爭結束,而西施也就此失去音信,像迷霧般消散在了歷史長河中。
按說司馬遷在《史記》中詳細記載了范蠡的種種事蹟,作為范蠡的老情人,他理應為西施留下隻言片語。但很遺憾,春秋記史,惜字如金,西施沒能獲得留名信史的資格。
信史不言,那就只能從野史中追尋西施的下落了。
第一種說法,最慷慨優美,很多人都樂於接受這種說法。說西施不辱使命禍害完吳王夫差回到越國後,范蠡認為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於是帶著西施歸隱江湖,逍遙自在去了。
東漢袁康《越絕書》中的記載持的就是這種說法——“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李白《西施》也隱隱透著這樣的說法——“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但就這麼讓西施逃脫了紅顏薄命的惡咒,很多人又不甘心,畢竟讓西施死於紅顏薄命的理由太多了,人性險惡隨便拿出一點,就夠西施死一回的了。
在這種心態邏輯下,西施之死的說法於是就多了去了。
一種說的是君王的人性之惡。在勾踐看來,用一女人滅吳國有辱其威名,於是他殺了西施,權當擦去汙點。
二一種說法是紅顏即禍水,必須殺之絕禍。在勾踐看來,既然西施能禍害吳國,那保不齊就能接著禍害越國,所以得趕緊殺掉,以免後患無窮。
三一種說法角度變了,西施成了范蠡與勾踐博弈暗戰的犧牲品。范蠡獻美人助越滅吳後,勾踐覺得范蠡日後有可能成為勢力漸漸做大的隱患,於是想玩狡兔死走狗烹的把戲。范蠡察覺到這一點後,故意殺了西施,以示去功,然後隱退江湖,以保全性命。
四一種說法就有些無聊了,春秋版宮鬥。說西施回來後,不久就得到了勾踐的寵幸,勾踐夫人一看,這還得了,於是叫人騙出西施,然後將西施綁石沉湖了——
沿著紅顏禍水,人性險惡的角度,西施之死可以任憑想像,概括起來其實就一句話,像西施這樣的女人,只有演繹出一段人性的險惡,才算是死得其所。
但歷朝歷代很多文人厭惡這樣的說法,在他們看來,讓西施死於人性險惡,太俗。像她這樣的女人,得死於宿命才算優美,才算讓人黯然神傷。
於是這就有了文人版的“落水”一說。
有詩為證。
宋之問《浣沙》——“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苦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
李商隱《景陽井》——“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
皮日休《館娃宮懷舊》——“響屟廊中金玉步,採蘋山上綺羅身。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如果覺得美人詩意之死還不過癮的話,還有靈異神話的死法。
說吳王自刎而死後,吳人把一腔怨火全發洩到了西施身上,他們用錦緞將西施層層包裹後,沉入了揚子江心。
《東坡異物志》演繹了這種說法——“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所以說,佳人之死,沒有結局才是最精彩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