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南下往往帶有非常殘忍印象,但是鮮卑人建立的北魏,卻很少以這樣的面也出現。那它在入主中原前,中原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狀態,請各位各抒己見,謝謝。
10
回覆列表
  • 1 # 東亞第一噴王

    北魏?是曹操的北魏還是拓拔的北魏?

    拓拔的北魏沒啥影響,真正有影響的那是北周,宇文家族同屬胡人,但北周才是第一個主張漢化的朝代,所以北周繼承了隋之前的正統地位。

    很多人不瞭解北周的重要性,都以為北魏對中國影響最大,實則不然。

    如果我說遊牧民族的朝廷都是沒有工資的你信嗎?就是說遊牧民族皇帝不給官員發俸祿。

    隋之所以能夠建立各民族大融合的帝國少不得北周功勞,其實北周建國前期同樣不給官員發工資。沒錯,漢人官員也是非常驚奇“這個朝廷居然特麼滴沒有俸祿!真是厲害了我的陛下!”

    後期北周發現遊牧民族弊端才實行政改,不發俸祿只會向各部落要錢,這種朝廷怎麼可能會有凝聚力呢?

    所以嘛!北魏對中國影響力是不如北周滴!畢竟北魏可沒有號召各族全體漢化,對待文臣也沒有北周那麼重視,後期兩分實屬正常。所謂合則強,分則弱,北魏要是不分裂成東、西魏,怕是統一中國也有可能,分裂之後註定滅亡。

  • 2 # 穿越再現彼岸

    公元386年,是前秦和東晉淝水之戰後三年,前秦帝國分崩離析,小國林立,征伐不斷。這一年鮮卑族拓跋珪(後燕皇帝慕容垂的外甥)建國為代國,4月自稱魏王,398年才正式建國號為“魏”,歷史上稱北魏(北方的魏國),又稱後魏(區別於曹魏的前魏)、拓跋魏(皇帝是拓跋氏)、元魏(改漢姓後北魏皇帝姓元)。

    386年這一年中國大地上的處於什麼樣的局面吶?(北魏建立者拓跋珪雕像)

    一、東晉386年。

    這一年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一年,淝水之戰使得謝家如日中天,東晉政權的孝武帝和司馬道子正在謀劃消除謝玄的兵權,害怕謝家一家做大威脅東晉王朝的安全。387年正月解除謝玄兵權,謝家門閥士族從此在政治上落幕,東晉皇權收回了權利。

    二、前秦和後秦的386年。

    385年,前秦將領姚萇殺死前秦皇帝苻堅,386年,在長安稱帝,國號“秦”,史稱後秦。前秦苻堅的族孫苻登在這一年也登基為帝,這是前秦的延續。前秦和後秦互相攻殺,394年後秦消滅前秦餘部。

    三、後燕和西燕386年。

    前燕被前秦所滅,前秦分裂後,鮮卑族慕容垂(前燕皇帝慕容皝第五子)建立“燕”,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後被外甥建立的北魏擊敗分裂成兩個南北部分。(後燕和西燕地圖)

    (南燕和北燕地圖)

    西燕是慕容泓(前燕慕容皝之孫,慕容儁(慕容皝第二子)之子)在384年建立“燕”,史稱西燕。386年,西燕皇室內亂,先後有5個年號,說明最少四個皇帝被殺。394年,西燕被後燕所滅。

    四、西秦386年。

    前秦滅亡後,385年鮮卑酋長乞伏國仁在今天甘肅蘭州附近稱帝,國號為“秦”,史稱後秦。這時建國已經是第二個年頭了,400年被後秦所滅。(西秦地圖)

    五、前涼張大豫和後涼386年。

    這一年,前涼世子張大豫自封年號“鳳凰”,意圖恢復前涼,結果被前秦呂光所敗,前涼沒有復國,徹底的涼涼了。(後涼圖)

    氐族呂光佔據甘肅武威,自號大將軍,擊敗張大豫,389年建立“涼”,歷史上稱後涼。403年投降於後秦。

    北魏統一北方。

    北魏自386年建國後,到439年為止,將北方割據政權全部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柔然也被擊敗。439年完全統一北方時,南朝宋劉義隆在位,形成於南北朝對峙的情況。

    公元386年的歷史確實非常亂,統一北方的正主北魏在這一年建國了。

  • 3 # 我沒忘記home

    北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正統王朝,這是歷朝歷代史家所承認的,在它的基礎上形成了後來的隋唐制度,對隋唐帝國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背景

    西晉滅亡之後北方大亂,各個少數民族紛紛進入中原,雖然有前秦短暫的統一北方,但在淝水之戰後重新陷入混亂。淝水之戰後,北方各族各自建國,這一時期前秦、後秦、西秦、後涼、後仇池、後燕、西燕及北魏八國並立。

    慕容鮮卑先後建立後燕和西燕,383年慕容垂在苻堅兵敗後自立,並在第二年建立後燕;384年,前燕皇族慕容泓與慕容衝建立西燕;384年,羌人將領姚萇建立後秦;385年鮮卑將領乞伏國仁建立西秦;385年,楊定建立後仇池國;386年拓跋鮮卑拓跋珪於代地復國,建立北魏;386年,前秦將領呂光建立後涼。

    附圖,淝水之戰後的形勢圖。

    北魏復立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所建,拓跋部原先生活在居於今東北的興安嶺一帶,匈奴衰落之後逐漸南遷蒙古草原,靠遊牧為生。

    五胡之後各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包括慕容鮮卑、段部鮮卑、禿髮鮮卑以及拓拔鮮卑等。338年,拓拔部首領拓拔什翼犍稱代王,建立代國,前秦強盛之後被苻堅派王猛等人所滅;前秦奔潰後,拓拔什翼犍的孫子拓跋珪於386年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附圖,拓跋珪像。

    群雄亂戰

    八國並立九年後,後秦率先在關中發難。394年,後秦姚興聯合西秦乞伏乾歸消滅前秦;400年後秦滅西秦,乞伏乾歸投降;後涼在內外交困中投降後秦,這時後秦已經統治整個關中。而後胡夏又在混戰中崛起,其建立者赫連勃勃是匈奴鐵弗部首領劉衛辰的兒子,其父攻擊北魏時被拓跋珪擊敗,匈奴殘部在劉勃勃(後改姓赫連)率領下投奔後秦。407年,赫連勃勃反叛後秦並在統萬城建國,又藉機消滅鎮守關中的晉軍從而正式佔據關中。

    北魏在西燕的眼皮底下逐漸壯大,兩國也發生衝突,396年北魏大敗西燕,開始逐步統一北方。各個民族的混戰使得民族隔閡逐漸模糊,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北魏雖然面臨諸多對手但能審時度勢,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北魏先後消滅胡夏、北燕、北涼,到439年時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地區。

    附圖,北魏疆域。

    影響

    北魏初步結束了西晉以來北方分裂的局面,創造了北方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歷經馮太后有、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使得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各民族之間也相互交流、融合。北魏時奠定的各種制度也成為隋唐時期帝國發展的基礎。

  • 4 # 靈石蘊

    383年淝水之戰後,前秦四分五裂

    本來統一的北地中原重新陷入軍閥割據諸侯混戰狀態,前秦和後秦在打,東燕西燕在打……386年復國的北魏(那時候還叫代)也是參戰的諸多軍閥之一,可以說,北地已經失去秩序,異常混亂

    到了439年,北魏成為最後勝利者,繼前秦之後重新統一北地,恢復北方秩序,與南方的劉宋形成南北對峙狀態

    北魏政權建立後

    無論奠基人道武帝拓跋珪,還是後續的諸多帝王,都在實行漢化政策,致力於民族融合

    比如拓跋珪,他靠部落起家,但北魏建立後,他逐步實行離散部落編戶齊民政策,還建立太學

    比如太武帝拓跋燾,重用漢家大臣崔浩,引進一大批漢家士族從事郡縣具體管理工作,還建立縣學,規定各方老大家的娃必須入學學習

    到了孝文帝拓跋宏時期

    這個更狠,在前任帝王基礎上,以命令形式要求國內改漢姓、說漢話、穿漢服,並遷都洛陽。不過孝文帝做的有些急了,也為後來的六鎮之變埋下隱患

    多位帝王努力,北魏逐漸從遊牧文明,變成了農耕文明,北地胡漢逐漸融合,為後續南北統一,打下基礎

  • 5 # 圍爐品茗人

    謝謝邀請,北魏王朝的建立時間可以用兩種說法,一是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國,後來被前秦所滅。二是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後來改稱魏,史稱北魏。這裡我們主要講的是後一個,因為這個北魏後來統一了北方,並且深刻影響了後世隋、唐王朝,是中國魏晉南北朝大融合時代的一個重要的承前啟後的王朝。無論是338年建立的代國,還是386年復國在改名的北魏。都是建立在中原大亂的中國北方黃河以北,漠南草原一帶的一個小國(現在內蒙古自治區一帶)。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國時,中原大地當時主要後趙和前燕兩國爭雄(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小國)。386年拓跋珪復國時,也就是北魏建立時,當時中原大地主要是後秦和後燕兩國爭霸。

    北魏王朝在中國歷史的重要性,我覺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統一北方,結束北方中原大地多年的戰亂

    自西晉“八王之亂”爆發,到304年匈奴人劉淵建立前趙(漢趙)來開“五胡亂華”的序幕;北方中原大地連年戰火,西晉王朝在中原的統治崩潰後,前後趙;前後燕;前後秦等十幾個國家你方唱罷我登場。雖然中途前秦曾經短暫統一北方(不到十年),直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重新統一北方,才結束多年的戰亂,中原才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代。當然北魏帶來的穩定和平時代也不長久(接近一百年),但也正是這一百年,為後來中國的重歸統一奠定了基礎。

    北魏拓跋部發源地嘎仙洞

    民族融合,重塑了統一中國的向心力。

    五胡十六國時期,就是當時一場事關民族生存的絞殺。漢人周邊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紛紛破關而入,殺向漢族居住核心地帶——中原,同時大量漢人死於戰爭和屠殺。漢民族從炎黃時代歷經夏商周三代凝聚和拓展的生存空間遇到了第一次滅絕的危機!

    在前期(以羯族建立的後趙為最典型)這些民族試圖用最原始的殺戮來武力征服漢民族及統治中原。但是他們很快遇到了漢人的激烈防抗,即使有不少漢人南遷避禍,但是也有不少漢人仍堅持留在家鄉抵抗外族入侵,北方中原大地大量建起的塢堡就是明證。同時冉閔建立的冉魏政權發出的“殺胡令”也令這些民族感受到了漢民族反噬的可怕。再加上漢人人數眾多,中原大地的自然條件也不適合他們原有遊牧民族的統治方式。這些進入中原的民族逐步認識到和漢民族進行融合,學習和依靠漢民族的精英階層來對廣大漢人進行統治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和征服中原大地。

    在氐族建立的前秦依靠這套模式成功統一北方後,後期進入中原的胡人政權都不約而同的加深了漢化的程度。而拓跋鮮卑的北魏在這個方面尤其突出,比如從復國的拓跋珪到統一北方的拓跋燾三代皇帝都依靠崔宏、崔浩等人都是出自清河崔氏家族。再加上著名的孝文帝漢化改革,更是將這種漢化融合推向高潮,由此也誕生了所謂漢化的鮮卑人和鮮卑化的漢人這樣的稱謂。自此之後的直到隋唐的統一,這些漢化融合進來的民族已經和漢民族融為一體,難以區分了。這也正是隋唐王朝不僅能夠平定南方統一全中國而且能夠開創隋唐的強盛統一時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正是北魏的這種深度民族融合為中國的重新統一重塑了民族向心力。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綜上,如果沒有北魏的統一北方,並且大力推行的漢化政策。五胡亂華的各民族之間的戰爭可能還需要經歷更長的時間。甚至因為長期的分裂割據,可能導致民族向心力的渙散,最終走向歐洲式的多民族分裂(當然這種可能性偏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米叫做秈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