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藍基調

    擺脫不等於解決,這是一種逃避的態度,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

    父母之所以強勢那是在家庭環境中日積月累慢慢形成的,在家庭問題中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指令能夠得到很好的執行,不得不做出強硬的姿態來。如果在家庭事物中要處理一些問題都各抒己見,而沒有一個人去完全執行,最後的結果是誰也沒有完成事情沒有得到解決。我的意見是:1、在原則問題上是不能讓步的,(比如婚姻、擇業)可以就事論事以利害關係給予說服,2、在非原則問題上可以進行迴避,因為父母的出發點大致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的或者這個家庭的,也可以進行巧妙的轉嫁問題這可需要自己去掌握。

  • 2 # 雪倪倪

    你覺得你被父母“控制”,你覺得你翅膀硬,可以單飛,你可以獨立起來,你想要尋找你自己的生活,你可以找你父母談,你可以告訴他們:1.你已經長大了2.你需要獨立,因為他們不可能陪你到老3.你必須自食其力,不依靠他們,因為他們也不能養你一輩子。4.你需要探索更廣闊的世界,你需要認識更多能陪伴你一生的朋友。5.你需要找到你的另一半。我想沒有哪個父母會自私到捆綁住自己想要“高飛”的孩子,除非這個孩子“懶得飛”。

    “擺脫父母”是個很愚蠢的問題,就算你成功的擺脫你的父母,你的孩子有一天也會同樣想“擺脫”你,因為你都不是個“合格”的孩子,將來也不會是個“合格”的父母。

  • 3 # 媽媽充電屋

    強勢的父母,是操控型父母,它們想控制子女的一舉一動,完全掌控子女的人生。

    操控型父母,是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列出的“有毒的父母”中的一種。

    從父母的角度考慮,他們是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他們會因為孩子的獨立感覺遭到背叛和遺棄。就像前不久比較火的朱雨辰的媽媽,對朱雨辰病態般的控制慾,讓人看了都汗顏。

    強勢的父母,或操控型的父母,他們經常把操控偽裝成關心,我都是為了你好是他們的口頭禪。其實他們內心的想法是,“我這麼做是怕失去你,所以我寧願你痛苦。”

    這種型別的父母,通常是不夠自信的,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所以強烈想控制子女。如何擺脫強勢的父母?

    讓自己獨立

    首先,物質上要獨立,能夠自己養活自己。拿人手短,哪怕是父母。

    然後,讓自己有獨立的身份,區分出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把握自己的生活。

    分清責任,不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父母的痛苦,是因為他們自己,不是因為你的不優秀,也不是因為你的忤逆。他們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自我界定,保持情感獨立,表明自己的立場。

    和父母保持情感上的親近,但要堅持自己的立場。我愛你,但我不認同你愛我的方式。

    改變觀念

    把不能做什麼,換成我還沒有做過什麼。

    比如,父母不允許你離家去闖蕩。

    我不能離開家去外地。

    我還沒有離家去過外地。

    第二種說法會讓你更有勇氣去嘗試。沒有什麼是不能的。

    父母是無法完全擺脫的,可以透過改正自己的心態,不一定要完全說服父母,

    畢竟,改變他人是艱難的。但可以堅持做自己,同時告訴父母,我愛你們,但多給我些自由的空間。

    擺正立場,堅定信心。

  • 4 # 尚旻

    擺脫強勢的父母,表達的並不是擺脫和父母的關係,而是要擺脫父母的強勢控制。

    那麼,首先需要擺脫的,是自己對父母的依賴?

    父母要控制孩子,出於父母自身內在的動力,是父母的需要。但孩子為什麼會被父母控制,難以擺脫?那是因為孩子自己對父母有所依賴,有所求。一方面需要接受父母的照料,一方面又不想被父母干涉。

    所謂無欲則剛,真正能控制住一個人的,不是父母,而是自己對父母的依賴。只有自己努力成長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需要再接受父母的照顧,就不會再感到被父母控制。父母的話,可以當成建議,自己可以選擇接受或不接受。

    相對於未成年人來說,無論你的父母是什麼情況,都需要接受現實,在現有環境中努力地成長,獲得獨立自主的能力。

    無論在年齡上是否成年,在未能脫離父母的照料時,與父母對抗都只會內耗,不如把這種動力用於自己的成長。

  • 5 # 幸福滿級

    孩子們希望按自己選擇的方式生活,他們時常覺得父母的限制過多。有時是因為孩子的成熟比父母預料的要早,他們想突破家長的限制;有時是家長企圖控制孩子的生活。控制孩子的理由很多,比如希望孩子做到最好,或擔心他們重複自己的錯誤等,家長通常不會認識到管得多不是保護孩子,而在傷害他們。

    方法一賦予自己力量

    1.識別控制慾行為。有些父(母)經常給孩子各種指令,但這不一定意味著控制孩子。有控制慾的人使用一些手段來控制別人。這些手段有的明顯,有的隱蔽,從不留情面地批評到含蓄地恫嚇等等。有控制慾的父(母)可能有如下行為:

    孤立你。比如,不允許你和朋友或其他家人共度時光。

    不停地對瑣事吹毛求疵。比如批評你的外表、舉止和選擇。

    威脅傷害你或他們自己。比如,“你現在還不回家我就跳樓!”

    給予有條件的愛和接受。比如,“你的房間整潔我才愛你。”

    不停地指責過去的錯誤。用這種方法讓你難過或做某事。

    利用你的內疚讓你做事。比如,“我在產房裡熬了18個小時才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你卻連一個小時也不願陪伴我。

    監視你或不尊重你的隱私。比如,搜查你的房間或偷看你的手機簡訊。

    2. 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即使你的父(母)有控制慾,你仍需為自己的態度負責。聽從父(母)的決定還是反對,尊重父(母)還是對其發火使矛盾升級,都需要自己控制好。

    有個方法能幫助你斟酌自己的言行:和鏡中的自己對話,設想幾種可能出現情形,練習在不同的情形下應對父(母)的回答。當某種情形真的出現時,你能更輕鬆地把握自己。

    3. 不要總想著取悅父(母)。使你成為一個快樂、健康、正派的人是父(母)的職責,也是你自己的責任。如果有什麼讓自己高興而父(母)卻不認同的,只要是正確合理的,你必須堅持自己的選擇讓自己快樂,而不是為了讓他們滿意。生活的道路是你自己走的。

    4. 制定現實的計劃。一次迅速的行動就徹底擺脫受控制的處境不大可能。為了開始讓自己作決定,你要一個靈活而現實的計劃。這個計劃可以從簡單的事情開始,比如,每天對自己說:我要樹立自信心。這讓你逐漸在越來越多的事情上自己拿出意、作決定。

    5. 接受不能改變父(母)看法的事實。正如父(母)不能控制你的感想,你也無法改變他們的。但你能改變對他們的態度,有時這會讓他們改變對你的態度。他們何時改變要看他們自己了。

    方法二改善你的處境

    1. 和父(母)保持距離。大多數時候,人們用各種情緒來控制彼此。比如,生氣、內疚或不表態。如果你想擺脫強勢的人(父親或母親)束縛,也許要和他保持一定距離,比如縮短

    相處時間或減少電話聯絡。

    如果你們住在一起,尤其你還是未成人時,保持距離也許很難。但可在生活上與他設定一些界限,為此,你可向老師或兒童保護機構尋求幫助。

    2. 不要顯出防備之心。縮短和父(母)相處時間會讓他(她)感到難過或生氣。如果母親或父親抱怨相聚時間不夠,或指責你不愛他,那麼,試著不要讓父(母)看到你有防備之心。否則,你們的關係可能會更糟。儘管如此,保持距離以防脅迫還是重要的,堅持正確的立場不要妥協。

    3. 斷開金錢往來。控制孩子的常用手段是錢。如果你有能力自己掙錢,就在金錢上和父(母)分開。這也許有點難,但你要自己付款,購買所需,制訂預算。這樣做不僅讓你更有責任心,也削弱了父(母)對你的控制。

    這一點對未年人來說很難,但可以從小事開始。比如,即使你不能承擔自己的房租和物業費,你可以試著掙你喜歡的額外開銷。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必須同意,但如果掙到看電影的錢,就消除了強勢父(母)用來控制你的一個手段。

    4. 抑制向父(母)的索取。有控制慾的父(母)在孩子提出要求時給予有條件的滿足。雖說無可非議,但迫使你放棄取爭取權力。如有必要,你可以向朋友或其他家庭成員求助。

    5. 識別虐待。虐待有身體和精神上的各種形式,比如經常性的拳打腳踢、燙傷、羞辱、提出非份要求等其他傷害方式。

    如果你不確定是否遭到虐待,可以當地青少年保護組織諮詢,或向老師訴說。

    方法三修復關係

    1. 重歸於好。對父(母)或者自己反感無益於修復雙方的關係,因此,你要原諒父(母)所犯的錯誤,也要原諒自己對待父(母)的錯誤態度。記住:原諒不僅是針對別人,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內心得到平靜。選擇原諒,讓自己不再對父親或母親生氣,但並不表示他(或她)對你的言行是可以接受的。

    原諒父(母),需要你有意識地選擇不再生氣。給父(母)寫封並不發出的信是個方法。在信中,誠實地表達對某事的感受,你生氣的原因以及你認為父(母)那樣做的動機。然後,以類似這樣的語句結束,“我對發生的事感到不安,但我選擇不再生氣並原諒你。”你也可以大聲地說出這句話。

    2. 禮貌地對話。首先告訴父(母)你的感受和與之疏遠的原因,因為讓他們糾正還未意識到的問題是不可能的。不要用指責或不尊重的態度,只要說出你的感受,不提他們對你做的事。

    使用緩和的語氣更有成效,比如,不說“你剝奪了我做人的權利”,而說“我感到自己無權決定。”

    3. 明確雙方的底線。一旦開始修復與父(母)的關係,你想避免出現過去的矛盾。提前確定哪些決定可父(母)協商,哪些他們不會答應,明確能自作主張的和需要父(母)同意事情的界線。

    例如,你也許決定向父(母)諮詢主要的就業方向,像上哪所大學或是否接受某份工作。

    然而,你不希望他們過問你的私事,比如和誰約會或結婚。你可能會拒絕考慮他們的提議,比如戀愛方面。然而,父(母)如果出現嚴重健康問題,你要全力幫助。

    方法四保持界限

    1. 尊重雙方的底線。底線一般指雙方共同認可的事情或要求。一旦確定了底線,你就必須尊重。如果不尊重父(母)的底線,你也不能指望他們同樣尊重你。如果底線出了問題,和父(母)開誠佈公,共同尋求解決辦法。

    2. 表明底線被侵犯。如果父(母)侵犯了你的底線,你必須讓他們知道。這不意味著你要生氣或難過,而是冷靜而有禮貌地告知並請求停止。如果他們認真對待此事並尊重你,他們會讓步。

    幽默的語言是對付強勢的人的有效辦法。比如,母親一直挑剔你選的職業,試著這樣開個玩笑,“注意你自己,母親這個職業也不好當。知道了?還有別的嗎?”

    3. 矛盾持續時和父(母)保持距離。如果一切又回到老樣子,你也許需要再次減少與父(母)共處的時間。這並不是和父(母)斷絕一切聯絡,而是因為關係過於親近,雙方不能堅持同意的底線。和父(母)再分開一點時間,如無好轉,繼續分開。

    4. 必要時諮詢專業人士。某些情況可能導致矛盾加劇,以至於需要和父(母)諮詢有關專業人士才能有所改善。如果你已盡力維持底線卻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和他(她)商量可否一起諮詢專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mp3無法連線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