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貓說史
-
2 # 王老先僧
王老闆在家政公司僱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保姆,後來,女保姆擠走了原來王老闆以前的老婆,搖身一變成了別墅的女主人,然後順利進入王氏企業的管理層。
那麼,女保姆為什麼會變成女主人、女老闆?
因為年輕貌美?因為嬌媚動人?還是因為會打掃衛生?
說千道萬,最重要的還是因為人家王老闆喜歡嘛,如果王老闆不喜歡,保姆只能是保姆。
實際上,在明朝的整個系統裡,假如細細劃分,宦官是怎麼都不可以被劃分到政治體制內的。宦官屬於皇室內廷,主要職責是伺候皇室的日常生活。跟如今某些富翁家裡的保姆、司機沒多少區別。
明代的宦官能以一個服務工作者的身份混到“彪炳史冊”的地位,無非也是因為人家皇上喜歡嘛,如果皇上不喜歡,宦官只能是宦官。
所以,一家公司在員工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半路殺進一個女高管,那一定是老闆在授意。一個國家的宦官突然從內廷走到外廷開始負責行政工作,也一定是皇上在授意。不該出現的人突然出現,打破規則的元兇不是那位不速之客,是制定規則的人。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做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新——廢相,建內閣。中國自明朝開始走進真正意義的君主專制統治。以前的朝代,皇權和相權是相互制約的狀態,相權削弱了皇權的力量,皇帝很難為所欲為,行政工作中宰相有極大的話語權。但即便是這樣,皇帝的自由度大部分情況相權仍舊無法撼動分毫。因為宰相需要皇帝任命,也需透過皇帝罷免。而皇帝的人生,則沒有一條律法一道規則可以被決定。到了明朝,相權沒有了,以往皇帝還受些制約,特別是在假如皇帝不問朝政的時代,宰相還可以統領百官,政府各部仍可以照常運轉。但自明朝,宰相消失,國家真正成了皇帝的個人產業。此等條件下,本來皇帝個人的好壞,勤懶,就很關乎國家的命運。相權一廢,皇帝的成色好壞完全跟國家融到了一起。以往可能一個懶皇帝對國家破壞力是六分,在明朝一躍到了十分。
皇帝百分百可以為所欲為,軍政大權一把抓。如果是好皇帝,秉筆太監不過只是拿筆的。如果趕上修仙的、做木匠的皇帝,秉筆太監就近水樓臺先得月。反正皇上不管,太監就有了決定權、簽字權、蓋章權。成了真皇帝。大臣們管不著,因為他們沒有權利,皇上懶得管,因為他喜歡。長此以往,保姆跨界當老闆的事情,屢見不鮮。
當專制進入極致,皇帝的成敗牽一髮而到全身。皇權無人、無法能管,一直是中央集權政治的大問題。
-
3 # 張19870421
明朝離我們很近,加上小說對東廠的誇張,所以都覺得明朝太監很猖狂。其實東漢末年和唐朝的中後期的太監才是最猖狂的。他們可以撤換皇帝,毒死皇帝,明朝的太監再猖狂,一道聖旨完蛋。
-
4 # 有始有終329
千百年來王朝專制,皇權與相權的博弈一直綿延不絕,此消彼長!明朝初年,朱元璋對相權更是如芒刺背,利用胡惟庸案徹底廢除宰相制,將一切政務攬於一身,事必躬親,把勞模精神發揚到了極致!可他的子孫不個個都是勞模!每天投身於繁瑣的政務,那有時間玩樂!還得找人幫忙。於是內閣應運而生!開始的內閣主要承擔的是顧問秘書工作,而經宣宗到英宗繼位,內閣已不是簡單的秘書而具有相當大的權利了,為了牽制內閣實行批紅!批紅就是皇帝對內閣意見的批示!由於皇帝的怠政!這一權利交給了司禮監!司禮監又由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共同執行!秉筆太監先稽核後批紅,批紅是否合格還要經掌印太監稽核,只有經掌印太監稽核後蓋章的奏摺才能生效執行!一時間太監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後來的大太監劉謹,魏忠賢皆出自司禮監。明朝太監的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皇帝怠政,用太監對內閣實行制約!這種政治格局屬畸形且少有的!以致於造成劉謹魏忠賢惑亂朝政,製造冤獄。作為皇帝過度的相信太監依重太監,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
5 # 豐水河
每一個社會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形成必定有統治者絕大部份的原因,歷史的腳步走到彼時,這樣那樣的原因形成宦官專權,如果不是形成宦官專權,也必然出現其它的問題,這才造成朝代更迭歷史前進。專制政體沒有了自新能力,腐爛也就是必然的了。
-
6 # 鳳城不肖生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之後,傳承了幾千年的丞相制退出歷史舞臺,但明成祖朱棣篡權奪位後設立內閣,隨後內閣制延續貫穿整個明朝,內閣的權利某種意義上實際已經超過了之前的丞相,皇權和相權實質是對立和統一的集合體,相權為皇權服務,同時相權又和皇權相互制約,因內閣權利過大,皇帝就需要找一個幫手來平衡,顯然太監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太監參政有一個最大的阻礙就是文化素質低(素質高了誰去當太監),明宣宗朱瞻基時下令挑人教太監讀書,為明朝太監參與政治打破了最後一道阻礙(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王振就是這個時候入宮的),從這時候開始明朝太監開始正式登上政治舞臺,由太監主導的司禮監、御馬監、東廠也進入大家的視線,像什麼王振、劉瑾、什麼十虎、錢寧、曹吉祥、馮保、魏忠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縱觀明朝歷史,太監雖然權利很大,但是真正對皇權造成威脅的除了明英宗時期太監曹吉祥的乾兒子曹欽妄圖造反外(傻貨竟然問一個半吊子欽天監:有沒有太監的兒子做皇帝的先例?得到了曹操的回答,然後就幹了,然後就被幹掉了),皇帝解決太監只需要一道聖旨或者一張紙條一個諭令,連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也是一道聖旨就給解決了嘛!!!!
百家講壇袁騰飛老師曾經總結過封建王朝滅亡的五大原因:外戚、閹宦、女寵、強藩、悍夷!顯然明朝滅亡罪魁禍首不是閹宦
中國封建王朝太監權利達到頂峰的是在唐朝,唐朝後期,宦官把持朝政,隨意廢立皇帝,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唐朝滅亡!!!!
-
7 # 穿越再現彼岸
朱元璋建立明朝,朱元璋在胡惟庸案、藍玉案等殺了很多功臣,究其原因就是宰相的權利過大,貪汙腐敗,影響了皇帝的權威,然後廢除了宰相制度,設立內閣制度,現在也可以稱之為群相制度,分散宰相的權利,內閣設定內閣首輔。
同時為了加強皇權,設立皇帝的衛隊-錦衣衛,太監群體作為皇帝的私人工具(東廠、西廠、錦衣衛),與內閣共同掌握權利。作為特務組織的太監負責監控北京官員和各地政權的監控,並且為皇室在各地搜刮錢財。
作為皇帝的私人管轄的太監成為政權的一個制衡工具,並且有皇室收入分配,因此明朝的太監的歷史地位登峰造極。尤其是,在一些皇帝弱小時,他們行使了大部分皇帝的權利。
但是也有因為皇帝的認可太監,非常出名的就是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
王振、劉謹、曹吉祥、馮保、魏忠賢這些都是皇帝弱小時掌握權利的太監,下場也都很慘。畢竟是皇帝的家奴,離開了皇帝的支援會很快滅亡。
-
8 # 野史也是史
中國歷史上的宦禍共有三個高峰期,一是東漢時期,二是唐朝時期,三是明朝時期。眾所周知,明代是歷史上宦官數量最多的一個朝代,在宮內外當差的宦官最多時達數萬人以上。這在封建王朝中是空前絕後的。
有宦官的存在,就難免會有宦官干政之現象,作為宦官人數最多的明朝,自然是不會例外的。有明一朝宦官之禍,雖比唐朝稍輕,然而到劉瑾、魏忠賢時,也是要勝過東漢末期之勢。明朝的宦禍始於明英宗以後。
在此之前,宦官很少有專權的機會。明太祖朱元璋規定“內臣不得干預政事”,到明成祖朱棣時雖有所鬆綁,但也在可控範圍之內。到明宣宗時,屢有宦官因犯法而被處以極刑之例。明中期後,宦官勢力開始膨脹。
明朝的宦官專權雖然沒有達到唐代“弒君、廢君”的程度,但其宦官的囂張程度卻是唐代所不及的。明武宗時期的劉瑾被稱“立皇帝”,神宗時的馮保被稱“大伴”,熹宗時的魏忠賢被稱“九千歲”。
永樂年間的宦官前往五府六部傳事,都是離府部官一丈作揖,而明中期以後的府部官則要向宦官叩頭跪拜。如文武大臣見王振時跪拜的十之有五,見汪直而跪者十之有三,見劉瑾而跪者十之有八。
甚至有些內閣重臣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如武宗閣臣焦芳每次見劉瑾都要稱其千歲。就連神宗時期的首輔張居正竟然對馮保自稱“晚生”。宦官毆辱朝臣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劉瑾就曾將百官集體罰跪於奉天門下。
萬曆時期,宦官趙進朝曾帶數十人在內廷群毆駙馬冉興讓,致其“衣冠破壞,血肉狼藉”。作為宦官,氣焰如此囂張,實乃前世所未有。明代宦官為何如此囂張呢?究其原因,它又與東漢和唐朝有所不同。
東漢和唐朝的宦官都是假人主之權或挾君以干政,而明代的宦官專權卻都是其職責範圍內的合法行為。從明代的宦官職能來看,已涉及到了朝政事務。司禮監除掌管批答奏章與傳宣諭旨外,還代皇帝商議軍國大事。
明代宦官還控制著三廠,他們利用這種權力肆意毆辱、杖殺文武百官。明代宦官之所以會這樣,很大程度上是與明代中後期特殊的歷史環境有關。總的原因概括起來,大概有以下四點。
首先是君臣隔絕。在明代中後期,在位君主與朝臣隔絕的情形很嚴重。君臣的隔絕,勢必使宦官的權力日益擴大。一方面君主把大權託給這些宦官,另一方面宦官成君臣間溝通的唯一渠道。這樣宦官就成了君主的化身。
其次是皇帝的縱容。明代宦官勢力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又與君主的縱容是分不開的。明憲宗就曾公開斥責過彈劾西廠汪直的大臣,即便是朝臣與宦官發生爭端攻訐,皇帝往往都是偏袒宦官的,這在明代舉不勝舉。
再次是相權的衰落。明代自太祖於胡惟庸一案廢除宰相制後,朝政之事往往決之內閣。雖然內閣相當於宰相之職,其權力不但處於分化狀態,而且司禮監太監有批答和票擬大權。內閣形同虛設,促使宦官干政合法化。
最後是閹黨的助虐。明代中後期,由於權閹的威懾,部分朝廷官吏投靠權閹,時稱“閹黨”。明代閹黨的為虎作倀是明代宦官專權局面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獻媚宦官的目的是保住既有官職,謀取更高位子。
明代宦官雖然驕橫跋扈,但卻始終處於皇權的有效控制之下。不論宦官權力的賦予與擴充,還是宦官權力的收縮與剝奪,都取決於皇帝之手。皇帝一張聖旨,即刻會將權宦化於無形,這也是明代權閹專權的特點。
回覆列表
明朝太監的強大跟朱元璋廢丞相加強專制皇權不無關係。
但是朱元璋雖然是個勞模皇帝,一輩子兢兢業業是個十足的好皇帝。在他的時代皇權加強的危害沒有顯現出來。但是他的子孫們卻不能夠像他一樣是個勞模。但是權力已經集中起來了,皇帝每天累的夠嗆,於是需要其他人來幫助他減輕負擔。設內閣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但是權力給了內閣,導致文臣權力加強開始掣肘皇帝的權威。於是皇帝便需要令一股勢力的加入,於是太監就登場了。太監聽話阿諛奉承,並且絕不可能篡位這就是他們比文臣強的地方。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皇帝都是生長於深宮之中,自小就是被太監們養起來的,對於皇帝來說太監就是自己最親的人。如果你是皇帝,你願意把權力給外人那些個文臣,還是更喜歡自己的家人太監呢?換誰都會選擇太監。
另外不可否認,有的太監是罪大惡極,但是明朝那些著名太監都是罪大惡極的嗎?當然不是,太監們都是從貧苦生活中起來的,很能瞭解社會生活,他們當政的時候會減輕人民的疾苦的。不是嗎?九千歲魏忠賢夠壞了吧,他隻手遮天的時候為什麼沒人造反呢?反而他倒臺後,東林黨上臺,就搞得國家烏煙瘴氣,全國造反。為什麼呢?因為魏忠賢當政,只撿那些富人宰,尤其是江南富庶之地,克以重稅,減輕廣大百姓的徭役。當然沒人反了,富人也是敢怒不敢言。東林黨上臺後就減輕江南富人的稅收,將重擔交給廣大百姓,取消驛站。結果闖王反明朝滅。
跟太監比起來,那些道貌岸然文臣甚至還不如他們呢。只不過史書都是文臣寫的,自然竭力抹黑太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