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代日本刀是唐刀衍生而來嗎?
17
回覆列表
  • 1 # 人渣嘯西風

    首先我要說的是“唐刀”這個詞就是不準確的,因為唐代的刀種類很多,《唐六典》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可以看到用於武裝軍隊的刀就有四種,民間私造的形制那就更多了。所以根本沒有一種形制的刀可以代表唐代的刀。

    而利刃破甲這種說法在一般人腦海中就是一刀砍破鐵甲,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並不存在,雖然鐵甲需要韌性更好硬度略低於刀刃,但畢竟同樣都是鋼鐵,不存在一種鋼可以一下劈開另一種鋼還能把裡面的內襯砍破再把內襯包裹的人砍死。即便現代冶金製作出來的刀也難以一刀劈開無金屬的棉甲還能把裡面包裹的肉砍破。更不用說外面再加一層鐵甲了。所有的鐵甲都需要很厚的內襯作為軟緩衝才能保證兵器擊打的動能被吸收掉,而不是傳導到人體上。如果有人有興趣可以找個鐵板蓋在自己身上,然後拿個小錘稍微用點力敲一下,就會發現身上出現一個錘形的紅印,這證明錘子敲擊的力量直接就傳導到面板上了。所以所有的鐵甲都需要軟質內襯來吸收動能,比較常見的就是穿上一層棉甲後套上鐵甲。這種防禦下想要劈開鐵甲和棉甲來砍傷人體,幾乎是不可能的。

    一副全身鐵甲起碼50斤起,這麼多的鐵做出來的鐵甲造價昂貴,而一把刀的刀條不到2斤,可以拿來製作25把以上的刀。如果一把刀就能輕鬆劈開這樣的鐵甲,那麼鐵甲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也就不會有人制作鐵甲,而盔甲也正是因為能被火槍擊穿才被淘汰的,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刀劍可以劈開鐵甲。

    只要還能移動盔甲就必須留出活動空間,不可能把所有部位都保護到。所以在對抗穿鐵甲的對手時,刀劍都只是刺擊盔甲縫隙或是直接攻擊沒有盔甲防護的部位,而不是直照鐵甲使勁砍,這樣不但會使刀刃受損,同時因為沒能劈開鐵甲,對方可以趁機反擊殺死因為砍到鐵甲手都麻了的對手。所以唐刀的破甲能力根本不存在,因為刀就不是拿來破甲的。真正破甲的武器除了鞭鐧錘一類鈍器就是尖銳的刺擊類武器,比如三稜破甲錐。

    因為在唐代,兵器不許陪葬。所以唐代兵器出土量非常少,到底橫刀、陌刀、鄣刀等等形制如何,現在學界爭論很大。所以唐制四刀分別是什麼樣子現在並無定論。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唐代的雕塑和繪畫甚至極少量出土實物中來看到唐代刀是什麼樣子。

    唐代長樂公主墓壁畫武士

    唐昭陵韋貴妃墓壁畫

    陝西三原淮安靖王李神通墓石障浮雕

    唐順陵翁仲像

    1991年竇繳墓出土唐水晶墜金字鐵刀

    現在我們既然看了壁畫、石刻中的唐代刀,也看了出土的唐代刀。可以看到唐代的刀還是以環首刀為主。而在唐代的文學作品中也有提及,比如李白的《從軍行》:

    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鼓聲鳴海上,兵氣擁雲間。願斬單于首,長驅靜鐵關。

    刀開明月環,這說明李白所見到的刀也是環首刀。同樣唐代高適的《入昌松東界山行》也寫到:“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那麼我們再看看日本刀,上圖為日本丙子椒林劍,得名於刀銘刻:丙子椒林。是聖德太子佩劍,於日本四天王寺所收藏。造型非常接近市面上賣的所謂唐刀的仿造品。那麼聖德太子是什麼時代的人?根據日本史書記載,聖德太子生於公元574年2月7日(敏達天皇3年1月1日)。這把劍是丙子年做,按照當時年份也就是616年,我們再回想一下中學歷史課本內容: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稱帝建立唐朝。至少我們可以知道這把丙子椒林劍的形制是要早於唐代的。那麼既然這種刀型在日本出現已經早於唐代,說是源自於唐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現在我們再回到日本刀起源上來。上圖是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網站截圖。這些直刀年代為古墳時代。而日本古墳時代是從公元300年開始,迄於公元538年。公元300年還是中國西晉時期。這些更早的實物已經證明日本直刀形制出現要遠早遇唐代。

    上圖是日本平安時代的早期打刀,可以看到這時的日本刀已經出現了弧度,而日本平安時代對應的是中國的北宋時期。而宋代中國和日本已經有了比較廣泛的交流,宋代著名文豪歐陽修就曾經寫過《日本刀歌》來讚頌日本出口至中國的精美高檔刀。而宋代當時使用的又是什麼樣的刀呢?北宋有官方修訂的兵書《武經總要》其中就有插圖來描繪各種武器的形制。

    上圖為北宋《武經總要》插圖,可以看到,宋代短柄的手刀和同時期日本早期打刀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基本沒有什麼相似之處。那麼這種日本彎刀是怎麼出現的呢?

    實際上現在日本的版圖上相當一部分在當時住的並不是現在的大和族日本人。而是阿依努人,他們是住在北海道、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民族。對於阿伊努人,日本在18世紀以前的史書記載中是將之歸於“異華人物”、“外夷人物”範圍的。日本古代一直稱阿伊努人為“蝦夷”,並根據其地理分佈分為東蝦夷、西蝦夷、渡島蝦夷、渡覺蝦夷等。“蝦夷”一詞帶有貶義,直譯是“毛人、囚俘、蕃人”的意思。阿伊努人體格不像鄰近的類蒙古人,可能是一度廣泛分佈在亞洲北部地區的早期類高加索人的後裔。他們使用的刀被稱為蕨手刀。

    上圖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所做日本刀的演化史。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日本刀收到蕨手刀的影響很大,日本的四個大島上原來都有蝦夷人居住,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日本大和族逼迫的向北遷移。日本大和族在與阿依努人不斷的戰爭中學習阿依努人的武器,並逐漸將阿依努人趕走,現在阿依努人在北海道約有12,000人,而且幾乎沒有純血統的,本族的語言和宗教也瀕於消失。

    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刀型之上要說相互一點影響都沒有,那絕不可能。但是日本刀受住在北海道、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阿依努人所用蕨手刀的影響更大。

  • 2 # 姆巴陪

    首先唐刀不是一把刀.或一種刀.而是幾種刀的總稱有利刃切割的刀有破甲的很多時候日本武士刀模仿的是障刀單單就破甲而言唐刀是完全有能力破的必經當時唐朝的鎧甲防禦能力再同時期世界第一沒有之一有了這樣的鎧甲就肯定會有陌刀槊這種破甲利器哦!人馬俱焚人肯定也是人穿盔甲了所以唐刀破甲是肯定的。

  • 3 # 草民瞭望臺

    "唐刀"其實並不是特指某種刀,《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唐刀,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唐刀的外形和製作工藝對東亞的刀劍影響巨大,特別是日本武士刀。

    說說唐刀的破甲能力吧,絕對一流。唐刀師承於漢刀,是中國冷兵器發展的高峰,影響著整個亞洲冷兵器文化。唐刀作為軍隊戰刀,就是為作戰而生的,必須要考慮破甲以及耐用這兩個實戰效能,所以其製作工藝異常嚴格。唐代時期,制刀的工匠創造了“包鋼”技術,這種先進的工藝,以百鍊鋼為外皮,中間夾熟鐵,部分刃口採用區域性淬火技術,不僅使唐刀刃口窄而鋒利,還擁有了破甲所需要的硬度,同時刀身韌性不變形,提高了唐刀的耐用性。其實這也是唐刀和日本刀最大的區別。

    唐刀雖分為四種,而史料記載中,陌刀在真正的戰場上往往都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陌刀軍赫赫有名,持著陌刀這種長柄大刀如牆一般推進,是對付北方善騎射的遊牧騎兵的利器,為漢民族的爭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唐刀中的陌刀是嚴禁民間私造和私藏的,它是國家的重要戰爭裝備物資,陌刀傳承漢長劍,而漢長劍又被稱為“斷馬劍”或“斬馬劍”,可見經過唐朝先進工藝升級出來的陌刀的威力有多牛了。

    話又說回來,由於唐刀的工藝成本太過昂貴,所以在中國歷史上,也就只有唐代才用的起這樣精良的兵器,而到唐代以後,因為唐刀是國家軍隊的制式武器,在民間是不允許製造的,最終導致唐刀的鍛造技藝逐漸失傳,就算以現代工藝,也無法複製一件真正的唐刀了。而造價高昂的唐刀工藝卻傳入了日本,使得由唐刀演化而來的日本刀日趨精良,不禁讓人難過。不過由於日本刀模仿唐刀而來的,肯定得不到真傳,雖然具有它自身的特點,但依然比不上冷兵器的高峰時期的唐刀的。

  • 4 # 惡魔愛神184

    唐刀這個概念應該是日本人正倉院唐樣大刀來的,就好比外華人說中餐一樣,中國960萬平方公里,13億人口,八大菜系口味差距巨大,同樣,唐刀也是如此,軍隊制式認可的就有四種,民間可能更多。有的後來演化成別的樣式,有的後來分劃出去。

    作戰使用兵器最重要的是實用,也就是價效比或者效費比。從文獻和復原技術(古代再牛逼也不能更改鐵的材料密度,透過史書形制和重量看),唐刀比日本刀厚重,大角度v刃或者斧刃比較多,鋒利程度造成皮肉傷肯定沒問題,但是切割能力比不上日本刀(前者好比柴刀,後者好比新起封的刮鬍刀片),但是兩刀相交,肯定日本刀扛不住的。日本刀鍛打工藝,鋒利有餘,韌性不足。對應的橫刀,鋒利夠用,韌性好很多,略重。從生產加工上看,中國的軍隊制式橫刀,陌刀,生產技術更加先進,生產週期略短,成品率高,灌鋼技術沒有1500℃以上爐溫,別想。日本鍛打刀,也是一種無奈,爐溫上不去(也就是鐵變軟的溫度,達不到鐵熔化的溫度),沒有好的鐵礦,只能不停炒礦,反覆摺疊鍛打,一把刀鍛打完成,從已有的文獻記錄上看,最少20多次鍛打,每次幾百上千錘,多的可能要100多次鍛打,鍛打的技法也非常多,我就記得有個十字鍛。要麼生產的東西乾脆就不能用,要麼就是出高品質的東西,考慮到作戰環境,這東西在唐代戰場得不償失,補充太麻煩,過分的追求硬度造成材質韌性下降,兩個橫刀要對拼很久也不一定折斷,日本刀砍人都能砍斷。因為生產工藝的先進,唐刀補充比日本的補充容易的多。(別說陌刀如何,你讓日本人用生產日本刀的工藝生產陌刀試試,時間更長,他包鋼都費勁)。

    唐刀不是一種到,目前從文物上看,制式的確定有橫刀(刃長70-80釐米,全長95-110釐米),障刀(刃長25-50釐米,單手持握,材質硬度更高),儀刀(同橫刀,主要是祭祀慶典儀式使用)。

    日本刀最有名的是太刀(刃長70-85釐米,雙手持握),實際之前還有毛拔這種單手刀(有點像馬刀單手持握,有些日本天皇的佩刀好像就屬於這種),大太刀(又稱野太刀,刃長超過130釐米,甚至150釐米,全長200釐米到230釐米),車輻輪野太刀(比一般的野太刀彎曲度高很多,彎曲度增加),肋差(肋指,短刀),打刀(我真沒水平區分太刀和打刀區別),小太刀(都說跟肋差不一樣,我就是區分不出來)。步直(不確定稱呼,只知道是日本忍著使用,比太刀短,直,適合一擊斃命)。日本的這個地方,人個子矮小,太長太重的兵器玩不開,重甲穿不動,輕甲技術也粗糙,也沒有兵團作戰概念,用刀最實用,攻擊方式最多。所有兵器技能點數全加到刀上了。現在人不穿盔甲,刀劍這種兼顧禮儀、攜帶、作戰為一體的兵器,自然給人更多情懷,都知道集團作戰,弓箭長矛殺死的人,遠遠比刀劍多。所以我們古代就沒有特別重點研究刀劍實戰化研究,雙手這種兵器,從宋朝開始越來越不適合戰場了。群毆打不過長矛叢集,單挑打不過刀盾手,價格死貴,不是御林軍或者打那些手無寸鐵的烏合之眾,根本不會去使用這種東西。日本島太封閉,如果有哪個大名或者幕府明白兵法,使用刀盾或者長矛陣列,日本刀早就成裝飾擺設了。

  • 5 # Renai55ance

    唐刀破甲很爛

    先不說“唐刀”這個詞本身存在的錯誤,就說“破甲”,在世界任何一種形制的刀都談不上破甲,天天吹“破甲”的人並沒有對盔甲的防護能力建立起正確的認識

    首先是鍊甲

    鍊甲不防刺?開玩笑呢?

    然後是札甲

    就算是火門槍也不能完全擊穿(有內襯)

    然後是板甲回過來看題目,可以看到這題目本身已經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將自制手機鈴音上傳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