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邊海西邊山
-
2 # 朵朵佬爺
食言?不知有何憑證。黛玉是個謹小慎微的人,內心十分敏感,把許多本不是針對她的小風波視為“風霜刀劍嚴相逼”,以至病情加劇,最後傷情而逝。當然,也有細節反證黛玉食言,如送宮花一節,就得罪了有臉面的周瑞家的。這個矛盾,可能另有所指。
-
3 # 半瓣花上閱乾坤
吳氏《石頭記》有多扯淡咱們先不說。先說說林黛玉是怎麼回事。
林黛玉性格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入賈府,步步小心。
因為黛玉初進賈府的時候年齡極小,才只有六七歲,而且早在即將進入賈府之前,黛玉就已經聽賈敏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不同在哪?即是賈府的氣派奢華以及禮數講究絕非一般家庭可比。因此,在小小的黛玉眼中,這相當於完全進入一種陌生的環境。即使是一般人,在剛進入一個陌生環境的時候,也是應該“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因為你分不清周圍環境是敵是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過於外向,難免讓人一下子就把自己看透也看輕了。因此,她在回答賈母讀什麼書的時候,回答的是四書,而不是說我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我不喜歡針織女工什麼的。寄人籬下,自然要調整自己,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樣子。這也是黛玉一直覺得自己不幸的原因。
第二階段,關係漸近,不避嫌疑,求全責備。
當進入賈府不久的黛玉發現自己的外祖母是個慈祥和藹的老人,而自己的表兄寶玉是一個多情隨和的人的時候,她開始有些變得忘我。這兩個人,都是最疼黛玉的人。而黛玉,也十分看重這二人的親情和愛情。
這個時候,賈母給予了黛玉無微不至的關懷,有什麼最好的都是給她,也讓她覺得,自己配得上這樣的對待。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樣了,周瑞家的可不是賈母的人,也欺她寄人籬下,所以送宮花的時候,挑了剩下的才給她。這讓她覺得,與其被人施捨,倒不如干脆扔掉。所以,她扔掉了周瑞家的送來的剩下的花。
這個時候,寶黛兩個人如膠似漆,難免求全責備。在這種情況下的黛玉,變得敏感多疑,動不動發脾氣,其實這是一種尋求關愛的體現。在寶玉看來,這沒什麼,因為她愛他才會計較他跟誰怎麼樣。所以當被黛玉諷刺不聽自己話而聽寶釵的話立馬不喝冷酒的時候,他知道是在諷刺自己,卻毫不在意。可是,在旁人看來,這酸溜溜的說辭未免讓人討厭,這林黛玉未免太過刻薄小性兒。
第三階段,遭遇遏制,小心翼翼。
事情總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的,黛玉不是沒有察覺。賈母和王夫人的幾次交鋒,“金玉良緣”的溫柔陷阱,元春發放的過節禮物,都在一次次地提醒黛玉,她自己的地位並不穩固。於是,為了避免被王夫人等人誤會,她開始避開寶玉,甚至把寶玉趕出去。有一次居然說:“阿彌陀佛!趕你回來,我死了也罷了。”
漸漸地,榮國府奴才的嘴臉她也開始看盡了,開始變得更加“通情達理”,儘量不麻煩別人。於是,當薛寶釵建議她吃燕窩粥的時候,她說:
你方才說叫我吃燕窩粥的話,雖然燕窩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這個病,也沒什麼要緊的去處。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麼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這就是寄人籬下的不好之處,很多地方還是不方便的,畢竟是個客人。而她唯一拜託這種“寄人籬下”之感的方式,就是嫁給寶玉,成為他們的正經主子。
可是,命運弄人,林黛玉的風情萬種,敵不過世事是風刀霜劍。最終,“木石前盟”還是敗給了“金玉良緣”。
-
4 # 萍風竹雨123
黛玉初進賈府,要求自己“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輕易不肯多說一句,多行一步路”,而題主卻說她食言了,大約是指黛玉曾經懟過送宮花的周瑞家的,對寶玉時時嗔怪,對寶釵經常吃醋諷刺等。其實,這是對黛玉的一種誤解。
黛玉當初的追求,指的是不失大家規矩,不亂行止禮儀。事實上也是如此。她對長輩畢恭畢敬,言語順從,她對下人寬嚴有度,賞罰分明,她對姐妹們也是寬和大度,雖愛打趣,卻也不曾過分過。
至於她懟周瑞家的,不是掐尖要強,想要最先收到宮花,而是按照主客禮儀,她不應該排在最後。事實上也是周瑞家的違背主子吩咐,擅自做主,把身為客人的林黛玉做了墊底,這裡面暗含著輕視與侮辱,如果林黛玉不出聲,以後此類的事會層出窮不說,也會看低林黛玉的身份。
她對寶玉發火,對寶釵吃醋是因為對感情沒有安全感,對寶玉太在乎,那是每個青春萌動的少年少女都存在的一種現象,更是與食言談不上關係。就是被作者捧為“藏拙”“守愚”“豁達”“安時”的薛寶釵不也諷刺過寶玉,遷怒過丫環,奚落過黛玉,忘情於絳芸軒嗎?誰又說過她“言語刻薄”“不懂禮儀”了?
如果被人碰觸底線猶不知反抗,被人紮了軟肋而只知隱忍,那是被錐子扎也不知“哎喲”一聲的“二木頭”!不是林黛玉。事實上,林黛玉並不曾食言,是題主想差了。
-
5 # 小涵讀書
我認為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寫得極為精彩,透過林黛玉的一舉一動,寫出了賈府的氣象排場和眾多人物,同時也寫出了林黛玉的重重心事,以及寄人籬下、謹小慎微的心情。尤其是飯後喝茶漱口的小事細節,更彰顯出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的委曲求全。後來食言的原因如下:
第一是因為愛情。紅樓夢書中林黛玉愛賈寶玉,愛得太深、太苦、太專一。賈寶玉成為她生命中的全部,凡是與賈寶玉相關的,無論自己佔不佔理,便會使氣任性。在賈寶玉面前,她所有的一切都是直接的、不設防的,所以表現出來的便是任性。
第二是因為賈母的溺愛。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家,賈母便當眾說我獨疼你母;安排林黛玉起居之地時,賈母寧可把賈寶玉挪出來,也要把林黛玉安排在碧紗櫥內。平時林黛玉所用的錢兩並不是由王熙鳳供給,而是由賈母專門供應。賈府上下自然知道賈母的心思,對待林黛玉自然也是高看一眼,沒人願意去規勸,加上處於不斷地生長髮育期,林黛玉的任性便自然而然形成了。
第三是因為個性使然。林黛玉是一個敢說敢愛敢恨的人,雖然是寄居在賈府屋簷之下,但是骨子裡的求真、求善之性情卻始終如一。薛姨媽讓周瑞家的送宮花,周瑞家的看客下菜,把別人挑剩的最後2朵送給了林黛玉,林黛玉當場點破,捍衛了自己的尊嚴,但是類似這種行為舉動,卻被其她人看成了任性。
有了這三個原因,林黛玉自然會成長,自然會把不再步步小心。
-
6 # 海闊天空詩酒花
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
1.進入賈府後從賈母和寶玉那裡得到的關愛,使小女孩黛玉放下心防。心態放鬆之後,自然就不再處處小心,時時謹慎。
黛玉初入賈府時,確實是抱著“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的小心謹慎的心理的。這不難理解,一般人到一個陌生環境都會覺得拘謹,何況賈府聲名在外,是個顯赫大家族,想一想也知道規矩眾多,黛玉是敏感的人,當然不肯亂說亂動,顯得露怯又沒教養。
然而,一進賈府,黛玉就得到了外祖母、賈府最高領導賈母的特別關照。賈母見到她,二話不說先摟在懷裡哭一通,說黛玉逝世的母親賈敏是她最疼愛的孩子,這樣的真情流露、肺腑之言,必然會馬上讓黛玉的緊張情緒舒緩下來。
賈母當天就給黛玉做了細緻周到的安排,而且待遇直接向她最寶貝的孫子寶玉看齊,就連迎春、探春、惜春這幾個親孫女都得往後排。從此黛玉跟寶玉一起就住在賈母屋裡,得到賈母無微不至的關愛。
最高領導這樣的姿態,其他人看在眼裡能不明白嗎?所以黛玉幼年在賈府的生活還是很舒適的,吃穿用度自不必說,賈府上下應該也是對她比較尊重和照顧。更不用說和寶玉一同吃飯一同長大,青梅竹馬建立起來的深厚感情,那是黛玉最重要的精神滋養。
人在這種被關愛的環境,自然會覺得放鬆,不必事事警惕。更何況黛玉那時只是個小女孩,再怎麼謹慎,也很容易被這種關愛所打動,從而放下心防,流露真性情。
2.黛玉本性就是心直口快之人,雖然理智上知道要小心謹慎,但情感上總是嚮往溫暖有愛,容易對人掏心掏肺。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黛玉天性是機敏靈巧的人,聰明伶俐,腦子轉得快,嘴巴也快,不是那種“笨嘴笨舌”的。曾經想著要小心謹慎,不過是因為對新環境不熟悉,怕說錯話做錯事“被人恥笑了他去”而已。
及至熟悉了環境,就沒有這層擔心了,自然也就流露了本性。本性這東西本來就是很難掩藏,更難改變的,像黛玉是真性情的人,最多也就用理智約束自己少說話不說話而已,叫她去說假話、說違心的話,那是很難的。
況且黛玉因為從小成為孤兒,個性又敏感,對情感溫暖就格外向往,一旦察覺有誰對她好,她就很容易掏心掏肺、全心全意地對待對方。信任一旦建立,也就真心說話無所顧忌了。像寶釵本來是她一直提防的人,但寶釵提醒她不要看那些“雜書”之後,她覺得寶釵確實像個寬厚的大姐姐,對態度的態度就轉變了,從此和寶釵熱絡起來。
可見,黛玉本性就是一個渴望溫暖、渴望可以對人直抒胸臆的人,儘管理智告訴她,對人未可全拋一片心,不說話、說假話會比較安全,但重感情的黛玉是很難做到的。
3.一個人的想法和行動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變化而改變,但不知情的旁人對一個人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卻不容易改變。
其實在書裡,黛玉的表現是有變化的,並非什麼時候都不小心,心直口快得罪人。
比如總有人拿周瑞家的送宮花被黛玉懟的事情說事,要證明黛玉就是小性刻薄。且不說這件事黛玉有黛玉的理由,而且那時黛玉進府不久,正是心防初卸、少不更事的時候,自然是不懂人情世故,怎麼想就怎麼說。但後來黛玉還有過類似的容易予人口實的傲嬌事件嗎?沒有了。相反,她對待下人都很小心,別人的小丫頭、老婆子,奉命送東西給她,她都會很通人情地給人打賞。
是黛玉性子改變了,變得圓滑了嗎?當然不是。只是她長大了,逐漸看清了在賈母和寶玉關愛自己的表象後面,在賈府這個地方生活“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真相,開始真的懂得小心了。
事實上,這樣才符合實際。人都是會成長的,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再怎麼初心不變,外在表現也會相應謹言慎行一些,成熟一些。
但是,這樣的變化往往只有身邊親近的人和關心的人才會察覺到,而外人往往會根據早期的表現去確定對某人的印象。像黛玉,大概只有寶玉和紫鵑能夠明白她情緒上的變化,而別人早早就對她有了“小氣”“嘴巴不饒人”的刻板印象。比如寶釵在滴翠亭外偷聽那回,小紅聽了寶釵的話,以為被黛玉偷聽了,就覺得事情糟糕,“林姑娘嘴裡又愛刻薄人”,又比如賈母厚待寶琴,湘雲、琥珀覺得黛玉一定會嫉妒,但這些都不是事實。
黛玉早期說話做事太過直率,已經給不少人留下了驕傲自負、難以接近的刻板印象,即使後期她開始小心了,也已經改變不了別人給她貼上的這些標籤。
回覆列表
按吳氏石頭記,開始時黛玉是以親戚身份過來住,當然步步小心。
林如海去世後,黛玉帶了大量財產到賈家,蓋大觀園就花費了林家不少的財產,這個時侯黛玉雖然不是賈家人,但因為財產關係,實際上已經是大觀園的主子了,當然沒必要那麼小心了。
之後才有林黛玉組織家僕丫頭抵抗幾方盜匪的情節,因為大觀園本來就有她的產業,加之又嫁給了賈寶玉,更是名正言順的大觀園主人。
可惜大觀園被盜匪攻破劫掠,黛玉為免受辱自殺而亡,玉帶林中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