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誠信百分百
-
2 # 佩內明德
一是國防沒需要,冷戰時歐洲在海上面對的主要是俄國核潛艇所以反潛作戰成為歐洲海軍的第一要務,並沒有爭奪海上制空權的需求,發戰防空能力也僅僅是明哲保身之用。二是戰後歐洲經濟的衰退,國防經費被大量縮減全力發展經濟,僅有的經費還要用於維持規模和核能力上來。防務需求被分擔故而沒有聯合研製。三是美國不允許,北約只能有一個老大,世界只能有一個警察,美國絕不可能讓任何人有能力威脅它的霸權。三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基礎製造業逐漸空心化,出現產業結構不完整和人才斷層。
-
3 # 姜一夫
航母屬於遠洋戰略裝備,這種裝備的發展,肯定會受到海軍戰略規劃的影響。如果是單一國家開發航空母艦,則可以自行擬定海軍發展戰略,去構建可能的願景和方向。但是如果像德國構想的那樣,由很多國家聯手製定發展戰略,則問題就會複雜很多了。
考慮軍備技術的話,歐洲現在確實仍然堪稱是強國林立,不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對制海權有想法的國家,也有各自的海軍發展戰略,這就使得各個國家很難在發展大型航母方面達成一致。德國提出發展“歐洲航空母艦”,其實也是基於自己的利益訴求,其他國家是否會響應,仍然要打一個大問號。
目前歐洲真正擁有航母的國家,主要包括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其中英國建造了排水量6萬噸以上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而法國則發展了4萬噸級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義大利擁有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和加富爾號航母。除此之外,西班牙納凡蒂亞集團也研發了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這是一種可以起降AV-8B和F-35B短距起降艦載機的大型戰艦,它擁有STOVL航空母艦的效能特點。
可以看出,上述幾個擁有航母的國家,都有自己的海軍發展戰略,英國孤懸海外,發展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規模更大,但是它們實際上也是使用STOVL艦載機的;法國和英國一樣有藍水海軍戰略,戴高樂號航母使用核動力技術,可在全球水域進行長距離航行,並且法國還自己開發了陣風艦載機,使得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的作戰體系自成一家;至於義大利和西班牙,則更多考慮在地中海活動的需要,義大利的航母兼具兩棲攻擊艦的效能,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則是一種標準的多用途戰艦。
現在,真正沒有航空母艦的,就是德國自己。如果德國想拉攏以上幾個國家來合作建造超級航母,那麼德國首先必須說服這些國家在海軍戰略發展方面達成共識,並讓渡一部分決策權。這顯然是非常有難度的工作,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利益出發點。即使能夠達成共識,成員國往往也會爭奪專案的主導權,結果有可能就是不歡而散。
況且,像英法意這樣的國家,自己本來就擁有航空母艦了,因而對新型航母並沒有特別急促的需求。德國提出的歐洲聯合航空母艦方案,對這些國家而言吸引力不大。而如果德國去拉攏那些沒有航母建造經驗的國家,則顯得沒有多大意義。
-
4 # 曾愛上一隻貓
我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吧。
歐洲國家看上去強國林立,但是細數下來能夠有獨立高階軍工的國家,就只有英國法國和德國了。那我們看看這三個國家,先說最簡單的德國。
德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擁有航母顯然是不可能的,就連現在的聯邦國防軍的規模和各種裝備,都是因為冷戰那段特殊的歷史條件所形成的,加入北約之後,美國一再希望德國能夠擴大規模以達到為美國做炮灰的目的。然而,德國國內反戰聲音是主流,因此不會建造超級航空母艦。
再來看法國,法國的主要利益在非洲,而不像美國需要全球部署,因此對航母的需求不是很大。況且自家有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雖然這個航母在建造時預算就被砍掉了近二分之一,使用核潛艇的反應堆作為動力來源導致航速就像牛車,但是維護法國在非洲的利益已經足夠了。
英國就要複雜一些了,英國已經不是日不落帝國了,所有的海軍家底,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兩艘航母和六艘45級以及數量不明的潛艇了。兩艘航母和那六艘45級,現在還沒有形成戰鬥力,並且事故不斷,這是因為英國的經濟實力掣肘軍工造成的,以英國這個傳統海軍強國來看,英國的技術儲備應該不是大問題,問題就是沒錢。在政治上,英國還存在著一個脫歐的可能,那麼,兜裡錢又緊張,又有兩艘航母,又可能脫歐,與歐洲國家聯合研發新型航母是吃飽了撐得慌嗎?
這是三個國家的現狀,再看整體歐洲的經濟,已經不那麼樂觀了,在大環境上受到了人民幣(一帶一路)和石油美元經濟的擠壓,並且現在歐洲已經在高階製造業領域失去了壟斷位置了,不少國家失去了各個產業的訂單,導致稅收減少,同時歐洲的高福利讓不少國家的國庫並無餘銀。歐洲目前的首要目標是恢復經濟,而不是打造超強的軍事實力,因此建造航母就顯得有些不現實。
再者,航母和F-35是不一樣的,F-35是可以賣的,參與研發的國家都可以買,入股的國家的回報是可以購買隱身戰機,而航母不一樣。超級航母能像F-35一樣賣嗎?顯然不能,航母就是用來用的,那麼問題來了,加入聯合開發的國家,航母建出來了卻沒有使用權,那麼這些國家的領導是瘋了嗎?航母剪出來指揮權在誰那?難道一三五法國、二四六德國,剩下一天輪流給其他入股的國家嗎?顯然是不現實的。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因要打造“歐洲軍”一事,長時間都沒能談妥,就是因為兩國都想要這軍隊的指揮權。兩國的政治制度也不一樣,法國總統有權調動軍隊,但是德國總理卻沒有,需要透過議會來決定,那麼打起仗來該聽誰的呢?誰出錢多聽誰的?根本不現實。歐洲那麼多國家,國內的政治制度也大不相同,這種爭奪主導權的事情是肯定會發生的,沒有哪個國家會幹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俄羅斯坑印度,好賴還哄一鬨再坑,聯合制造超級航母這事沒法哄,大家都知道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因此我認為這個事情,是不太現實的。
-
5 # 孔乙己亂彈
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是美國2005年8月開工建造、2013年11月下水、2017年7加入美海軍服役的弦號:CR-78/福特級航母。從2005年8月開工的2017年用時多少年?而且是美國擁有最先進的造船技術和經驗以及資金保障條件下。USS.GeraId.R.Ford/傑拉爾德.R.福特號航空母艦。
艦型長:337米
艦型寬:40.84米
吃水:12.4米
排水量:121000噸
飛行甲板:332.8米乘38米
該型艦採用許多新技術,例如全電動力推進系統、電磁彈射技術大量使用資訊化、智慧化聯合作戰系統等等高新技術。
造價高達130億美元、該艦可搭載各型別艦載機75架主力艦載機是F-35C型。(“福特”號航母主力艦載機F-35c)當今世界各國海軍幾型航母對比和排行榜。歐洲排行已經往後站了……英國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現在是艦上空空如也,有艦麼機(等待美國的F-35C的到來),很尷尬的場面,曾經的雄霸天下海上“烈強/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已經輪落到二流海軍,還不如日本海軍自衛隊的水平。(現在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中型航母)(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的主力艦載機/陣風)
2018年法國國防部高調宣佈:研製新型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接替已經服役將近30年的有點“老態龍鍾”的/“戴高樂”號航母,預計建造時間需要20年後進入法國海軍服役……
那麼,強大的歐洲為什麼不聯合起來抱團取暖建造大型航空母艦?
今日之歐洲、真能“團結一致、親如一家”嗎?
歐洲人當然願意!
但是!如果歐洲統一了,美華人的世界第一的“老大”地位不保、美華人決不允許一個團結一致的歐洲存在!
看看現在英華人”脫歐”鬧的“沸沸揚揚”就知道想要一個“團結”的歐洲多麼的不現實!
歐洲人想設計生產製造“歐洲統一”的聯合作戰武器裝備是經歷過多次嘗試和努力、“歐洲戰鬥機計劃”、“歐洲戰術運輸機計劃”最終結果都是因為歐洲成員國各自的需要不同、想法不一致、作戰需要不同造成“一機多型”“一型多改”造價預算不斷上升一句話:“眾口難調”!
歐洲人真聯合起來設計生產製造武器裝備嚴重動搖美華人的軍火市場地位、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美華人是不會答應的。
所以說:歐洲想設計生產製造世界上最先進技術的航空母艦一句話、一個字……難!
-
6 # 鍋蓋頭司令
首先這個問題的前半句就值得說一說,雖然歐洲很多國家都頂著發達國家的帽子,但是畢竟國家很小,多的幾千萬人口,少的一千萬、幾百萬,它們的總體實力並不是很強,要知道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界定標準是西方話語權佔主導的背景下出現的,說直白點,什麼是發達國家是西方人制定的標準,強國是他們自己給自己扣的帽子,但是他們畢竟國家太小了。
提到一些大的發展中國家時,有些人會說什麼都多,但是人均什麼都少。但是反過來說,那些小發達國家雖然人均都多,但是總體什麼都少,因為人少,而搞航母這種國家級大工程靠得總體實力而不是人均,涉及到的資源也很多。就好比一家兩口人每人能賺一萬,另一家一百口人每人能賺一千,前者的好處是生活會好一點,後者的好處是當需要做一件三萬塊錢的事的時候,前者就做不到了。
近年來歐洲的情況我們也看到了,難民危機、黃馬甲運動、英國脫歐、歐債危機、政府財政危機等等等等讓本身體量就不大的歐洲國家疲於應付,如果造一艘超級航母,建造要花錢,維修要花錢,艦載機要花錢,比現在歐洲國家現有的幾萬噸的小航母都要燒錢,歐洲現在的狀態造完了養不起怎麼辦。
而且歐洲不是沒一起搞過武器,當初搞的多國戰鬥機沒搞起來,英國法國合夥搞航母也失敗了,要知道在航母這方面英法可是歐洲最強的了,兩個國家玩航母都比較早,現在手上的航母在歐洲算大的了,也沒造出來。這種大鍋飯吃不起來,好幾個國家湊一起建,誰主導建,建完了誰主導用,因為如果沒有個主導的遇到關鍵問題沒人能拍板,得有個股份大說了算的,最後誰也不服誰,不歡而散了。
再說最關鍵的,歐洲國家擁有那麼大的航母幹什麼呢,就為了滿世界和美國去打仗?憑什麼?自己花錢給美國造了一個航母隨時呼叫,自己手裡兩三萬噸的航母能維護自己一畝三分地,野心大的偶爾跑出去參與一下地區衝突,這就足夠了,超級航母對它們來說確實沒什麼意義。
回覆列表
二戰之後,德國作為一個戰敗國,在發展軍備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德國已經再次成為一個綜合實力極強的大國,並與法國、英國一樣,對歐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今年3月份,德國總理默克爾罕見就發展航母的建議表態,她表示自己支援發展“歐洲航空母艦”的想法。默克爾強調了對於構建“歐洲軍隊”的肯定態度,她認為在歐盟框架下建造歐洲航母是“正確和好的”。
默克爾的表態,引發了外界對於“歐洲航空母艦”概念的關注,這是一個在過去沒有怎麼被重視的方案,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如果真的發展這樣一型航母,則新艦可能將不單純屬於德國,而是可能屬於眾多歐洲國家。而且,德國媒體評論指出,默克爾非常關注大型航空母艦,她正在憧憬類似於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超級艦型。
可見,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軍備發展構想,如果發展成功的話,將從整個歐洲層面上凸顯必要的全球戰略影響力。但這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構想。因為在過去幾十年間,歐洲並沒有真正抱團造過超級航空母艦。而直到默克爾對這樣的構想做出迴應的時候,也未見歐洲有真正的共同航母專案出現。所以該專案的可行性,仍然是要接受現實考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