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問題,我找了將近六個小時,從白居易妾,韓愈妾,韓翊愛人,柳宗元姐姐,柳青娘,柳世隆妻,謝道韞,柳仙,一個一個地否定,最終定位是清新的小女孩,但一直認為還應當借仙一個和柳有關的仙女。我是真查不到了,不知道是否有人能為我解釋一下,這個柳娘真正的解釋是什麼?
4
回覆列表
  • 1 # 新華通迅

    《說文》小楊也。本作桺。從木丣聲。《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又柳谷。

    【娘】《唐韻》女良切《集韻》《韻會》尼良切。同孃。少女之號。

    《弄玉嬌姿笑柳娘》的柳娘無史可考,從《說文解字》和《唐韻》解釋,作者把柳娘當成是一位能和弄玉相媲美的少女。

  • 2 # 老荷666

    “弄玉嬌姿笑柳娘”。蘇軾的詩詞讀的較少,這句詩第一次見,未讀整篇,只可斷章取意,從本句子去理解了。見笑。

    蘇軾把柳樹擬人化了。纖細的綠枝擺動如(弄玉),那姿態似在撒嬌,柳娘啊!年紀不小了到孃的輩份了,還這樣賣弄風騷,媚顏招人;真是令人發笑。

    注:娘,不僅表示年歲,古時亦是一種稱謂。

  • 3 # 彎竹先生

    這句“弄玉嬌姿笑柳娘”,對我來說,十分陌生,蘇軾的作品之多,流傳之廣,卻從未見過這一句,為此花費了1個小時去查詢和讀解,有些收穫

    《題領巾絕句》

    臨池妙墨出元常,弄玉嬌姿笑柳娘。

    吟看屢曾驚太傅,斷絃何必試中郎。

    韻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蘇軾(熙寧五年,1072年,壬子)37歲時所寫

    臨池妙墨出元常——

    出自張芝,不是鍾繇

    吟雪屢曾驚太傅——

    典故:

    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聰識有才辯。叔父安嘗問:“《毛詩》何句最佳?”道韞稱:“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謂有雅人深致。又嘗內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

    初適凝之,還,甚不樂。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惡,汝何恨也?”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謂謝韶,胡謂謝朗,羯謂謝玄,末謂謝川,皆其小字也。又嘗譏玄學植不進,曰:“為塵務經心,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步鄣自蔽,申獻之前議,客不能屈。(《晉書》列傳第六十六。)

    斷絃何必試中郎——

    典故:琰,字文姬,蔡邕(曾拜中郎將)之女。年六歲,夜鼓琴,絃斷。琰曰:“第二絃。”邕故斷一弦,而問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矣。”琰曰:“吳札觀化,知興亡之國;師曠吹律。識南風之不競。由此觀之,何足不知。”(《蔡琰別傳》)

    弄玉嬌姿笑柳娘——

    弄玉,相傳為春秋秦穆公女,又稱秦娥、秦女、秦王女等,嫁善吹簫之蕭史,日就蕭史學簫作鳳鳴,穆公為作鳳台以居之。後夫妻乘鳳飛天仙去。

    嬌姿,美麗的姿容

    至於柳娘,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其中一種:柳娘,是以男兒身達到御姐之境界的奇葩。

    千歲、柳娘、阿九,(這三個正好是第一次感應到莫問符召,就去幫莫問忙的),此三人之所以不入生死簿,是因為他們都在莫問那次有難時(老五焚小莫莫符)趕去了,莫問肯定大有來頭,所以,那些不去的就受到了懲罰(說好的大家有難相互幫助的),而敢去的都受到了獎勵

    能找到的資料,柳孃的解釋,最多的支援率,是以上解析,仔細查閱後,頗為有趣。

  • 4 # 半壕煙花

    弄玉嬌姿笑柳娘,這一句與“桃花依舊笑春風”類似,很好理解,可簡單譯為“弄玉姑娘嬌姿盈盈地對著柳娘微笑”。但要深究這“柳娘”指誰,就跟深究“春風”一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難得出結論。詩就是這樣,有時候,說出的沒有意會的好,清楚的不比不清楚的更清楚。所以我認為這裡“柳娘”具體指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理解作者用“柳娘”要表達什麼意思。如果知道這些,反過來可以倒逼“柳娘”是誰。下面我根據蘇軾作此詩的歷史背景以及其個性特點進一步探討,看看這個″柳娘″究竟是指誰。

    據《春渚紀聞》記載: 嘉興李巨山,錢安道尚書甥也。先生嘗過安道小酌,其女數歲,以領巾乞詩。公即書絕句雲:“臨池妙墨出元常,弄玉嬌姿笑柳娘。吟雪屢曾驚太傅,斷絃何必試中郎”。此書作者何薳,字子遠,福建人,他與蘇軾關係很密切,曾因蘇軾的薦舉而得官,所以,可以推斷蘇軾作《題領巾絕句》的時間是他離京到杭州為官期間。

    而到杭州赴任前,蘇軾多次上書論“王安石變法”的詬病,為此,王安石對他恨之入骨,並要其朋黨排擠打壓他。蘇軾發現自己在朝廷已不被重用,於是乾脆請求出京任職,才被派往杭州任通判官。

    可見,蘇軾離京赴杭州任職,並非心甘情願,實為惹不起躲得起的心理使然,他心情應該非常壓抑而苦悶。他滿腔憤懣無處訴說,只能藉助詩詞一洩了之。因此,我認為《題領巾絕句》就是蘇軾一首非常高明的“反詩”,從表面上看,他是在教育小女孩從小應該勤學琴棋書畫,鍛鍊好自己本領,但實際上,是以各種典故諷刺“王安石變法”。

    (詳見:文後我的反詩笑話譯文)

    大家試想,在《春渚紀聞》中,一個才幾歲的小女孩向蘇軾這位大名鼎鼎的詩人兼父母官乞詩,蘇大人道出的應該是“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閒趣才對,而不該是“斷絃何必試中郎”的小雞肚腸。再說,對一個才呀呀學語的小孩,她這麼小,蘇大人作詩用了這麼多典故,她能理解這些意思嗎?如果不能,難道蘇大人不知道是對牛彈琴嗎?或者被周圍的大人理解為在一個懵懂小孩面前故弄玄虛嗎? 我想這不可能,他也沒有這個必要。因此,我想蘇軾在這首詩裡要表達的東西不僅僅是表面上的那些勸勉和靜雅,而是在其下湧動的暗流。要了解真相,我們看來還需要再進一步挖掘歷史。

    蘇軾當時所處的時代是北宋,人們對秦朝“商鞅變法”可能因年代久遠而淡忘,但對時間較近的大唐“永貞革新”應該記憶猶新。這是唐順宗李誦支援王叔文等人進行的一場史稱“永貞革新”的變革。柳宗元也參與之中,柳是這場運動的堅定支援和倡導者。改革最後以失敗告終,柳宗元也因此被貶為柳州司馬。所以,在當時情況下,蘇軾把“王安石變法”看作柳宗元倡導的“永貞革新”是順理成章的。蘇軾已經吃了王安石的苦頭,知道他的厲害,定不敢再得罪他,但柳宗元是個死人,戲弄他兩句沒有關係,所以,蘇軾就把自己對王安石的滿腔憤恨全部發洩到柳宗元身上。柳宗元一個大男人居然被他戲稱為″柳娘″,可見蘇軾已經憤怒至極。這也不能怪他,人憤懣之時,總是需要找個發洩物件的,當然這個物件被髮洩後最好也沒有傷害,雙方皆大歡喜,所以蘇軾發洩物件選擇死人柳宗元就比較合適。

    詩從心生,詩人很容易流露個人心跡,所以歷史上文字獄一般都是從大嘴詩人開始查起的。儘管蘇軾從政經驗豐富,但要想做一個名留史冊的詩人,也很難跳出這個園囿,所以他在“烏臺詩案”上差點丟了卿卿性命。雖然現在大家說“烏臺詩案”證據是子虛烏有,蘇軾是被栽贓陷害的,但他畢竟被對手抓住了小辮子,而且有那麼多,甚至皇上都要殺他。再說,他從京城被下放到杭州沒有半點怨言是不可能的。只不過是他聰明,作政治詩詞多用典故,張冠李戴,偽裝得自然而已。像這首《題領巾絕句》″反詩″一樣,要不是偽裝得好,怎麼可能到現在還沒有被大多數人發現呢?所以,一個詩人寫詩,不寫點心底翻湧而滾燙的東西,是很難吸引別人的,但這一點東西,有時候也很容易燙傷他自己,因此,為了保護自己,詩人在寫作前做套防護服是正常的。

    綜上所述,無論從歷史層面還是從詩人性格特質上看,《題領巾絕句》都可能是蘇軾的一首″反詩″,反對王安石變法,其中,“弄玉嬌姿笑柳娘”一句中的“柳娘”,應該明指柳宗元,並暗諷指王安石。

    此乃鄙人拙見,一笑了之。

    反詩笑話譯文如下:

    《題領巾絕句》

    臨池妙墨出元常

    譯文:(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出現了鍾元常這樣的書法家。

    解釋:用典錯誤,“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指張芝,不是鍾元常。蘇軾經常用典錯誤,而且這個缺點還深得歐陽修讚揚,誇他性格恢弘大氣。

    意譯: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才出現了鍾元常這樣的書法家。

    弄玉嬌姿笑柳娘。

    譯文:秦娥美麗姿容譏笑柳娘(柳宗元)

    解釋:把柳宗元說成“柳娘”,極其諷刺柳宗元“永貞革新”是矯揉造作,失敗是必然的。實際上,蘇軾借古諷今,諷刺“王安石變法”會跟“永貞革新”一樣造作,無果而終。

    意譯:我蘇軾笑你“王安石變法”跟柳宗元“永貞革新”一樣無果而終。

    吟雪屢曾驚太傅,

    譯文:(謝道韞)吟誦雪的詩句震驚了她叔叔謝安宰相(謝安,字 安石)

    解釋:謝安的字“安石”正好跟王安石名“安石”吻合。謝安與王安石都官拜太傅,宰相。本句″驚太傅″與上句″笑柳娘″呼應,震驚王安石,譏笑柳宗元,嬉笑怒罵,躍然紙上。

    意譯:我蘇軾上書皇上的文章一個比一個震耳發聵,讓你王安石驚恐不安吧。

    斷絃何必試中郎

    譯文:蔡邕故意斷絃試探蔡文姬真的知道斷的哪根弦。解釋:中郎:實際指蘇軾自己。

    意思:王安石你何必試探、排擠和恐嚇我蘇軾呢?我對你們伎倆太瞭如指掌了。

    此乃鄙人拙見,一笑了之。

  • 5 # 詩詞自媒體

    “弄玉嬌姿笑柳娘”出自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的《題領巾絕句》

    臨池妙墨出無常,弄玉嬌姿笑柳娘。

    吟看屢曾驚太傅,斷絃何必試中郎。

    這首詩中每一句,都有一個典故。

    “臨池妙墨出元常”出自典故張芝,張芝擅長草書,每天在臨池邊練字,以致於池水都變成黑色的了。王羲之仰慕張芝的書法也在墨池邊練字,曾鞏的 《墨池記》描述了書聖王羲之書法造詣高深的原因。而這裡“元常”指仲繇。仲繇字元常。

    “弄玉嬌姿笑柳娘”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兒,又稱秦女、秦娥、秦王女,嫁善吹簫之蕭史,曰學蕭史之吹簫作鳳鳴。穆公作鳳台以居之,後夫妻乘鳳仙去。

    “吟看屢曾驚太傅”,說的是“詠絮之才”謝道韞,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安把一家人聚在了一起,和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不一會兒天下起了大雪,謝安望著空中紛紛飄落的雪花,想考考大家的才學,謝安說到:“這天空中紛紛揚揚的雪花像什麼呢?”侄子謝朗答道:“跟空中撒鹽差不多”,侄女謝道韞答道:“不如比作柳絮被風吹得漫天飛舞。”謝安聽了大笑起來。

    “未若柳絮因風起”讓謝安看到了謝道韞傑出的詩歌才華,並因此成為一段佳話。

    “斷絃何必試中郎”說的是蔡文姬。

    典故:“琰,字文姬,蔡邕(曾拜中郎將)之女,年六歲,夜鼓琴,絃斷。曰:“第二絃”,邕故斷一弦,而問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已”。蔡文姬能辨琴,她聽見父親彈奏琴時斷了一根弦,就說是第二根弦。父親又故意弄斷絃,蔡文姬又斷定這是第四根弦。蔡文姬熟諳音律,通音樂、書法,在辭賦上造詣很高。

    柳孃的說法,又好幾種。有一種說法是能達到御姐境界的男兒奇葩。

    第二種說法是把柳樹擬人化了。纖細的綠枝擺動如弄玉,那姿態似乎在撒嬌,年紀不小到孃的輩份了,還這樣賣弄風騷,真是好笑。

    娘,不僅是年歲,也是一種稱謂。

    這首詩是蘇軾37歲在王安石變法失敗後,離京到杭州經過嘉興李巨山家,錢安道尚書的外甥,蘇軾經常與安道小酌,其女拿著領巾乞求蘇軾寫詩,蘇軾便作此詩贈予她。

    蘇軾寫這首詩意在教育小女孩要學習琴棋書畫,做個有才華的女子。也有人說意在反諷王安石變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王能演《周易》,為何需子牙用《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