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雲3211

    其實在過去是沒有失業的,失業是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物,社會主義怎麼可以有失業呢。所以一個新的,符合社會主義的詞,出現了,那就是下崗。

    在以前,私營經濟還沒有那麼發達,人們普遍都在國有企業工作。國有企業只要個人不犯重大過錯一般都是終生制的。但隨著改革開放,國門的開啟,勢必造成大量國有企業走向破滅,政府無力維持,只能破產倒閉,最明顯的就是當時大量的國有紡織廠。那些員工只能回家自謀出路。當然了,當時政府也進行了再就業的指導工作,當時就有大批紡織女工做了保險,營業員,還有紅極一時的空嫂。

    當下的社會其實已經是市場經濟了,大量的民營企業都誕生使得工作並不是終生制,失業這個詞也就堂而皇之的走進大家的視線,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樣遮遮掩掩了。也算是時代的進步吧。

  • 2 # 小螺號說影視

    中文名稱:失業

    英文名稱:unemployment

    定義:即達到就業年齡具備工作能力謀求工作但未得到就業機會的狀態。對於就業年齡,不同國家往往有不同的規定,美國為16週歲,中國為18週歲。按照失業原因,分為摩擦性失業、自願性失業和非自願性失業等。

    在經濟學範疇中,一個人願意並有能力為獲取報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況,即認為是失業。失業率是勞動人口裡符合“失業條件”者所佔的比例。實際上,確定確實在找工作的失業人員數量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找到工作前失業救濟金已經過期的那些人的數量。失業的歷史就是工業化的歷史。在農村這並不被看作是一個問題,儘管農村勞動力的隱性失業人員幾乎沒什麼事可做。國際勞工組織釋出的“2010年全球失業趨勢”報告說,2009年全球的失業人口已接近2億1千2百萬,創下該組織1991年開始統計該項資料以來的最高記錄。

    定義

    失業(Unemployment)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失業指的是生產資料和勞動者分離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勞動者的生產潛能和主觀能動性無法發揮,不僅浪費社會資源,還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狹義的失業指的是有勞動能力的處於法定勞動年齡階段的並有就業願望的勞動者失去或沒有得到有報酬得的工作崗位的社會現象。

    編輯本段

    分類

    有勞動能力並願意工作的人得不到適當的就業機會。沒有勞動能力的人不存在失業問題。有勞動能力的人雖然沒有職業,但自身也不想就業的人,不稱為失業者。對失業的規定,在不同的國家往往有所不同。在美國,年滿16週歲而沒有正式工作或正在尋找工作的人都稱為失業者。以下幾種情況也算作失業:

    (1)被暫時解僱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崗位的人;

    (2)於30天之內等待到新的工作單位報到的人;

    (3)由於暫時患病或認為本行業一時沒有工作可找而又不尋找工作的無業者。

    根據產生的原因不同,失業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摩擦性失業:指人們在轉換工作過程中的失業

    2、結構性失業:由於產業結構或者生產技術的改變,使得原有的工作機會消失而造成的失業

    3、週期性失業:經濟週期波動所造成的失業

    編輯本段

    劃分

    按照國際勞工組織(ILO)的統計標準,凡是在規定年齡內一定期間內(如一週或一天)屬於下列情況的均屬於失業人口:

    (1)沒有工作,即在調查期間內沒有從事有報酬的勞動或自我僱傭;

    (2)當前可以工作,就是當前如果有就業機會,就可以工作;

    (3)正在尋找工作,就是在最近期間採取了具體的尋找工作的步驟,例如到公共的或私人的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到企業求職或刊登求職廣告等方式尋找工作。

    編輯本段

    失業區分

    根據失業產生的原因,可以把失業區分為:

    (1)自願性失業;

    (2)非自願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技術性失業,週期性失業);

    (3)隱蔽性失業等不同型別。

    編輯本段

    失業的種類

    1、自願意失業與非自願失業

    失業有很多種類,根據主觀願意就業與否,即自願失業與非自願失業。

    所謂自願失業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實際工資超過其邊際生產率,或者說不願意接受現行的工作條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僱用而造成的失業。由於這種失業是由於勞動人口主觀不願意就業而造成的,所以被稱為自願失業,無法透過經濟手段和政策來消除,因此不是經濟學所研究的範圍。

    另一種是非自願失業,是指有勞動能力、願意接受收現行工資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現象。這種失業是由於客觀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透過經濟手段和政策來消除。經濟學中的所講的失業是指非自願失業。

    2、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季節性失業和週期性失業

    非自願失業又可以分成這樣幾種型別,可以分為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週期性失業。

    摩擦性失業是指生產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由於轉換職業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區域性失業。這種失業的性質是過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於勞動的供給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種求職性失業,即一方面存在職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著與此數量對應的尋找工作的失業者,這是因為勞動力市場資訊的不完備,廠商找到所需僱員和失業者找到合適工作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摩擦性失業在任何時期都存在,並將隨著經濟結構變化而有增大的趨勢,但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失業存在是正常的。

    結構性失業是指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其特點是既有失業,也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者沒有合適的技能,或者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結構性失業在性質上是長期的,而且通常起源於勞動力的需求方。結構性失業是由經濟變化導致的,這些經濟變化引起特定市場和區域中的特定型別勞動力的需求相對低於其供給。

    造成特定市場中勞動力的需求相對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導致:第一是技術變化,原有勞動者不能適應新技術的要求,或者是技術進步使得勞動力需求下降;第二是消費者偏好的變化。消費者對產品和勞務的偏好的改變,使得某些行業擴大而另一些行業縮小,處於規模縮小行業的勞動力因此而失去工作崗位;第三是勞動力的不流動性。流動成本的存在制約著失業者從一個地方或一個行業流動到另一個地方或另一個行業,從而使得結構性失業長期存在。

    季節性失業是消費者對一些商品和服務的季節性需求造成的,即消費者對這些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是季節性變化的。這是一種正常性的失業,它透過影響某些產業的生產或影響某些消費需求而影響對勞動力的需求。

    週期性失業是指經濟週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社會總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當經濟發展處於一個週期中的衰退期時,社會總需求不足,因而廠商的生產規模也縮小,從而導致較為普遍的失業現象。週期性失業對於不同行業的影響是不同的,一般來說,需求的收入彈性越大的行業,週期性失業的影響越嚴重。

    也就是說,人們收入下降,產品需求大幅度下降的行業,週期性失業情況比較嚴重。通常用緊縮性缺口來說明這種失業產生的原因。緊縮性缺口是指實際總需求小於充分就業的總需求時,實際總需求與充分就業總需求之間的差額,圖1說明了緊縮性缺口與週期性失業之間的關係。

    在圖1中,橫軸OY代表國民收入,縱軸AD代表總需求,當國民收入為Yf時,經濟中實現了充分就業,Yf為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實現這一國民收入水平所要求的總需求水平為ADf,即充分就業的總需求。但實際的總需求為AD0,這一總需求水平決定的國民收入為Y0,Y0小於Yf,這就必然引起失業。Y0小於Yf是由於AD0小於ADf造成的。因此,實際總需求AD0與充分就業總需求ADf之間的差額就是造成這種失業的根源。這種失業是由於總需求不足引起的,故而也稱為“需求不足的失業”。

    編輯本段

    其他

    除了這幾種主要失業型別外,經濟學中常說的失業型別還包括隱藏性失業,所謂隱藏性失業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實際上對產出並沒有作出貢獻的人,即有“職”無“工”的人,也就是說,這些工作人員的邊際生產力為零。當經濟中減少就業人員而產出水平沒有下降時,即存在著隱藏性失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曾指出,發展中國家的農業部門存在著嚴重的隱藏性失業。

    編輯本段

    失業的影響

    失業會產生諸多影響,一般可以將其分成兩種:社會影響和經濟影響。

    失業的社會影響雖然難以估計和衡量,但它最易為人們所感受到。失業威脅著作為社會單位和經濟單位的家庭的穩定。沒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損失,戶主就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滿足,家庭關係將因此而受到損害。西方有關的心理學研究表明,解僱造成的創傷不亞於親友的去世或學業上的失敗。此外,家庭之外的人際關係也受到失業的嚴重影響。一個失業者在就業的人員當中失去了自尊和影響力,面臨著被同事拒絕的可能性,並且可能要失去自尊和自信。最終,失業者在情感上受到嚴重打擊。

    失業的經濟影響可以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理解。當失業率上升時,經濟中本可由失業工人生產出來的產品和勞務就損失了。衰退期間的損失,就好像是將眾多的汽車、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銷燬掉了。從產出核算的角度看,失業者的收入總損失等於生產的損失,因此,喪失的產量是計量週期性失業損失的主要尺度,因為它表明經濟處於非充分就業狀態。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根據美國的資料,提出了經濟週期中失業變動與產出變動的經驗關係,被稱為奧肯定律。

    奧肯定律的內容是:失業率每高於自然失業率一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於潛在GDP兩個百分點。換一種方式說,相對於潛在GDP,實際GDP每下降兩個百分點,實際失業率就會比自然失業率上升一個百分點。

    西方學者認為,奧肯定律揭示了產品市場與勞動市場之間極為重要的關係,它描述了實際GDP的短期變動與失業率變動的聯絡。根據這個定律,可以透過失業率的變動推測或估計GDP的變動,也可以透過GDP的變動預測失業率的變動。例如,實際失業率為8%,高於6%的自然失業率2個百分點,則實際GDP就將比潛在GDP低4%左右。

    未來的一二十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要轉移到城鎮就業,城鎮新增的適齡就業人員也有較大的就業需要,這就使得中國在未來這一二十年內面臨著較大的就業壓力,就業問題是中國政府宏觀經濟政策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之一。奧肯定律告訴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即一定要保持GDP的高速增長,這樣一方面能迅速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能較好的解決未來的就業壓力。

    失業者可領取一定的失業救濟金,但其數額少於就業時的工資水平,因而生活相對惡化,促使其重新就業。從這一點上來說,不少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一個合理的失業率及其失業現象的存在,是促進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條件之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資料:2008年3月份,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25萬人,失業率為4。0%。

    失業人

    沒有工作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者,我都統稱為失業人。

    一個人有能力工作,又積極尋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狀況。必須強調的是︰一個人被認為是失業的要素是:他必須是勞動力當中積極的成員,而且是在尋找有報酬的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