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歲1148858845
-
2 # 慕黃香
對歷史稍有了解。你就會知道金人對蒙古人有多狠。蒙古人得了天下以後要殺光金人也是正常的。南宋的王室都是投降派。
-
3 # 林城朝雨
金國殺了成吉思汗的高祖,常年在草原上實行減丁政策,蒙古人被壓榨殘殺了近百年,幾代人的仇恨可不是輕易能夠化解的,所以蒙古滅金後誓要屠盡女真,不僅是金國皇室,連普通女真人都被屠殺殆盡。。。。
-
4 # 山菁水秀人家
去參觀一下崖山之戰遺址公園吧。崖山之戰,浮屍十萬,再無中國。那裡還有什宋皇室?
-
5 # 田富貴10
蒙古人,女真人,交替入主中原統治漢人。他們兩個才是真正的仇人。漢人就像一個嬌小的女子,不過是他們之間勝者的玩物罷了。
-
6 # 快樂fish
時代不一樣了,任何時代的發展必然是從野蠻發展為文明,蒙古入侵金國的時候還屬於草原上弱肉強食的野蠻時期,而入侵南宋的時候蒙古人接觸到了漢文化的文明,所以就不再嗜殺了,而是以文明的方式處理問題了。
-
7 # 閒議
歷史民族仇恨的結果,嫩江下游(杜爾伯特,肇源,大安,前郭)原來是金人居住地,蒙古人興起,把金人男性及老年女人殺掉,年輕女人留下繁育下一代。
-
8 # 朱朱爸爸1
這個問題要分成兩段來講。首先蒙古與大宋之間橫亙著金國,宋與蒙古沒有什麼血海深仇,反而是中華漢文化的輝煌使之目眩神馳,嚮往不已。金國就不一樣了,女真人是蒙古人的直接統轄者,為了防止蒙古崛起,金國則對蒙古採取殘酷的“減丁”戰略,每三年一次,以10名左右計程車兵為一個戰鬥單位進入蒙古草原,在大草原上單獨牧羊的年輕蒙古人,不是被殺死就是被擄走當兵或當奴隸,從此下落不明,他們的家人當然哀傷不已,對金國也懷恨到極點。
還有就是,培養出一代天嬌成吉思汗的勃兒只斤部落和金國有著世仇,其酋長俺巴孩在送女兒出嫁時,曾遭金國代理人韃靼突襲並被俘虜。俺巴孩被交給金國換取金銀、食鹽,最後被金國海陵王下令殺死,之後其繼任者也速該也就是鐵木真的父親拒絕向金臣服。根據《蒙古秘史》記載,鐵木真很小的時候,父親也速該在路過韃靼人部落,按照草原風俗參加宴會時又被毒死,致使少年鐵木真在年輕時候,遭受到種種難以形容的苦難,這些血海深仇最後都記在了金國的頭上。
其次,南宋的終結者忽必烈是一個受漢文化影響很深有很大抱負的皇帝。曾執著於維持原來遊牧帝國形態的蒙古宗王和重臣,在忽必烈與弟弟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內戰中屬於失敗一方,雖然大多被赦免,但之後全部失去了發言權,忽必烈可以心無旁騖,開始著手把他的帝國改造成中華式國家。
由於忽必烈“行漢法”的主張,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以忽必烈違反歷來大汗選舉傳統為藉口,紛紛終止了藩屬關係,脫離了全蒙古大汗的統領範圍。只有旭烈兀創立的伊兒汗國(伊朗)在名義上承認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但在忽必烈去世後,伊兒汗國也完全獨立了。
這就是元朝實際統轄範圍,僅止於中原地區、今新疆東北部、西藏和蒙古全境的原因。
1271年,忽必烈把蒙古的國號改為“大元”,國名一改過去中國以地名為國號的傳統,從《易經》中挑選了“大哉乾元”這句話來命名,充分表明了忽必烈是以中華為重心的人,歐洲和西亞諸汗國的脫離對他來說並不是非討伐不可的事。他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當然為了要達到這個目標,不但要吞併南宋,而且要對南宋王室寬容以待,才能讓漢人對大元盡忠。
還有就是和忽必烈的母親唆魯禾帖尼和皇后察必都是基督教信徒有一定關係,對信仰的虔誠使然,蒙古後宮因此具有一些人道氣氛,對於不幸幼年被廢的南宋皇帝深寄同情。趙顯被帶到大都之後,忽必烈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典禮,察必皇后卻悶悶不樂。忽必烈問她為什麼不高興,她說從古到今沒有千年不亡的國家,將來我和你的子孫們不要到這般地步就是萬幸。
為了讓基督徒太后、皇后高興,更為了安定江南人心,招攬那些尚未歸服的南宋文臣武將,忽必烈對趙顯非常優待,把他封為瀛國公、開封儀同三司、大司徒安置他在大都城內居住。謝太后有病,得以暫居臨安大內,暫緩動身。當年8月,她被連同病床一起抬出皇宮,與侍女七十多人一道前往大都,被封為壽春郡夫人。
說來元朝對南宋皇室的待遇也算不錯,比起當年北宋徽欽二帝的待遇強了很多倍,這和忽必烈希望建立中華式“大元”朝有很大關係,仿效的是宋“得天下於小兒”,柴氏、錢氏後代被兩宋優待300多年的過往。
小皇帝瀛國公趙顯在大都城內居住到12歲,忽然在文天祥遇害的那一年被忽必烈下令遷到上都。在十九歲那一年,忽必烈忽然命令贈送瀛國公許多錢財,趙顯不禁受寵若驚。不料十天之後,忽必烈又下詔書讓他去吐蕃學習佛法,即刻動身,不得延誤,就這樣一個曾經君臨天下的帝王,出家當了和尚。
趙顯到了吐蕃之後,住在薩迦大寺,在這裡學會了藏語,改名為合尊法寶,將許多深奧的佛家著作翻譯成藏文。不料,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53歲的趙顯突然被賜死在河西,原因是他寫了一首被認為是諷刺元朝的詩:“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元英宗認為,趙顯以瀛國公自比,而林和靖結廬的錢塘(杭州)又是南宋的都城,所以趙顯是在借題發揮,懷念故國,意圖煽動天下人心,死罪!可憐趙顯百口莫辯,竟然送了性命。
-
9 # 鄭說豫見
蒙古與金是世仇
當年蒙古部落眾多但四分五裂,大都臣服金國,但蒙古部落的戰鬥力非常強大,給金國也帶來很大麻煩。我們最熟悉的金國四太子完顏宗弼(金兀朮),進攻宋國時銳不可當,進攻蒙古部落卻鎩羽而歸。
金國透過分封、分化、挑唆、瓦解蒙古部落,仍然長期控制了蒙古高原。成吉思汗的叔祖阿巴亥,也是金國分封的蒙古部落首領之一,這個部落與塔塔爾部有仇,為了緩解與塔塔爾部的關係,阿巴亥護送女兒主動到塔塔爾部送親,結果被塔塔爾人擒獲並送到金國,被金國訂在木驢上折磨致死。
因此金國與成吉思汗所在的部落是世仇,包括塔塔爾部也是如此。阿巴亥曾發誓要求其部落就算十指磨斷也要向塔塔爾尋仇,還警告金國其子侄甚多,如果處死他會遭到報復,然而金國還是死了。
成吉思汗剛開始崛起時,仍然臣服於金國,甚至充當金國進攻塔塔爾部的鷹犬,成吉思汗非常殘忍的報復了塔塔爾部,將塔塔爾部所有身高超過車輪的男性殺光(車輪斬)。成吉思汗並且多次去金國進貢(類似明朝的封貢貿易),熟悉進軍路線,時機成熟就毫不猶豫的進攻金國。
成吉思汗的報復引起了金國巨大的恐懼,金國為緩和矛盾,願意承認錯誤並歸還其先祖的遺物(弓矢),但成吉思汗根本看不起金國,拒絕和解,聲稱自己會去取,不需要金國送。奴隸翻身了,堅持要殺光主人,一雪前恥!
所以金國不僅首都被攻破時屠城,其皇室逃到開封,最後到蔡州,仍然被宋蒙聯軍追殺,皇帝被分屍,蒙古一塊,宋一塊(宋金也是世仇)。自從做的孽,報應到子孫身上。
南宋亡於孤兒寡母南宋與蒙古交戰更為持久,當時蒙古已經分裂,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並且日益漢化。蒙元是在北方漢族軍隊的幫助下攻下了南宋的襄陽,當蒙元大軍在長江順流而下時,南宋皇帝年僅4歲,太后掌權,主動選擇了投降。宋朝欺負後周孤兒寡母立國,也在孤兒寡母之時亡國,歷史真會開玩笑!
蒙古與南宋之間本來沒有深仇大恨,純粹為了征服,忽必烈為了籠絡人心,在江南並沒有大開殺戒,還優待了南宋皇室。
南宋的小皇帝也很識相,主動皈依了佛門,在西藏潛心研究佛經。即便如此,多年以後仍然因觸犯文字獄被殺,享年52歲,這是後話。
-
10 # 西山秀才
金國滅亡後,金國皇室的下場是非常慘的。金哀宗完顏完顏守緒自縊身亡,金末帝完顏承麟做了不到一個時辰的皇帝就死於亂軍之中,皇室成員完顏氏,男子全被誅殺,剩下的女眷則被押往草原,下場可想而知,歷史記載:“在道艱楚萬狀,尤甚於徽(宗)、欽(宗)之時”。而同樣是亡國的南宋皇室卻沒有被蒙古人屠殺殆盡,蒙古人之所以如此區別對待金國皇室和南宋皇室,主要有幾下一個原因:
蒙金是世仇對金統治者恨之入髓早在金熙宗時期,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被金朝以反叛罪釘死在“木驢”暴屍示眾。俺巴孩汗臨死前讓人帶話給兒子及族人:“汝等縱令彎弓禿盡汝等之五指之甲,磨盡汝等之十指,亦當誓報此仇!",意思就是所有蒙古的子孫,就是挽弓把自己的五個手指甲都磨掉了,把十個手指都磨壞了,也要給我報仇。”
金世宗完顏雍上位後,他敏銳的察覺到危險來自於蒙古高原,蒙古人的存在讓他如芒在背,為了防止蒙古人做大,消除安全隱患,他一方面施行慘無人道的減丁政策,金國統治者不僅要蒙古納貢,還每三年派兵向北屠殺劫掠,這就是所謂的“減丁”。
另一方面就是挑起蒙古各部內鬥,為了讓蒙古處於一個徹底分崩離析狀態,避免形成一個統一的政權,金朝統治者常派使者挑撥蒙古各個部落之間的矛盾,讓蒙古人之間互相殘殺,使得蒙古草原常年廝殺不斷,屍橫遍野。就這樣,這兩項政策讓蒙金之間結下了血海深仇,因此,蒙古人屠戮金朝皇室並不難理解。
相反,南宋政權一直是偏安一隅,與蒙古之前並不接壤,宋蒙之間並沒有什麼摩擦,更沒有蒙金之間的那種世仇。
滅金滅宋的領導人不同滅金的領導人,前期是成吉思汗,後來變成了窩闊臺,這時期蒙古軍隊還是非常野蠻的,“凡攻城,城中一發矢石,即為拒命,既克,必屠之”,這時期的蒙古軍隊作戰傳統是一旦守城部隊稍有抵抗的舉動,那麼等到城池被攻陷之後,滿城百姓將全部被殺死。而蒙古滅金透過兩代人才完成,遭到了金國的激烈抵抗。
而滅宋的領導人是忽必烈,而忽必烈的漢化程度高,手下也有不少漢臣,他明白光靠武力征服是不行的。如果把南宋皇室都殺了,很有可能激起南方漢族人們的反抗,影響到他日後統治。世祖曰:“期與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諸將毋妄殺,毋焚人室廬,所獲生口悉縱之。他的軍隊採取的是“王者之師,有征無戰,當一視同仁,不可嗜殺”的政策。相對於前兩人征服政策,忽必烈的軍隊已經有了很明顯的進步。
總結:宋朝皇室沒有屠戮殆盡,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忽必烈,如果像鐵木真、窩闊臺和蒙哥這種依靠軍事征服為主的人,別說宋朝的皇室,更多的南宋臣民都要遭遇滅頂之災了。
回覆列表
這是蒙古人的習俗,只要不抵抗而直接投降就會被善待,反之若誓死抵抗則遭到屠戮,因為蒙古還是部族社會而部族是有血親復仇的風俗,親人被殺則笨部族的成員一定要替他復仇,殺死對方,之前西夏就激烈抵抗,六次戰爭都是頑強抵抗,最後一次在中興府的門戶靈州戰役中整整十萬西夏軍隊戰死而兩萬多蒙古人也做了陪葬!為此蒙古人血洗中興府還殺光了西夏皇室與多數的大臣!而宋朝基本沒有抵抗,尤其是趙宋王室直接投降了蒙古人不但沒有殺他們還給他們留了一些土地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