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俺是徐老三
-
2 # 風雅宋
端午節又快到了,人們又要吃粽子,賽龍舟了……據說,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是我們紀念屈原,紀念的究竟是什麼呢?只是紀念他的愛國情懷嗎?就是所謂的“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嗎?若真如此,汨羅江裡的屈原就更加幽憤了——這就是我嗎?人們往往以愛國來定位屈原,這是沒錯的,倘若把屈原僅僅限制在愛華人士這個小圈子內,就顯得過於狹隘了,這隻能說明我們的社會還未真正走到關懷人自身,關懷人性的地步。
屈原,首先是個詩人、理想主義者。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放在這個層面呢?先說詩人吧。詩人,詩歌,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資本,曾幾何時卻落寞了,迷失了甚至說是沉寂了。這是令人悲哀的,是非常值得我們反思的。屈原,作為中國第一個“專業詩人”,他求美求真,有高尚的人格,有宏遠的理想,有為理想獻身的勇氣,所以直到今天他仍然受到舉國乃至舉世的矚目,我們總不能把他的詩人身份忘記了吧?我們紀念屈原,若是沒有將他作為詩人來紀念,那麼我們當代華人也太會“抓主要矛盾”了吧!
再說理想主義者。理想主義,英文拼作“idealism”,又有唯心論,唯心主義,觀念論的意思。“理想主義”,在中華文明中,大抵也是這樣的遭遇,它常常是作為人們批判和攻擊的物件而存在的。嘆!你們批判理想主義就是因為它不夠現實,不夠務實?你們譏諷理想主義就是因為它太主觀、太空想?你們批判理想主義就是因為它不合時宜,不識時務?我只想沉默,但我又必須得說些什麼。那就是你們所說的理想主義嗎?那就是你們理解的理想主義嗎?再嘆!你們這些哪裡是理想主義啊,那是空想主義!
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從來不逃避現實的!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從來不拘泥於現實的!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從來就是把理想與現實結合在一起的。他承認現實,但是他還有理想,不俗的理想,他更相信理想,以實現理想為使命,把崇高的理想看的重之又重。屈原就是這樣的人。我們從《離騷》等作品裡面就可以清楚的知道這些。作為當時比較有遠見的政治家,屈原對國際國內形勢無比清醒:他深知楚國所處的“國際形勢”——楚國是六國的“領袖”,是與秦國抗衡的主力,同時也是秦國首要的攻擊目標;他也清楚國內改革必然會遭遇到巨大的阻力,守舊的權貴們,自私的小人們肯定會千方百計加害於他。他沒有被嚇倒,更沒有退縮,而是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來化解他所遇到的問題。
【顧準,與屈原類似的理想主義者】
針對當時的“國際形勢”,屈原做出了這些努力:首先,他為楚王出謀劃策,採取種種措施,強大楚國,縮小楚國在“綜合國力”上與秦國的差距;其次,力主合縱,反對楚國與秦國的任何結盟行為。屈原對秦國的“連橫”可怕後果有著極為痛心的清醒,他深知一旦楚國與秦國媾和,“背棄”其他五國,楚國很快便會滅亡。所以,在後來,直至被流放他依然不該初衷,堅持楚國不與秦國結盟。
針對國內的重重阻力,他一方面取得國君楚王的信任,主持變法,常常親自起草詔書;另一方面,他積極培養人才,廣植“蘭草”,為改革培養人才。屈原的這些策略是非常正確而理性的,改革前期的成果足以為證。而改革失敗以及遭到排擠,理想難以實現的遭遇,屈原骨髓中那種對理想的忠貞和執著則隨之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作為真正的、純粹的理想主義者的屈原這時得以“正面登場”,他的可愛可敬也就是在這裡開始步入高潮。
在被流放,國家遭到蠶食而自己又無力救國於危難,救民於水火的時候,他不像當時的很多謀臣志士那樣“另謀他路”,尋找新的支援自己觀念的“主子”。當然,屈原作為常人,也並不是一下子就走到堅持理想,不“出走”的道路上的。在《離騷》中,他的幾次“飛行”表現了他那種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是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華,一方面是深切的愛國愛民之心。最終他戰勝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搖擺與徘徊。在昇天入地求索未果後,屈平終於為那個既醉又濁的國家,為了自己美政的理想而“從彭咸之所居”——他投江了。
屈原的可貴之處在於對愛國和理想的忠貞和執著。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裡,在社會各方面都急劇變化的今天,在我們這個宣揚“以人文字”的社會里,堅持“理想”無疑更具現實意義。只有當我們每個人得到很好的發展時,社會才能實現真正的進步,才能真正和諧。而每個人的發展和完善又是以個人的理想和價值實現為基礎的。(當然,這並不是要肯定極端的個人主義。)所以,紀念屈原就不能不對這類“理想主義者”致敬!
屈原,又是一個失意的政治家,一個令人敬佩的政治家。他的失意,筆者毋庸多言,只要有一點文化常識,對這些想必是有些瞭解的。他,作為一個令人敬佩的政治家,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他是有遠見的。不像楚懷王,頃襄王和子蘭那些人,或為蠅頭小利或因個人私利而耽誤國家大計——他愛國愛民,而且能夠志、行合一。愛國愛民,叫做有“大道”,有“明確而堅定的政治方向”,有美好的品性。作為一個卓越的政治家,這些是必不可少的。再者,他愛國愛民不是空談,他有“術”,他對現實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懂得借力(借楚王之力掃除改革的阻力),他懂得培養人才,為改革造勢,而不是個人單打獨鬥。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堅持。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失利後,他並沒有放棄政治理想,沒有與小人同流合汙,也沒有投入敵人的懷抱,而是堅持走在自己的理想的路上——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可敬在於他的堅持!所以,紀懷屈原,就不能丟掉他的為理想九死未悔的堅持精神。
當然,作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他值得我們紀念和學習的地方遠不止以上這幾點。屈原作為愛國愛民的象徵仍然是值得而且應該重點肯定和宣揚的。他,作為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徵,一個文化符號,像金剛石一樣是多維的,不能夠作簡單的解讀。政府、文化屆和媒體也應該注重立體化解讀屈原精神,而不應把屈原等同於愛國志士。希望在即將到來的端午節,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更為豐滿、更為真實的屈原。
其實,何止是屈原常常遭到簡單化和片面化的解讀。在中國這個習慣於“大一統”、“集體”的國度中,僵硬化的解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比較普遍的。而這種單打一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是非常不唯物,不科學的。在這個全球化和大眾化深入發展的21世紀裡,全面合理的看待問題和解決事情更顯重要。這是需要我們整個民族深思的,也是眼下我們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不要讓我們的弟弟妹妹們,兒子女兒們也“繼承”了我們的這些“傳統美德”!
更多精彩人文精彩,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
3 # 冬青裡的駱駝草
二千二百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滿懷悲國憂情,毅然決然地投身於波濤洶湧的汩羅江中,結束了他才華橫溢,堅貞不屈的一生。從他去世後,人們一直為他感到惋惜,進行哀悼。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屈原呢,這不得不從他的生平談起。
屈原約出生在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投江自盡,享年約38歲。他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政治家。屈原出生於今湖北宜昌,名平,與楚王的同姓,又自名正則,字靈均。從小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屈原早年受到楚懷王的信任,曾經任職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使。在任職期間,他極力提倡主張對內舉賢任能,對外力主聯齊抗秦,被稱為“美政”。
後來屈原在奉楚懷王之命,制定“為憲令”時,奸臣上官大夫看見就想奪走屈原的草稿,居為己功,屈原不從。於是上官大夫就向楚懷王告誣陷告狀:“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懷王由此對屈原產生怨恨,而逐漸的疏遠了屈原,並罷絀流放了他。屈原心中不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於是就有了《離騷》,因原文太長,僅錄最後一段以饗讀者:
【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予。路修遠以多艱兮,騰眾車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並馳。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抑志而弭節兮,神高馳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樂。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僕伕悲餘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二十四史.屈原列傳》就《離騷》作了以下評述:“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地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爾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者,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屈原被絀後不久,秦欲伐齊,楚懷王聽信奸臣張儀之言不與齊國結盟,而派使者與秦國商議割地求和,張儀由此出賣了楚國的六百里大好江山。楚懷王知情後,大怒興師伐秦,楚大敗。第二年,秦聯合諸候共同大破楚國,楚懷王不聽屈原苦苦相勸,受秦國“聯姻”和好的誘騙而死於秦國。長子頃襄王即位。
但是當時的頃襄王似乎已經忘卻了國土被秦國侵犯,父王被秦國誘騙並死在秦國的國恥父仇,反而與秦國結盟為友,又奢糜無度,“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奸臣賊子弄權當道,滿朝良臣幾乎失盡,城池不修,兵不守備,百姓四散逃亡,各自安命,楚國已面臨亡國之災。而這時已遭罷絀的屈原更是勢單力微,雖滿懷救國救民之志,卻備遭讒言,雖身蒙受冤屈,但投訴無路,報國無門。他不忍心再看見祖國和同胞蒙恥蒙難,他即切齒痛恨賊子,也對執政者失去了最後的希望,於是他“知死不可讓兮,願吾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寧願一死,也不向小人屈服,也不願做亡國之奴。在寫完了最後一首詩《懷沙》之後,於公元前278年5月5日投身汩羅江,以死抗爭了這個不平的世界。
《九章·懷沙 》節選:【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離婁微睇兮,瞽謂之不明。 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傑兮,固庸態也。 文質疏內兮,眾不知餘之異采。
重華不可遻兮,孰知餘之從容!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遠忽兮。 曾唫恆悲兮,永慨嘆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 懷質抱青,獨無匹兮。伯樂既沒,驥焉程兮。 民生稟命,各有所錯兮。定心廣志,餘何畏懼兮! 曾傷爰哀,永嘆喟兮。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
4 # 飛羊羊5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全新時代。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回覆列表
紀念屈原核心就是紀念他的愛國情懷,愛國思想。當然忠君也是其中內容,忠君與愛國並不矛盾,忠君愛國也可理解為忠心報國或著衷心愛國。除此之外還能紀念他老人傢什麼呢?
他的所有作品中,象《天問》、《離騷》、《九章》、《九歌》等無不洋溢著屈原憂國憂民,體恤蒼生的博大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