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初皇家對傳教士的態度又是什麼樣?
6
回覆列表
  • 1 # 雯雯聊熱劇

    首先來說一下明末清初當時的一個環境,當時明末清初,耶穌會來中國,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首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中西文化的交流,他們來華初衷可能是傳播基督教義,但是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他們的角色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不僅作為單純的傳教士,而且介入了晚清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等社會的變革,從而對中國的近代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比如湯若望。

    這裡來介紹一下湯若望,它來自於德國,淵博的學識,豐富的天文知識,在華40餘年,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他在中國傳教的同時,作為清朝皇家天文機構欽天監的第一位洋監正,為中國帶來了大量的西方科學技術,是中國科技史上也不可忽視的人物。

    因為湯若望在天文歷算,製造火炮方面非常精通,所以深得順治皇帝賞識,順治皇帝拜他為師傅,並且允許它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將奏摺親呈皇帝,並且免去三跪九叩的禮節,可以看得出他的地位相當高,他不僅參與清朝的內政,也是其外交活動,官位更是一路飆升。1653年,順治皇帝賜給他通玄教師的封號,由此可以見,甚至皇帝很信任他,他們之間的師生情誼,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

    湯若望在華期間,積極發展傳教事業,獲得皇帝的許可,會士可以自由入境,這一時期,入教人數驟增,來華的傳教士人數也在增加,而康熙皇帝對基督教的態度,跟順治皇帝一樣,他也就是網路人才,利用傳教士的才能為王朝服務,還向傳教士學習西方知識,但是到了雍正的時期,雍正皇帝對天主教極為出色,他認為華人皈依天主教,是摒棄本民族傳統的宗教信仰和儒學傳統,直接下令禁教,由此雙方的關係直接下降到冰點。

    可以看得出來,每個皇帝,對待傳教士的態度都不一樣,順治康熙對傳教士非常尊重,但是到了雍正的時候,雍正就會禁止傳教士。

  • 2 # danyboy

    因此,對於他在華的主要事業,今天就講一個故事,以足以概括他的人生。

    一、簡單介紹一下湯若望

    湯若望是個德華人,耶穌會士。這裡要多說一句,耶穌會士是西班牙人羅耀拉建立的一個天主教組織,湯若望生活的年代是明清之際,也就是17世紀,此時歐洲的新教勢力已經很強大了。說起來,耶穌會算是比較保守的一派了。

    湯若望在中國,前半段主要在明朝,對明朝,他主要的功勞一個是在徐光啟(今天上海徐家彙名稱的來歷)的推薦下,擔任了欽天監的職務,並編制了《崇禎曆書》;另一個則是幫助明朝軍隊督造大炮,兩年造了20門,他關於大炮冶鑄、製造、保管、運輸、演放以及火藥配製、炮彈製造等原理和技術,都被整理成書,是當時極為先進的軍事著作。

    後半段主要在清朝。對清朝,他主要的功勞,一個是與順治的關係很好,積極參與朝政,對一些重大的政治問題發表看法,提供顧問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建議順治傳位給玄燁,當然,皇位傳遞這種帝國大事,不可能僅有一個原因,湯若望的建議只能說是其中一個比較必要的因素;另一個則是著名的歷法之爭,也就是我今天要講的故事。

    二、湯若望與楊光先的“曆法之爭”

    中國古代的歷法,對老百姓來說最主要的用處可能就是發展農業,但對於皇廷來說,則是另一種重要性。因為按照儒家的觀點,皇帝的行為與天文是息息相關的,發生日食,皇帝要躲避,要下罪己詔;王朝更替,還要更改正朔等等。因此,曆法幾乎是中國古代最受重視的“科學領域”了。

    中國的歷法本來是很先進的,元朝郭守敬主持制定的《授時歷》,大約在1281年實施,其法以365.2425日為一年,與近代觀測值365.2422僅差25.92秒,精度與公曆(即1582年《格里高利曆》)幾乎差不多,但比格里高利曆早了300多年。

    明朝用《大統歷》,主要的演算法和功能其實與《授時歷》一脈相承,但是,《大統歷》算日食月食算得不準,這對老百姓沒有太多實際影響,但十分嚴重影響到了皇帝。於是,崇禎的時候,才有了上面所說的湯若望、徐光啟等制定的《崇禎曆書》。這可比原來中國自己的歷法要先進、準確的多。

    《崇禎曆書》在“試用期”的時候,就對日月食的推斷表現了極高的準確度,但還沒有來得及實施,明朝滅亡了。

    隨後,在清朝,湯若望把這部歷史又精簡修訂,最終作為《時憲曆》在清朝實施。

    可以說,制定準確的歷法是湯若望在清朝獲得順治皇帝、孝莊太后高度信任的根源。以此為契機,湯若望才得以接近順治,被順治所敬仰,在多個國家大事上向湯若望徵求意見,甚至以“瑪法”稱呼他,這個稱號直譯為“爺爺”,猜測大概和我們遇到長輩,尊稱為“爺爺”的意思差不多。

    這個東西肯定是寄到了,因為雖然現在找不到原件,但羅馬耶穌會檔案處存有封誥刻印本。

    大家想象一下,萬里之遙的德國,突然 收到來自中國皇帝的封誥,是不是很好玩!

    但歷史並不是好玩的,湯若望如此收到寵信,就引起了清朝內部很多人的反對。

    湯若望本身不得罪人,他過生日的時候,朝廷裡很多名流都來祝賀,應該是很有人緣的。他之所以被反對,僅僅因為他是個洋人,用的歷法是外國的歷法。

    順治一死,康熙還沒有親政,當時清朝的大權還掌握在鰲拜手裡,鰲拜是什麼人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極端保守的傢伙,連當時的中原文化都反對,何況來自於西洋的科學呢?

    於是,在鰲拜的支援下,一個小人,楊光先,就開始彈劾湯若望,他的理由無非是:華人為什麼要用西洋的歷法?中國應該用傳統的歷法,中國的歷法本來就很好,不用是不自信。西洋的歷法雖然看似準確,但不講究風水,所以順治爺才死的早……

    這種口吻,大家有沒有很眼熟?像不像今天的一些網友的言論?

    因為有鰲拜的支援,湯若望和欽天監的官員們都被抓了,你們知道最後判的是什麼刑嗎?

    凌遲處死!

    要不是孝莊太后干預,覺得處死順治的寵臣太不像話,湯若望這位為中國製定了當時最先進曆法、把造大炮的技術無償轉讓的光祿大夫,就會被剮了。

    有人會說,他是傳教士,傳教士就不是好東西,就該死。——說這些話的人,既不人道,也不自信,還不自知,更不通用人之道,不值一駁。

    最後,湯若望免死,剝奪了職務,欽天監的其他5名中國官員,也是當時中國頂尖的天文學家、曆法學家,則最終被凌遲處死。

    而楊光先,則提拔為欽天監副,也就是天文臺副臺長,專門負責新的歷法的制定。

    這個楊光先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水平不行,就頻頻給皇帝上書,今天說自己老邁,明天說自己幹不了。朝廷又不是吃素的,你不幹,還有誰幹?不僅駁回上書,還將他提拔為欽天監正。

    楊光先只好硬著頭皮,從《史記》《漢書》的陰陽五行、災異天文裡找資料,這就好比《圍城》裡方鴻漸的父親從小說《鏡花緣》裡找中藥的方子一樣荒誕。

    湯若望很快就死去了,但他死去不久,康熙除掉鰲拜,親政了。

    此時,湯若望的同事南懷仁上書,為湯若望申訴。朝廷讓南懷仁按照時憲曆,和楊光先比一比,看誰預測日食準確。

    結果當然不用問了,時憲曆絲毫不差,楊光先一敗塗地。

    康熙於是給湯若望平反,親自撰寫了墓誌銘,而楊光先被下獄判死刑,康熙念他年老,饒了他一命,死在了路上。

    楊光先這個人,為了自己的私利,打著維護老祖宗傳統的旗號,迫害他人,使得當時中國的歷法一下子倒退了許多年,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後世並不罕見。

    所以,到了義和團的時候,有康熙題詞的湯若望的墓碑就被掀翻了。

    到了1960年代後期,造反派們乾脆把墓碑砸成了三塊。70年代末期,國家秩序恢復正常,文物局的同志去恢復湯若望墓碑的時候,隨行的幾個派出所的民警還以為湯若望是和斯諾等同時期的“外國友好人士”,還在派出所裡查湯若望的戶籍檔案,令人啼笑皆非。

    今天有些網友,一看到“外國”兩個字,就大叫“崇洋媚外”,“不安好心”,這是完全錯誤的,也不是大國國民的心態。

    什麼是大國呢?就是要胸懷若谷,海納百川,有大海之胸襟,才能成其大!

  • 3 # 麗山飛虎

    中國的農曆,原來是湯若望修訂完善的

    小時候我總是很奇怪,為什麼每年春節的日期,都不一樣呢?

    原來現在我們中國同時使用兩個曆法,官方正式使用的是公曆也稱陽曆、西曆,而在民間和確定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使用的卻是農曆。華人過去都有兩個生日日期,一個是陽曆,一個是農曆。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早在兩千多年前,西方的歷法就非常的先進;而中國的現在通用的農曆,居然是歐洲耶穌會教士湯若望在明末清初,參照科學的陽曆,幫助我們改造修訂的“陰陽合曆”。

    公元前45年1月1日,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採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歷法,這個曆法稱為儒略曆。這個儒略曆以地球公轉太陽一週為紀年,分為12個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閏,平年365日,閏年366日。儒略曆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約每128年才誤差一日。儒略曆在當時無疑是最先進、最準確的歷法。

    到了1582年,儒略曆已經誤差了十天。於是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頒佈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改革儒略曆而制定的歷法,稱為格里曆。格里曆每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格里曆就是現在全世界沿用至今的公曆。

    中國原來的歷法是陰曆,也就是月亮歷,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30天為一月,這樣的歷法無疑誤差很大。

    四百多年前的明末,歐洲耶穌會教士湯若望來到中國,他和中國第一批天主教徒根據格里曆,修訂編撰了《時憲曆》,確定了農曆中的“二十四節氣”。後來清朝順治皇帝將其更名為《西洋新法曆書》,於順治2年即1645年頒行。中國的農曆就一直大體沿用湯若望所訂曆法,就是現在我們俗稱的“農曆”。

    可以說湯若望幫助中國修訂的農曆,

    並不是純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既取月相的變化週期為月的長度,加入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又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透過設定閏月與迴歸年相適應,每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

    【評點】

    至今很多華人不知道,原來我們現在使用的中國農曆,包括二十四節氣,居然是歐洲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編撰的,它不是純粹的陰曆,而是參照陽曆修訂的“陰陽合曆”。我們要感謝像利瑪竇、湯若望這樣的歐洲傳教士,是他們最早給中國帶來先進的科學技術。

    透過公曆和農曆,我聯想到中國古代雖有許多的技術發明,卻沒有科學和科學精神,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古希臘就給西方留下了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缺少的就是科學文化和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是科學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括自然科學發展所形成的優良傳統、認知方式、行為規範和價值取向。

    現代科學精神集中表現在:主張科學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科學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和認識發展的動力;重視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為科學認識的一種方法;科學是不斷髮展的開放體系,不承認終極真理;主張科學的自由探索,採取寬容態度,不迷信權威;提倡懷疑、批判、不斷創新進取的精神。

    20181226讀史有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滷牛肉面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