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笑春風
-
2 # 精彩影片劇場
國家規模的戰爭開始後,敵軍首級經常成為軍功的計量手段。秦漢時期有著以敵軍首級作為核對軍功的章制度。秦國商殃變法,重視軍功,規定斬敵人首級一個,賞爵一級。強調軍功的制度使民眾全心投身於戰爭,從而造就了一支虎狼之師,奠定吞滅六國的基礎。漢朝之時,仍保留著以斬獲敵人首級的多少作為軍人論功行賞的憑據的制度。蔡琰《悲憤詩》中“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的詩句,是當時以人頭炫耀戰功的真實記錄。漢朝初年,以獲首級數作為封候標準,霍去病初次上陣斬獲二千二十八個首級,武帝卻以二千五百戶封他為冠軍侯,是存了一些私心。而著名的飛將軍李廣,雖然用兵如神,威鎮匈奴,有著“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過陰山”的威名,但運氣不佳,首級斬獲始終不能達到封候的標準,徒然令後人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位易老的馮唐也跟首級公案有關連,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戰功卓著,匈奴遠避,但因報功時少報了6個首級,便被捕判刑。馮唐認為賞罰不公,遂向文帝直陳,文帝便派馮唐“持節”赦免魏尚。後來蘇軾在《密州出獵》時感嘆:“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渴望能夠為國立軍功。三國時期,比較盛行取敵方大將首級。最有名的就是關公溫酒斬華雄,出戰片刻,鸞鈴響處,策馬回營,擲下華雄之首級,此時所斟之酒尚溫。並介紹張飛說:“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爾”,令曹軍上下為之膽寒,這一句評語也成為後世評價勇將的重要標準。蒙古興起,也有著按首級記功的慣例。有一些大戰役殺人殺得太多了,提首級都會提得手軟,便只割取所殺敵人的左耳來報功。在神鵰俠侶裡面,楊過帶領一幫俠士為郭襄祝壽,第一件禮物就是滅了蒙古大軍兩隻前鋒,割了幾麻袋耳朵送給郭襄作生日禮物,作為殺敵之證明。此後首級仍然作為一種習慣流傳下來,明朝戚家軍滅倭寇,幾百顆頭顱令當地不和的長官也無法掩滅其功;到了清朝,馮子材鎮南關之役,清軍也割了幾麻袋的法軍耳朵。
日本的戰國時期,也時興以首級記功。武士在戰場上獲取戰功的重要行為“生捕”,即獲取敵人的首級,按照首級主人的身份、知名度來評價戰功的大小,這就需要對首級進行辨認,判斷是有名武將還是一般士卒的首級,這一過程總稱為“首級實檢”,是對戰死者的處置方法。首級實檢的執行者一般是部將,有時由總大將親自執行。最有名的當屬源賴朝把著奧州美酒對源義經的首級實檢。西方古代日耳曼人和羅馬人偶而有著斬首級的行為,不過最常用的還是割耳朵。到了中世紀騎士制度興起後,騎士的戰鬥多以俘獲為主,藉以獲取對方的高額贖金,斬首級做法逐步消失。
以首級計量軍功也有其弊端,如奪人之功報為已有,以至於殺害百姓冒充敵人來報功等。並且首級攜帶不便,後期發展到用鼻子或耳朵代替。隨著文明演進,逐步演變為軍旗、徽章、權杖等較有象徵性的物品。
-
3 # 海納百川233699882
閱讀古代戰爭時書,你會看到戰爭的血腥味,這種血腥味一直流傳道現代戰爭。
打仗將軍一定會鼓勵自己計程車兵英勇殺敵勇往直前,“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為了給英勇善戰計程車兵應有的獎勵,中國古代冷兵器時代,對一個士兵的獎賞的憑據是你打打完仗,向自己的上級軍官交出多少個頭顱。這些就被軍中的主簿勘察後記在賬上。後來殺敵後把頭顱割下別在腰上行走不便,不利於繼續戰鬥,就有將軍給每一個士兵發一個皮囊,作戰時殺死了敵人就把耳朵割下來,戰後清點耳朵來記功。後來發現打仗時殺死了敵人把頭顱割下,把耳朵割下是很費事的,而且影響繼續作戰,等打完仗回來,發現自己都不知道那個敵人是自己殺死的。為了搶割頭顱自己的人開始打了起來。這時的將軍會按照部隊作戰隊形劃分的小分隊,打掃戰場時把沒有割下來的頭顱交給隊長上報集體戰功,領集體獎勵。
那時候的軍隊對戰功有嚴格的規定和紀律處分,對虛報戰功者殺無赦。敵人戰死了多少,軍中主薄都有詳細的記載,必須與個人和小集體的數量對起來。沒有人敢拿自己的生命冒功。那是軍隊裡有監軍,監軍是為皇帝工作,不受將軍的制約。將軍要想上報軍功首先要過監軍這一關。古代軍隊裡的將軍和監軍是互相之約的關係。
當然殺敵數量肯定有誤差,獎賞肯定有不公平之處,這也是沒有辦法做到公平。具體原因只有一個戰爭是殘酷的,戰場是複雜的,作為今天的人們只要知道這麼回事就行了,你或專家想要調查出具體哪一個戰役確切死了多少人是太難了,根本沒有準數。
-
4 # 二兩歷史
古代是有賞賜,但我覺得一個一個確定每個士兵殺了多少敵人,然後再去進行賞賜的有,但難度較大。要理清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先來看下古代軍隊中的可能的幾種賞賜原因,以及賞賜的方式、範圍等等。
第一種:獲得勝利,君王賞賜,全體有獎,屬於Sunny普照型在古代,通常君王對於打了勝仗的軍隊都會很慷慨,並且一般有自信的君王甚至會提前準備好豐厚的獎賞,用馬車馱著跟隨在軍隊後面,為的就是一旦自己的軍隊取得勝利,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對軍隊進行賞賜,讓他們感受到皇恩浩蕩。
這種情況下,君王想要的是獎賞全體軍士,無論有無軍功,只要在此次的出戰之內,都可以獲得獎賞。所以,這個時候,作為將軍,是沒有必須要去統計每個士兵殺了多少人的,因為獎賞就是人人都有,見著有份。
第二種:戰爭不利,將軍為激勵士兵而設立的特定的獎賞戰爭是殘酷的、艱難的,有時候大軍被橫亙在面前的城池或者地方軍陣所阻攔,硬是不能前進一步。此時,作為將軍,便會在國家獎懲制度之上,設立一些戰時特殊的賞賜。比如,第一個登上地方城樓者、第一個己方軍旗插上城樓者、第一個攻入城門者、第一個鑿穿地方船底者、抓著地方奸細者、繳獲重大情報者等等軍功。
這種情況下,將軍其實也是沒必要確定士兵殺了多少人,因為是否獎賞的很清楚,完成上述標準則進行獎賞,公平公正,就看士兵有沒有勇氣及魄力去完成。
第三種:士氣低迷,甚至有逃散可能,需要振作軍士時候的獎賞當士兵們不知道為誰而戰,當士兵們對自己沒有信心,或者當士兵們都想著保全自己生命活著回家的時候,將軍就需要拿出誘惑。而這個誘惑,就是明晃晃的賞賜,能看的見摸得著的賞賜,是可以越勇敢就可以獲得越多的賞賜。
這種情況下,將軍就會根據國家設立的制度或者己方軍中設立的軍工獎懲制度來對每一個士兵進行單獨的獎賞。這種制度,根據過往的記載,大致就是以殺敵數量來進行獎賞。而統計一個士兵殺敵數量,有時候並沒有那麼容易,比如下面2中常見的記載殺敵數量的方法。
1️⃣統計士兵上交敵方首級數量,按數量進行賞賜
古代戰爭中,士兵們透過獲取敵方首級,來區分各自的軍功,一個首級代表著殺了一個敵人,戰爭結束後就可以去軍中登記而換取獎賞。
古代,確實有很多軍隊中是以這種方法計算的,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其實很有難度。
首先,刀不經用:
古代的刀的製造工藝本來就不好,刀刃很容易就彎曲變形,而人類的頭骨、脖子處有堅硬的骨頭,用古代那種水平的刀或者其他武器,我想割不了幾個首級,刀就徹底廢了甚至斷了,刀都廢了,還怎麼打仗。
其次,沒時間割:
我們自己殺過牛羊都知道,把動物的頭與軀體分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耗費一定時間去砍、切、各,有時候遇到那種硬的筋或者大骨頭,往往要反覆好多下才能成功。而古代戰場上,你來我往,很多時候敵我雙方白刃戰鬥貼身在一起,互相交叉了都。這個時候,士兵沒有太多時間去慢慢悠悠去割下敵人首級,而且,一旦你投入在了割首級中,很有可能下一個秒那個士兵就會被敵方所殺。
最後,攜帶不便:
古代士兵本來為了防護就穿著盔甲,如果要是殺一個人,為了軍功就砍一個首級,那麼厲害一點計程車兵過一會可能身上就有5、6個敵方的首級。而這首級都是有重量的,無論是綁在身上,還是掛在脖子上,那都是一個巨大的累贅,影響著士兵的行動。而在戰場上,行動力不便計程車兵很有可能因此而葬送自己的性命。
2️⃣統計士兵上交敵方耳朵、鼻子數量,按數量進行賞賜
這種統計數量,可以說是第一種,即“割首級”方法的改良版。
與割首級方法比,它有幾個優點:
首先,容易割,割耳朵或鼻子,大致僅需要幾秒鐘時間。
其次,攜帶方便,身上掛鉤布兜,一個正常士兵的體力,裝幾十個耳朵或鼻子,完全可以。
所以,這種方法,更為廣泛,也就成了流傳最廣的統計士兵軍功的方法。
但是,它也有個漏洞,就是可以冒充軍功。比如,古代出現了一些士兵,戰爭開始後,不屈衝鋒殺敵,反而到處找屍體去割耳朵或者鼻子,最後拿去換獎賞。更有甚者,甚至提前去旁邊村落,割一些流浪漢或者老百姓的,冒充地方,因為耳朵鼻子是看不出敵我的。
於是,出現了第三種統計方法,軍功主薄,一個專業的軍功記錄著。
3️⃣靠軍中主薄,去真實記錄戰場士兵的殺敵數量。
軍中主薄,一般會下放到最小作戰單位,或者最小作戰單位的上一級。他與士兵們一起衝鋒,但他不帶武器,只帶紙筆,隨時觀察士兵的殺敵數量,並如實記錄在本子上,戰爭結束後,進行統計,並以此交將軍進行獎賞。
同時,古代對於冒領軍功的懲罰也很嚴格,為了彌補主薄記錄的不全,戰爭後,根據敵人屍體會和主薄進行一個類似對賬的過程,屍體和主薄記載的對的上則沒問題,對不上就需要詢問每個士兵自己記得自己的殺敵數量是多少,看到旁邊的隊友殺敵數量是多少,等等,最終得出一個較為真實的資料。
總結:所以,古代的話,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戰爭勝利將軍是會對全體將士來一個獎賞,然後對於第一個登上城牆者這樣特殊的勇士有個特別獎賞。
對於那些正常衝鋒殺敵計程車兵,將軍統計其殺敵數量,一般有以計取首級數量、計取所割地方耳朵或者鼻子數量,以及軍中特定軍功主薄即專業記載者的記載等方法來確定士兵軍功,以便輪功行賞,或者三者相結合。
無論如何,在古代,只要你是勇敢計程車兵,只要你有功勞,不怕不被發現,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勇士總有一天是可以靠軍工成為將軍的。我
回覆列表
古時一般是用首級來記功的。這是從秦商鞅變法留下來的辦法。
商鞅變法設二十級軍功爵。得軍功爵的辦法就是在戰場上獲取對方的人頭。因與級別相關,被稱為首級。
在現今考古發現的秦時竹簡中,就記載有秦軍士兵因偷盜首級打官司的事情。
在戰鬥中割首級會耽誤事,因此有的將領會在戰鬥前釋出命令,不讓割首級,獎賞另算的方法。比如爾朱榮破葛榮的戰役等等。
也有用割下來的敵人的鼻子和耳朵記功的。比如蒙古軍與歐洲聯軍一戰,光耳朵就割了七個皮袋。日本在北韓之戰中,割下來的鼻子在日本建了個鼻塚。
但中國還是以割首級為主。直到滿清末年也是如此。比如在中法戰爭中,臺灣之戰,兩支清軍對抗法軍。前一支小勝,正在追擊。得知後一支清軍到來後,不但不參戰,還割下來陣亡法軍的首級去上司處報功。當時勃然大怒,兩支清軍火拼,倒便宜了法軍。
到了現代,從古代延續下來的割首級記功的辦法已經廢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