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話精神
-
2 # 思睿明精神心理
一開始,圍繞著我的是懶散、社交恐懼、憤怒、焦慮的情緒,它們就像一陣風,只是偶爾來到我的生活中。有時,它們會讓我在晴天烈日底下打一個冷顫,讓我感覺難為情,或非常不開心,後來逐漸演變成冰冷和絕望;我知道它們是很壞的東西,但不知怎的,它們越來越頻繁地光顧著我的生活……讓我不開心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多。
慢慢的,它們的隊伍變得更壯大了,圍繞著我的那些壞情緒裡頭,增加了憤怒、敵對、思維競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它們不再是刮過我生活的一陣風,它們在我的身上安營紮寨——建了一座宮殿!
我對此無計可施,只能任由它們住下來。這宮殿非常之大,可能比你見過的故宮還大!每一個房間都住著一種壞情緒,不光它們自己住下來,還招來了它們的親戚:自負、魯莽、激怒、妄想……它們成了這裡的主人,它們每天都在擴建著這座宮殿,以便於讓它們更多的親戚住進來。
我開始心慌、手抖……我應付不過來了!我討厭它們,討厭它們帶來的混亂與無序,更討厭它們常常試圖控制我!
為了躲開它們,我會跑到一個房間裡,把自己鎖起來。運氣好時,我躲進去的房間裡正好住的是自負,儘管它讓我目空一切、信口開河,但它也讓我反應敏捷、自我感覺良好;運氣不好時,我躲進去的房間裡正好住的是悲傷,它讓我痛哭、對一切都產生敵對,它讓我絕望到甚至想殺死自己……一旦那扇門被鎖上,就算我的愛人和大夫在門口拼命按門鈴都沒有用,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把我解救出來。只能等,只能等跟我共處一室的那傢伙折磨完我,那個已經筋疲力盡、半死不活的我才能從那間房間裡走出來。
自從這座宮殿建成的那天,它們變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夥伴,不管我是要出門工作,還是會友,抑或是跟愛人約會,它們都要寸步不離……說起來,我也得感謝它們,至少有外人在的時候,它們會把宮殿縮小成一個巴掌大的模型,一方面減少我揹負著它們的負擔,一方面讓我在外人看來“正常無異”,一方面也能讓我稍微享受一點點生而為人的樂趣。
但是,你要以為它們真的這麼善良、好脾氣你可就錯了!只要有一點點的不如意,只要有一點點的衝突,甚至只要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哪怕是別人踩了我的腳,誰說的一句話不順從我的心意,它們就會立刻開始進入“戰鬥”狀態,不僅輪番上陣,一邊讓我體驗各種糟糕的情緒和心境,一邊也讓對方陷入“不爽”甚至“憤怒”的境地。直到……直到它們再次把我關進某個房間裡,才真的作罷。有時是歇斯底里、有時是絕望……總之,都是那些我平日裡想都不願意去想的房間。
當然啦,那些傢伙也會有它們的休息日,那個時候,我也能從宮殿裡走出來透透氣,甚至能跟外人介紹一下宮殿裡的情形。比如我的愛人,比如我的醫生。要是運氣好,甚至能帶著他們進去參觀幾個房間呢。
因為這座宮殿跟我形影不離太久、太久的關係,曾經,我以為自己這輩子都要生活在這個宮殿裡頭了。
直到醫生給了吃了一些藥……那些藥物幫我慢慢清退了那些房客,有的房客被清退後還會偷偷跑回來,但我沒有心軟,堅持吃藥,堅持了好久好久……終於把那些討人厭的東西一個個趕出去,隨之,宮殿變得越來越小,房間變得越來越少……這時,我終於有勇氣直視著剩下的那些它們,喊出了“不”!儘管當我感到失意、孤單時也曾懷念過它們,但我還是堅持說“不”。因為我心裡清楚,這個時期我尤其不能軟弱!
終於有一天,宮殿縮成了幾個房間,又縮成了小小的玩具模型,最終又變成了一陣風……幾年過去了,這陣風偶爾還是會光顧我的生活,讓我被它吹得打起冷顫,甚至感覺絕望。但每當那時,我都會趕緊提醒自己,別讓它的伎倆給騙了,它這是又想在我這裡蓋宮殿了!我可不能再讓它得逞!
嗯,必須時時警惕著才行!你說呢?
-
3 # 汐煒醫生
如何看待雙相障礙?作為精神科醫生,雙相障礙幾乎算是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了。
如何確定是雙相障礙?在ICD-10標準之前,雙相障礙指的是既往有至少一次躁狂或抑鬱發作,本次再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的表現。這裡要注意,既往如果是抑鬱,本次需要是躁狂才可確診;或者既往是躁狂,本次是抑鬱發作。
而現有的ICD-10診斷標準,以及美國DSM-5,或是ICD-11,擴大了該診斷標準,要求既往如果是躁狂發作,本次不論是抑鬱還是躁狂發作,均診斷雙相障礙。
什麼是躁狂發作,什麼是抑鬱發作?先分享一個我的病例吧:一位中年女士,來住院時全身難受,睡不好,吃不下東西,原本一個開朗、要強的性格,最近一個月變得鬱鬱寡歡,什麼都做不下去,自己評價“我變傻了,有時別人說話我得反應好半天”。啥都不會幹,死了算了……這是典型的抑鬱症的表現,幸運的是她治療及時,20天病情明顯好轉,回家堅持服藥。
半年後,患者由家屬陪同再次來到醫院,這次和上次不同,病人穿的光鮮亮麗,甚至有些花枝招展,手裡拎著兩大袋子零食。家屬說最近患者話語異常的多,能花錢,也是不愛睡覺,但還不困,到處給親朋好友打電話,吹噓自己有錢,走在路上,如果家人不看著,她會施捨給乞丐一百、二百,有時還會坐那一起哭……這次的表現,就是躁狂發作。
下面,簡單概括躁狂和抑鬱:
躁狂發作的基本特徵是每天的大部分時間,存在明顯的情緒高漲、精力旺盛、自我評價膨脹、活動增多的表現;
抑鬱發作剛好與躁狂相反,是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緒低落,悲觀,自感生活暗淡,活動明顯減少的一組症狀性疾病。
躁狂和抑鬱好比一棵樹的兩面,被Sunny照射的一面相當於躁狂發作,生機勃勃,機能亢進,而抑鬱的一面則像是冬天的枯樹枝一樣暗淡無光。
雙相障礙的總體患病率約為0.6%,屬於嚴重性精神障礙疾病,目前根據國家有關專案規定,符合雙相障礙的診斷,就意味著隨時有出現衝動傷人或自傷的可能,需要錄入“國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網路,而且,每年國家會給予家庭一定的補助。
雙相障礙的個體,其終生自殺風險大概是普通人的15倍,而且物質使用障礙(如酗酒、吸毒等)的出現率更高。
雙相障礙能治好嗎?從醫多年經驗告訴我,雙相障礙的治療要比單次躁狂或者抑鬱難度大得多,一方面,症狀複雜,比如:有時患者會出現煩躁易怒,而這簡單的一個症狀就讓我們反覆思考,到底是抑鬱期的焦慮還是躁狂期的易激惹,判斷不同,用藥就不一樣;另一方面,躁狂和抑鬱好比一個天枰的兩端,治療上稍有不慎,疾病便會偏向另一個極端,而我們的目的是讓他達到中間的平衡點,這在現有醫學技術上,沒有影像學可以依靠,只能憑藉經驗。
幸運的是,大多數雙相障礙,經過系統治療,都能最終迴歸社會,而且此病的致殘性也沒有精神分裂症那麼高。然而,還有一部分,呈快速迴圈模式,也就是說,剛治好了躁狂,抑鬱犯病了,治好了抑鬱,又轉向躁狂,往往治療期限明顯延長。
總結:雙相障礙屬於精神科嚴重疾病之一,其症狀複雜,治療難度大,如不及時干預,恐怕會給家庭、社會帶來麻煩,如能及時控制,病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好轉,預後也會比較樂觀。
-
4 # 十八點心理
來訪者走進諮詢室,表面看上去,是一個比較隨和的人,看不出有什麼重大的心理問題。也許是在平靜的外表下隱藏了一顆熾熱而滾燙的心吧。諮詢師運用親切而有禮貌的語言跟來訪者說:你請放心,這裡很安全,我們之間的談話內容只有我們兩個人知道,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的。來訪者臉部的肌肉抽動了下,他笑了笑。那種笑是不自然的,是一種假裝,或者說是一種隱藏。
隨後諮詢師和來訪者說了些諮詢的流程、彼此之間的權利責任義務以及注意事項等。就進入到了諮詢模式。
來訪者說:你好,老師,其實吧,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是很低落的,覺得看什麼東西都沒有興趣,覺得人生毫無希望。但是呢,過一會兒,我的情緒會特別的高漲,你會發現,我就是個奇葩,我的思維特別活躍,而且會莫名其妙的興奮不止。這種落差的對比已經反反覆覆很多次了,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的日常生活了。
記得有一次,我們公司部門聚會,我很開心地和大家訴說各種八卦新聞,同事們對我也是非常熱情的,同事們越是熱情,我表現得越是放肆,所以與大家打成一片,相談甚歡。但是呢,這種高漲的情緒沒有維持半個小時,我就想歇菜了一樣,突然變得很寡言,非常不想說話,同事們都問我怎麼了?無論怎麼勾起我的情緒,我都互動不起來了。同事們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回到家之後,我還是悶悶不樂,但是看了看手機,突然自己的情緒被莫名地調動起來了,會非常的興奮,覺得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感覺自己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在這個公司幹,自己肯定是可以當上CEO的。而且自己喜歡的姑娘會在不久的將來充分喜歡上我的。越想越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第二天醒來,又是無精打采,魂丟了一樣。
來訪者的這種臨床表現,時而情緒高漲,時而情緒低落,而且反覆多次出現,可以初步判斷為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是心境障礙的一種,臨床發作的特點是抑鬱發作、躁狂發作或者混合型發作。具體表現有情緒不穩定、容易激惹、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心境高漲、思維奔逸、活動內容豐富等表現。透過來訪者的描述,具有典型的臨床特徵表現。
對於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相對來說是非常有難度的。但是在治療期間,讓來訪者的情緒表現穩定,平靜下來,會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這種症狀很容易復發,尤其遇到重大挫折、磨難以及情緒失落時,表現非常明顯,很難控制自己。所以對於雙相情感障礙的來訪者,重點之一就是能夠讓心境變得安定。
可以讓來訪者釣魚、下棋、冥想等方式方法進行治療。這是一種自然的療法,對於來訪者的心境調整就顯得很重要。雙相情感障礙中的躁狂發作時,很是恐怖,在一些醫院醫生看到來訪者出現躁狂現象,就會打一針鎮定劑,從而讓來訪者的情緒穩定下來,然後進入接下來的治療。
時而躁動、時而抑鬱,對於雙相情感障礙的來訪者會表現出極大的痛苦,這時候作為諮詢師或者來訪者身邊的家人,多理解來訪者的處境,因為這個東西不是他想控制就控制的。是一種病,得要治療才能見到效果。
回覆列表
雙相情感障礙(過去被稱為“躁狂抑鬱症”)的特徵在於情緒波動發作。存在兩組相反症狀的事實,意味著難以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雖然目前的藥物治療是有用的,但它們更好地針對躁狂症狀(“上升”階段),對於經歷抑鬱發作的人來說缺乏有效的治療。現在,一組澳洲、德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已經證明,那些擁有高質量飲食,低炎症飲食和/或低BMI(體重指數)的人可能對臨床試驗中新增的營養治療反應更好。
共有133名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服用營養保健品(從維生素或礦物質等食物中提取的化合物,用於治療或預防疾病或紊亂),包括抗炎氨基酸n-乙醯半胱氨酸(NAC),或單獨服用NAC,或安慰劑,持續16周。除了已經接受的穩定治療外,參與者還接受了研究藥物治療。
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時測量了身體質量指數,然後測量了抑鬱症以及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運作的。研究人員還評估了參與者在接下來的20周內是否有所改善,如果有的話,會提高多少。
結果發現,那些飲食質量較好、具有抗炎作用的飲食,或者身體質量指數較低的人,比那些報告低質量飲食的人,或者那些炎症飲食的人、超重的人,對補充營養治療的反應更好。這意味著,如果這些結果可以在更大的試驗中重複,那麼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需要考慮一個人的飲食和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