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飛thank

    (有句話這麼說:地震來了,日本人的第一反應,躲學校。華人,躲政府。美華人,知道怎麼躲不用說)

    文章很長,閱讀需要時間!流量黨勿入!

    美國的居民樓大致分三個層次:

    第一種叫“Single house”,中文翻譯成“獨棟別墅”,在美國並不算特別高檔的,一般中產階層,技術人員都能買得起、住得起。

    第二種叫“Townhouse 或 Condo”, 中文翻譯成“聯體別墅”, “聯體別墅”從外觀上看是由兩幢或兩幢以上的別墅並聯而成的建築形式,有平房也有樓房。從建築本身而言,聯體別墅雖然沒有獨棟別墅那樣奢華的空間和環境,但其本身功能已經和獨棟別墅相差無幾。

    第三種叫“Apartment”, 中文翻譯叫“公寓”,即國內的“居民樓”(3層的“板房”或高層建築),在美國住“公寓”的大多是低收入人群,例如,低收入的老年人,可以申請住老年“公寓”(這是一種社會福利,租金很低,月租幾十美元不等,國內來新移民的家長們,有了“綠卡”,就可以申請租住老年公寓了)。

    圖1 加利福尼亞洛杉磯市Irvine的“獨棟別墅” 下面我們說說美國建築商是怎樣蓋居民樓的。美國的建築商購得地塊後,首先也是要進行“三通一平”(通電、通水、通煤氣和平整土地)的,不過這個工作比國內要簡單一些,美國的地塊大部分是城區周邊的荒地或農田,用舊城改造,拆遷舊房來獲得大塊建築用地的情況比較少(在美國不缺少的是土地),因此,不大有拆遷問題、釘子戶問題。在美國“三通一平”工作,主要靠建築機械來完成,有挖掘機、推土機、專門開溝的機械、起重機和各種運輸卡車,因此,一個偌大的工地上,建築工人不多。工人們早上開車來上班,一般是“皮卡”(可自帶一些小工具)或小車,晚上開車回去,中午自帶飯菜,墨西哥工人都帶墨西哥餅或墨西哥飯和飲料,有時還自帶有小爐子,可以加熱,美國工人,帶的是麵包、三明治、薯片、飲料等,就在路邊找個空地吃上了,也有叫外賣的送“披薩餅”過來,天氣熱的時候,有流動的“冰淇淋”車,到工地上賣“冰淇淋”,總之,比國內簡單,不需要在工地上搭建民工住的工棚和民工食堂。

    圖2 “三通一平”工地的“挖溝”操作 工地採用文明施工,有很多措施,例如,在挖溝、挖土時一邊有工人澆水,避免塵土飛揚,建築垃圾隨時清理拉走,不留在工地上,工地上有流動“廁所”,有專人定時打掃等。 工地“三通一平”後,要砌上圍牆(美國的施工工地都有圍牆,非施工人員禁止入內,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然後按照施工圖紙蓋“獨棟別墅”或“聯體別墅”,具體施工步驟如下: 1. 按照建築戶型挖溝和預埋管道:有上、下水管道,煤氣管道,動力電纜和通訊電纜穿管,管道向上留口,將來要連線裝置或穿電纜,管道用的都是PVC管(可能美國的材料好,這些管道能耐壓和抗老化),鋪好管道後,再把地整平,然後蓋上一層幹水泥面,上面鋪塑膠布,用10 mm左右直徑的螺紋鋼筋,扎一個鋼筋網,擱在塑膠布上,用小的塑膠支撐件,填起,塑膠布上再覆蓋一薄層幹水泥面,見圖5。 圖3 工地“三通一平”後砌圍牆 圖4 墨西哥建築工人在工地用簡單“午餐” 圖5 住宅地基鋼筋網 圖6 用水泥砼體車和水泥泵車連續作業澆築住房的水泥地基 2. 澆築水泥地基:無論是“獨棟別墅”還是“聯體別墅”,建築的基礎都是整塊的鋼筋混凝土地基。作業用的機械是混凝土泵車和運輸混凝土的砼體車(混凝土攪拌車),城市有專門生產、攪拌混凝土的工廠(或工地),統一生產,供市內各個建築工地使用,這樣更為經濟和效率更高,也減少施工工地的汙染。砼體車把攪拌好的混凝土運到施工現場,再透過混凝土泵車,澆鑄到前面提到的鋼筋網上,然後把水泥整平,成為整塊有1英尺左右厚的混凝土地基,地基上會預埋許多安裝螺栓,供以後固定房架用。地基的澆灌過程見

    圖6(由於是連續作業,混凝土泵車後有若干輛混凝土攪拌車配合),完成後的地基見

    圖7 澆築完成後的整塊混凝土地基(預埋有固定房架的螺栓) 3. 在水泥地基上安裝房架:美國的住房結構和國內不同,目前國內的住房,大多是混凝土框架、磚結構的,美國的住房基本上是木結構的,一般不用磚,首先因為美國的木材非常豐富,例如,從西雅圖往北,沿高速路到加拿大邊境,都是大片的紅松木原始森林,樹高10多米,樹徑有的粗達1米,是上好的建築用材料,美國還從加拿大、巴西進口木材。木結構房屋,建築輕巧、建造速度快,還有個突出優點是抗地震,在洛杉磯地區,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大地震,因此,對建築抗震,特別注意。

    圖8顯示在房屋地基上開始搭建木框架。 4. 木結構房屋的搭建:

    圖9至圖13表示整個木結構房屋的搭建過程,先是搭建一、二層的房屋框架。框架的每一面是在工廠按戶型的圖紙預製好的,因此門和窗戶的位置以及尺寸都非常精準,到現場後進行吊裝和固定,一些要通向二樓的管道,要從一樓延伸到二樓。

    圖9表示在房屋地基上搭建好的一層木框架,一樓和二樓之間要架設橫樑和“擱柵”(見圖10,擱柵是支承地板、樓板或天花板的支梁。在房屋底層地板下的稱“地擱柵”,在樓層地板下的稱“樓擱柵”,在天花板上的稱“平頂擱柵”),然後在上面釘上地板、下面釘上天花板。在二層房架上架設屋頂木桁架,木桁架也是在工廠預製成的,在工地現場只是吊裝和固定。圖12表示在一層房架上搭建好的二層木框架和屋頂桁架。 然後在一、二層木框架的外側,釘上外牆木板,在屋頂桁架上釘上屋頂木板,進行到這一步,木結構房屋已經有了初步的雛形,見圖13。

    圖10 一層屋內的橫樑、擱柵和二層樓板 圖11 從工廠運來的預製屋頂木桁架 圖12 在一層房架上搭建好二層木框架和屋頂桁架 圖13 木結構房屋已經有了初步的雛形 5. 房屋的外牆和屋頂處理:國內房屋的外牆大多是磚砌牆,由於南、北地區的不同,磚牆的厚度有二磚的、一磚半的,磚牆除了起到保護建築的作用,還有保溫、隔音等附加作用。與國內的房屋建築不一樣,美國的房屋採用木板牆,

    在圖12房屋框架的外面,釘上木板(例如,刨花板),作為外牆,裡面訂上石棉板,作為內牆,房屋框架有5英寸厚,內、外牆之間,填充玻璃棉或發泡塑膠(見圖14),也起到保溫和隔音作用。在木板外牆上先要釘一層防水的油毛氈,然後再抹上水泥,為了保證水泥能牢固的粘附在外牆上,在抹水泥之前,在外牆的油毛氈上要釘一層鋼絲網(見圖15),網格為六角形,這樣既增加了外牆的強度,又保證水泥能牢固地粘附在外牆上。

    圖16為抹完水泥後的外牆建築,同時在圖上還能看到內牆的石棉板,內牆直接在石棉板上噴油漆塗料就可以了,外牆則還需要在水泥面上噴防水的帶色裝飾塗料。 圖14 木房架內填充玻璃棉起到保溫和隔音作用 圖15 為使水泥能牢固的黏貼在外牆上,在木板外牆的防水油毛氈上先要釘上一層鋼絲網 圖16 木結構房屋的外牆抹上一層水泥 圖17 房屋外牆的水泥面上噴帶色塗料、屋頂加蓋瓦片房屋成型 圖18 為了“環保節能”很多別墅的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光伏電池板” 在洛杉磯地區建築的屋頂採用瓦屋頂(在美國有些地區採用複合材料屋頂)。首先在屋頂木桁架上釘上木板,再在木板上釘上防水油毛氈,然後在油毛氈上鋪上瓦片,這一工藝大致和國內相同。 為了節能(特別在洛杉磯地區,Sunny充沛,極少下雨),在很多別墅的屋頂上現在都安裝了“太陽能光伏電池板”,體現了美華人也在轉變觀念,注意“綠色環保”了。

    圖17是完成外牆處理和蓋上屋頂瓦片後的“獨棟別墅”建築外形,圖18 是安裝了“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的別墅屋頂。 6. 房屋內的施工:房屋內的施工,有些是與國內相同的,例如,牆壁的粉刷、油漆,地板、地磚的鋪設、櫥櫃的安裝等。下面我們說一說地毯的鋪設,在國內的家居是很少鋪設地毯的,但是美國卻十分普遍,幾乎所有臥室都是鋪地毯的(鋪上地毯居住的舒適度感覺比較好),國內由於空氣環境不好,鋪地毯後要經常吸塵、清洗是非常麻煩的,地毯變髒後,會很難看,感覺很不衛生。 在美國因為室外的空氣本身比較清潔,室內又有通風和空氣過濾系統,因此,地毯上不落灰,美國的家庭隔2、3天吸一次塵,中國的家庭就不太講究了(也由於雙職工,沒有那麼多時間),一個星期、半個月吸一次塵都沒有問題,美國的吸塵器功率都比較大,還有一種專門清洗地毯的吸塵器,相關的配套裝置比較完善(這些裝置現在大多是中國製造的),因此使用地毯,不覺得有什麼麻煩。 鋪地毯之前,要把房間地面(木結構房屋都是人造木板地面)清潔乾淨。沿牆四周要釘上倒刺板(帶有朝天釘的木卡條),倒刺板與牆踢腳板之間有8 mm的間距,牆踢腳板下沿至地面間隙應比地毯厚度大2~3 毫米(見圖19)。在倒刺板圍的範圍內,鋪上襯墊 (英文Pad,圖19上的“藍色”部分),襯墊的材料是有一定硬度和彈性的發泡塑膠,用壓縮空氣槍和類似“釘書釘”的釘子,將襯墊釘在木板地面上。在完成以上準備後,可以開始鋪設地毯了。 圖 19 房間鋪地毯之前的準備 現在一般居民使用的地毯都是阻燃的化纖地毯,地毯的質量和價格差別很大,好的地毯,比較厚,耐磨,容易清潔,工廠生產的地毯都是成卷供貨的,寬度有一定的規格,要根據房間的尺寸進行剪裁,圖20為建築工人,正在剪裁地毯。有時地毯的尺寸不夠,需要拼接,可以用專用的膠帶接縫,先將膠帶按地面彈線鋪好,兩端固定,將兩側地毯的邊緣壓在膠帶上,用熨斗熨燙,使膠質溶解,隨著熨斗移動,用扁鏟碾壓平實,使地毯牢固的連線在一起,最 後用電鏟修葺地毯正面不齊的絨毛。圖21為建築工人正在拼接地毯。 圖 20 按房間的大小來剪栽地毯 圖 21 地毯尺寸不夠時需要拼接 鋪地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將地毯展平和張緊,有專門張緊地毯的機器,但是墨西哥的建築工人更偏愛於使用他們的小工具,“膝撐器”( 膝頂式地毯撐),工人手握““膝撐器”壓住地毯,用膝蓋頂撞“膝撐器”,依靠大腿的衝擊力,將地毯張緊並將地毯邊塞入牆踢腳板縫中(見圖22)。要鋪完一個房間,這樣的動作,要重複幾十次,儘管“膝撐器”的一端有橡皮墊,工人的膝蓋上也套了護膝,要重複幾十次,一般人也是忍受不了的。當我提出這樣的疑問時,樂觀的墨西哥人卻不以為然,反而舉起他的“膝撐器”要求我給他來一個“特寫”。 在美國蓋居民樓,雖然使用了很多機械,但是仍然有不少繁重的體力勞動,大多是墨西哥的建築工人完成的,他們體能好(看他們的體能和腿力,墨西哥的足球隊能成為南美洲的一支勁旅也就不足為奇了)、非常能吃苦,吃飯很簡單,還很樂觀,一邊工作,一邊還聽聽音樂(像鋪地毯這類工作,他們隨身帶個MP3)。美國的南加州有今天的繁榮,這些墨西哥人是功不可沒的。圖25是鋪完地毯後的房間。

  • 2 # 半甲人

    美國的高樓大廈一樣主要材料也是鋼筋混泥土,有的高樓還會用上加強型鋼筋混泥土,強度比一般的高出一倍以上,就是在一般的混泥土裡面加入非常細的顆粒,這些微小顆粒的表面積增加會產生更大的結合力。

    另一種主要材料是鐵和碳合成的鋼材,上面會塗上石膏和蛭石,以防高溫和腐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品牌的手錶比較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