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會是碽妃嗎?
9
回覆列表
  • 1 # 述思集

    朱棣生母為碽妃,之所以後人多認為那皇后為其母,原因如下:

    1.朱棣以嫡子的名義傳檄天下,清君側,奪得皇位,母親為側妃,當然不能取信天下

    2.生母出身不正,有蒙古血統,難以服眾

    3.其母之日,緣起於得罪太祖,本就是罪人

    4.古時諸事但求個依託,生母不能服眾,假借有

    賢良淑德的馬皇后再好不過

    其實,沒有什麼對錯,朱棣也曾為生母建寺以祈福,只是為人少知罷了,這都是政治鬥爭的產物,他的隱瞞也是出於一種隱忍的抱負。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朱棣生母並非馬皇后,而是被封為“碽妃”的外族妃子,她可能是北韓人,也有可能是蒙古人。

    《明史》中記載,朱棣的母親是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皇后,是嫡出:

    【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但是,就在這部《明史》中,居然隱藏著漏洞。

    《明史·黃子澄傳》:

    【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削周, 是剪燕羽翼也。 】

    這就是說,燕王和周王是同一個母親。

    《明史·太祖成穆孫貴妃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位眾妃上,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東宮諸王皆期,敕儒臣作孝慈錄。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紀始。 】

    這就證明周王也是庶子,朱元璋才讓他認別的庶母(孫貴妃)為慈母而服孝三年,朱元璋再蠢,再不懂禮儀,也決不會讓嫡子去認乾孃。

    而周王與朱棣同母,《永樂實錄》也是承認的,那麼很顯然,朱棣也是庶出了。

    那麼,朱棣的生母是誰呢?關於碽妃的記載比比皆是。

    《南京太常寺志》(書已散軼,散見於諸書)記載:

    “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魯王、代王、郢王、齊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貴妃,生湘獻王、肅王、韓王、沈王;左四位皇貴人,生遼王;左五位皇人,生寧王、安王;右一位妃(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那有誰看過這本書呢?不少人看過。

    明末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十三沈元華條:

    【按長陵每自稱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奉先廟制,高後南向,諸妃盡東列,西序惟碽妃一人,具載《南京太常寺志》,蓋高後從未懷妊,豈惟長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後生也。世疑此事不實,誦沈大理《南都奉先殿紀事》詩云,

    “……

    高皇配在天,御幄神所棲,

    眾妃位東序,一妃獨在西。

    成祖重所生,嬪德莫敢齊。

    一見異千聞,《實錄》安可稽?

    作詩述典故,不貽後人述。”斯明徵矣。】

    書中提到了沈大理所寫的《南都奉先殿紀事》這首詩,沈大理即沈玄華,曾官至大理寺卿,故稱為沈大理,他是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任職大理寺卿時,曾經拜謁過南都奉先殿,對其所見所聞作詩描述。他看到其他妃子的牌位都排列在東面,只有碽妃的牌位放置在西面。

    萬曆年間的史學家何喬遠的《閩書·名山藏·典謨記》中說:

    “臣於南京見《太常寺志》,雲帝(明成祖)為碽妃所生,而玉牒則高後第四子,玉牒是當日史臣所纂,既無可疑。南太常職掌相沿,又未知其據。臣謹備載之,以俟後人博考。”

    明末李清的《三垣筆記》:

    【予閱《南京太常寺志》載懿文皇太子及秦晉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則碽妃生,訝之。時錢宗伯謙益有博物稱,亦不能決。後以弘光元旦謁孝陵,予語謙益曰:此事與《實錄》、《玉牒》左,何徵?但本志所載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而西側止碽妃,然否?曷不啟寢殿驗之。及入視,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惟周王不載所出。觀太祖命服養母孫妃斬衰三年,疑即孫出。】

    這就是講,李清讀了《南京太常寺志》,志中說朱棣是碽妃所生,李清感到很驚訝,這怎麼與《實錄》中所記載的不一樣呢?於是,他就和錢謙益趁著拜謁孝陵的機會,進入寢殿驗看,果然,“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而西側止碽妃”。

    這就充分證實了《南京太常寺志》所言不虛。

    明朝有個史學家,名叫談遷,寫過《國榷》一書,他有個雜文集《棗林雜俎》,其中這樣記載: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俱東列。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獨西列。見《南京太常寺志》。孝陵閹人俱雲,孝慈高皇后無子,具如志中。】

    明人張岱,書以親身見聞,在《陶庵夢憶》一書中也有相關記載:

    【暖閣出殿三尺,黃龍慢慢之列兩交椅,褥以黃錦、孔雀翎織,正面龍,甚華重,席地以事甚秘。再下東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御諱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碽妃。《玉牒》雲,磧妃穆位第一,可據也。】

    其它例證也比比皆是,如《國史考異》、《廣陽雜記》等。

    從明朝嘉靖年間到清朝,這些人都是去現場考察過的,證明事實是成祖朱棣並非嫡出。

    其實,關於成祖生母這件事,在明朝就爭議相當的大,《明史稿例議》 《玉蝶》諸書並同。當明時,諸家頗有異議,但為《實錄》、《玉蝶》所壓,通人多不敢置信。

    即使朱棣登基後,對國內史書相關記載千方地進行抹煞,但從外國的史書上,依然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有條史料恰恰出自鄰國北韓 ,其真實性是可以信賴的。

    洪武二十二年, 使臣權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謁燕王,權氏著有 《奉使錄》記其事,其中有詩題雲:   

    【到燕臺驛,進見燕府。先詣典儀所。所官入啟,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禮。命奉嗣葉鴻伴 接到館。七月十五日也。】 

    此處“先太后”當是從漢制之稱諸侯王母,顯然指的就燕王自己的生母。詩題中說,太后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后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顯然不合。洪武二十二年,還不存在嫡庶之差別問題,燕王祭奠亡母,對外華人也並不遮掩其真實生母身份。所以,毫無疑問,朱棣絕非馬皇后所生。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碽妃是蒙古人,也就是說朱棣身上有蒙古血統。

    而據明末蒙古無名氏著《黃金史綱》記載:

    【當彼之帝位被奪之際,(元順帝)的弘吉剌哈屯已懷孕三月,那哈屯以匿於甕中而落下了。漢人呼甕為“缸”,蒙古則名之為“博通”。彼哈屯為漢人朱洪武皇帝所收納,哈屯心想:“如分娩於七月之後,當視作己子而免於難,願天父憐憫,再添三個月,湊足十個月吧!”如此祈禱度日,上蒼垂恩,於十三個月上,生下一子。

    洪武皇帝的漢後也誕育了一個兒子。此時,洪武皇帝曾夢見二龍搏鬥而西龍乃為東龍所勝,敕令筮者卜其吉凶。筮者說:“此非二龍,而為君之二子。居西者,屬漢後之子;其東者,則蒙古哈屯之子,將繼君之寶座而享天命。”對筮者的話,洪武皇帝不加辨別,以為“雖系後嗣,但母為敵人之後妃,此人生下的孩子,如即我位,顯然不好”。於是驅逐出宮,在長城外面替他修造了庫克和坦】

    此文中說,朱棣是元順帝的遺腹子,而明太祖因其懷胎十三月降生,以為己子,他的母親則是蒙古弘吉剌氏。

    這個記錄比較扯淡。元順帝北逃,朱棣已經長好大了。朱棣生於元至正二十年,南京吳王宮中,那時候元朝的大都尚存。

    朱元璋夢到二龍相鬥的故事在野史《隨志》中就有記載:

    【高皇夢二龍繞於庭,—奮而張.—倪而頓;既覺,實懿文、燕邸同遊,而文皇厭飛龍焉。】

    清初劉獻廷《廣陽雜記》,也認為朱棣是元順帝之妃所生:

    【明成祖,非馬後子也。其母甕氏,蒙古人。以其為元順帝之妃,故隱其事。宮中別有廟,藏神主,世世祀之,不關宗伯,有司禮大監為彭恭庵言之。餘少,每聞燕之故老為此說,今始信焉。】

    清末王謇《瓠廬雜輟》記載自己年幼從學時,

    【師告餘曰:馮景亭宮詹桂芬,曾告以克金陵時,官軍得明成祖御製碣於報恩塔座下。其文略謂:成祖生母為翁吉剌氏。翁故為元順帝宮人,生成祖,距入明宮僅六閱月許耳。明制:宮人入宮,七閱月內生子者,須受極刑。馬後仁慈,遂詔翁以成祖為馬後所生。】

    這篇記載說的是,朱棣生母是元順帝的妃子弘吉喇氏,入宮六月生下朱棣,按制度,應該受極刑,但馬皇后心慈仁厚,把他認為已子,保住了小命。

    陳作霖的《養和軒隨筆》卻認為,朱棣的生母碽妃是北韓人:

    【予幼時遊城南大報恩寺,見正門內,大殿封閉不開。問諸父老,雲:“此成祖生母碽妃殿也。妃本高麗人,生燕王,高後養為己子。遂賜(碽妃)死,有鐵裙之刑(用燒紅的鐵片貼身),故永樂間建寺塔以報母恩。”與史志所載皆不合,疑為讕言。後閱朱竹坨(朱彝尊)跋《南京太常寺志》,雲:“長陵系碽妃所生”。復見談遷《棗林雜俎》,述:“孝慈高皇后無子,即懿文太子及秦、晉二王,亦李淑妃產也。乃僅齊東之語,不盡無稽也。”】

    持同樣觀點的是清末民初有個叫王謇的文人,在《瓠廬雜綴》中這樣記載說:

    馮桂芬【曾告以克金陵時,官軍得明成祖御碣於報恩塔座下,其文略謂成祖生母為翁吉剌氏,翁故為元順帝宮人,生成祖,距入明宮僅六閱月許耳。明制,宮人入宮,七閱月內生子者,須受極刑。馬後仁慈,遂詔翁以成祖為馬後所生,實則成祖生日,距懿文太子之生,僅十閱月稍強也,翁自是遂挹鬱而歿。】

    所以有人認為,朱棣喜歡吃北韓菜,而在成祖一朝,恢復了元代高麗貢女的制度,愛幸妃子多是北韓進貢來的女子,和此有關。

    當時確實有過發現寶塔的事情。

    清光緒《江寧府志》記載:

    【咸豐三年正月二十四日,髮匪踞塔,俯瞰城中施炮,炮蛋有落中正街者。】――光緒《江寧府志》

    【三年三月,湘軍克通濟門外壘,復克七橋甕,斷鐘山報恩寺往來路。】――光緒《江寧府志》

    【咸豐四年,髮匪見其塔頂為黃金所鑄,用火藥轟之,復挖空塔座下基地,數日塔倒,寺遭焚燬。當時童謠曰:“寶塔折,自相殺。”】

    那麼我們現在整理一下整個過程:

    朱元璋當年參加義軍起事,獨霸一方,得到了北韓方面的貢女(或者俘獲了元朝的宮妃),封其為碽妃。但她入宮僅六月就產下了朱棣,按照規制,應當受到極刑。但當時的馬皇后心地善良,宅心仁厚,憐憫無辜的孩子,就認為自己的兒子。但碽妃最終被朱元璋以鐵裙之刑處死。

    靖難之變,朱棣奪位,焚書銷史,在明朝官方史料的記載中,這位碽妃的事蹟完全消失了,因為她的事蹟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朱棣抹殺了。

    連自己的親孃都不認,朱棣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一、皇位的合法性

    朱棣在靖難時,為了道義上站得住腳,自稱嫡子,傳檄天下。奪得皇位後,如果自己只是庶子,就不能從法理上取信天下。

    二,生母獲罪而死

    根據有的資料記載,朱棣的生母獲罪,被賜以鐵裙之刑,死的很慘。

    子憑母貴,如果朱棣認生母是碽妃,那麼天下就會質疑朱棣的出身低微。認馬皇后為生母,朱棣就藉以抬高自身的地位。

    這個可憐的女子,留下在世間的骨血,慘遭酷刑,命赴黃泉。而他的兒子,即使在位登九五至尊的皇位後,也不敢公然祭祀自己的親生母親,而只能在暗中悄悄地燃一柱香,以告慰其在天之靈。

    不知在為母親燃起紙錢的那個暗夜,搖曳的火光中是否映照著朱棣那張佈滿淚痕的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臨近過年,大家最關心的話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