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素素56792842

    戰爭歷史是讓今人銘記歷史,汲取教訓的,西方世界白色人種往歷史的縱深觀看,其實就是十足的一鍋煮不熟的雜糧飯,戰爭導致四分五裂,一色人種平地起狼煙,相互殘害廝殺,所到之處殘害原生土著人,整個西方就是一道大雜燴,像無根的浮萍,誰也不服誰,誰也不把誰當回事,欺軟怕硬是西方人的致命缺陷。謝謝!祝健康平安!

  • 2 # 憤怒野虎

    在這裡,義大利軍戰鬥力低下,那是中國某些媒體嘲笑的曲解。實話說,義大利軍戰鬥力並非低下,它“低下”的表現,實際與其國民思想風格有關,否則,在弱肉強食的歐洲列強裡,它早已被瓜分。

    義大利是歐洲最早文藝復興的地方,因為文藝流行,而且國內富足安逸,國民思想開放,崇尚平和、浪漫,不喜歡打仗。因為國力強盛富足,它成為兩次大戰中雙方陣營拉攏物件。

    二戰前,納碎黨首先在義大利產生,後來傳入德國,西班牙等國。因為希特勒與墨索里尼關係,兩國結成了同盟。因而隨著德國侵略擴張,義大利軍加入法西斯陣營,但到1944年時,墨索里尼被義大利民眾處死,隨後退出法西斯陣營。

  • 3 # 不正經的軍棍

    二戰好比一局遊戲,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夥的,墨索里尼就是那種玩的特別菜,然後還想全場carry的,結果全場被抓。

    墨索里尼這個人以及他的義大利,一直是被人嘲諷的,但是,墨索里尼絕對不是窩囊廢,實際上,墨索里尼絕對是個梟雄級別的人物,有兩把刷子,那個年代,能當上國家元首的,哪個沒點真本事?

    而墨索里尼這個有本事的人,就有野心,他的野心其實比希特勒還要大,他要的是恢復古羅馬榮光,而希特勒最初的目的只不過是拿回曾經屬於德華人的東西。墨索里尼的戰鬥意志,遠比希特勒還要堅定。

    不管是希特勒還是墨索里尼,都有一顆侵略的心,而這顆心一旦體現出來,這兩個人就會站在一起。畢竟當時英法對於戰爭都是消極態度,蘇聯一副爛攤子,美國孤立主義,義大利不和德國結盟,難道自己光桿到處打麼?更何況,納粹和法西斯黨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納粹能起步,墨索里尼功不可沒的。無論是目的,還是情感,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註定是捆綁在一起的。

    再看義大利,義大利當時呢屬於比較富裕的國家,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要吃又吃要喝又喝,其實沒人願意打仗。德華人呢,他們想打,德華人一戰戰敗,損失慘重,割地賠款,每個德華人心中都是不滿,希特勒充其量算是個點火的。而義大利不同,他老百姓生活安定的,誰願意打?前線士兵的心理是,我們為什麼要打仗?為誰打仗?回家陪爹媽老婆孩子不好麼?

    不是義大利不想打仗,而是義大利人不想打仗,想打仗的是墨索里尼,而義大利士兵不一樣。義大利士兵的的確確是不想打,戰鬥力低是受他們思想影響。家裡生活挺好的,誰願意打仗?尼古拉斯凱奇演的《上尉的曼陀鈴》裡,聽說墨索里尼倒臺了,義大利士兵和希臘人一起慶祝,說我們能回家了,求墨索里尼心理陰影面積。

    墨索里尼忽悠確實有一套,但是動員能力,著實不行,開戰之初,義大利的軍工什麼的還和往常一樣,沒啥動靜,而德華人先是偷摸武裝訓練部隊,然後一步步試探英法態度,然後大張旗鼓的侵略。

    而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並不是低的離譜,在北非古比井戰役,義大利一個裝甲師被英軍22裝甲師包圍,義大利人想投降,結果對面英華人不幹,就是要吃掉他們。結果呢,義大利人一聽拒絕投降,狠狠地揍了英華人一頓,把英華人打跑了。在蘇聯,德軍和意軍被蘇軍包圍,義大利人還是第一時間站出來投降,蘇聯人也不同意。結果,義大利人群情激奮,上刺刀就和蘇聯人拼了,然後突圍跑了,跑出來的比德軍還多,給蘇聯人看的是目瞪口呆。

    要說義大利人想活命不想打仗是真的,投降也是真的,投降僅僅是為了保命,而你想要他的命,他絕對跟你拼了。

    墨索里尼既然能上臺,他就想打仗,想打仗,就必須和德華人結盟,而恰恰他的國民不想打仗,其他事情,義大利人和他一心,而打仗,絕對不在一條心。

  • 4 # 血色黃昏的黃昏

    義大利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特點是意識形態,政治和外交等複雜原因!

    義大利的軍事行動往往受到外部因素的嚴重影響。隨著法國投降,意大利於1940年作為軸心國之一加入戰爭 ,計劃將義大利軍隊集中在對非洲和中東的大英帝國的重大攻勢上,同時期待英國在歐洲戰場崩潰。

    義大利人強行轟炸了巴勒斯坦,入侵埃及並佔領了英國的索馬利亞蘭取得了初步成功。然而,由於1941年德國和日本的行動,導致了美國和蘇聯加入了戰爭,從而打亂了義大利的計劃,企圖迫使英國同意透過談判達成和平解決方案的想法,被無限期地推遲了。

    【紅色顯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義大利及其殖民地。桃紅色表示1940年至1943年間被兼併】

    20世紀20年代後期,義大利貝尼託·墨索里尼想對外將帝國擴張的想法越來越強烈,認為義大利需要為其“過剩人口”找條出路。他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幫助其他國家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才最可行。

    墨索里尼想借撼動英國和法國在地中海至高無上地位,他認為這具有戰略重要性,因為地中海是義大利唯一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上航線。

    1935年,義大利發起了“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衣索比亞被擊敗被吞併,衣索比亞帝國成為義大利在東非的殖民地。就因為這場戰爭,標誌著義大利外交政策的轉變,也暴露了英國和法國的脆弱。給墨索里尼開始實現其帝國夢想創造了條件。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義大利從一開始就在衝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的軍事援助作用巨大,它在以Francisco Franco(佛朗哥)為首的反叛力量贏得勝利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由此西班牙對義大利帝國自然默從。衣索比亞一戰,也將以前和德國的緊張關係得到和解,最終在1936年10月和德國簽署了共同利益條約。墨索里尼稱這一條約是柏林-羅馬軸心,歐洲將圍繞它旋轉。條約的簽訂使義大利和德國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而墨索里尼和阿道夫希特勒彼此相互影響,沆瀣一氣!

    1938年10月,在《慕尼黑協議》之後,義大利要求法國讓步。《慕尼黑協議》是1938年9月29日,在德國慕尼黑由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簽訂的協議。捷克斯洛伐克屈服於法國和英國的外交壓力“割讓”給德國所謂的“德國蘇臺領土”。而波蘭也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北部領土。

    而法國拒絕了義大利的一系列殖民領地的要求,包括義大利想加入蘇伊士運河公司的管理等等。

    早在1938年9月,義大利就制定了入侵阿爾巴尼亞的計劃。1939年4月7日,義大利軍隊三天佔領了該國大部分地區。義大利獲得了所謂“緩解其人口過剩的生存空間”領土,以及將巴爾幹地區作為他發動對外擴張的基地。

    1939年5月22日,義大利和德國簽署了《鋼鐵協定》,兩國開始軍事聯盟。該協議是1936年德意關係的蜜月期,該協議是以“對法國和英國的聯合戰爭”為目的。

    【1941年2月,隆美爾在的黎波里遇見義大利將軍伊塔洛加里波爾迪】

    1939年9月1日德國的入侵波蘭,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儘管義大利是軸心國,但直到1940年6月,義大利仍然不準備參戰。

    表面上看,義大利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但是在二戰開始前,義大利就經過幾場戰爭消耗不少裝備。義大利的坦克質量很差,無線電配置的數量很少。大部分義大利火炮舊的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空軍的主要戰鬥機是菲亞特CR.42,大約1,760架飛機中只有900架可以參戰。而義大利皇家海軍有幾艘現代化的戰艦但沒有航空母艦。義大利正規軍在戰爭開始時只能投入大約20萬軍隊,並且缺少汽車來運輸輕裝步兵。

    義大利空軍和海軍協同作戰的戰術配合訓練幾乎沒有進行過。整個軍隊沒有正規的統一作戰指揮機構,平時都是隻聽墨索里尼一個人的,然後是他的幾個下屬來服從執行。海陸空三軍各行其是毫無協同作戰意識。

    最關鍵的是,義大利經濟疲軟,原材料緊張等等原因。比如,象AB 41和Camionetta AS 42裝甲車,在當時它們被認為是同類車型中最優秀的,可以,因為義大利捉襟見肘而無法擴大發展。

    德國征服波蘭之後,墨索里尼猶豫不決是否該不該加入戰爭。英國陸軍中東和地中海東部地區司令阿奇博爾德·韋維爾將軍卻準確地預言,墨索里尼會因為自尊心最終導致他參戰。

    墨索里尼非常清楚自己的軍事實力和物質方面問題,但卻錯誤的估計了戰爭會很快結束,並且,不會有很多大的戰役發生。1940年6月10日,當法國政府在德國入侵期間逃往波爾多,宣佈巴黎為一個開放的城市時,墨索里尼認為衝突將很快結束,隨之立即向英國和法國宣戰。

    墨索里尼目的就是想透過戰爭,從英國和法國殖民地奪取領土來擴大義大利在北非的殖民地。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對於義大利的宣戰是這樣說的:

    “1940年6月的第十天,握著匕首的那隻手把它刺進了鄰居的後背。”

    由此,義大利參戰並在北非和地中海開闢了新戰場。

    【登陸西西里島的美國士兵】

    1943年7月10日,美英聯合部隊進攻西西里島,7月19日,盟軍對羅馬空襲摧毀了軍事和附屬的民用設施。透過這兩件事,義大利人民對戰爭的支援減少了。

    7月25日,法西斯主義大議會投票決定限制墨索里尼的權力,並將對義大利武裝部隊的指揮權交給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第二天,墨索里尼與國王會面,總理職務被解除然後監禁。

    義大利新政府開始與同盟國進行秘密談判,9月3日,秘密停戰協議在西西里島的費爾菲爾德營地簽署。9月8日公佈停戰協議。

    9月8日宣佈停戰協議後,德國軍隊迅速解除了義大利軍隊的武裝,並接管了阿赫塞行動的重要防禦陣地。其中包括義大利佔領的法國東南部和巴爾幹地區的義大利控制區。

    在希臘凱法利尼亞島,由安東尼奧· 甘丁將軍指揮的12,000名義大利士兵決定抵制德華人。戰鬥從9月13日打到22日,義大利人在遭受約1300人傷亡後被迫投降。隨後,德華人開始了著名的《凱法利尼亞島大屠殺》,德華人開始對義大利第33阿奎步兵師進行大規模處決。大約5000名士兵被屠殺,其他人被淹死。

    安東尼奧· 甘丁將軍的屍體至今沒有找到。

    【義大利安東尼奧· 甘丁將軍】

    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義大利軍事實力的新聞報道幾乎總是不屑一顧。在北非戰役的早期階段,英國的戰時宣傳大肆宣揚摧毀了義大利第10軍。目的是貶低義大利,提高英國本來就低迷計程車氣。而隆美爾後期也利用貶低他們的義大利盟友來抬高自己,淡化義大利軍隊的貢獻來增加自己的功勞。

    以前很多歷史作者只參考德國或英國關於二戰的資料,而不考慮義大利,很少有關於義大利方面的歷史資料被翻譯成英文。

    英國陸軍元帥、突尼西亞第一伯爵、加拿大總督哈羅德亞歷山大說:

    “......義大利人戰鬥得特別好,超越與他們一致的德華人”。

    關於義大利第10集團軍失敗的說法,很多歷史學家指出,義大利炮彈質量極差,挽救了許多英國士兵的生命。

    【被德軍俘虜的義大利士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芭蕾舞在舞臺上是什麼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