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以菊花詩,海棠詩,柳絮詞三組為例

    憶菊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空籬舊圃秋無跡,冷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遲。誰憐我為黃花瘦,慰語重陽會有期。

    畫 菊

    詩餘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 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莫認東籬閒採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這是寶釵姐姐的,首句悵望悶思,與其後繼無人的家庭際遇相合,所以“籬空圃舊”,但寶釵不會表現出來,依然是強顏歡笑,只能在一個睡覺的時候才會傷心。她想擺脫維繫家族的這份責任,所以有“念念”,卻無法擺脫,是以“寥寥”,但還是理智戰勝情況,對未來抱有信心。這是一個堅強的女人。

    第二首顯得比較大氣,氣度十足。而且有皇室女人的富貴氣。要知道她可是按照皇后或王妃的標準培養出來的棋子。所以這一首雖然淺薄虛浮,但卻是妥妥的應制之作,非皇宮女人寫不出。

    訪菊

    閒趁霜晴試一遊,酒杯藥盞莫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杖頭。

    種菊

    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處處栽。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護惜,好和井徑絕塵埃。

    這兩首是“愛哥哥”所作,一個“閒”字便把他的無憂日常給激活了,因此他雖然問“何處秋”,但根本不知秋。而且頸聯無論是“遠來”,還是“不盡”都一脈悠然適意的派頭。尾句還要把菊花掛在杖頭,卻不知菊花是種賞,而不是摘賞,這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公子哥啊。第二首依然如此,都是閒情逸致,而頜聯的“不期”“猶喜”表示他對生活充滿希望,對未來更充滿信心,所以詩千首,所以酒一杯。尾句一不小心把自己喜歡黛玉的心情透露了出來。卻不知“塵埃”處處皆在,哪裡能“絕”得開呢?

    對菊

    彈琴酌酒喜堪儔,几案婷婷點綴幽。隔坐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遊。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

    供菊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孤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菊 影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 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 珍重暗香踏碎處,憑誰醉眼認朦朧。

    湘雲性情豪邁,為人灑脫。所以有“隔坐香分”之雅趣,更有“拋書”之魏晉風流,頸聯就看出來她的豪邁只是外表形象,實際上只是把百般苦楚隱藏了起來。第二首不如第一首,“科頭”(不戴帽子)把湘雲的豁達不羈渲染分明,而“抱膝”又把她的孤獨無助勾勒無餘,所以頸聯看上去更像是自我安慰。湘雲,我的大愛!

    第三首有自強之意,“潛”、“偷”二字與湘雲的頑趣不謀而合,而“疏”和“破”又把她心中的擔憂給露了出來。頸聯一般,尾聯才叫出彩,尤其那一個“醉”字,活生生的就讓人想到憨態自如的史湘雲在芍藥花上自夢莊周的畫面。

    詠 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問 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扣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 莫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菊 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這是林妹妹的詩,第一首“素怨”、“秋心”妥妥的自傷自憐之意,而“昏曉侵”豈不是無處釋放之意?更有“滿紙”和“片言”穿插來去,令人費猜。只有尾聯堪稱氣度。第二首之所以奪魁,是因為連問四句,兩兩對仗,而且句句說菊,顯示出了林妹妹的才學。但是此詩依然充滿黛玉標籤,“孤標”為高潔,“傲世”為偏執,“庭霜”已經預料到的凋零,而“雁歸”實際解為雁不歸,還有“蛩病”才是最讓人心痛的,這一首把自尊和自卑結合在了一起,所以只好忽視現在,漠視未來,只求“解語何妨話片時”,若是寶玉深夜讀這首詩,會落淚的!

    第三首一般,純粹是拼湊之作。只是頸聯顯得萬般苦楚,尤其那個“驚”字,細思極傷。至於後面的幽怨,無非是恨那傻子不懂伊人的心而已。

    簪 菊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 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殘 菊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切,萬里寒雲雁陣遲。 明歲秋分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看這詩,應當是探春無疑。探春是人間高手,而且敢仗身前行,性情也是剛強大氣,慧眼如炬。整整的一個世外高人。所以頜聯有“酒狂”,頸聯“短鬢”,“葛巾”這明明是三國時期的孔明或是周瑜附體。黛玉的高是傲,而探春的傲是高。尤其是尾聯對句,更是和探春明知無善果偏要徑直行的改革氣度相合為一。第二首說的是探春的另一面,狷狂和淡然,所以有“餘香”,所以頸聯出句有刀鋒之氣。尾聯更是萬物不縈懷。

    探春,若為男子,必是人中龍鳳!

    我暈了,2000字了?

    精簡,精簡!

    海棠詩,探春是以“玉”“雪”做為意象詠之,玉,君子也,雪,冷清也。更有“莫道縞仙能羽化”來襯托探春的出俗。

    寶釵之詩,“芳姿”,“冰雪”、“胭脂”、雖然也有玉,但結合上下詞句,這玉為高貴,冰雪為聰明。而且還有富豔雍容之態。海棠奪冠,理所當然。

    黛玉那一首,只看“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這一句就知道肯定是黛玉寫的,素雅,淚痕,閨怨,不是妹妹還能是何人?

    柳絮詞,湘雲“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哀而不傷。探春“也難綰系也難羈”一是指拘不住的不羈之才,同是不也暗示將來遠離賈府?“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不用說,肯定是林妹妹的!寶釵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大氣,雍容,不落俗套。

    還有螃蟹詩

    寶玉“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有酒無憂,無腸,無心腸是也。

    黛玉“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嫩,脂,黛玉之風流內媚也。所寶玉要喝彩,因為他懂得。

    寶釵“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經緯,謀略是也,黑黃,是非也。這是一個天生的宮鬥達人。

    我就納了悶了,《紅樓夢》續書作者怎麼會讓她嫁給寶玉呢,這幾首詩看來,寶釵最低也是進了一個王府做妃子啊!

  • 2 # 讀書工

    曹雪芹《紅樓夢》詩詞裡的林黛玉曹雪芹是中國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大作家。他在悼紅軒中“增刪十次,批閱五載”寫成的《紅樓夢》,成為了文學史上的瑰寶。作品真實的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盛世繁華和衰落,還原了古人的博學多才和睿智。作品中的飲食文化、園林文化、中醫文化、詩詞文化等等堪稱是無奇不有,一應俱全。但真正在《紅樓夢》中要佩服的,當是作者曹雪芹。今天只是就曹雪芹是如何透過詩詞來塑造形象、刻畫人物的,做一個簡單的分析。這裡僅僅舉對林黛玉的刻畫為例。我們來先看林黛玉所作的《詠白海棠》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曹雪芹借詩詞刻畫林黛玉,以人擬花。此時林黛玉正居父喪,身穿白色孝服,秋閨怨女,嬌羞默默,但又表現出瀟灑、機靈、高潔和深情。

    再來看林黛玉的《問菊》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扣東籬。孤標傲世諧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露庭深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曹雪芹為林黛玉寫的這首詩,讓林黛玉把秋菊看作唯一的知己,以提問的形式與秋菊談心,讚美菊花孤標傲世的風格,以花喻人。

    末了看看林黛玉的《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芳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溝渠。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吟》是曹雪芹藉以塑造林黛玉藝術形象,表現性格特徵的重要作品,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林黛玉冰清玉潔,多愁善感。她最後吟罷葬花詞,淚盡而逝。當時守在身邊的僅有紫娟、探春、李紈三人,好不淒涼。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曹雪芹嘔心瀝血,他筆下的《紅樓夢》,以及《紅樓夢》裡的詩詞歌賦,為世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經典文化和藝術瑰寶。

  • 3 # 龍侯山女

    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是一部不朽的偉大鉅著,內容博大精深,涉獵甚廣,由這本書衍生出了很多研究紅樓夢的流派分支,有專門早就紅樓美食的,有專門研究紅樓建築的,還有專門研究紅樓服飾的……

    唐多令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這首詞是黛玉在起了桃花社之後召集眾姐妹以柳絮所寫,詞牌名是唐多令。整首詞的基調是悲的,細細品來,彷彿能看到一個寄人籬下,處處小心而多愁善感的柔弱女子形象。

    春天本來應是花紅柳綠,春光明媚,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季節,即使是漫天的柳絮飛揚,那也是一片浪漫風流旖旎風光,但這美麗的春光看在黛玉眼裡卻是歲月無常,韶華易逝。

    這首唐多令林黛玉以景入情,寓情於景, 像詞中的“墮”“殘”“愁”等字眼,都體現出了黛玉悽苦的心境,而“漂泊亦如人命薄”,“嫁與東風春不管”等詞句表面說的是柳絮在春風中四處飄揚,隨風而逝,但實際上體現的卻是黛玉自己寄人籬下無依無靠的可憐身世的真實寫照。

    其實,《紅樓夢》所有的詩詞都是透過細緻的景物描寫,寓情於景,境隨心轉,暗示著書中人物的身世和境遇。如果大家有時間,我建議大家可以多看看《紅樓夢》,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感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百香果勝過十個蘋果”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