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公子

    劉備本來就是一個有雄心大志的人,如若不然,他也不會在“黃巾之亂”的時候起兵,而且還在一直培養自己的好名聲,作為漢室後裔,他看到漢室凋零,也很想學劉秀挽漢室之江山,再續大漢的輝煌。

    可以看得出來如果他最早沒有雄心壯志他不會一會投靠這個,一會投靠那個,其實他是最早的“三姓家奴”。至於曹操說的這句話,他以為曹操看出他的志向了,所以很驚恐,就找了個理由離開曹操了。曹操怎麼追都追不回來。

    所以並不是曹操那句話激起的雄心壯志,而是早就有這個志向,只不過被曹操揭穿了。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從織蓆販履到九五之尊,劉備用一生的時間證明了,是如何以白手起家而完成雄心壯志的逆襲。

    劉備的雄心壯志可是從兒時就有的志向。在劉備還是個少年的時候,曾經有這麼一件事: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劉備小時候與同族中的小孩們在樹下玩耍,曾開玩笑的說:我長大了一定會乘坐這個羽葆蓋車。羽葆蓋車是指用鳥羽毛作裝飾的華蓋所配的車子,引申為天子的車駕,對於一個少年來說,說這種話 ,雖然開玩笑的成份居多,但起碼潛意識有這麼一種嚮往和追求。

    劉備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因此劉備的家道中落,沒有父親,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以織蓆販履為生,但就是這麼一個小孩子,依然被同宗族的劉元起看作不是一般人,無償資助年幼的劉備到盧植處求學。

    《三國志先主傳》: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年幼的劉備到底有什麼不一般的能力,才讓劉元起如此看重,為他資助學費,與劉元起的兒子一起讀書,但長大後的劉備,就確實不是一般人了。

    《三國志先主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劉備平時沉默寡言,善待下人,不輕易表現出自己的喜怒,並喜歡結交豪俠之士,不少年輕人都爭相歸附,為其所用。

    一個沒落存疑的皇室後裔,一個以織蓆販履為生的沉默少年,僅僅有著一顆結交英雄豪傑的心,憑什麼會讓眾多年輕人爭相跟隨?

    我仔細思索著劉備身上的特性,他沒有袁紹四世三公的名聲,也沒有曹操官宦背景和強大宗族的支援,更沒有孫權父兄打下的基業來繼承,劉備有什麼?

    劉備沒有任何硬實力,僅有的所謂皇室後裔的身份 ,在東漢末年那個時期,天下沒有一百萬人也有幾十萬人,根本無法拿來吸引人,劉備所擁有的,唯有他的人格魅力和遠大志向。

    劉備在沒有見到曹操之前,在沒有聽到曹操說出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前,就已經擁有了遠大的志向和特殊的人格魅力,並且在為自已的理想而為之奮鬥。

    劉備的人格魅力和遠大志向不僅為劉備拉來了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的錢財支援,同時還得到了關羽、張飛這樣的蓋世英雄和為世虎臣的一生追隨,於是劉備開始了起兵創業,劉備從一開始就是老闆,從來就不是打工仔,他是創業者。

    雖然劉備在創業過程中多次失敗,可是劉備從來也沒有放棄,雖然不斷的經歷失敗投靠其它人,但劉備一直保持著獨立的姿態,劉備之所以能夠一直以獨立的面目投靠其它勢力,則來自於劉備巨大的人格魅力和遠大志向,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

    沒錯,呂布也不斷的投靠其它人,但呂布卻敗亡了,可劉備一直活著,從黃巾起義之初的184年,到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221年,三十多年間,爭雄天下的大部分諸侯勢力都消亡了,董卓、呂布、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劉璋、張魯、馬超等等,每一個勢力最初都比劉備強大,可是他們都消散了,而劉備還好好的活著,不僅活著,還一手建立了蜀漢政權。

    一個打工仔是不可能是作為一個獨立勢力存在的,在彼此爭鬥的亂世中,不可能永遠都有好運氣,沒有兩把刷子,沒有一定的能力,沒有百折不饒的堅強品質,可能早就被消滅了。

  • 3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羅貫中一本《三國演義》,膾炙人口,家喻戶曉。一提起劉備,人們腦中往往會浮現這麼一個形象:仁義、善良、愛民,有時還會哭兩聲。

    誠然,羅貫中賦予了劉備太多文弱、善良的筆墨,這對人們讀後,心裡會產生向善扶弱的正能感,有益處。但卻也無形的弱化了劉備本身的一種自強剛毅、百折不撓的硬漢個性。

    古代人知識面窄一些,坊間街談或聽書,大多以善與惡、忠與奸判定是非。現代社會人們思維發散,崇尚個性,很多事物發展,不再只是從簡單的是與非表象去評斷,還會從人性、邏輯、哲理等,去展開更深層的思維。這是社會的進步。

    民間布衣起家,東飄西蕩,半生漂泊,歷經磨礪,終創得一份基業。僅憑一份仁善處事,就能成功嗎?!

    絕對不會。創業,仁善可以是加分項,但亂世中,仁善也可以是阻礙項。

    細細再讀劉備

    能夠在亂世中拔眾而出,絕對有其過人的地方。個人魅力、胸懷堅志、愈挫愈勇、堅忍執著,應該是都匯於一身的人。

    劉備,現時再看,實乃硬漢也!

    空說無用,人肉扒一扒史栽各料,乾貨說話。

    一 少年有志

    《三國志》、《三國演義》均記載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意思不外是帝王名族之後。這個不便考究多議。就算真的,劉勝娶了多少老婆,下一代一分岔一分枝,誰知道到哪了。現代人也不認這個。反正劉備少年沒了父親,與他媽靠編蘆蓆買草鞋為生,是事實。

    到是他家籬笆牆邊上,有一顆巨大的桑樹,枝葉繁茂象車蓋一樣,非同一般。有人說能出貴人。

    劉備小時候是孩子王,曾指著這樹說:“我以後一定會乘坐這個羽蓋車。”說明心中有慧根。

    當年秦末,項羽、劉邦見到始皇車攆,也曾發出豪言感慨。這點到有類通處。

    劉備年輕時,不喜歡讀書,喜歡音樂、服飾。但又沉穩少言,善交朋友,尤其豪俠之士。不少年輕人都聽他的,願意跟著他。

    由此可見,劉備天生有當大哥的範兒,有自來氣場。如果自身沒兩三下子能文能武的手段,手下小弟也不會信服,別說日後的關張了。

    二 鞭打督郵

    漢靈帝末年,黃巾起義。劉備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幫助朝廷征討黃巾。拉隊伍,錢說話。劉備哪來的錢。史料載是中山人富商馬販張世平、蘇雙資助。二人是見到劉備不凡,還是劉備有“巧取豪奪”之能,不好定論。但無論哪種,劉備用此拉起了隊伍,都是能力。

    劉備征討有功,被任命為安喜縣縣尉。不久,有督郵巡視安喜縣。督郵是代表太守巡視督察下面所屬各縣鄉的一個官職,官不大但權力大。劉備登門求見,督郵端架子不見,讓劉備在外面等著。劉備呢,扯了根粗的柳枝,衝了進去,對著督郵一通劈頭蓋臉的狂抽。又將縣尉印綬套在他脖子上,然後棄官走了。由此可見,劉備年輕時可不是什麼隱忍退讓講善之人,也是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該出手時就出手。{按:羅貫中小說中,把這段編在張飛身上了,是為刻畫他筆下各人物特性。史載實際為劉備親為}

    三 經略徐州

    劉備跑路後,先後跟過都尉毌{guan}丘毅、中郎將公孫瓚,從徵黃巾。多次建有戰功,又被任命為平原縣縣令,還兼任平原國相。期間,本地有個叫劉平的官吏與劉備不和,派了刺客晚間行刺劉備。結果刺客打聽劉備為人後,不忍下手,還把來由告知了劉備。可見,劉備在人格魅力方面,絕對有一些屬於自身的東西。

    天下爭鋒,當時袁術、公孫瓚、陶謙有私下結盟,袁紹、曹操、也有私盟。曹操打徐州牧陶謙,劉備當時依附公孫瓚,公孫瓚便派手下田楷與劉備前去救援。陶謙很欣賞劉備,劉備到徐州後,陶謙又撥了四千丹楊兵給劉備。劉備於是離開田楷,依附陶謙。後來陶謙病重,極力迎請劉備主政徐州。劉備確實推讓過。陶謙病逝,徐州士族又力勸劉備接管。劉備在眾望中主政徐州。由此可見,劉備在個人行事處事上定有自身的令人佩服的魅力。不然,一外來戶怎麼能會讓徐州士族擁戴。

    四 東飄西蕩

    劉備得徐州,袁術心中有忿。派兵來打,劉備與之戰於淮陰一帶。曹操此時團結一切與袁術為敵的力量,上表舉薦了劉備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

    劉備與袁術相持在外時,流寇呂布趁機襲取徐州。這期間,劉備勞心疲身,在袁術。呂布間周旋。曹操東征,並增兵糧、補兵馬,資助劉備。後來輾輾轉轉,曹操、劉備一方終得擒殺呂布、打殘袁術。

    劉備隨曹操到許縣,曹操上表舉薦劉備為左將軍。很敬重劉備,出門同車,坐則同席。這點上又說明劉備自有人格魅力處,做人不卑不亢。曹操都沒敢拿他當手下待見,以兄弟聊歡為主。由此可見,劉備自帶大哥氣質,不是願屈居人下的主兒。

    劉備也怕曹操生忌不容,在許縣時,每日種菜,以表無大志。曹操曾閒聊與劉備:“當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我。袁紹之流,不值一提。”正在吃飯的劉備,驚訝的把手中的筷子失落於地。

    不甘居於人下的劉備,得機逃出許縣,殺回徐州,重聚人馬。其間,曹操派兵來剿,劉備艱難維持,東飄西蕩,先後投過袁紹、劉表。袁紹、劉表均待若上賓。可見,劉備此人,雖形式上被動顛簸,骨子裡做事,從未令他投靠過的人物輕怠。尤其劉備兵敗投在劉表處時,劉表更是忌憚他的才能,而處處予以掣肘。其間,劉表派劉備進軍博望縣抵抗曹軍。劉備親自指揮設下伏兵,大敗曹將夏侯惇。

    五 創業初成

    曹操大敗袁紹後,挾得勝之師南下荊州。劉表正巧病逝,其子劉琮膽怯求降。劉備一路避退到夏口。後與孫權結盟,在赤壁大敗曹操。然後借劉表長子劉琦之名,奪得荊州南方四郡。

    劉琦病死,下屬一致推舉劉備當了荊州牧。孫權也看到了劉備不斷勢力壯大,意欲更加鞏固聯盟對付曹操,將妹妹嫁給劉備,並在京口相見,相談甚歡。

    此時,前半生顛簸流離的劉備,才算有了一點根基。可是這一點根基,還是處在曹操、孫權交錯地界的眼皮子底下,隨時會燃起烽煙。一心創出一番大業的劉備,怎肯安於現狀,也不可能安於現狀。

    六 終成基業

    益州牧劉璋闇弱,怕早晚曹操吃掉益州。他手下有人已心向劉備,獻計道:劉備懂軍事,又是同宗,可請劉備來助力。劉璋同意了這一建議。於是又出兵、又出錢,相邀劉備。

    劉備兵發益州邊境,可是遲遲不發兵攻打事先約好要打的的邊境軍閥張魯,還不斷要兵要糧,並且在駐地廣施恩德,籠絡人心。劉璋發現引狼入室已晚。劉備半生蹉跎,閱歷增長,已不是當年心仁心善創業就能達成的心思了,為了大業有成,也下了狠心。雙方生怨,終於兵戎相見。交戰一年多,劉璋投降。劉備拿下益州,三分天下終得其一。

    益州若想安固,必得漢中在手,做為屏障。隨後。劉備又傾益州全部兵力、物力,與曹操爭奪漢中。劉備親上前線,趁曹操援軍未到之時,襲破曹將夏侯淵,拿下漢中。這也是他多年與曹操為敵,打的唯一一場大勝的吐氣仗。待曹操親自到後,劉備又採取了以山險拒守不戰的策略,迫使糧草難以跟進的曹操無奈退兵。

    至此,三國鼎力,互相掣肘,方成定勢。

    白手起家,半生闖蕩的劉備,終於在無數次的漂泊中,無數次的執著中,走向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手撫略已發白的鬍鬚,劉備想起當年多少個悽風苦雨中,他還在軍帳裡躊躇未眠,想起多少個烽火戰鼓中,他還在怒吼衝殺。一切皆已走過,一切緣於不忘初志,一切感恩執著不怠。

    成王敗寇先不論,權謀與厚黑先不談。劉備這種對於事業,抱沐風櫛雨、百折不撓的信念,懷永不言敗、執著向前的精神,對於今人來說,是永遠在讀三國時,值得敬佩和借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未婚的男人會娶離婚帶孩子的女人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