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亡國之君的下場大都很不堪,或被殺或受辱,很少有得以善終者,司馬懿的第六世孫、東晉末代皇帝-恭帝司馬德文,便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

    司馬德文是司馬懿的第六世孫,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次子,安帝司馬德宗的親弟弟,出生後不久被立為琅琊王。雖然是親兄弟,但司馬德文聰明睿智、洞悉時局,明顯著要比哥哥正常太多,因為安帝跟祖上惠帝一樣,也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白痴。

    按照《晉書》的說法,安帝竟然能蠢到連冬夏、溫涼的區別都分不出來,衣食起居若沒有人照顧,根本就不能自理(“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見《晉書·卷十·帝紀第十》)。

    由這樣一位白痴皇帝臨朝,晉朝將面臨怎樣的兇險,可想而知。所以為協助白痴哥哥坐穩皇位,司馬德文可真是操碎了心,年紀輕輕地便出來做事,歷任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將軍、侍中、司徒、錄尚書六條事、車騎大將軍等重職,力所能及地匡救國家,儘量不讓司馬家的江山敗在自己手裡。

    然而,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儘管司馬德文苦心經營,但依舊難以匡救日益敗壞的時局,更無力對抗竊持國柄、口含天憲的權臣司馬道子、司馬元顯、桓玄和劉裕等人。他所能做的,只是在權臣們的許可範圍內,做一些小修小補的“動作”,根本無力改變整個局面。

    權臣桓玄一度篡晉,此時的江山易主已成事實,如不是將軍劉裕力挽狂瀾,司馬家的國祚早就提前20年滅絕。然而劉裕也不是忠誠如一的臣子,他內心底想做的事情,跟桓玄別無二致。所以等到他完全控制住局勢後,自然也就走上篡位謀國之路。按說安帝這樣讓人省心的傻皇帝,有志於篡國的權臣還是蠻喜歡的,大可以不用將其殺掉,就可以順利地完成改朝換代的大事業。

    然而,傻子皇帝終於還是被劉裕給弄死了,死因有被毒殺、被勒殺兩種微妙區別。至於劉裕為何最終選擇殺掉安帝,據說是因為當初盛傳一句讖語“昌明之後有二帝”(“昌明”是孝武帝司馬曜的字),劉裕為應合讖語所以才下定狠心。劉裕殺掉安帝之後,便立司馬德文為皇帝,也就是晉恭帝,時在公元419年。

    作為絕頂聰明之人,恭帝司馬德文很清楚,要想在劉裕手下保全首領,除了積極地配合改朝換代的工作外,再無其他方案可行。所以等到劉裕的黨羽傅亮手持草擬好的禪位詔書,入宮逼迫恭帝謄抄時,恭帝假裝欣然接受之狀,親自執筆抄寫詔書,並對左右說:“桓玄篡位時,晉室已經失去天下了,正因為劉公的匡扶,才延長了將近二十年的國祚。今天實行禪讓之事,我是心甘情願的。”

    傅亮諷晉恭帝禪位於宋,具詔草呈帝,使書之。帝欣然操筆,謂左右曰:“桓玄之時,晉氏已無天下,重為劉公所延,將二十載;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書赤紙為詔。見《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九·宋紀一》

    公元420年,東晉恭帝司馬德文將帝位“禪讓”給劉裕,正式結束晉朝155年的國運,由此開啟南朝時代。劉裕稱帝后,表面上對司馬德文很是優待,不僅封他為零陵王,還允許他保留天子名號、威儀,一同當年晉武帝對待魏元帝,但內心深處卻早藏殺機。

    恭帝退位後,整日閉門不出,時刻同褚皇后共處一室,而且所有飲食均由皇后親自烹煮,以防止劉裕加害。但儘管防備如此緊密,卻依然難以逃脫劉裕的毒手。就在第二年,劉裕利用褚皇后的哥哥褚淡之,讓他借探望妹妹褚皇后的名義,利用帝后二人分隔的機會,派親兵潛入零陵王府,用棉被悶殺司馬德文。司馬德文遇害時,年僅35歲。

    王自遜位,深慮禍及,與褚妃共處一室,自煮食於床前,飲食所資,皆出褚妃,故宋人莫得伺其隙。九月,帝令淡之與兄右衛將軍叔度往視妃,妃出就別室相見。兵人逾垣而入,進藥於王。王不肯飲,曰:“佛教,自殺者不復得人身。”兵人以被掩殺之。帝帥百官臨於朝堂三日。引文同上。

    因為晉朝的歷史由西晉、東晉組成,形同兩次亡國,而且每一次亡國時,莫不是以帝王被殺為結局(西晉亡國時更慘,大批宗室成員被屠戮,皇陵被髮掘殆盡),聯想到當年司馬家對待魏朝皇帝的史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真是天道輪迴、報應不爽。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其實,劉裕要殺晉恭帝,早在公元418年就有了痕跡。

    當時手握軍政大權的劉裕,已經有篡位之心,不過他聽到一句讖語,說昌明之後尚有二帝。也就是說在晉孝武帝司馬昌明後還得有兩任皇帝,他才能得帝位。

    當時晉孝武帝已過世,晉安帝司馬德宗在位。

    司馬德宗是個白痴,劉裕於是派人去謀害他。

    不過,司馬德宗雖然傻到生活不能自理,但他有個好兄弟司馬德文,明白獨掌大權的劉裕有篡位之心,因此一直寸步不離地照料他,所以想要下手一直沒有機會,直到司馬德文生病在床,劉裕才找到機會毒殺了司馬德宗。

    司馬德宗死後,劉裕便迫不及待地立司馬德文為帝,是為晉恭帝,這年是公元419年,也是這年,劉裕被封為宋王。

    司馬德文做了皇帝,朝政卻都由劉裕說了算,而劉裕對晉王室有才能的人瘋狂打壓,許多司馬皇室的人為了活命不得不投靠了北魏,而且司馬德文若是有兒子出生,也會在他的命令下,被人陰謀殺掉,劉裕幹得太不人道,但性格隱忍謹慎的司馬德文看著這一切,只能聽之任之。

    公元420年,劉裕已經57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那就是遲暮之年了,他急切地想在有生之年坐上皇帝之位,可是他又不能對司馬德文直言:“小弟,懂事的話你就把帝位讓給我。”所以,劉裕在自己的王宮宴請文武大臣,並在宴會上說,桓玄篡位的時候,皇鼎和天命就發生了轉移,是我光復了晉室,又南征北戰,平定了四海,現在我功成名就,地位已經只在皇帝之下了,俗話說“物皆忌盛,非可久安”,我看我還是告老還鄉才是。

    大臣們沒聽明白他的意思,還是像往常一樣對他高唱讚歌,歌頌他的功德。

    宴會一直持續到晚上,大家才告辭。

    這時候,中書令傅亮已經隨大夥走出了宮門,當他看見天邊劃過一顆長星,突然靈光一現,趕緊又回頭求見劉裕,表示他會很快回來的。說完,就直奔皇城建康找司馬德文去了。

    在傅亮的示意下,司馬德文很快明白了劉裕的意圖,於是趕緊寫了禪讓詔書,並對傅亮說:“桓玄篡位的時候,晉氏就已經沒有了天下,若不是劉公倡大義,晉氏才又得了二十多年的延續,如今我很願意把帝位禪讓給他。”

    司馬德文接著便遜位回到了琅玡王府,這樣劉裕想學堯舜禪讓,也就沒有了機會,不過,他還是在文武大臣面前不肯接受司馬德文的禪讓詔書,於是文武百官不得不一再上表勸進,就這劉裕還是不同意,最後欽天司上表說天文祥瑞有二十多次,這些天相無不預示著新帝登基是順應天命,於是乎,劉裕這才登基上位,改國號劉宋,而他則是宋武帝。

    皇帝是當上了,可劉裕一直記著“昌明之後尚有二帝”這句話,再說斬草要除根,這道理他比誰都懂,看看太子劉義符還年少不更事,他更是有一百個理由要殺掉司馬德文。

    於是,劉裕讓前琅玡郎中令張偉去毒死司馬德文。

    張偉是個忠臣,他覺得與其為了求生而毒殺舊主,還不如自己死了拉倒,所以他在路上把毒藥餵給了自己。

    事情發生後,劉裕愈發覺得司馬德文是人心所向的君主,而自己雖然得禪讓獲得了帝位,卻根基不穩,於是殺心愈強。

    又命太常褚秀之兄弟去毒殺司馬德文。褚秀之兄弟都是司馬德文的小舅子,說是去看望他也算是個理由。

    這二位也是沒底線的貨,為了升官發財是能把親爹都賣掉的貨,所以劉裕才選了他倆去幹這件事。

    沒想到司馬德文自從禪讓後,一直很害怕自己會像哥哥晉安帝一樣“突然暴死”,所以他一直和褚皇后呆在一起,就連吃喝都由褚皇后親手製作,這樣一來,褚氏兄弟還真找不到機會下手。後來,還是使計騙走了褚皇后,命士兵將司馬德文用大被子捂死。

    劉裕得知訊息後,停朝三日,率文武百官集體哀悼,並親臨送葬。

    其實,就算當時繼位的不是司馬德文,是司馬德武,或者隨便司馬家的誰,最終都是會被劉裕殺死,因為“昌明之後尚有二帝”就像一根魚刺一樣,紮在劉裕的心裡,如果不除,他的帝位能坐穩嗎?

  • 3 # 歷史有知社

    南北朝之前的禪讓,皆能厚待前朝禪讓之君。而自南北朝起,王朝之間的禪讓便陡然血腥,不但禪讓之君的性命罕能保全,前朝宗室也多被殘害。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南朝宋武帝劉裕,那為何劉裕要首開惡例,弒殺禪讓之君、並將晉宗室屠戮殆盡呢?

    其一,晉司馬氏雖已淪為傀儡,但仍受到士族們的擁護,其政治號召力不容低估。在晉室南渡之後,有兩次權臣篡國不成,皆與此密切相關。一次是東晉初年的王敦之亂,王敦為丞相王導的堂兄,其與王導共同輔佐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而長期擔任大將軍一職。東晉初期的實權,完全掌控在琅琊王氏的手中,時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

    其後,王敦以清君側為名,率軍攻入建康(今南京),得以專擅朝政。但王敦卻圖謀篡位不成,皆是遭到其他北方流亡士族的反對,最終王敦身死軍敗。另一次是桓溫篡國未果,桓溫可以稱得上是東晉的“曹操”,戰功赫赫,滅成漢而收復蜀地,並多次北伐,進入關中並收復舊都洛陽。桓溫獨攬朝政十餘年,操縱廢立,但圖謀帝位不成,也是受制於朝中王謝等勢力。桓溫死後約三十年,桓溫之子桓玄起兵於荊州,並率兵進入了建康,逼晉安帝禪位給自己,並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但桓楚政權,最終卻被劉裕所滅。

    劉裕弒殺晉朝禪讓之君,並屠戮晉宗室,應是受了王敦、桓溫的失敗啟發。

    其二,司馬氏乃北方大士族出身,又享國一百五十餘年,根系龐大。司馬氏能從曹魏的手中篡得天下,一則是因司馬懿父子的戰功與威望;二則是司馬氏本就為大士族出身,宗族繁盛、世世為官,而有堅實的統治基礎。而今,司馬氏又享國一百五十餘年,其根系就更為龐雜。

    而劉裕雖雲是漢宗室劉交之後,卻出身貧寒,既缺乏名望,又無宗族根基。故而,雖然權力在手,卻對司馬氏頗為忌憚。

    其三,司馬氏得國不正,而引來的痛恨。歷代權臣篡位,司馬氏的篡國行徑是最遭人鄙夷的。據《晉書》記載:明帝(司馬紹)時,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用文帝末高貴鄉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即是司馬懿的子孫,都為司馬懿父子得天下的手段而感覺到羞愧,並感慨道:倘若如此,晉朝的國祚也不會長遠。司馬懿是腹黑心狠的形象代表,為篡位奪權而行詭詐之術,並公然背棄誓言,大肆誅戮曹爽及其黨羽,誅戮太重、牽連過廣而令當時的名士都為之減半。而司馬師鴆妻廢帝、司馬昭弒殺魏帝,也都臭名昭著。雖其事已遠,卻難以令人泯忘,故而,給其子孫帶來了。

    參考史籍:《宋書》、《三國志》、《晉書》等等

  • 4 # 藝文雜記
    前車之鑑,擔心復辟

    桓玄篡奪晉安帝之位後沒有殺了安帝,正是劉裕聯合眾人以勤王之名起義造反,殺了桓玄,從江陵迎回安帝得以復辟。他經歷了幾乎整個事件始末,深深的知道根基不穩,眾人不服的下場。恭帝禪讓後,他如不找機會除了恭帝,別人也隨時有機會以勤王之名再次造反,前車之鑑,不能重蹈覆轍。

    恭帝聰慧,必為後患

    歷史記載,晉安帝昏庸遲鈍,甚至連一句整話都說不全,可見也沒有當帝王的才能。但是恭帝卻是正常人,甚至聰慧,留這樣一個前朝皇帝在世上,劉裕肯定日日不安,擔心不已,不如斬草除根,雖留罵名,但可絕後患。

  • 5 # 歷史研習社

    漢魏晉三朝的更替都是透過禪讓的方式。魏晉的開國皇帝對於前朝禪讓的末代君主都予以很高的待遇,但當晉朝最後一任皇帝晉恭帝將皇位禪讓給劉裕後,得來的卻是殺身之禍。那麼劉裕為何要一改前朝不殺禪讓君主的傳統,殺害晉恭帝呢?

    劉裕出身低微

    劉裕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雖說是漢朝皇室後裔,但到劉裕出生之時,漢朝早已滅亡一百多年。在劉裕出生之後沒多久,母親就去世。其父劉翹因家裡窮,無力請乳母給劉裕哺乳,多次想要拋棄劉裕,最後靠的是族裡伸出援手,劉裕才能夠長大成人。劉裕年輕之時因為家裡窮,做過砍柴、種地、打漁以及賣草鞋等工作。

    雖說後來劉裕因為軍功平步青雲,最終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但仍然改變不了其貧苦的出身。在非常看重出身的魏晉時期,劉裕的這種貧苦出身非常被世家大族所瞧不起。作為世家大族代表的司馬氏皇族,劉裕會有一種報復心理,想要除之而後快。

    劉裕即位之時年紀較大

    劉裕稱帝之時已經五十多歲,在古代缺醫少藥的時代,五十多歲已經是一個相對較大的年齡了。劉裕也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在登基之後就知道自己來日無多,而自己的長子劉義符還年幼。劉裕擔心自己去世後,這些老臣會對自己的兒子的不利,甚至會擁立晉恭帝復辟。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劉裕必須要為自己的後代考慮,把晉恭帝殺了以絕後患。

    劉裕經營根基尚淺

    曹氏代漢,司馬氏代魏都是至少經歷兩代人的政治經營,而且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來培植自己的勢力。公元404年劉裕是透過消滅桓玄叛亂進入晉朝的政治中樞,才一代人16年的功夫劉裕就滅了晉朝。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劉裕還要平定內亂,滅後秦和南燕,對於自己在朝中的人脈經營花費的精力並不是很多。加上劉裕出身貧寒,掌握朝政的世家大族對於劉裕並不是百分百支援。

    這種根基尚淺的情況下改朝換代,前朝的皇帝對於自己就會一定的威脅。因此必須把前朝的皇帝以及皇族在肉體上徹底消滅,以防他們會有復辟的危險。被劉裕自己打敗的桓玄就因為在稱帝之後沒有殺了晉安帝,給諸侯討伐的口實。

    司馬氏皇族仍有人才出現

    (晉恭帝畫像)

    雖說晉安帝即位後,由於東晉內亂,晉朝宗室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但畢竟司馬氏在南方經營長久,仍有一定的實力。晉朝的宗室司馬休之和司馬楚之等人都在地方擔任要職,更是司馬氏中的傑出人才。在劉裕代晉之後,司馬休止和司馬楚之等殘存的晉朝陸續都往北投靠了北魏。如果劉裕仍讓晉恭帝活著,會給北方的晉朝宗室以南征的藉口。

    被劉裕殺害的晉恭帝雖說末代皇帝,但其既非昏君也非暴君,而且人還很聰明。晉恭帝曾長期在晉朝擔任軍政要職,其兄晉安帝因為身體原因不能親政。晉恭帝司馬德文就長期幫助佐晉安帝處理朝政。劉裕在稱帝之時年紀已大,而自己的兒子還小,自己的兒子在政治上根本不是晉恭帝司馬德文的對手。留著司馬德文對於劉宋政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因此劉裕不可能留著晉恭帝。

    參考文獻:

    王子今、方光華:《中國歷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祝總斌:《晉恭帝之死和劉裕的顧命大臣》

    王永平:《劉裕誅戮士族豪族與晉宋社會變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虎斑蘭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