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老師財經
-
2 # 財經王大拿
對於目前的A股市場,很多人認為價值投資並不適用,因為上市公司業績有問題的很多。
近日,又一家上市公司因為業績造假而被處罰,但是另投資者大開眼界的是,受了處罰不但股價沒有下跌,反而逆勢大漲,難道這是傳說中的“利空出盡”?讓我們看下這個業績造假的上市公司,歡瑞世紀。
四年財務造假
7月29日,歡瑞世紀公告: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重慶監管局下發的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該告知書顯示,歡瑞世紀自2013年以來,存在多項業績造假情況。重慶證監局擬依法對該公司及相關個人作出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
主營
從歡瑞世紀的主營可以看到,它是一家影視公司,行業本身而言,有著很高的毛利率,側面反映了,娛樂圈為什麼那麼吸引人的原因。
但是它的業績如何呢?
財務
從財務報表上看,表面上2016年和2017年的業績都表現的相當好,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雙雙大漲,只是2018年出現了放緩的跡象,但是如上面的處罰告知書,歡瑞世紀的業績,存在著大量的水分。
水分在哪呢?
應收賬款
觀察這幾年的應收賬款以及存貨,你就會發現,存貨和應收賬款,都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也就是說,存在著大量虛增收入以及沒有及時計提損失的情況,再換句話說,本身影視業就包含著太多可以“洗錢”的可能,而歡瑞世紀將收入提前確認,損失延後,造成了年年業績大好的局面,這就是癥結所在。
對此,監管部門進行了頂格處罰60萬。
逆勢大漲?
歡瑞世紀
從K線圖上可以看到,在被頂格處罰之後,歡瑞世紀不但沒有下跌,反而上漲,而且,漲停了!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哪吒》的發行方為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也就是說,它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是上市公司光線傳媒。
歡瑞世紀,借《哪吒》的東風而大漲的理由,並不充分,更可能的是,部分機構可能趁《哪吒》大熱而拉昇股價,因為歡瑞世紀還面臨著的問題,是大股東的高比例質押,再向下的風險,甚至會影響到控制權。
注意投資風險
作為財務造假而言,筆者認為目前的股價,並沒有深刻反映造假產生的嚴重後果,雖然很多影視類公司,在應收賬款這塊,大多都採取著提前確認的方式,但是歡瑞世紀所產生的麻煩,顯然要大的多。
同時由於重組前後,它的業績都存在著造假的情況,很可能面臨著投資者索賠。
再加上,如前所述,大股東的股權質押:
股權質押
大股東股權質押的問題相當嚴重,有著很嚴重的投資隱患,只不過,被這兩天股價的“頑強”,所掩蓋。
結語
隨著監管的嚴格,近幾年不斷有上市公司業績暴雷,甚至監管已經開始調查會所,比如這兩天的熱門瑞華會計師所。
另一方面,暴雷的公司往往股價會承受很大的壓力,也不乏退市情況的發生。
所以,當投資者看到歡瑞世紀“逆勢大漲”之時,且不可掉以輕心,以為還是過去的“利空出盡是利好”。
如今的資本市場,業績造假的上市公司,還是規避為上。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的一股清流,更多投資案例與邏輯思考,敬請關注!
-
3 # 琅琊榜首張大仙
3年前30億成功借殼上市,李易峰、賈乃亮等眾多明星藉著歡瑞世紀(000892.SZ)實現了財富夢。如今,隨著歡瑞世紀公告的陸續更新,公司更多的違法細節也曝光了。狂秀財技,財務造假觸目驚心。
連續4年財務造假,證監會頂格處罰60萬元
7月30日,歡瑞世紀釋出公告稱,公司於2019年7月29日收到中國證監會重慶監管局下發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稱歡瑞影視未能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 2013 年度、2014 年度、2015 年度及2016 年半年度的財務資料,導致歡瑞世紀公開披露的重大資產重組檔案存在虛假記載及重大遺漏。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美國的優勝劣汰和中國的處罰力度過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說到註冊制,美國註冊制實行長達80餘年,探索出一套完備的制度體系懲處追責上,美國注重嚴刑峻法、集體訴訟和公平基金,讓財務造假公司付出慘痛代價。
一是美國對證券欺詐嚴刑峻法,中國處罰過輕。
二是在美國財務造假者可處以500萬美元罰款和25年監禁,不亞於與持槍搶劫等惡性犯罪。
但是中國虛假披露懲處力度過輕,最高刑期僅三年,處罰金額最高60萬元,無異於放縱違法犯罪。
舉個例子你就會明白了:
如果有一單買賣,弄虛作假你可以賺1億,但一旦被抓到頂格罰60萬(被抓機率又低),這買賣你敢冒險做嗎?
第二,為什麼這幾年白馬股造假特別多?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近一年以來,許多白馬股被爆出了業績造假的訊息!為什麼以前沒有,而現在有呢?
1)稽核力度加強了;
2)風口浪尖,沒人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3)新的處罰力度即將出臺;
其實前兩點都是建立在第三點的基礎上形成的。說白了,以前的造假,頂格罰款才60萬元,最多受到輿論的譴責,股價跌去一定的空間,市值蒸發一點而已。所以助漲了大家的造假氣焰。
但是在2018年年底,2019年年初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提議提高處罰上限,並且加入一定量的“刑法處置”!
所以,當許多上市公司看到“刑法”處置的新規之後,就害怕了,畢竟罰錢、虧錢可以再賺,但是進了大牢可就沒法賺回來了,時間是有限的!
既然如此,許多上市公司,包括白馬股,就開始自行爆雷,“坦白”業績造假的行為。其實為的就是在目前舊規則下,逃避未來新規的處罰。但是由於“罪孽深重”,民憤難平,被新的管理層嚴加處罰,之後就出現了現在的稽核力度加強的結果。
總結所以,歡瑞業績造假其實就是避免新規“刑事”責任,想要在舊規之下“坦白”,或者被嚴查的一個結果。只能說,重罰之下,才有安寧,未來的處罰力度必須提高,這才能讓價值投資的資金,敢於入市長線持有。
否則,白馬股造假,比垃圾股造假,更可怕,更害人不淺!
回覆列表
最近中國的資本市場真是不太平。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件頻頻被曝光,2019年A股市場轟動全中國的先是康美藥業、康得新、後有歡瑞世紀財務造假被爆光。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很多而且比較複雜。下面我們從上市公司本身和審計機構兩方面,來分析上市公司造假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一、從上市公司本身分析,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主要體現在:1、利益驅使
馬克思說:“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會大膽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這句話不只是對“資本家”,對任何人都同樣適用。這是由人的“貪性”決定的。企業為了上市,從而達到籌集資金的目的,在經營管理方面的能力達不到上市公司持續上市之目的時,便開始想那些“歪門邪道”的方法了。要不然,就無法上市,或者剛上市不久就要面臨退市。
2、造假成本偏低
我們看看關於上市公司造假,國外和國內相關法律的規定存在的差異:
美國薩班斯法案規定,上市公司的主要高管必須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負責,一旦財務報告存在違規不實之處,將按照證券欺詐被判處最高25年的徒刑,對犯有證券欺詐的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分別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對違法的註冊會計師可判處10年以下監禁或罰款。而我們國家對於欺詐發行罪刑法最高刑期為5年,罰金是募集資金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
如萬福生科欺詐發行案中,公司原控股股東、董事長兼總經理龔永福犯欺詐發行股票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犯違規披露重要資訊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10萬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10萬元。綠大地欺詐發行案中,公司原實際控制人何學葵犯欺詐發行股票罪、偽造金融票證罪、違規披露重要資訊罪、故意銷燬會計憑證罪,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60萬元。
造假始作俑者因欺詐發行罪最多判五年有期徒刑,數罪併罰才可能刑期超過五年。
從上面的處罰力度來看,中國關於證券發行欺詐量刑明顯偏低,這也是導致上市公司造假屢禁不止的最主要原因。法律沒有起到真正的震懾作用。
3、A股股票發行採用核准制,也促使公司上市更加趨向於包裝自己
我們國家的A股股票發行,一直是監管部門採用核准制。核准制下證券監管機構對申報檔案的全面性、準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審查,還對發行人的營業性質、財務狀況、經營能力、發展前景、發行數量和發行價格等條件進行實質性審查,並據此作出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的價值判斷和是否核准申請的決定。對公司上市進行實質性稽核,其實是由證監會在判斷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也就是說,如果證監會稽核通過了,那就意味著這家公司的股票具有投資價值。因此,也促使有些公司刻意包裝自己,如果不包裝,就不能透過證監會的稽核,也就意味著公司不具有投資價值。因此導致公司為了透過監管部門的稽核而想法設法去包裝自己,各中介機構也就變成了“化妝師”。
二、從會計師事務所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1、註冊會計師缺乏獨立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註冊會計師的地位非常尷尬,會計師事務所接受上市公司的委託,審計費由上市公司支付,註冊會計師對委託人進行審計。在這樣的境況下,註冊會計師如果不聽委託方的安排,可能面臨著要去“喝西北風”的處境。另外,公司上市離不開券商、律師,公司上市主要靠券商和律師進行包裝。註冊會計師承擔的風險最高,而收費卻是最低的。審計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2、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收費方面,惡意競爭現象嚴重
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為了攬活,不惜超低價出手,為了降低成本,註冊會計師只能減少審計程式,壓縮審計時間,審計程式流於形式。會計師事務所老闆招聘大量剛畢業且沒有經過培訓的學生或實習生直接上現場去做上市公司審計,導致審計質量大大降低。
3、會計師事務所目前實行的特殊普通合夥制也是導致審計質量降低的原因之一
現在具有證券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都是特殊普通合夥企業,每個合夥人負責一個部門,這些部門的員工大多在40人左右,大的有上百人。實際上這些部門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公司,每個部門的業務市場由部門合夥人負責去開拓。這個部門的人員招聘、工資、管理均有部門合夥人說了算。部門收入給會計師事務所繳納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後,都有部門合夥人負責分配。這是一種變相掛靠,有點類似建築公司資質掛靠。部門合夥人為了能取得更高的利潤,想盡一切辦法去節約成本,把審計質量拋卻腦後。這樣的合夥制度,怎麼能保證審計質量呢?
總而言之,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很多,這裡僅從上市公司本身和會計師事務所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