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國逐鹿
-
2 # 戴草帽的小老鼠
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桃園結義的故事家喻戶曉,在歷史上,劉關張三人也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陳壽描述),由此看來,《三國演義》對劉關張三人感情的描述也並不誇張。
劉備、關羽和張飛關係這麼好,難道真是冥冥中有天意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繼而至死不渝?結合《三國演義》的描述,我談談個人看法。
一、劉關張均是有誠心匡扶漢室之人。
劉備本身就是漢室宗親,對漢朝安危自然是心急如焚,但苦於自己家境不好,想報效朝廷而無門,只得對皇榜長嘆;張飛本是一個有家有業的小土豪,但他也是關心國家大事的人,聽得劉備嘆息,經打聽後得知劉備是為國而嘆,瞬間肅然起敬,馬上請劉備吃酒談心。
如果說劉備和張飛那時只是沒事閒聊,那麼關羽則是促成三人走到一起的直接因素。按小說的交代,關羽當時是急著去投軍,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關羽是終於漢室的。畢竟那時候天下大亂,關羽沒有因為自己犯罪的身份破罐破摔去投靠黃巾,反而是大膽去應徵朝廷部隊,只能是說他的心還是向著國家的。
有著共同的目標的三人機緣巧合走到一起,當然是很珍惜對方了,於是乎,下來就順理成章的結義了。
二、三人天生異相,使得他們看重彼此。
先看劉備的樣貌,最明顯的就是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超大的耳朵和超長的雙手讓人印象深刻;張飛長相則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整個人看起來很是威武雄壯;關羽的更明顯,髯長二尺,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劉關張三人的外貌,放其中任何一人走到大街上,都會引起人們側目。再者說,在古代封建社會,對長相奇異的人,素來認為是被認作是將有大作為的人才。一個尚且如此,三個聚在一起,這不是天意麼?
三、關羽張飛二人誠心跟隨劉備。
劉關張三人中,其實張飛家底最優,關羽武藝遠強於劉備,但兩人都誠心臣服於劉備。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劉備皇室宗親的身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寬幾待人、宅心仁厚的本質。這些特質從後來的三讓徐州、帶百姓逃亡等細節都可以看出來,加上關羽和張飛忠勇重義的氣節,三人是真正的做到了同甘共苦。
儘管劉關張三人的相遇表面看來是偶然,但結合他各自特性分析看來,三人真是有一種說不出的緣分,就像冥冥中有所定一樣,這也成了他們一直堅信並至死不渝的信念。
-
3 # 禁街虎1
我們中國有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通俗點說就是啥樣人找啥樣人。那劉關張三人是啥樣人呢?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獻帝在族譜裡尋找,竟然真的找到了劉備的輩分排序(當然了,族譜裡不可能標有劉備的名字,但是從祖輩往下排,序列是對的)所以獻帝以叔稱之,劉備也就成了大家熟知的劉皇叔。他對於光復漢室這個念想,久久不能忘懷,只是英雄不得志,無法實現構想。
關羽,中華民族大多數人推崇的忠義之人。雖然是一介布衣,卻也是胸懷天下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劉備不謀而合,所以願意走到一起,聽從差遣。
張飛,市井裡的英雄。說張飛是靠屠豬賣酒為生,家裡頗有些資產,儼然就是不愁吃喝的小資產階級。但是張飛並不安於現狀,他的大眼睛裡看到的也是漢家王朝的衰落,人民忍受軍閥壓迫的困境。既然遇到劉備關羽這樣談得來的哥們兒,那當然是一拍即合。
事後證明,這三人抱成團真的很有力量,他們東伐西討,南征北戰,從對抗黃巾軍開始,一直到益州建國,三人都是關係極好。關羽被殺,劉備以此向東吳尋仇,幾乎是盡起全國之精兵,不論是出於政治目的還是私人感情,每當看到劉皇叔怒不可遏、起兵伐吳的時候,都會感嘆一陣。
可能有的朋友會問,關張二將都是勇武過人的將領,也都是人們認可的萬人敵,為什麼會聽命於織蓆販履的劉備呢?怎麼不去投奔袁紹和曹操?
劉關張招募鄉勇,對抗黃巾軍的時候,袁紹和曹操還都是朝廷官員,並沒有單獨勢力。袁紹是司隸校尉,在京幫皇帝督察百官,曹操是洛陽尉,轉升為兗州太守。而此時,正是黃巾軍鬧得厲害的時候,他們沒有自立山頭的機會。劉關張也正帶著鄉勇和黃巾軍作戰,大家互相見面的機會都少,怎麼可能成為兄弟、戰友?
至於韓馥、孔融這些人,雖然有自己地盤,也都有了自己的聲名,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關張二人不可能去他們手下效命。
關張二人不是呂布,有奶就是娘,他們不但有傲氣,更有傲骨,不是談得來的,絕不鳥他。比如關公,事實上東吳只要有五六員名將圍攻,關公就敗了。可即便如此,他獨守荊州,依然敢蔑視整個東吳。有人說是他託大,我倒覺得這是立場問題,正因為立場堅定才會有此表現。直到臨沮被擒,寧死不降,不論何時都不做軟骨頭。這樣的英雄能自始至終跟隨劉備,不就是大家有相同的目標嗎?
張三爺脾氣火爆,誰都不放在眼裡,就連三國第一武神呂布,他都不瞧在眼裡,還給呂布起了一個好聽的外號————三姓家奴。雖然有時顯得粗魯,油鹽不進,誰勸都不聽,但是從沒和劉備頂過嘴,誰能說這是張飛軟弱?這才是真的把劉備當成一路人,對劉備全心侍奉。
正因為有了互相的信任和依託,三人才能一路走來,打下一片屬於他們的天地。
-
4 # 湘水微波
劉關張談不上生死相許,只是結成了異姓兄弟而已。他哥仨發誓"雖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個不同生是註定了的,但死未必要同死。關羽失荊州被東吳所殺,死於公元220年。時隔一年張飛才死,又隔了2年劉備才離世,並沒象誓言所說的同死。所以桃園三結義所立的誓言也就是一個儀式罷了。關健是活著的時候的相互的追隨和信任。死了一個其他倆個追隨而去那不是傻?
他們的結拜是想建立霸業倒是真。正是這種共同的理想,一致的奮鬥方向才形成了這種始終不渝。劉備作為皇室宗親,想匡扶漢室,成就一番大業是可敬的。這也是羅貫中筆下將最弱小的蜀國刻劃成正統的緣故。
漢朝末立時,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到了漢朝將滅時,同樣是群雄並起,中原逐鹿。江山社稷也有輪迴,這千古興亡才是天意。
-
5 # 信鐵鋒
事業做到了一定程度,回頭也沒機會了。
劉備的志向和做人做事的方法,不緊讓跟隨他的重臣得到了應有的待遇,同時也樹立了無數的敵人。一個好的領導是讓下屬又愛又恨,又敬又怕。劉備集團不緊有理想,有抱負,同時,在政治方向上已經劃出了分明的界限。“只能跟我,別人不會比我好,而且,你離開我會被打死的。”
關張兩人在劉備手下可謂是位極人臣,參與政治、軍事等國家大事,而且是最初跟隨劉備一起出來創業的班底。感情深厚,雖然官職不一定最高,但必在要值。當然話語權更重。佔用的企業資源和聲望也會相應大於其他人。好比企業的資深董事一樣。再者,為了站好劉備這一面的對,自然不能與其他勢力過於親密,而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結仇。打到其他勢力看見你就想殺了你,這樣,你沒了退路,反而劉備會將集團中的更多資源交給你管理,因為你不會變心。當然,一切是以利益為前提的,成為上市公司的資深經營人,如果一個人自己跳槽,任何公司不會給予你比原來公司更大的利益。新集團看中的是你多年經營的人脈、商業圈,而這些往往是上一個公司平臺給你建立的。如果是一個人來,資源沒有,能力和年齡的反差隨愛用啊。
劉備是一名優秀的領導,關張是人品和遠識優秀的員工,他們的組合是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好團隊。
所謂的冥冥中,就是大家在一起發展的更加好、更加精彩。做到了有你我強大,有我你幸福的最好的組合。
回覆列表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張飛和關羽都是劉備的左右臂,能夠認準劉備不僅僅是一方面的原因,而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三人能生死相許,不僅僅是由於劉備擁有自身的魅力,也和當時時代下對於關羽和張飛兩者在那個時代下的最完美的選擇。而反觀張飛和關羽的性格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劉備是個出了名的慈善之人,他寬厚待人對人很仁慈,但是依舊在有的時候優柔寡斷很難做出果斷的決定。選擇自己值得效忠的人首先應該選擇的發改就是個人的品行,自古多出暴君,暴君大多會在歷史的進化中被人民所唾棄,所以選擇劉備這個從心底裡待人寬厚的主上師叔明智之舉。
所謂擇主,首先也要有自己的用處,劉備的在決定上的優柔寡斷他所需要的是性格上稍微果斷一點的人,想要長期的建立上下級關係就要在上司那裡體現出自己的用處,況且他們三人不僅僅是上下關係也是平行的兄弟關係,想要長久就不得不達到性格上的互補。
其次張飛是出了名的莽撞和衝動,在那個時代衝動有時候也是一種優勢。因為一旦優柔寡斷就會失去一件事情最好的時機,過於衝動卻容易誤事。所以劉備和張飛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就像是天生一對的齒輪,無比的契合,性格上的互補在現在的感情中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職場關係之中,性格的互補不僅僅是促進二者的關係能夠長長久久,更是讓人在交往之中不斷認識到自己的性格缺陷,不斷的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再次除卻劉備的性格互補,我覺得關羽是因為自己的重守諾而一直追隨劉備,關羽是一個矢志不渝講信用的人。身在曹營也還是不會因為自己的境遇而忘記劉備,忠肝義膽的關羽憑藉著自己的守諾最終還是回到了劉備的身邊,在小說中不論是三英戰呂布還是千里走單騎無一不體現著關羽的勇武兼備,大家對關羽的直觀印象大概就是過五關斬六將的勇猛無畏,雖然用盡誇張的手法,但是關於的講信用是他追隨劉備的一大重要原因,因為這個世界上想要做到從一而終真的實屬艱難。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劉備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從其三顧茅廬就知道劉備對於人才的珍惜,他是唯一一個感動諸葛亮,也是唯一一個被諸葛亮相中的人,在如今的職場生活之中就有很多的上司知道了想要留住人才就要對人才有充分的尊重,拿出自己的誠意,在現在很多的高校中就有一系列的人才引進計劃。
不僅僅是給與科研上的資金支援,更是拿出自己的誠心讓人才落戶,讓人才的伴侶能夠有自己的安家之處,可以說是下大了力度。在那個時代劉備可謂是有先見之明,是一個懂得管理學的人,首先對人才尊重,有一顆識人的慧眼,其次放下身段對人才極度的尊重,三顧茅廬最終打動諸葛亮,再次是重情義,用自己的真情實意留下了關、張二人。
在三國之中發生了太多的故事,是張飛和關羽成就了劉備,同時也是劉備給了張飛和關羽發展的平臺,三人的性格是三個人能夠長久不分開的一個重大的原因,相對於曹操的多疑,周瑜的嫉賢妒能,劉備雖然也有缺陷但卻不會因為其缺陷而面臨可能失去性命的危險,就此而言,劉備自然是首選。
最後其實說到底他們效忠於劉備更重要的是他們相遇的時機。在那個恰巧的時間點上面遇見了對方,在合適的場合(桃園)結成了三兄弟,三人不僅僅是性格上的互補同時還有共同成就大業的雄心壯志,還有想要成功的魄力和勇氣,說到追隨倒不如說是有著共同信仰的朋友在堅持做一件事。
很成功的是彼此沒有背叛對方,始終如一的做到了,成為了一段佳話,也成了現在人心目中所向往擁有的關係,雖然三人遊分歧,但是每一種關係之中都會有不同的意見,都會有退讓有隱忍,大家看到的是追隨,倒不如說是互相成就,缺乏其中一個都成就不了歷史上的張飛關羽和劉備。
你是如何看待劉關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