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人一品

    東林黨的左光斗是誰?進士左光斗為何鬥不過文盲魏忠賢?談及左光斗就要從東林黨說起,東林黨人士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他們要求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縱枉法。魏忠賢獨攬朝政,一人獨大,且殘害忠良,東林黨的人自然不會放過他。這就形成了黨爭。黨爭的結果,一群文人,全部輸給了文盲魏忠賢。

    左光斗(1575-1625),字遺直,一字共之,號浮丘。別名左遺直、左共之、左浮丘。漢族,明桐城人(今銅陵市樅陽縣橫埠鎮人),其父左出穎遷家於桐城縣城(今桐城市區啖椒堂)。

    左光斗是明末東林黨的重要成員,擔任過內閣大臣,也是史可法的老師。為挽救明王朝做出了許多努力,卻因對抗大宦官魏忠賢,而含冤下獄,並被獄卒殺害。享年五十一歲。南明弘光時平反,諡為忠毅。

    一個是大字不識的文盲,另一個是從小精通詩書、長大考中進士的飽學大家,然而,大文盲卻將大知識分子輕鬆淘汰,這就是明朝後期魏忠賢領銜主演的一場生動的PK遊戲。

    魏忠賢以皇帝玩伴起家,但靠的絕不僅僅是一手出色的木匠活。一個身體殘缺的男人,從萬人之下爬到萬人之上,除了與皇帝朱由校一拍即合的木匠活,還有一肚子的“雜碎”。作為明熹宗的第一玩伴,魏忠賢淘汰了彼時的股肱之臣左光斗,拼的不是木匠活,也不是四書五經,而是“親君”的歪才。

    在“親君”與玩人方面,魏忠賢頗有“才氣”,他把主子的脈摸得一清二楚,所以能夠代行皇權。他深知明熹宗喜好遊戲,所以在助興上不遺餘力。當朱由校玩物喪志之後,他的代辦機會陡然增多。他在醜化死對頭東林黨人領袖人物方面,更是獨具匠心,以《水滸傳》中梁山人物對號入座,如“浪子”錢謙益、“大刀”楊漣、“青面獸”左光斗,在侮辱對手的同時,還扣上草寇的屎盆。

    左光斗在與魏忠賢的決鬥中失算在先,首先他輕敵,其次是他對對手抱有幻想。在被閹黨誣陷嚴刑拷打時,他為免打死之危,以為招了就沒事了,到後來“法定程式”時還有辯白的機會。誰知對手在玩人上絕非等閒之輩,根本不按常理出牌,見他招了之後就在牢中將之整死,不留一絲機會。

    左光斗的盟友、東林黨領袖楊漣也慘敗於魏忠賢手下。在明知必有一死時,他曾對家丁發出“汝輩歸,吩咐各位相公,不要讀書”的仰天長嘯,既是對學術不如權術的絕望,也是對才高八斗的自己輸給一個身體殘缺文盲的死不瞑目。然而,左光斗卻不以為然,臨死勉其弟曰:“率諸兒讀,勿以我為戒,而謂善不可為。”這體現了令人欽敬的剛性,但卻略去了讀書人被白丁淘汰的反思。

    為人清廉正直的左光斗,讀聖人之書孜孜不倦,但在現實中卻不善“統戰”工作,不僅在“親君”上刻板無為,而且沒有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這是所有東林黨人的弱點,於是使皇帝與中間分子都跑到了敵人陣營。

    皇帝是宦官的根,魏忠賢pk左光斗,最終的裁判是皇帝。魏忠賢牢牢抓住了朱由校這個根脈,自然是勝算最大。魏忠賢與左光斗,誰離朱由校更近是不言而喻的。左光斗才華再高,也不如魏忠賢與朱由校的零距離。

    最終決定這場淘汰賽結果的,不是參賽者魏忠賢和左光斗,而是明熹宗朱由校。最終決定朱由校“哨聲”的,也不是比賽雙方的才華之比,而是誰離最高領導人最近。這就是中國歷史典型的毀人遊戲,勝出者靠的不是功勞與才學,而是與領導的距離。

    要靠近皇帝,達到零距離,首先就要貼近與皇帝已經零距離的人。魏忠賢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擺平了皇帝的奶媽。魏與明熹宗乳母客氏親如一家,而皇帝朱由校戀奶媽如同戀母,魏忠賢在皇帝面前,猶如乳爹,焉有不“家和萬事興”之理?這麼親密的“全家福”,豈是刻板地與朱由校保持君臣之禮的左光斗能及的?

    其實,左光斗曾經離皇帝也不遠,魏忠賢是朱由校的玩伴,左光斗原是朱由校老爹明光宗的伴讀,光宗帝死後,他秉承“正統”,與東林黨一起擁光宗長子朱由校為帝,打掉了後黨擁立的接班人,誰知,正是這個他擁立的小接班人,最後竟成為他的掘墓人。

    由此可見,陪讀不如陪玩。讀伴左光斗在把握領導的脈搏及在與領導拉近距離方面,遠不如玩伴魏忠賢精道。

    本來,朱由校這個短命皇帝是不值得濃墨重彩的,但是在這個16歲即位23歲死掉的年輕領導人的心目中,人才的標準是什麼,絕對耐人尋味。通覽朱由校的7年作為,與其說這是一位年輕的領導人,不如說是個皇宮裡的最大玩主。在玩主眼裡,當然是玩伴與奴才最可親最可近,而國家棟梁可能只是個概念而已,一點兒也不好玩。

    左光斗到死也沒明白,他擁立的這個接班人朱由校,直到死也沒“斷乳”,朱由校的腦子始終長在別人的項上,即位前是嫡母李選侍,繼位後是乳母客氏與“乳爹”魏忠賢,左光斗跟皇帝的“代理腦袋”鬥,無異於與皇帝直接鬥,註定被淘汰。

    忠正耿直的大家,在處事上規矩,但缺乏靈活性。而政治是門妥協的藝術,曲直兼備者方可成為大政治家。從東林黨人及左光斗的行事風格來看,他們還是書生意氣偏多。內宮歪才未必鬥得過大政治家,但對付直來直去的書生,還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文盲魏忠賢淘汰大家左光斗,與知識無關,與屁股有關,完全是誰的屁股能和“裁判”坐到一起的問題。這種淘汰賽的結果,雖令人深感悲哀,但在那樣一個皇權至上的黑暗年代,亦在情理之中矣。

  • 2 # 經典守望者

    政壇不是文壇,魏忠賢也不是文盲。左光斗是明代末年東林學士的代表,為人清明正直。在地方上興修水利,有功於百姓。因為反對明光宗妃嬪李選侍在光宗死後霸佔乾清宮,逼封太后,就此與閹黨的關係陡然緊張。後來被閹黨頭目魏忠賢誣陷入獄,拷打而死。左光斗鬥不過魏忠賢的原因主要如下:

    1制度原因。魏忠賢雖然出身市井,文化不高,但是對於一系列權謀詭計卻是無師自通。所以說,他也不能說是文盲,他擁有市井當中青皮無賴的狡猾和流氓強盜的蠻橫。魏忠賢能夠掌權的因素就在於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而正所謂“信任是一種莫名其妙,滑稽可笑的好感。”沒有什麼具體的原因可言,但魏忠賢就是憑藉著一番信任,平步青雲。所以,手執擁立之功的左光斗,在朱由校的心中並沒有魏忠賢這個時常陪在自己身邊的人親近。而身為秉筆太監的魏忠賢巧妙地鑽了制度的漏洞,成為皇帝身後的幕後操盤手,這也是明朝多宦官專政的原因之一。

    2官場規則。如今反觀東林黨人,他們的遭遇固然讓人同情,他們的正直也讓人敬佩。但是,官場上硬通貨始終是權力。憑藉一腔熱情,滿口天真是成不了大事的。對抗奸佞首先要擁有比奸佞更大的權力支援,對付陰謀要是用更厲害的陰謀,這也是官場的遊戲規則。

    3自上而下的權力支援。左光斗被誣陷入獄時,百姓臨街哭悼鳴冤,可見左光斗的官聲還是不錯的。但是,他卻缺乏強有力的權力支撐。他在朝中屬於言官體系,雖然進入內閣,但是卻沒有固定的執掌。加上天子寵信魏忠賢,他更是勢單力薄,只能最後冤死獄中。

  • 3 # 塵子渝

    歷代所謂的學富五車的賢臣基本都鬥不過“文盲”,究其根本是鬥不過皇帝,不管多麼受寵的宦官,實際上其權勢都是來自皇帝的寵幸,只要皇帝寵幸,皇帝的家奴和皇帝的大臣誰更親近?

    更何況,宦官集團對於皇帝來說,不管如何跋扈,不能生育,又朝夕相處,其野心和危害能比得上可以謀朝篡位的權臣嗎?

    自秦始皇寵幸趙高開始、歷朝歷代都無法忽略宦官集團的勢力,東漢“黨錮之禍”才是漢王朝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但你說完全怪幾個太監?不可能,出師表說的好,親小人、遠賢臣才是桓靈二帝將大漢基業葬送的根本原因。

    宦官因為威脅小,又好用,一直被統治者所鍾愛,“三國之興,始於漢祚之衰,而漢祚之衰,則由於閹豎之欺君與亂臣之竊國也。一部大書,始之以張讓,趙忠,而終以黃皓,岑昏,可為閹豎之戒。--毛宗崗”劉禪寵愛黃晧、孫皓寵愛岑昏,蜀漢和東吳的破滅也成了宦官集團的罪過,可以“狹隘”的說,歷朝歷代一說亡國,都要談論起太監的過錯。

    秦亡於趙高,漢亡於張讓,三國滅亡罪在黃皓、岑昏,唐安史之亂有高力士的罪責,北宋亡於童貫連金滅遼,明亡於廠衛和黨爭更和太監有莫大關係了,甚至到大清亡了,也有李蓮英這樣的大太監的功勞。

    實際上宦官的危害,更多的在於皇帝的個人素質和能力不行,上有所好,下必圖之。作為討皇帝歡心的太監集團,魏忠賢之所以能權傾朝野,就是因為只有魏忠賢能讓皇帝高興,甚至魏忠賢一死,崇禎發現收不上稅了,軍隊都沒軍費了,可見魏忠賢能鬥贏所謂的名臣左光斗是因為其能幹,也能討皇帝歡心,還不會有威脅,也不會要求皇帝這,皇帝哪,能不輕易鬥倒左光斗?

    崇禎上臺之後,才處心積慮的打到了魏忠賢,也是為了聲望和權利而已,實際上前任皇帝死後,搬到魏忠賢是早晚的事情,宦官再強大始終是建立在皇權上的附庸,所謂宦官誤國,不過是給皇帝的一塊遮羞布,秦二世而亡和秦始皇的暴政和接班人沒任命好有莫大關係,同樣三國滅亡和扶不起的阿斗和暴君孫皓以及國力強弱有關。即使是崇禎到最後最信任的不是袁崇煥,不是熊廷弼而是太監大伴王朝恩,吊死煤山的時候身邊也只有這個太監,可憐又可恨。

    所以與其說是閹黨誤國,不如說是縱容和支援閹黨的皇帝誤國了,左光斗是鬥不過皇帝,有才華有學識比不上會揣摩聖意和處理實物的魏忠賢是非常正常的。

  • 4 # 古樓殘卷

    古樓藏書,殘卷論史!大家好!

    我認為左光斗鬥不過魏忠賢,因為文臣是孤立的集團,而太監集團站著的是皇上,有皇權的支援!

    明代,文官集團與皇權抗衡,尤其到了明末,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就連皇帝的眼睛-----御史科道官六部給事中等,也都成了文官集團的槍桿!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的民生政策是很難推行的,就那麼一塊蛋糕,如果惠及民生,則必然波及到文官集團的利益!

    明末財政匱乏的情況下,幾代皇帝經過努力,始終無法挽回財政上的虧空!文官集團不幫忙就算了,還要義正辭嚴的批評皇帝!

    比如三餉加派,事實上三餉如果均到全國田畝上,其實沒多少,只是田地都在大地主大官僚的文官集團手中,他們不願意繳稅,稅都壓在了老百姓頭上,這時候文官出來批評皇帝了,說老百姓太苦了,不能加稅了!把髒水潑給皇帝!

    請問老百姓的苦難誰造成的?

    比如萬曆徵收礦銀,百官預設民間開礦,從中謀利,收黑錢,萬曆想徵稅,百官不肯,說百姓太苦了,不能加稅!萬曆自己派太監徵稅,他們百般阻攔!

    財政問題無法解決,怎麼辦?幾代皇帝的嘗試,都被強大的文官集團阻撓了。到了天啟帝的時候,魏忠賢走進了正為財政苦惱的皇帝視線!

    於是皇帝重用魏忠賢,給朕搞錢,打擊文官!

    魏公公果然沒讓皇帝失望,天啟朝,遼東局勢,國家形式都沒有糜爛,魏忠賢打擊了東林黨,卻從他們身上搞到了不少的錢,雖然方法令人不齒,但是誰又能有什麼好的辦法?

    在國家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國家已經成了這個樣子,就連李自成集團都沒辦法,只能搞追贓助餉,誰又能挽救呢?

    因此一個左光斗是不可能贏的了魏忠賢的,的確,文官太正直了,他們的正直也就是假仁假義的虛偽罷了,大忠似奸形容魏忠賢也不過分!

    綜合來看:我認為左光斗鬥不過魏忠賢,就是因為明末的文官集團私利太重了,到了無視國家利益的程度,反而還義正辭嚴的裝好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帝支援太監集團搞事,也是皇帝孤立無援情況下的無奈之舉!而文官集團也是讀書人出身,他們飽讀聖賢書,正人君子的姿態很濃,在方法上鬥不過小人魏忠賢也不足為怪!君子只有一種方法,陽謀,小人卻有陰謀和陽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和俄羅斯T14主戰坦克都是第四代主戰坦克,那麼誰的效能更優?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