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倫語說歷史
-
2 # 常行居士
(女真人)
滿族人和女真人根本就不是一種人。
據說,滿族的辮髮對應的信仰是在外戰死的戰士的靈魂會隨著金錢鼠尾辮子回到家鄉,這是一種信仰,而金國女真則沒有這種信仰。
清朝時期的髮型:滿族人(通古斯人):
金華人(女真人):
俄羅斯境內的通古斯人(和印第安人很像):
明朝初期,生活在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遭到哥薩克等民族的排擠,被迫南遷,被明朝收留,並把他們當成女真人的一個分枝(其實他們根本不是女真人,女真人早已經融合進了其他民族)。
而他們一邊親近蒙古人一邊策劃顛覆明朝,最後終於得逞,推翻了明朝,建立了清朝。
女真文字:
滿族文字:
-
3 # 冷兵器研究所
誰說金人不留辮子……
宋代《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女真人)男子辮髮垂後,耳飾金環,後顱留髮以色絲系之,富者以珠玉為飾。”
▲金代《文姬歸漢圖》中所描繪的金人頭型
女真人的這種辯發,是受當時契丹人的影響。(注:明代建州女真源自挹婁系的被元代稱為生女真的胡裡改人,與金代女真人不同)
▲壁畫中的契丹人形象
而且不要以為只有滿清有“剃髮令”
據《大金吊伐錄》卷三《樞密院告諭兩路指揮》記載,天會四年(1126,宋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金人要求“黃河以內州府民人,……既歸本朝,宜同風俗,亦仰削去頭髮,短巾左衽,敢有違犯,即是猶懷舊國,當正典刑,不得錯失。”
建炎二年(1128,金天會六年)二月,宗澤《乞迴鑾疏》記載,“河東、河西不隨順番賊,雖強為剃頭辮髮,而自保山寨者,不知幾千萬人。” 次年二月,義軍將領馬擴應詔上書稱,“時方金人慾剃南民頂發,人人怨憤,日思南歸。”
至於建州女真和後金人一開始也不是大辮子,而是金錢鼠尾,即像老鼠尾巴,能穿過銅錢的那個孔。
後金跟金人辮子的主要區別是金人的辮子是複數,而後金的辮子是獨辮。
-
4 # 紂王Jeff
金人也有辮子。
金人和滿人的差異在於金人是單一民族,滿人是融合民族,滿族是統一滿洲各民族之後以女真人為主體進行融合的,到了旗族時期,更是族內滿蒙漢藏回五族共融,和今天漢人作為主體民族的概念是差不多的。
-
5 # 覃仕勇說史
有人說都是女真人,金人不留辮子而清人留大辮子,為什麼?
答?啥?金人不留辮子?你相信了?那你被騙了。
實際上,中國古代各遊牧民族,如東胡、肅慎、匈奴、柔然、鮮卑、突厥、党項、契丹、蒙古、以及上面提到的建立了大金帝國的女真、建立了大清帝國的滿洲,都剃髮結辮。
這可不是我隨便說說,是有史料為證的。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西南夷民“皆編髮,隨畜遷徙”,即這些夷民屬“隨畜遷徙”的遊牧民族,都“編髮”,把頭髮編織成辮子。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有一個小故事,也可以印證匈奴人是結髮留辮的:漢文帝曾送了一個“比餘”給匈奴單于冒頓。
這個“比餘”是個什麼東東呢?
顏師古注:“辮髮之飾也,以金為之”。
即這是個用黃金製作成的辮髮飾品。
不過,從這兩條記載,我們也光知道匈奴人蓄髮結辮而已,五世紀末希臘史學家措西莫斯《新歷史》則說得更詳細:匈奴人會把蓬亂的頭髮紮成辮子,並將一部分頭髮剃掉。
可見,剃髮蓄辮並不是後來清朝人的專利。
比匈奴稍後出現的突厥人也同樣剃髮蓄辮。
《周書・突厥傳》稱:“突厥,其俗披髮左衽,猶古之匈奴也。”
還有,南北朝對峙時代,南人呼匈奴、拓跋鮮卑為“索頭奴”。對於這個“索頭”,南宋遺民胡三省作註解為:“索頭者,以北人辮髮,謂之索頭也。”
西夏國的建立者党項人元昊則要求國民“禿其發,耳垂重金環以異之”。一個“禿”字,充分強調了剃髮的重要性。
契丹人非但男人剃掉顱頂和後腦的頭髮,甚至要求女人出嫁前也要髡髮,嫁後方可蓄髮。
元代蒙古人髡頂時,會在正中多留一縷短髮,垂到額前,時稱“不狼兒”。
至於建立了大金帝國的女真人,《大金國志》中是這樣記錄的:“金俗好衣白,辮髮垂肩,與契丹異,垂金環,留顱後發,系以色絲。”
話說回來,為何清朝以前中原農耕文明的漢人不結辮、不剃髮,而把頭髮束起來呢?
因為,儒家文化強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隨意剪除。
如果一個人的頭髮被剪除掉,就相當於受到了刑罰。
曾經有一種“髡”刑,就是透過剪掉犯人的頭髮以達到責罰目的的。
《晉書•陳壽傳》記:“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說的是:馬謖志大才疏,丟失了街亭,而陳壽的父親曾是馬謖的參軍,馬謖被諸葛亮殺了,陳壽的父親也遭受牽連,受到了被剪除頭髮的責罰。
還有,曹操驚馬踐踏民田,按他自己制訂的軍法,本應斬首。怎麼辦?他玩了一招:以發代首,割斷了自己的頭髮,以代替斬首的刑罰,得到了全軍的諒解。
農耕文明崇尚留髮、護髮;遊牧文明崇尚剃髮、蓄辮。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
原因非常簡單。
遊牧民族在遊牧生活中經常要馳馬奔騰,頭髮過多過長,會飛揚起來遮住視線,造成摔傷事故。
為了消除安全隱患,他們就把前額頭的頭髮剃去,在腦後結辮。
有人也許會問:把前額頭的頭髮剃去好理解,在腦後結辮就不是那麼必要了。
其實不然。
遊牧民族長期與馬匹打交道,頭髮蓬鬆,易生長蝨子一類寄生蟲,結辮,可以減少寄生蟲的生長。
還有,結辮除了乾淨利落,也有點酷酷的感覺。
不是嗎?
去年,NBA大咖林書豪為了追求炫酷,特意留了一條“髒辮”,結果還惹起了一場風波呢——有黑人認為“髒辮”是他們黑人的專利,發聲指責林書豪。
-
6 # 放大鏡29
為什麼有人會這樣認為?答案就是,沒學過歷史,歷史沒學好。金國的女真人和後金國的女真人一樣,都剃髮,留辮子!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年代久遠移風易俗
女真族,別稱女貞與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商周時期的肅慎,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靺鞨人在東北建立了渤海國。渤海國被契丹人消滅,其中的一支遼朝時期稱“女真” 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女真”一名最早見於唐初。
11世紀向契丹稱臣。遼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完顏綏可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其子完顏石魯作酋長後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聯盟。石魯之子完顏烏古乃又合併了許多部落。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打敗了強大的遼國,建立金國。1234年,蒙古人又摧毀了金國。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龍江設斡朵裡、胡裡改、桃溫、脫斡憐、孛苦江五萬戶府,管轄當地女真人和水達達。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1615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稱為“大金”,史稱後金。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州族。1644年,滿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統一的王朝。
從1127年金人攻破汴梁“虜二聖”而去,到1644年清軍入關,中間500餘年的變遷,雖然都是女真部落,但是生活風俗和服飾髮飾肯定是有所變化。
二、外風傳入
古時候幾乎所有歐亞草原民族都有梳辮子不留全發的習俗,大家相互雜居共同生活,時間長了就逐漸接受了風俗,並且後來的滿人很好的接受的這種風俗。
三、角色要求
因為古代通訊不發達,軍隊管理不是很方便,尤其是遊牧民族經常無法區分平民與士兵,或者哪些士兵是哪支軍隊的,於是要求凡是從軍者均需“剃髮束絲”,而滿州人全民皆兵,所以都留有辮子,逐漸也就成為了民族的風俗。
然而實際上金人在影視劇中的作品是不正確的,因為金人也是有辮子的,女真人早期是牧豬民族,對豬尾巴有嚮往之情,於是留辮子,以象徵豬尾巴。而後來滿洲人剃頭是隻留下銅錢大一點,梳成一根小辮,將四周頭髮全部剃去,僅留頭頂中心的頭髮,其形狀一如金錢,而中心部分的頭髮,則被結辮下垂,形如鼠尾,這種樣式叫“金錢鼠尾”式。與金人豬尾巴一樣的辮子基本是沒有區別的,也就是說不管金人還是清人,女真人一直是有辮子的長得還差不多。《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一引楊汝翼《順昌破敵錄》:“(宋軍)但見禿頭辨發者,悉皆殲之”統樣從側面證實了金人梳辮子的事實。而從宗教信仰的角度講,女真人信奉薩滿教,薩滿教義萬物有靈,頭髮乃是接受天靈的,必須於頂部留一小撮髮辮以收靈氣。所以女真人從來都是頭上頂“金錢鼠尾”式髮飾,只不過金與清的稱呼不同。
那麼清宮劇裡那些大辮子又是怎麼回事呢?說到這,不得不先提一個人,這個人現在看來可能不能叫做漢奸,畢竟滿族也是五十六個民族中的一員了,但清軍入關的時候,這個人可是不折不扣的漢奸一位,這個人名字叫孫之獬(1591—1647),字龍拂,山東省淄川(今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大莊村)人,明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初為庶吉士,繼為翰林院檢討。後在崇禎朝因為支援魏忠賢當年編著《三朝要典》孫之獬竟然抱著《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要知道崇禎繼位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垮魏忠賢,崇禎怎麼可能能容忍他,最終被崇禎“削孫之獬籍”,罷官回鄉了。
後來清廷為了收攬人心,徵召他當了禮部侍郎,當滿清剛進北京時,清廷還允許明朝的降臣上朝時穿明朝的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得分開站立,各站一班。可是這個孫之獬為討滿清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一日上朝時他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大臣們步入朝堂站班時,他很自然地往滿族大臣的行列走,但滿族大臣怎麼可能容得下他,便將他逐出了班外。孫之獬自討沒趣之後,只好走回漢臣佇列,結果漢臣恨他過於逢迎諂媚,也是不讓他入列,徘徊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分。
此時多爾袞上朝看到這人立於中間,甚是奇怪,便詢問緣故,這孫之獬惱羞成怒,便上疏多爾袞,提出應下令讓漢人剃髮留辮。本來早就想徹底顯示已經征服了中原的多爾袞,便順勢採納了孫之獬這一提議,並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間,下達了剃髮令。從此清軍所到之處,以10日為限,“文武軍民一律剃髮如滿族式樣,不從者治以軍法”。自此華夏上下“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全都變成了“金錢鼠尾”式。
那麼大辮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其實一直到雍正年間,對髮飾的要求還都是“金錢鼠尾”式。乾隆嘉慶年間放寬了民族政策才出現了牛尾鞭,留的面積擴大了,差不多一個掌心那麼大。嘉慶後至清末,才演化成了現在電視劇裡的只剃一半頭的髮型。所以說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還是要辯證的看,從金到清,其實女真人一是有辮子的,而大辮子也是在最後的階段出現的。到了1912年清朝滅亡,大家都把辮子剪了,包括之前的女真人,也就是後來的滿洲人,現在的滿族人,都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大家庭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