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烈士暮年
-
2 # 薩沙
原因如下:
第一,根基不穩。
威廉二世的根基其實不穩。
因為德國其實是新興國家,他的父親威廉一世在1871年才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之前連德國都不存在。
也就是說,到威廉二世垮臺的時候1918年,王國僅僅存在47年時間。
相比歐洲其他至少幾百年歷史的王國,德國是個新興的國家,統一時間很短,而且是透過武力打垮很多德意志小國才得以統一,內部敵人很多。
威廉二世的根基很不穩。
第二,失去了權力。
早在一戰期間,威廉二世就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權力。
威廉二世只是個名義上的統帥,軍政大權逐步由興登堡與魯登道夫徹底控制。
這倒也不是威廉二世主動放權,他確實沒有在危機中領導德國的能力,不得不放權。
威廉二世其實只是監督軍事生產、頒發獎章與發表演說鼓勵士兵而已。
第三,不受人民支援。
一戰德國連內褲都輸掉了,差點亡國滅種。
可以說,威廉二世的責任重大,他是德國名義上的最高領袖。
戰爭後期,德華人民普遍反對皇帝。從1918年開始,德國民間發動大量人民的暴動和革命。
比如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爾港首先發生起義:四萬名海員及船隻認為德國在戰爭中大勢已去,出戰只是自取滅亡,於是抗拒海軍的出兵命令。11月8日時,工人與士兵的議會已佔領了德國西部的大部分。
威廉二世沒有人民支援,當然坐不穩位子。
第四,真正支援威廉二世的人不多。
本來支援威廉二世的主要是傳統的普魯士貴族,他們多是大地主,必須依靠皇帝維持他們的財富和地位。
然而同其他國家一樣,隨著工業革命,傳統貴族階層衰敗下去,資產階級成為德國的統治階層。
而這些大資本家,本能反對封建制度,反對國王。這是因為封建制度是大地主掌握權力,對於資產階級是非常不利的。這些大資本家都支援共和制度,至少也是君主立憲制。
而當時威廉二世其實是君主立憲制,然而事實上已經破產,那麼強迫威廉二世下臺就是必須,徹底實現共和制。
-
3 # Crazy歷史
一戰後期,德俄兩國或發生政變,或發生革命,那麼保皇黨都去哪裡了呢?是不是沒有保皇黨了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保皇黨是存在的,甚至還是一股比較大的力量。那麼在接下來發生的革命,這些人去哪裡了呢?
先看一下德國。我們知道,威廉二世放棄了俾斯麥的大陸政策,而採取激進的殖民地政策。因為世界早已經為英法兩國瓜分,德國的訴求必然會和英法產生矛盾。就這樣,新仇舊恨之下,一戰就爆發了。
威廉二世實行激進的殖民地政策其實背後有著新興資產階級的影子,特別是大資產階級的影子。然而,很可惜的是,對於資產階級而言,威廉二世發動的一戰並沒有帶來實際的效果,反而因為失敗將德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工業基礎大量的摧毀。這讓資產階級和威廉二世產生了嚴重的裂隙。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資產階級的如意算盤是擴大自己的貿易領域,成為歐洲甚至世界工業的領導者。他們並不想和英法等老牌殖民強國過早發生激烈的衝突,然而,年輕氣盛的威廉二世完全沒有把握好這個度,而將剛剛建立一統的德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樹倒猢猻散,一個已經失勢的皇帝建立起來的君主立憲制不再深得人心,資產階級需要組建自己的政府,所以,威廉二世很不幸的成為了替罪羊。保皇黨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在審時度勢之後反戈了。
再來看沙俄。沙俄倒沒有發生資產階級革命,而是更加先進的二月革命,是由工人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性質的革命。
因為沙俄的資產階級相較於英法德等國而言,要弱上許多。但是因為工廠基本上集中在東歐地區的幾個大城市,工人階級相對集中。沙俄在一戰中國內的經濟幾乎完全崩潰,這主要是其原有的經濟基礎就比較薄弱,很多地方尚處於農奴制度的落後狀態。
不過,沙俄的保皇黨人勢力相對於德國而言就要強上了許多。這些人在我們國家有著另外的名字——白俄。其實就是沙俄皇室的保皇黨人成立的軍事組織。他們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爭鬥了很長時間,但是,因為沙皇的統治早已經不得人心,最終只能是失敗的命運。
-
4 # 穿越再現彼岸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錯綜複雜的親戚關係。
沙皇尼古拉二世有一些比較近的親戚是其他國家的皇帝,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亞歷珊德拉的母親是英國女王外孫女,他和當時英王喬治五世是表兄弟關係;同時,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的曾祖父都是沙皇保羅一世,兩個人也是表兄弟關係。(沙皇尼古拉二世和英王喬治五世照)
當時德國和沙俄、英國等國家開戰其實是幾個個表兄弟在對戰,德皇威廉二世的母親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公主,德皇威廉二世和英國的喬治五世也是表兄弟關係。
俄國首先發生了1917的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向英王喬治五世求救,作為盟國的表兄弟關係的英王喬治五世卻拒絕尼古拉二世的避難請求,關鍵時候的絕情也是出於國內局勢的無奈選擇。(尼古拉二世和威廉二世照)
還好的是德皇威廉二世答應了尼古拉二世的避難請求,據說,德皇威廉二世十分愛慕沙皇的妻子,他們也是表兄妹關係。不過好景不長,德皇威廉二世也被迫退位,尼古拉二世沒有了去處。尼古拉二世的母親是丹麥克里斯蒂安九世的次女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她先行去了丹麥避難,準備將尼古拉二世一家接到丹麥避難,沒去成就被蘇維埃政權全滅了,時間是1918年7月16或者17日深夜。尼古拉二世的母親活到1928年才在丹麥去世。
德皇威廉二世的命運比較好,起碼在退位後國內想殺死他的人不多,但戰勝的協約國一方要追究德皇威廉二世的戰爭責任。德皇威廉二世跑到了中立國荷蘭避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等同盟國沒有進攻荷蘭,荷蘭女王投桃報李收留了德皇威廉二世。其實荷蘭女王威廉明娜的母親和維多利亞女王的一個兒媳婦是親姐妹,和德皇威廉二世的親戚關係相當遠。荷蘭女王性格強勢,說一不二,英法等國家數次要求引渡德皇威廉二世都被她拒絕了。(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她庇護了德皇威廉二世)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宗親和擁護勢力。1917年3月8日-12日沙皇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二月革命中的“二月”是按照儒略曆來紀年的,是儒略曆的1917年2月,不同於格里高利曆(公曆).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成立了俄國臨時政府和蘇維埃政權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沙俄軍事失敗、經濟十分混亂,沙俄國內反飢餓、反戰爭、反沙皇統治結合在一起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
沙皇尼古拉二世只有一個親弟弟——米哈伊爾大公,他握有相當的權力,其他都是旁系親屬,這些旁系親屬掌握的權力都非常小,左右不了局面。沙皇尼古拉二世宣佈退位後,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米和伊爾大公,米哈伊爾大公在接任沙皇的第二天就宣佈退位,這塊燙手山芋他不接。(米哈伊爾大公照,1918年6月13日被處死)
由於二月革命來的非常突然,尼古拉二世家庭和米哈伊爾都來不及逃跑就被逮捕了,同時革命黨人到處搜捕尼古拉二世的宗親,很多人被逮捕處死,只有很少的人逃跑國外。家族擁護勢力土崩瓦解。
本來沙皇俄國的軍隊、資本家、官僚體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支援尼古拉二世,不過在二月革命期間,沙皇命令莫斯科衛戍部隊血腥鎮壓遊行的民眾,這直接導致擁護沙皇的很多軍隊調轉槍口,轉而支援俄國臨時政府或者蘇維埃政權。尼古拉二世徹底失去了支援,被迫退位。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宗親四處逃竄,被捕殺害,根本無力反抗;軍隊、資本家、民眾也反對他。本來革命黨人沒打算處死尼古拉二世及其弟弟米哈伊爾,但擁護他們的軍隊以他們馬首是瞻,蘇維埃政權痛下殺手,斬草除根,將尼古拉二世家庭及其弟弟米哈伊爾大公全部處死,使那些擁護沙皇的軍隊的貴族失去了擁護的目標。(尼古拉二世的母親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逃亡丹麥躲過屠殺)
德皇威廉二世的宗親和擁護勢力。威廉二世年輕的時候十分仰慕鐵血宰相俾斯麥,1888年他登上帝位就和俾斯麥不和,這是君權和相權的不可調和性造成的,1890年威廉二世就辭退了俾斯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威廉二世自任德軍大元帥。作為一國之主,戰爭的很多責任都落在他的肩上,繁重的政務和軍務使得他疲憊不堪,國家的軍事權力逐漸下移到一些高階指揮官手中,主要是興登堡、魯登道夫等人。
戰爭後期時,德皇威廉二世已經被架空,權力所剩無幾。隨著戰爭的焦灼,威廉二世試圖奪回權力,但戰爭大勢已去,無力迴天,他支援向協約國投降。(希特勒參加威廉二世葬禮照,他曾經捐給希特勒200萬馬克經費)
德皇威廉二世希望藉著投降談判贏得時間,再次進行戰爭的最後一搏,如果戰敗則再進行和談。為了迷惑國內洶湧澎湃的反對浪潮,德皇宣佈組成內閣,準備君主立憲制,這一君主立憲制賦予德皇最大的權力。美國作為戰勝國談判,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強硬條件,要求德國成為一個更加民主的國家,和平談判的障礙就是德皇威廉二世及其家族。
如果德皇退位,德國將會在談判中獲得相當多的有利條件,軍隊在前線或者潰散,或者停止戰鬥。1918年11月3日,德國基爾港的水兵發動起義,要求德皇退位;11月9日,柏林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大罷工,很多擁護德皇威廉二世的將軍們都在勸他退位。
至於德皇的一些親屬也感覺到只有退位才能保住一部分皇帝的權力。威廉二世除了德國皇帝之外,還有普魯士國王的稱號,於是他於1918年11月9日宣佈退位。
不過在同一天,德國首相為了保持德國的統一,宣佈威廉二世的兩個稱號全部廢除,威廉二世徹底沒了底氣。1918年11月10日,他帶領全家流亡荷蘭。
德皇威廉二世在德國徹底失去了支援的力量,協約國同時要求引渡審判他的戰爭罪行,更談不上顛覆德國的民主政權了,他的皇帝夢想破滅了。
其實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同中國的皇帝一樣,比較近的兄弟不太可能給與太大的權力,防備他們奪權。此外歐洲民眾的民主意識要比當時的中國要強很多,歐洲的皇帝權力比中國皇帝的權力要小很多,國情和民情有相當大的差距。
回覆列表
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激起世界各國的強烈反抗。德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反對派日益壯大,戰爭以德國慘敗告終。威廉二世迫於戰敗和國內革命的壓力宣佈退位。
俄國在一戰時期爆發著名的“二月革命”,同時反戰情緒也促成“二月革命”的最終勝利。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臨時政府進駐克里姆林宮。
而此時,王室宗親與親皇派已自身難保,多數只能選擇沉默,少數投入革命陣營,真正一個“樹倒猢猻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