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臥龍先生號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詩詞出自《滕王閣序》,王勃在這首詩詞中說道:“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借兩個歷史典故,表達自己的失意、惆悵之情。

    同時也說明,開明如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的偉大帝王,終究也是感情用事之人。沒有好的機制,功勞再大,有時也會被歪曲,被埋沒!

    小時候我是最喜歡讀《水滸傳》的,裡面有個"小李廣花榮",英俊瀟灑,武藝高強,很我神往,因此也就知道了飛將軍李廣。

    李廣是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人。《史記》《漢書》有傳。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李廣善騎射,漢文帝十四年從軍,以反擊匈奴立功為中郎、武騎常侍。李廣這個人,有勇力,猿臂善射,可以作為優秀計程車兵。

    孝文帝時,李廣以良家子從軍,多立戰功,封為漢中郎。孝景帝時,李廣跟隨周亞夫打吳楚軍,有功被封為太守。

    公元前129年,衛青率大軍直搗龍城,斬匈奴七百餘人,但李廣卻因寡不敵眾,受傷被俘,裝死後趁機奪取戰馬,一路憑藉高超的箭術得以逃脫,李廣超凡的箭術給匈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眾所周知,武帝時期,軍功是得以封侯的重要考量,除軍功外,只能世襲了,但李廣的父親並非侯爵,所以李廣想要封侯只有獲得軍功這一途徑。

    李廣雖多次攻擊匈奴有功,但是在漢武帝眼裡他一直都是“功過相抵”。作戰時,身先士卒,勇猛異常。每次大戰下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用漢武帝的說法就是“打仗不用腦子”。何況,在對匈奴作戰中,有次全軍覆沒,自己也被生擒。

    後來,以前跟隨李廣的部下許多都被封侯,甚至自己最小的兒子李敢也被封為關內侯。而自己奔勞一生,卻無封侯之日。隨之羞愧自殺,這就是李廣難封的典故。

    所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用來形容老來難以得志,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 2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李廣被武帝眾臣一致推舉為大漢第一名將,隨後擔任未央宮衛尉,百戰不敗的程不識屈居李廣之後。 從此李廣為年少的武帝講解匈奴的習俗,風土,戰鬥特點,以及漢軍如何對付匈奴。武帝畢竟年輕,儘管李廣功績卓著,曾經在文帝時,16歲取得隴西大捷,幾千人打敗老上單于十幾萬,累計消滅匈奴十萬,被文帝口諭無冕萬戶侯,但是武帝希望打造自己的一片天。

    在採用王恢的斬首計策失敗後,第二次發動斬首單于的行動再次失敗,由於衛青沒有牽制住同在上谷的左賢王主力,公孫敖孤軍奮戰被左賢王一擊而潰;李廣突擊單于,混戰中被左賢王夾擊,李廣掩護大部隊突圍成功。斬首單于的行動卻失敗了。

    講真,如果衛青不去盧龍城,殺那幾百不知道什麼匈奴人,而是與公孫敖通力合作牽制左賢王,李廣已經生擒單于。

    隨後的6年裡,得”貴幸”的衛青,非常照顧他的姐夫公孫賀,和救命恩人公孫敖。對於李廣,衛青一直不待見。直到公元前123年,漢武帝讓李廣隨衛青出征,可是衛青只安排李廣為後將軍,這麼多年下來,可以看出衛青對李廣的態度,就是不用你李廣,皇帝讓你一起出徵可以,殿後,讓你沒有機會殺敵立功!北宋楊業最初也是這樣的待遇,讓楊無敵壓糧運草,宋軍高梁河慘敗,楊業要不是冒死保護趙光義,也不會有機會帶兵打仗!

    漢武帝自從衛青定襄數戰戰損失士馬十幾萬,給大漢帶來巨大損失後,就不用衛青了,應該是看透了,就算衛青拍武帝寵妃王夫人馬屁也沒用,就是不用你衛青,回頭再損失士馬十幾萬咋辦,大漢也耗不起。漠北之戰本來應該是河西之戰中配合默契的李廣,霍去病領兵。不知道怎麼,又讓衛青領兵,霍去病不服氣啊,於是一個大將不要,指定要李敢。

    李敢是李廣之子,雖然只是校尉,卻大大有名,河西之戰時,李敢單槍匹馬殺透左賢王4萬大軍,是大漢第一智勇雙全的猛將。

    漠北之戰又是李敢,斬將奪旗,摧毀匈奴指揮中心,漢軍才以少勝多,連續擊破敵軍,斬獲7萬多。

    衛青透過王夫人枕頭風這招,終於還是起了作用,漠北之戰衛青獲得機會,與霍去病一樣領5萬騎兵,由於霍去病不要步兵和輜重隊,所以衛青除了5萬騎兵,更有數十萬步兵武剛車兵和輜重隊。衛青這邊,部隊在行軍途中,抓住了匈奴的探子,居然從探子嘴裡得到了單于的位置,並且單于身邊才2-3萬人。衛青大喜過望,召集5萬騎兵,數萬武剛車兵,讓公孫敖帶領前軍,這都是速度快的馬隊,把步兵輜重隊扔給李廣,讓李廣帶著老百姓慢慢走。

    李廣是帶著老百姓輜重隊的,這點非常明顯,後來衛青損失士馬十幾萬,軍士數萬,單于也跑了,衛青再次犯了定襄的錯誤,他故技重施,逼李廣承認迷路,用諸校尉性命要挾,逼死李廣。這時軍士百姓們都為李廣痛哭。注意,這裡的百姓,顯然是指輜重隊的百姓,也就是說李廣一直是帶著輜重隊在走,根本不存在迷路一說。

    史記記載, 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衛青以要向漢武帝彙報為由,讓李廣承認迷路。衛青先派長史送酒食給李廣,李廣不承認迷路,又派長史逼李廣,以諸校尉性命要挾,李廣為救諸校尉,才說自己迷路,李廣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可見衛青有多著急讓李廣承認迷路!為什麼不能回長安在武帝面前當面對質呢?只有做賊心虛的人才會這樣,顯然衛青急於逼迫李廣落筆,把迷路做成既成事實,如果回到長安,李廣可以直接向武帝彙報實情,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李廣死後同年,位高權重的丞相李蔡,要為哥哥李廣申冤,卻被誣陷致死,理由是李蔡要佔據一塊皇家用地。李蔡這麼乖巧的人,怎麼會犯這種低階錯誤,顯然李蔡威脅到了某人的利益。

    李敢由於漠北之戰居功至偉,所以武帝火箭式提拔李敢為郎中令,順帶賜了個關內侯。關內侯不過是物質獎勵,千把石的收入而已。郎中令只有一個,收入超過2000石不說,更是武帝最親信的臣子,實權在握,下屬2000石的部級幹部就有近10個,其他大小官員不計其數。郎中令有著丞相和大將軍都沒有的實權,比如推薦官員任職,在沒有科舉的情況下,郎中令得有多少人上趕著拍馬屁。再比如宣讀皇帝聖旨,也就是職業欽差大臣,所以衛青所謂武帝只告訴他一個人的口諭,郎中令李廣一眼就識破是假的了。衛青是沒有資格傳旨的。

    司馬遷和李家沒有交情,這在《任安書》中記載的很清楚,如果司馬遷是同情,也是出於正義感,李家冤情深重

  • 3 # 歷史微點

    “苦戰競不侯,富年頗惆悵”出自李白詩《贈張相鎬其二》,說的是李廣艱苦作戰多年,但還是沒有晉封侯爵,讓人很是失落。

    李廣的“苦戰競不侯”,子孫遭滅族,真不是運氣好壞的問題,其原因只能出在自己身上。

    李廣出身於武將世家,學得了一身家傳好武藝,從青年時期開始,就已經加入了抗擊匈奴的鬥爭,並表現出了較強的軍事才能,特別是一手好箭法,所向無敵。人稱“飛將軍”。李廣帶兵打仗,總是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並且他清廉無私,賞罰分明,愛兵如子。與官兵同甘共苦,深受部下擁護。

    但李廣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他總是憑著自己一身過人的本領,目空一切,有著極強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這也是他這一生坎坷,並最終導致含恨自殺的原因。

    因為逞一時之勇,涉險冒進,導致自己被匈奴活捉,差點被殺。好在又是靠著自己的個人能力,逃回了漢營,結果被貶為平民。

    還有兩次出擊匈奴,一次在後軍領兵,沒有作戰機會,寸功未立,無果而歸。一次全軍覆沒,花錢贖罪,又被貶為平民。

    最後一次戰鬥中,率軍因迷路沒有到達預定目的地,使主帥衛青消滅匈奴計劃,功虧一簣,李廣自擔責任,自殺謝罪,令人遺憾的結束人生。

    李廣的長子、次子早亡,小兒子李敢因毆打了衛青,後來被霍去病射殺。數年後李廣孫子李陵,在率軍與匈奴作戰中戰敗被俘投降,導致其家族被朝廷滅門。李廣家族前赴後繼抗擊匈奴,為漢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最終卻落得了的如此下場,十分令人惋惜。

    李廣在與匈奴的七十餘次作戰中,有記載的幾次大戰役,最終結果的表現都很糟糕,就別說封侯了,這也讓他徒嘆無奈。但他的勇猛敢打的精神,也讓他名聲大振,使匈奴聞風喪膽,心有餘悸,不敢輕易前來冒犯。

    但因為有數次敗績在先,因其後大多是小規模戰鬥,功勞甚小,所以李廣到死也沒有完成自己的心願。但後人並沒有忘記李廣。供奉歷史名將的武廟內,李廣也多次身在其中。

  • 4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李廣徵戰多年不能封侯,不僅是因為李廣運氣差,最主要的問題是李廣打仗的方式不適合大軍團作戰。李廣喜歡帶領著勇士衝殺,在他駐守邊境的時候,經常會帶著一百多人的精銳騎兵深入匈奴腹地,讓匈奴人聞風喪膽。《史記》記載了李廣在邊境射殺匈奴射鵰手的故事,射鵰手就是匈奴的神射手,戰鬥力非常的強悍。漢朝的一名宦官帶著幾十名騎兵圍攻三個步行的射鵰手,結果騎兵全部被射死,宦官僥倖逃走,射鵰手毫髮未傷。

    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

    李廣得知訊息後,立刻帶領一百多名勇士追擊射鵰手,在追上射鵰手之後,李廣以一敵三,射死了兩個人,另一個人跪地投降。匈奴派遣了數千騎兵進攻李廣,李廣讓士兵解下馬鞍休息,等到匈奴將領出現的時候,李廣親自出擊射死匈奴將領。匈奴人畏懼李廣的勇猛,沒有敢於發動攻擊,李廣在晚上帶著部隊回到駐地。從這一記載來看,李廣十分擅長帶領小股部隊襲擊敵人,憑藉著個人的勇猛,能夠震懾住十倍以上的敵人。

    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

    李廣駐守邊境期間,經常打這種小規模戰役,匈奴人十分畏懼他,漢朝的將領也都十分佩服他。漢武帝北伐匈奴的時候,多次派遣李廣帶兵出征,但是李廣卻屢戰屢敗,每一次都損兵折將,甚至還被匈奴人俘虜了一次。李廣第一次帶領大兵團,就被匈奴人俘虜了。李廣之所以戰敗被俘,主要是因為李廣不喜歡指揮士兵,他的打法非常的簡單隨意,自己帶著幾個勇士射殺匈奴的大將,來震懾住匈奴騎兵,既不使用計謀,也不排列陣型。《史記》記載李廣的軍隊非常散漫,平常就不嚴格訓練,作戰的時候李廣自己帶著勇士衝殺,其他士兵只能各自為戰。

    “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李廣軍隊)人人自便,不擊刀鬥以自衛”“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史記》

    這樣看來,李廣徵戰一生都不能封侯,也不僅僅是運氣差的原因,主要還是他不適合大兵團作戰。李廣後人悲慘的結局,一方面是因為漢武的猜忌,另一方面是因為李廣後人的運氣比較差。李廣的兒子李敢,在李廣自殺後埋怨大將軍衛青,當街把衛青打傷。衛青是一個好心腸,不忍心殺死李敢,便讓人隱瞞了這件事。但是這件事仍然被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在圍獵的時候射殺了李敢。

    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且引且戰,連鬥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裡,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

    李廣的孫子李陵,在漢武帝晚年帶兵出擊匈奴,遭到了匈奴數倍軍隊的圍攻。李陵幾次突圍不能成功,最後對著士卒說:“我再也沒有面目去見皇帝了!”最終李陵率眾投降了匈奴,李陵全家都被殺害。雖然李陵全家被殺,但是李廣並沒有絕後,李陵在匈奴被封王,他的後代成為了北方貴族,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李廣的後代。

  • 5 # 懂你雜談

    李廣在朝廷勢力太大,漢武帝怎麼會准許一些如此強大的勢力威脅自己的統治和權利,他再能幹,再拼命也難免一死。相反如果解甲歸田或許還能頤養天年!

  • 6 # 黑龍江邊的沙子

    自古以來,人們幾乎一邊倒地為李廣鳴冤叫屈,在好大喜功的漢武時代,連年用兵、軍功易得,像李廣這樣的“飛將軍”,終生參戰70餘次,就連他的部下都能封侯,為什麼他居然沒有封侯? 漢漢武之前,文帝曾安慰過李廣:“惜乎,子不遇時!但是到了漢武大帝,封侯拜將正逢時,卻為何依然落寞寂然?

    歷史上哀嘆李廣祖孫的何止文帝、司馬遷、王勃、李白?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戍邊名將“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苦戰竟不侯”的?真的是“不遇時(時運不佳)”、“數奇(命數差)”嗎? 到底什麼原因使他“苦戰竟不侯” 殺降不吉。

    李廣自己也曾找過當時著名的星象家王朔算過命。他自言道:"自打對匈奴開戰以來,每戰必上。眼下各參戰部隊校尉以下的軍官,才能都很一般。就那水平,也有幾十被封侯。我很鬱悶,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難道真的是我生不逢時,命該如此嗎嗎?" 王朔說:"將軍您可有過悔恨的事嗎?"李廣說:有。我當隴西太守的時候,曾經誘降800多羌人,並殺了他們。 王朔說:招禍之事,莫過於殺降,此大不祥之兆也。

    而李廣的同事,以及後人的評價多是“散、驕、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塞爾維亞認為,若當年俄總統是普京,就會免遭北約轟炸。會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