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硯田劍影
-
2 # 小魔說娛樂
這個問題作為現代華人來說,應該很難感受到丟掉龍興之地的感想吧;畢竟沒經歷過這種是很難說出來的,但是簡單換位思考一下還是可以的。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取得普法戰爭的勝利,從法國取得了大量的賠款,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後因為法國的鉅額賠款,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普魯士是德國在一戰和二戰中,專利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與軍國主義的來源。因此,在二戰後,同盟國對德軍事管制最高委員會正式下令廢除普魯士建制。原普魯士邦領土分別被併入波蘭和蘇聯,以及英、法、美、蘇四國佔領區。原普魯士邦政府的財產由盟國和蘇聯共同瓜分。這個龍興之地正式被佔領,雖然在1949年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但是被併入波蘭和蘇聯的普魯士領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經基本被牽出。
-
3 # DingdingCat
打輸了就得認。 德國都分裂了,還顧得上這個。現在是統一,可還能怎麼著,打回去? 再說德華人所謂的尚武精神早被閹割了。
二戰後伴隨又一場民族大遷徙,德華人被其他國家廣泛驅逐,事情多了,
-
4 # 海事先鋒
德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再到現在,領土面積是越來越小了,而且國家的實力也是一次不如一次,曾經作為和英國進行超級大國競賽的兩大強國,變成現在軍事力量進不去前10,德國可以說早已經沒有了當年強國的樣子。
二戰結束後,德國被分裂,其中的普魯士地區被劃歸波蘭,早就瞭如今波蘭的較強局面。
德國還丟掉了普魯士這個德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地方,普魯士地區是德國形成統一國家的關鍵,也是德國強大的根基,普魯士完成了德國的統一,打贏了普法戰爭,為現代德國的版圖和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是德意志第一帝國興起的根基,那裡佈置了德國最早的工業區域,也是德國經濟社會發展最高的地區。
一戰時期的德國土地面積更大,現在的德國國土面積對比當時縮水了將近一半。
但是如今,普魯士地區已經被分成了兩個部分,其中的東普魯士地區已經成為波蘭的領土,如今的波蘭和德國的軍力簡直是掉了個,二戰時期德國和波蘭的軍事差距有多大,現在就有多大,只不過是波蘭成為強者。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德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呢?好戰必亡是個真理,用在德國身上真是非常貼切的。
戰爭留給德華人更多的是反思,如果沒有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今的德國可能還要更強。
其實這樣也挺好,德國的國力被嚴重的削弱了,也嚐到了戰爭帶來的苦難,德國即便是如今成為了一個經濟上的強國,雖然也在追求成為政治強國,但是德國對於軍備的熱衷已經很低,整個德國社會都已經不再支援德國發動和參與戰爭,一旦有軍事興起的苗頭,就會被德國社會所唾棄,這和日本是完全不同的。
如今的德國國土面積不大,而且縱深狹小,除了經濟強大外,軍事力量甚至不如波蘭。
有人說日本的反戰是反戰敗,日本的影視劇表現的對戰爭的反思,倒不如說是對戰敗的反思,總是鼓舞日本人去追求更強大的軍事力量來確保戰敗不再發生,而德國的反戰則是單純的反戰,就是不喜歡戰爭,可想而知,對德國二戰戰敗後實施的制裁和套上的枷鎖,比日本要嚴重的多,這也是因為德國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的陰影。
不過德國始終是個科技和工業強國,圖為二戰時期德國製造的虎式坦克,真是一臺複雜的機械,如今的德國也依然是個工業強國。
如今,失去普魯士的德國已經完成了和平改造,可是日本呢?
-
5 # 萬里長空夜未央
多數德華人不願意提及普魯士,因為這個詞代表著軍國主義;少數極右翼分子會對這塊象徵著德意志精神的故土念念不忘;一些沒有深入瞭解過歷史的年輕人可能會單純地覺得惋惜,因為曾幾何時,他們的國土遠比現在更遼闊……
圖一:征服者,條頓騎士團
普魯士,古老的荒原在中世紀早期,普魯士還是一片蠻荒之地,當地的居民為古普魯士人,與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屬於同一種族;所使用的語言是普魯士語,屬於波羅的語族;他們信仰的是源於普魯士神話的古老的多神教。
圖二:13世紀的普魯士部落(注:當時條頓勢力已經侵入)
圖三:《普魯士編年史》,11地區與10部落
9世紀至13世紀初,普魯士人一直在以各種方式抵抗周邊強鄰如:波蘭、神聖羅馬帝國等勢力的侵略,並試圖擺脫基督教的意識輸入。
圖四:普魯士人殺死布拉格傳教士、主教聖阿德爾伯特(波蘭西部古城格涅茲諾城門浮雕的一部分)
直到一支可怕軍隊的出現。
普魯士王國,軍人的國家12世紀時,德意志人的殖民運動開始進入波羅的海東岸地區。
1170年,波美拉尼亞的索比斯勞公爵在普魯士地區建立第一個殖民地,即但澤附近的奧利瓦修道院,1224年該修道院被古普魯士人焚燬。
1226年,波蘭王國國王之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條頓騎士團成員)的領地也遭到古普魯士人襲擊,以此為契機,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地區發動為時近200年的東征運動,先後建立託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等要塞,普魯士成了條頓騎士團的地盤,德意志人、波蘭人、立陶宛人和歐洲其他種族紛紛前來移民。
圖五:北方十字軍的東征
條頓騎士團迫使其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語。16世紀後,普魯士人同化於德意志人,所使用的普魯士語也逐漸消失。
1226年,條頓騎士團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達成協議,獲得普魯士境內的所有貴族特權。1234年,條頓騎士團贏得瑟格納戰役的勝利,教廷控制普魯士全境,將之租借給條頓騎士團,但直到1285年,條頓騎士團才最終征服普魯士,迫使普魯士人改宗天主教。
在1233年一次對普魯士的進攻中,十字軍方擁有超過21,000名戰士,其中馬格德堡城主帶來5,000名戰士、西里西亞公爵亨利帶來3,000名戰士、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帶來4,000名戰士、庫亞維亞公爵卡齊米日帶來2,000名戰士、大波蘭公爵瓦迪斯瓦夫帶來2,200名戰士、波美拉尼亞公爵共帶來5,000名戰士。主要戰役發生在傑日貢河岸,雙方都遭受重大傷亡。普魯士人俘虜了主教克里斯蒂安,並囚禁他很多年。16世紀後,普魯士人同化於德意志人,所使用的普魯士語也逐漸消失。
從普魯士王國到德意志帝國18世紀初,布蘭登堡大選帝侯之子腓特烈三世(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國王級別的稱號。
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建立新的國王稱號並加冕成為"在普魯士的國王"腓特烈一世(名稱上並不是普魯士國王)。
自此,普魯士作為一個王國才正式存在,並從此展開普魯士王國兩百多年的侵略擴張史。
也是一段錯綜複雜的歐洲百年爭霸史。
直到1834年,一個德意志人的鐵血身影走進了普魯士的歷史。
他就是俾斯麥。
圖六: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世稱鐵血宰相
1862年,焦頭爛額的威廉一世因軍事改革所需預算及稅收問題,與國會發生衝突,本擬退位,但在前駐法大使俾斯麥的建議下收回成命。
俾斯麥表示支援軍事改革,並稱若任命他擔任首相,他將不惜一切強行推行陸軍改革和新兵役制度。於是在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擔任首相。
俾斯麥上臺後,即著手策劃德意志統一大業。俾斯麥主張建立將奧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
隨後,普魯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後在普丹戰爭中擊敗丹麥,以及在普奧戰爭中擊敗奧地利,並在1870年領導北德意志邦聯及南方的德意志諸邦,在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
1871年1月18日(即普魯士王國成立170週年紀念日),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廳登基,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宣佈建立以普魯士王國為首的德意志帝國。
圖七: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德國諸侯的擁戴下正式登基為德國皇帝
由於普魯士擁有德意志帝國60%以上的人口和領土,並且在軍事、經濟、工業等方面遠遠超過帝國內其他歐洲王國、公國,因此德意志帝國成為普魯士王國的擴大版。
另一方面,各邦國享有內政和財政的自治,但將外交、軍事(巴伐利亞除外)、海關等權力交給德意志帝國中央政府。
普魯士歷史從此合併入德意志帝國曆史。
圖八:德意志帝國版圖
帝國的夕陽47年以後,也就是1918年,巴伐利亞發生革命,巴伐利亞國王退位。柏林旋即爆發革命,要求德皇退位。
11月9日,德國總理馬克斯·馮·巴登親王宣佈德皇已經退位,並於同日將首相職務移交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威廉二世隨即流亡荷蘭。
11月11日,德國向協約國投降。
就此,德意志帝國及普魯士王國宣告滅亡。
……
直到1930年,一個年輕而激進的黨派在德國國會取得107席位,一躍成為德國第二大黨,這時,又有一個身影走向了帝國的殘陽。
圖九:阿道夫.希特勒
今天的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盟軍定下的奧德河-尼斯河線,界線以東的東普魯士、西里西亞及波美拉尼亞被併入蘇聯及波蘭;普魯士的西部地區併入西德,中部併入東德,地理意義上成建制的普魯士已不復存在。而在1947年2月25日,聯合國管理委員會頒佈的第46條法令,宣佈以普魯士為名的國家正式滅亡並不獲承認。 -
6 # 悠然歷史
沒什麼影響。
統一德國的普魯士王國,而不是普魯士這個地區。當時普魯士王國的有兩個主要領土,一個是普魯士,而另一個則是勃蘭登堡,在這兩個領土中,普魯士被看做偶然得到的贈禮,勃蘭登堡則是霍亨索倫家族安家立命之地。
在七年戰爭的時候,俄軍打到東普魯士的時候,腓特烈大帝在幹嘛?那時候他真在四面出擊,根本就沒有去支援東普魯士。
而僅僅是一支俄軍小部隊逼近柏林,腓特烈大帝就不得不回兵保衛柏林,東普魯士和勃蘭登堡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說到這就明白了,雖然普魯士這個地區不在德國境內了,但普魯士王國的核心區域勃蘭登堡至今是德國領土,而且是最核心的領土之一。
所以說,普魯士的核心都保留下來了,失去一兩塊不重要土地會有什麼感謝?
回覆列表
早在1945年初,反法西斯的勝利天平己傾斜同盟國,德意日軸心己斷裂,失敗完蛋只是時間問題。三巨頭在雅爾塔己經就戰後做瓜分德國的打算了:德國破分裂,由美蘇英法割據統轄,不再擁有軍隊,在他們看來,這是未來和平的基本保證。美蘇的要求是德國賠償220億美元,而當時作為戰敗國的德國無力償還賠款,只能將德國的工業企業,礦藏礦山,船隻作為抵押,後期用勞動力賠償,美英法管轄下的德國是西德,蘇聯管轄下的叫東德。
戰後,德國在美英法的扶持下,快速崛起,成為歐洲的經濟強國,隨後兩大陣營冷戰,西德加入美國為首的北約,成了蘇聯的對頭,東德加入華約。蘇聯恐懼當年的“巴巴羅薩”閃擊給蘇聯帶來的慘痛,在東,西德邊境築起了高高的柏林牆,以此懲罰德國。
推倒了柏林牆,德國統一了,兩次大戰的懲罰,看似德國老實了,其實復仇的種子早己埋下,少數德華人只能忍辱負重,現在只能低調再低調,別學日本那麼張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