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Two
-
2 # 周悅芳華
李斯是荀子的學生,法家的代表。作為秦國的丞相,在輔佐秦王平定六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出謀劃策,提出了很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制度和政策。
但是,李斯出身低微,憑藉自己努力打工得到大老闆的賞識,歷盡千辛萬苦坐到了丞相的高位,對這來之不易的榮華富貴自然分外珍惜。當大老闆在外面視察工作時掛掉,趙高和胡亥以利益相逼,加上法定繼承人扶蘇遠離都城,平時也少有交集,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很自然地他就選邊站和趙高一起了。
-
3 # 吉月文
根據史料的相關記載,李斯本來是不願意參與到這場政治鬥爭當中去的。但是趙高威脅李斯,如果不和他合作,將來會對李斯整個家族進行清算。李斯迫於壓力,最終屈服與趙高合作。
但是近年來又出土了一批新的秦末竹簡,記載的內容與史記完全不同。這些新出土的文獻中,記載秦始皇是主動傳位給胡亥的。那麼胡亥趙高以及李斯三人合計陷害扶蘇的說法就存在爭議了。
史料文獻出現爭議就需要辨析哪一種說法更具有合理性。兩份史料綜合考察,可能新出土的合理性更多一些。史記記載當中,李斯是在威脅下改變態度的。以趙高在當時的政治影響他是沒有能力威脅李斯的。秦始皇在位的時候,趙高只是個太監而已,雖然是秦始皇的近待,但是以秦始皇的性格是不可能縱容太監專權的。趙高的權利是在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後才迅速擴張的。反觀李斯作為百官之長,政治影響力遠在當時的趙高之上。趙高的威脅只有在胡亥順利繼位之後才能真正有效。如果李斯斷然拒絕趙高並且鼎力扶持扶蘇繼位。趙高肯定會被扶蘇驅逐出宮。因此,趙高的威脅是沒有實際威懾力的。作為一個縱橫官場數十年的政治家,李斯不可能這點問題都想不通。而新出土史料當中,明確記載胡亥是得到秦始皇認可的繼承人。這就解釋了李斯為什麼要支援胡亥繼位。
做一個大膽的猜測,可能在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時候關於這段歷史就已經有兩種說法了。司馬遷只選擇了其中一種說法。我們長期依賴這種說法,所以對於李斯的行為不太容易理解。但是新出土的史料給了另外一種解釋,我個人認為可能更符合歷史。至於司馬遷為什麼選擇了那樣一種說法,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
4 # 掛羊頭賣狗肉628
祖龍行至半路而死,對李斯來說是極大的考驗與選擇。他深知其理,一朝天子一朝臣,步入廟堂之上極其不易,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祖龍一死他在朝的位子也會隨他而去,此刻他無法抽離出來這就是人性的弱點,貪圖權貴不想鬆手,骨節眼上作出至命的選擇,胡亥說得不好聽是個任人擺佈無主見的人,與趙高同僚為伴只會落個死無全身。趙高是什麼人他害人的心術無人可比,想和怎樣的人同流合汙只有一個下場,身敗名裂死無全屍。
-
5 # mingsheng602
李斯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秦始皇發現了他的才能。而到了秦始皇后期,趙高身為他的近侍自然就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秦始皇本來是想選扶蘇作為接班人的,這一點從他將扶蘇派到北方去歷練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當時的秦始皇並沒有選出儲君是誰,也沒有明確扶蘇的地位。恰恰這時,秦始皇突然駕崩了,只是留下了一道詔書而已。趙高當然不希望扶蘇當皇帝,因為扶蘇當了皇帝,自己的地位就會不保,甚至還會有性命之憂。所以,趙高一是為了保命,二是為了掌控朝政,他只好選擇聽話的胡亥來繼承皇位。趙高知道,要想扶持胡亥登基,就必須要得到李斯的支援。他就對李斯進行了一番威逼利誘,當時的李斯肯定也是無奈之舉。這個無奈之舉,竟然導致了李斯背上了千古罵名。
-
6 # 愛生活的水滴7
他被趙高誘以利說動了心,也未認識到趙高的能量與為人。再者扶蘇年歲大不好管理,有主見,與他不大睦,於他不利。以為二世年歲小好掌控,趙高一太監好控制,能力小於他。二世稱帝,他權力最大,家族最旺。他看走了眼。
-
7 # 戒榮耀的歷史官
一句話:李斯為了保住自己和家族的富貴。
↑李斯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每當到了皇帝更新換代的時候,整個王朝的權力機構就會發生一次洗牌,尤其對那些位高權重的高官來說,更是如此。
雖然歷史上不乏先帝託孤,從而使得權臣兩朝煊赫,甚至成為三朝老臣,但這是比較少見的,而且先帝託孤的情況,意味著太子年紀比較小,還無法承擔皇帝職責。
對那些已經成年的太子來說,他的繼位,往往意味著先朝老臣會被重新洗牌,新的皇帝會換上自己的心腹擔任重要職位,這是基本的帝王術操作。
時間來到公元前210年,李斯遇到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次選擇——到底是和趙高一起擁立嬴胡亥,還是遵從秦始皇遺囑,召回太子扶蘇來給秦始皇辦葬禮。
↑趙高的口才無疑是非常了得的↑
趙高是一個天才的陰謀家,他不但洞察了嬴胡亥的內心世界,而且對李斯的內心小九九也是看的一清二楚。
對於李斯這種人,直接和他談利益條件就行了。只要籌碼夠大,就能擺平他。
那李斯為何會聽從趙高的陰謀,參加到迫害太子扶蘇的陣營裡呢。
且看趙高與李斯的對話,就能明白了。
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斯曰:“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趙高開門見山,要聯合李斯搞陰謀。李斯老奸巨猾,先是拒絕,其實是等著趙高開條件。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
趙高一針見血指出李斯面臨的潛在風險:一旦太子扶蘇上位,李斯就要捲包袱滾蛋,讓位給蒙恬家族。
↑對李斯而言,無所謂忠誠,只看籌碼大不大↑
李斯表示很生氣,怎麼能揭人傷疤呢。但李斯似乎忘記了,趙高也和蒙毅勢不兩立。可以說,趙高一下子就找到了切入點:李斯和趙高共同的潛在敵人是蒙氏家族,而扶蘇上位意味著蒙氏家族掌控全域性,李斯趙高都沒有好果子吃。
高曰:“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明矣。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法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君計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
趙高更清楚的講明瞭扶蘇上位後的利害關係,但他很有分寸,沒有造謠誇大,只是如實說明李斯的結局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而這正是視權力富貴如生命的李斯所不能接受的歸宿。
↑嬴胡亥也只是趙高的一個棋子罷了↑
趙高同時指出瞭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案:擁立嬴胡亥。並指出,嬴胡亥已經被他掌控。李斯明白這樣做等同造反,表示拒絕,進一步看條件。
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
斯曰:“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危屬臣也。豈可負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君其勿復言,將令斯得罪。”
高曰:“蓋聞聖人遷徙無常,就變而從時,見末而知本,觀指而睹歸。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從外製中謂之惑,從下制上謂之賊。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見之晚?”
斯曰:“吾聞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兄弟爭位,身死為戮;紂殺親戚,不聽諫者,國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廟不血食。斯其猶人哉,安足為謀!”
李斯仍然半推半就,他表示出來的真實意思是擔心迎立嬴胡亥之後,天下大局能不能穩得住,等於是在對趙高說:嬴胡亥靠得住不?如果靠得住,那就聽你的。
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裡。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於是斯乃聽高。
趙高則表示:嬴胡亥會繼續重用你的,你對嬴胡亥不放心,難道對自己還不相信嗎?“
上下合同”“中外若一”,放心,嬴胡亥會聽你的,天下當然“可以長久”,而你就可以“長有封侯,世世稱孤”。
↑蒙氏家族成為壓在李斯頭上的巨大陰影↑
趙高軟硬兼施,暗示說如果李斯不這麼做,那麼蒙氏家族得勢後,李斯家族就會徹底沒落,李斯辛苦一輩子,到頭一場空。
於是,李斯出於私心以及自負,同意和趙高一起搞陰謀,搞掉扶蘇,扶立嬴胡亥,自己本來就是功勳忠臣,現在更是從龍之功,子子孫孫的富貴可以保住了。
只是李斯忘記了最關鍵的一點:趙高是靠不住的,嬴胡亥聽趙高的,而不是聽李斯的。李斯竟然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夠掌控嬴胡亥,真是自負極致變愚蠢,自私到頭是矇昧。最後落得身敗名裂,家族族滅,能怪誰?
回覆列表
李斯因趙高蠱惑,被私利迷了心智!
始皇帝末期有兩位丞相,馮去疾與李斯,馮去疾為右丞相,職權在李斯之上,在始皇第五次出巡的時候馮去疾留守咸陽,李斯隨行;
軍權當時始皇交給蒙氏一族統領,蒙田領精銳30萬駐守咸陽以北,河套地區,而蒙毅則隨始皇一起出巡,護衛安保;
長子扶蘇因楚國外戚牽連,被始皇以明貶暗用的方式派至蒙田部隊監軍;
趙高當時為中書舍令,負責始皇起居並被任命為次子胡亥的老師,趙高與胡亥與始皇一起隨行;
始皇在立太子一事下,猶豫不決,借第五次出巡考查胡亥,沒料到天命不保,在巡視途中病到,占卜師說是北方有山鬼做怪,始皇令蒙毅北上去找山鬼,在蒙毅未返的這個時候,始皇不行了,但經過巡視考查,胡亥並沒有做皇帝的能力,駕崩前始皇遺召立扶蘇為太子,蒙毅不在現場給了趙高假召的機會。
這其中要講三個要點,其一:扶蘇上位,李斯丞相位置不保,從始皇的安排來安,扶蘇明顯與馮去疾與蒙氏關係更好,又掌兵權要控都城;
其二:趙高曾經因犯事,蒙毅要處死他,結果始皇保了下來,這中間的過節只怕事關生死,扶蘇上臺,趙高必死;
其三:胡亥有王族血統,雖不是第一繼承人,但有資格,做為胡亥的老師,趙高有把執朝政的機會。
現在我們再來分析遺召這個世界上最不靠譜的文書,為何不靠譜呢,因為當事人不在了,死無對症!如果遺召符合臨終託孤之臣的利益,那麼就可以公之於天下,如果不符合,那麼假召的事情也就發生了。當時顯然不符合,趙高的情況比李斯更為嚴重,爭取李斯的支援也是事情成功的關鍵,於是也就有了開篇講的“因趙高蠱惑,被私利迷了心智”!
試想如果李斯知道大秦二世而亡的話,估計就不是這樣的了,李斯高估了自己、高估了二世,也低估了趙高,而且最終丟了性命!
後面的故事,史記上就都有記載了,所以秦二世而亡,李斯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