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彩大講堂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急需大量航空母艦服役,新造埃塞克斯級無法迅速滿足戰爭的需要,因此美海軍著手將船型適合作航空母艦的九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改建為輕型航空母艦,並重新定型為獨立級,九艦均為紐約造船廠建造。

    首艦獨立號原為輕巡洋艦阿姆斯特丹號,於1942年2月14日開始改建為輕型航母,該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建成服役。此後八艦也均在1943年相繼服役。在戰爭中期,獨立級航母與同樣是新服役的埃塞克斯級航母一起,成為太平洋艦隊扭轉乾坤的關鍵力量。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中,美軍出動六艘埃塞克斯級重型航母和全部九艘獨立級輕型航母,一舉擊潰日本聯合艦隊剩餘的航母力量,此戰使日航母艦隊從此失去航空戰力,淪為萊特灣海戰中的“誘餌”部隊。

    本文照片攝於1943年7月17日。從圖可見4個煙囪裝在右舷側,飛行甲板上為F6F戰鬥機、SBD俯衝轟炸機和TBF魚雷機。

    10月,獨立級航母再度參加萊特灣海戰,其中普林斯頓號於10月24號的日軍空襲中,中一枚250公斤穿甲彈。此彈擊穿飛行甲板和機庫,在主裝甲板爆炸,引起大火併蔓延至機庫。40分鐘後,因大火與濃煙使艦上人員撤離,僅留損管人員與友艦實施救援。最後該艦魚雷彈頭被引爆,將艦體炸裂,美軍只得命驅逐艦以魚雷自沉之。該艦也是本級在戰爭中損失的唯一一艘。

    戰後,獨立級中的兩艘根據租界法案給了法國海軍,一艘(“卡伯特”號)被賣給西班牙,幫助其重建海軍。西班牙海軍於40年代末對該艦進行了改造,加強了飛行甲板、升降機,並改進了電子裝置,稱作反潛航空母艦。這時,煙囪減為2個,舷側的20毫米炮被全部撤除,載機量則減為26架。該艦1955年服預備役,1967年8月租給西班牙海軍,更名為“迷宮”號,至1989年退役。

    同級艦包括:

    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CV/CVL-22) 

    宣告:詞條人人可編輯,建立、修改和認證均免費

    詳情

    9

    獨立級航空母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急需大量航空母艦服役,新造埃塞克斯級無法迅速滿足戰爭的需要,因此美海軍著手將船型適合作航空母艦的九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改建為輕型航空母艦,並重新定型為獨立級,九艦均為紐約造船廠建造[1]。

    中文名稱

    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

    英文名稱

    Independence class aircraft carrier

    前型/級

    克利夫蘭

    服役時間

    1943年

    國家

    美國

    戰鬥歷史

    首艦獨立號原為輕巡洋艦阿姆斯特丹號,於1942年2月14日開始改建為輕型航母,該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建成服役。此後八艦也均在1943年相繼服役。在戰爭中期,獨立級航母與同樣是新服役的埃塞克斯級航母一起,成為太平洋艦隊扭轉乾坤的關鍵力量。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中,美軍出動六艘埃塞克斯級重型航母和全部九艘獨立級輕型航母,一舉擊潰日本聯合艦隊剩餘的航母力量,此戰使日航母艦隊從此失去航空戰力,淪為萊特灣海戰中的“誘餌”部隊。

    本文照片攝於1943年7月17日。從圖可見4個煙囪裝在右舷側,飛行甲板上為F6F戰鬥機、SBD俯衝轟炸機和TBF魚雷機。

    10月,獨立級航母再度參加萊特灣海戰,其中普林斯頓號於10月24號的日軍空襲中,中一枚250公斤穿甲彈。此彈擊穿飛行甲板和機庫,在主裝甲板爆炸,引起大火併蔓延至機庫。40分鐘後,因大火與濃煙使艦上人員撤離,僅留損管人員與友艦實施救援。最後該艦魚雷彈頭被引爆,將艦體炸裂,美軍只得命驅逐艦以魚雷自沉之。該艦也是本級在戰爭中損失的唯一一艘[2] 。

    戰後狀況

    戰後,獨立級中的兩艘根據租界法案給了法國海軍,一艘(“卡伯特”號)被賣給西班牙,幫助其重建海軍。西班牙海軍於40年代末對該艦進行了改造,加強了飛行甲板、升降機,並改進了電子裝置,稱作反潛航空母艦。這時,煙囪減為2個,舷側的20毫米炮被全部撤除,載機量則減為26架。該艦1955年服預備役,1967年8月租給西班牙海軍,更名為“迷宮”號,至1989年退役。詳情可參閱“迷宮”號小傳。

    同級艦

    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CV/CVL-22) 

    普林斯頓號(USS Princeton,CV/CVL-23)

    貝露森林號(USS Belleau Wood,CV/CVL-24)

    科本斯號(USS Cowpens,CV/CVL-25/AVT-1)

    蒙特利號(USS Monterey,CV/CVL-26/AVT-2)

    蘭利號(USS Langeley,CV/CVL-27)

    卡伯特號(USS Cabot,CV/CVL-28/AVT-3)

    巴丹號(USS Bataan,CV/CVL-29/AVT-4)

    聖哈辛托號(USS San Jacinto,CV/CVL-30/AVT-5)

  • 2 # 五嶽掩赤城

    謝邀,主要是獨立級建造速度快,價格便宜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雖然美國加速了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但是大型船舶建造工期擺在那裡,還要加上人員培訓磨合期。所以美國海軍助理部長向羅斯福報告,預計1944年前都不會有新的艦隊航母投入戰場,建議拿在建的巡洋艦進行改裝成航母應急。獨立級航母標準排水量1.42萬噸,長190米,寬21.8米,10萬馬力動力,最高航速31.5節,1944年10月配備載機方案是24架F6F戰鬥機,9架TBM魚雷轟炸機,有時攜帶架J2F水上飛機用來搜救落水飛行員。

    不同於商船改裝的護航航母,只要能跟上商船就行,對於航速要求很低。艦隊航母最大要求是航速必須能夠達到艦隊機動速度,要能飈出30節左右的高航速才行,動力配置必須要足,這種情況下,巡洋艦無疑是最佳改裝平臺。當時美國在建的巡洋艦有兩款,一是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另一個是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最終羅斯福下令在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艦體基礎上,改建成9艘獨立級航空母艦,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一直到戰爭結束前才在在其船體上設計了兩艘塞班級航母玩玩。

    之所以選擇克里夫蘭級巡洋艦改建,原因一是克里夫蘭級排產量大,流水線加成建造速度快。該級輕巡洋艦建造主要目的是給航母編隊防空和護航,因而需求量非常大,排產量一而再、再而三的增加。美國先後安排紐約船廠、紐波特紐斯船廠、伯利恆鋼鐵、聯邦造船、威廉父子船廠這五家船廠,建立了11條流水線建造,總共計劃排產52艘,最後建造了27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9艘改建為獨立級航母、13艘改建為法戈級輕巡洋艦。相比較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需求量並不大,總共三架船廠排產了14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標準排水量1.19萬噸,最大排水量1.41萬噸,長180米,寬20.2米,最大航速32.5節。主要武器為4座3聯裝152mm艦炮,6座雙聯裝127mm高平兩用炮。

    強大的流水線加成下,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建造速度非常快,最快的帕薩迪納號(CL-65)居然只用10個月就建造完工,而巴爾的摩級工作量要大,建造最快的匹茲堡號(CA-72)用了12個月。而9艘獨立級航母,從船體下水到最後完工,最後工期最快的11個月,最慢的15個月。全部趕在1943年服役,有效填補埃塞克斯級航母量產前的戰鬥力空缺,這一建造速度足以氣死山本五十六了。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標準排水量1.45萬噸,滿載1.7萬噸,艦長205米,寬21.6米,12萬馬力動力,最高航速33節,主要武器為3座3聯裝203mm主炮,6座雙聯裝127mm高平兩用副炮。

    另一方面就是成本和價效比上,作為重巡洋艦的巴爾的摩級,在裝甲防護和動力配置上要更加豪華,但是航母對於防炮彈的防護要求根本不需要。而排水量上巴爾的摩級只比克利夫蘭級大3000噸,但造價方面巴爾的摩級要4000萬美元一艘,而克利夫蘭級只要1520萬美元。這兩者一結合,選誰拉出來改建航母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獨立級航母問題和隱患也相當大,最致命的是他沒有專門彈藥庫,彈藥是直接放在機庫裡的,極容易被對方一發入魂。萊特灣大海戰期間,獨立級普林斯頓號(CVL-23)被一架彗星俯衝轟炸機投中一枚500公斤炸彈,引發的大火,先後兩次引爆艦上的彈藥使其發生更大規模殉爆,最終沉沒。所以獨立級航母只能是應急,並不能真的拿來扛大樑。

    普林斯頓號航母臨死前,先後兩次殉爆,以至於在旁邊協助搶救的三艘軍艦都受傷,克利夫蘭級巡洋艦伯明翰號更是死亡233人,受傷426人,死傷人數比普林斯頓號航母都還大。

  • 3 # 世界映象觀察員

    日軍偷襲美國海空基地珍珠港後,僅僅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就完全控制了太平洋中部地區,美軍被趕到了澳洲所在的太平洋西南地區。為了能夠重返中太平洋地區,美國需要飛機,沒有飛機的空中打擊,美軍很難登陸並重新佔領戰略島嶼,但是美國的基地離中太平洋地區太遠了,於是他們需要航空母艦,越多越好。

    1940年,美國國會透過建造13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議案,但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只有5艘開工,而且只建造了一半,按照工期的話,最早會在1943年初服役。如果美國這個時候開始建造剩下的8艘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話,那麼新航空母艦需要到1944年才能夠服役,顯然美國等不了那麼久,於是羅斯福要求工程師把現有的船艦改為次一級的航空母艦,艦體攻擊能力可以差點,只要能夠裝載大量飛機就行。

    為了能夠縮短改造時間以及保證戰鬥力,工程師幾經修改後,決定在巡洋艦上施以護航型航空母艦級的改造,羅斯福總統採納了這個方案,並批准將9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改建為這種新型航空母艦,定型為獨立級。獨立級輕航空母艦排水量達到15200噸,最高航速31節,艦體裝備了2門4聯裝40mm高射炮和8門2聯裝40mm高射炮,艦載飛機數量達到33架。為了能夠縮短改造的時間,工程師沒有改造巡洋艦原有的甲板,而是用鋼架在原有甲板上架起一層完全水平的機庫甲板,再安裝2部升降機,以此來解決艦載飛機的起飛問題。整個改造過程中,最難的問題是艦體平衡問題,工程師整整花了十個月時間,這9艘獨立級輕航空母艦才完成改造。

    1944年,美軍為了能夠佔據有利的戰略地位,向日本的馬里亞納群島發動攻擊,這次大戰中美軍一共出動了6艘埃塞克斯級重航空母艦和全部9艘獨立級輕航空母艦,在450架艦載飛機的攻擊下,日本大鳳號裝甲航空母艦被擊沉,翔鶴號和飛鷹號航空母艦被擊沉,隼鷹號、龍鳳號、千代田號以及瑞鶴號航空母艦被重傷。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獨立級輕航空母艦僅在萊特灣海戰中損失一艘,戰績堪稱輝煌。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軍把輕巡洋艦改為獨立級輕航空母艦,目的是把它當成移動的飛機基地,以便在進攻中提供空中打擊,而美軍真靠著這批獨立級航空母艦成功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局勢,因此,獨立級輕航空母艦確實是航空母艦中的最佳應急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潤筆是什麼,如何潤筆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