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挎富追神
-
2 # 鐵王座的遊戲
這個怎麼說呢,不考慮任何政治立場替漢族考慮他是英雄,民族英雄是抗擊外來侵略者,至於胡人是不是我們中國的少數民族這還有待商量,反正我覺得胡人不應該算華人,所以說抗擊胡人的是民族英雄也沒錯這是我個人認為的,但是要客觀看待事實,冉閔並沒有拯救漢族,整個南方是東晉漢人王朝,河西走廊前涼是漢人政權,冉閔只是保護了他轄區範圍內的漢人,東晉桓溫數次北伐一度收復洛陽,之後淝水之戰大家都知道,還有殺胡令,現在網上的殺胡令是現代人編寫的,真正的令在資治通鑑98卷,僅有三四句話就沒了,而且叫“令”,之所以會出現“沒有冉閔漢族就滅亡”這個謠言就是十幾年前百度歷史貼吧剛建立,有個網友寫了一篇網文大吹特吹冉閔,說整個中國漢人就剩冉閔這一股了,漢人血脈全在他這,多了就不多說了,看看我釋出的專門講冉閔的兩篇文章吧,當時的地圖自己看
-
3 # soros2
他乾的比岳飛,文天祥都強!怎麼就不算民族英雄?就因為他發了道"殺胡令",政治不正確了,這不算民族英雄了,哈哈
-
4 # 高天虎賁
我就說一句,對漢族來說,冉閔就是英雄,當之無愧。我不管他是誰,只要他殺了外族人保護漢族,就是漢民族民族英雄。這個不需要討論,只要看結果,就如抗戰,不管你啥黨派是不是土匪強盜,是不是抗戰前無惡不作,但是,只要抗戰時候,他們殺了日本人,在抗戰這件事上,他就是抗戰民族英雄。
-
5 # 7號瓦舍
不請自來。現在有很多人認為冉閔是漢族的民族英雄,理由很簡單就是那一紙《殺胡令》,其實很多人是人云亦云,有些人根本沒有弄清楚《殺胡令》頒佈的來龍去脈,有些人甚至對於《殺胡令》釋出後冉閔的一些做法選擇性失明。
先介紹一下冉閔此人。冉閔是後趙石虎的養孫,其父冉瞻,本是河南乞活軍首領陳午麾下驍將,後在與石勒作戰時被俘,因石勒對其非常欣賞即授意其侄石虎收為養子,後冉瞻(石瞻)在同前趙作戰中陣亡,石虎對冉閔更是關愛有加,視同自己的親孫,冉閔也死心塌地地為後趙賣命,公元349年石虎去世,這立即引發了一場後趙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帝位的內鬥,為爭取冉閔的支援當時的彭城王石遵許諾事成之後立冉閔為太子,後石遵食言改立自己的親侄石衍為太子,冉閔對此極度不滿遂起反心,殺石鑑自立,為試探城內民心他釋出了一個命令: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各任所之,因為在由羯人建立的後趙國中漢人遭到了羯人的殘酷壓迫,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此時羯人害怕漢人報復紛紛選擇出城逃亡,見羯人不能為己所用,冉閔遂頒佈另一道命令——《殺胡令》,一場規模空前的民族仇殺隨即展開。在這裡我們其實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冉閔殺不殺胡根本不是出於什麼對漢人的保護,而是一種既不能為我所用,日後必與我為敵,不如盡殺之的想法,退一步說假如當時如果胡人肯繼續歸附自己,還會有那道《殺胡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久之後還有件事更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觀點,公元350年冉閔出征攻打石祗,臨行前任命其子冉胤為大單于,以統率投靠自己的數千“胡人”士兵,這個時候冉閔之前頒佈《殺胡令》時那種與胡人勢不兩立的態度又有了180度的大變化,為什麼這麼幹?《資治通鑑》卷九十八有云:方欲撫納群胡 ----- 打算要安撫招納胡人!!!!!
由此可見,冉閔殺不殺胡絕不是出於什麼民族大義為保護漢族,而完完全全是根據自己的利益出發的。
-
6 # 李小生歷史
提起冉閔,我想很多人都會把他和近些年來的“殺胡令”、“拯救北方漢族的千古一帝”等詞條聯絡起來。有人也許會疑問為何一個以前名不見經傳的名字近年來會忽然風靡整個網路?而這個人是否就如網路上所說是一個被我們忘卻的“千古一帝、漢族救星”呢?今天讓我們來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拋棄那些誇張的修辭手法和民族主義,深入瞭解一下真實的冉閔。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冉閔當時所處的背景。當時冉閔所處的大背景為中國歷史上比較特殊的歷史時期,即五胡十六國。這一時期為大分裂時期。雖然在江南、荊湘地區為東晉控制,被視為正統,但在北方中原大地和西南附近先後有十六個國家政權建立,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常年的戰爭和分裂導致了經濟水平和人口水平的極大退步,在這個基調下便出現了漢族被胡人欺壓殺戮的慘象。
然後我們來了解一下冉閔的生平。冉閔的“冉魏”政權存在時間為公元350年至公元352年,一共兩年多時間,所以在正史《資治通鑑》和《晉書》中對其描寫的字句並不是很多,而且兩本書中關於其身世的記載還有些前後時間衝突的地方。但我們梳理過之後,還是可以大概推測出冉閔的生平。
“閔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龍之養孫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內黃人也。”冉閔的父親是冉瞻,冉瞻被石虎俘虜後認石虎為義父,並改姓為石。所以後來冉閔生下來後,自然是叫石閔。石虎,羯族人,十六國時期後趙第三位皇帝,歷史中不乏關於其殘暴的描寫。石虎比較喜歡他這個義孫石閔,而且石閔年輕時也確實為石虎家族立下過汗馬功勞,表現非常出眾。其中還包括公元339年石閔奉石虎之命攻打當時是華夏正統的東晉,並大獲全勝。
公元349年,石虎死後,其兒子石遵當上皇帝。石遵即位前為了得到石閔的支援,先是許諾給石閔得位後封其為太子,但之後並沒有履行承諾。而石閔功高震主,石遵打算聯合兄弟石鑑殺死石閔,但後來被石鑑告密,石閔先下手為強殺了石遵。但石閔此時並沒有自立為王,而是把石鑑送上龍椅。但沒多久石鑑也密謀殺掉石閔,這徹底激怒了石閔,此時石閔對後趙進行了大清洗,併發出了那一句“殺胡”的話:“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之後石閔改漢姓為李,並改國號為衛,但是卻並沒有殺掉石鑑和石虎的其他子孫,而且還保留了石鑑的皇帝位置。但是石鑑自己作死,這件事過去才一個月,他又趁著冉閔外出打仗時搞陰謀政變,冉閔再也無法容他,這才殺了石鑑及石虎三十八個子孫,此時石氏被滅族。公元350年,冉閔稱帝,立國號為“魏”,然後恢復自己的祖姓“冉”。公元352年,冉閔在戰鬥中被前燕慕容恪所擒,斬於遏陘山。
從其生平中我們可以看到冉閔在年輕時是一直同胡人石氏家族生活在一起,沒有任何矛盾。而且據《晉書》和《資治通鑑》記載他和其父石瞻在324年至349年之間與華夏正統的東晉政權還交手過數次,戰功頗豐。整理如下:
324年,石瞻敗晉將軍劉長,又敗彭城內史劉續。(《晉書》)
325年,石瞻殺晉兗州刺史檀斌。(《資治通鑑》)
326年,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瞻。(《資治通鑑》)
338年,季龍之敗於昌黎,閔軍獨全,由此功名大顯。(《晉書》)
339年,石閔敗晉兵於沔陰,殺將軍蔡懷。(《資治通鑑》)
這說明他並不是如同某些文章中說的自幼忍辱負重,最終推翻胡人政權的形象,相反其父冉瞻甚至是為後趙肝腦塗地。
“328年,劉曜軍追石虎軍及於高候,與虎戰,大破之,斬石瞻。(《資治通鑑》)”
石虎死後,冉閔此時已經手握重兵。但是他並沒有主動造反,而是被石尊和石鑑幾次三番的針對後,這才動手殺掉石氏一族。若是如同某些文章中所指是為了恢復漢人統治,儲存漢人血脈,為何不從石虎死後一開始就直接動手,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留石鑑的性命和他的帝位?所以從其行為中可以看出,冉閔的盡誅石氏很大程度上是形勢所迫,在各種選擇中做出的一個決定。
那麼所謂的“殺胡令”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冉閔改國號為“衛”之後,冉閔頒佈“殺胡令”,即:
“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
“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
“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
有一點需要我們要知道的是,此時冉閔還不是皇帝,皇帝是石鑑,而冉閔是以“後趙大將軍,武德王,石虎義孫 ”的名義頒佈的殺胡令。而且頒佈之後更不可思議的是石鑑及石虎的孫子們依然沒有被冉閔處死!所以更準確的解釋應該是冉閔的“殺胡令”只是其在鬥爭中採取的一個政治手段,目的是為了發動群眾肅清殘餘後趙勢力。而保留石鑑和性命和皇帝位也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後來這石鑑太不老實了,才被殺掉。
不僅如此,我們接下來看公元350年,也就是頒佈“殺胡令”後的第二年。此時已經是皇帝的冉閔任命自己的兒子冉胤為“大單于”,並“以降胡一千配為麾下 ”。我們都知道“單于”並不是我們漢族的稱號,所以此時光祿大夫韋也提醒冉閔說:
“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
在我們每個人看來,他的話無疑是十分正確的,而且也頗具有民族情結。但是冉閔是怎麼做的呢?
“閔方欲撫納群胡,大怒,誅及其子伯陽。”冉閔為了安撫降胡士兵的情緒,把他和他兒子都殺了。
所以,從以上的種種行為中我們可以推測出,“殺胡令”的出發點絕不是所謂的為了殺死北方的胡人,維護漢族的血脈。
那麼先不論冉閔的真實意圖,“殺胡令”客觀上到底有沒有起到所謂的恢復北方漢族血脈的效果?
我們還是從史書上尋找答案。殺胡令之後,《晉書》記載“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相應的在《資治通鑑》裡也記載了“或高鼻多須濫死者半”。意思是很多高鼻子鬍子多的漢人也被殺害。
此外還有《晉書》記載“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諸夏紛亂,無復農者。”
意思是從青、雍、幽、荊州遷移來的漢人和諸氐、羌、胡、蠻等胡人共幾百萬人都回到了他們原來的地方,道路交錯,他們互相殘殺搶奪,並且有飢餓、疾病橫行,最後能回去的只有十分之二三。華夏諸地混亂不堪,沒有人能再安心繼續耕種了。
所以最後的結果並不是胡人皆被驅逐出中原,漢人從此再不受胡人欺壓,從此恢復農耕云云,而是民不聊生,一片荒蕪。
我們看待歷史中的某個人,一定要設身處地的站在當時的背景下去考慮。我們不能帶著自己的主觀色彩去判斷一個人、一件事。冉閔做出的各種決定有他自己當時的政治因素在其中,我們應該去客觀的分析,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民族情結去強行加戲。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人,不可能非黑即白、非奸即善,這才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回覆列表
我看了看冉魏的地圖,當年的冉魏大概是今天的河北東部,南部,山東的西部,北部,天津,北京一代。對照地圖,大家沒有疑義吧,我就是這裡的人。這一代的民族構成是絕對的漢族密集區域,非常少有其他的少數民族(五族胡人)。
我只想請大家思考幾個問題,那麼大家自己尋找答案。
1 在 歷史上五胡亂華是否真的發生過嗎?五胡戰亂的區域具體是指的那一塊區域,是今天的山東,河北,天津,北京嗎?冉魏應該是吧?
2 當年的胡人數量應該不少吧?請問五胡的後裔,現在都去哪裡了?他們都遷走了嗎?他們憑空消失了嗎?遷到了哪裡?
3 今天的北京人, 天津人 , 河北人,山東人是漢人嗎?胡人和漢人長相,以及生活習慣一樣嗎?漢人胡人好難區分嗎?
4 胡人是白種人嗎?高鼻樑?反正我不是,我的身邊也很少能看到?
請那些罵冉閔不是民族英雄的人,給大家講講吧? 別光從書本上引經據典,信誓旦旦的。我也希望這些罵冉閔的大神們,給我們大家邏輯推演一下,今天的漢人局面是怎麼形成的?我們這裡的不會是從地底下冒出來的吧?反過來,當年的強大胡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