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蘑菇頭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在我們談論的歷史的話題。因為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個拿破崙炮的存在的,所以今天談論的話題又讓我們長見識了。你說是嗎?

    其實對於拿破崙炮如果我們換一種名稱還叫它,那你們肯定會感到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的。滑膛炮這種大炮你們肯定聽過吧?

    因為在那個年代,這種大炮你說是非常先進的了。它的重量比一般的大炮要小一些,所以方便於軍事上的運輸,它的射程比較遠、火力也非常的強大,也就是製造也非常的便捷。

    因為這種大炮優越的效能,使得這種大炮在美國的內戰時期(南北戰爭),在軍事上的應用非常的廣泛。

    這種大炮和那個時期的大炮可以發射多種炮彈,不過這個拿破崙炮泡炮膛是用青銅來製作的。

    說實話,確實是有點重,不過相對於其它大炮,它優越的效能,是其他大炮所無法比擬的。

    談到這裡,我們所說的拿破崙炮其實不只是上面我們所說的只有一種,其實他是有很多型別的就比如M1857型12磅、M1841型6磅的野戰炮。

  • 2 # 秀腿700

    拿破崙炮實際是後來對當時拿破崙使用武器的一種稱呼,實際對於那過往有一定認知的人都知道,他們指的是一個系列的武器,而非單純的某一個型號。拿破崙在當年是十分出名的一位炮術大師,在成為領軍人物之前,他對炮戰和步兵的結合就頗具新的,這也是其能夠雄霸一方的根本原因。我曾經在一款模擬軟體上,體會過拿破崙戰術的模擬操作,在這裡可以給題主分享一些經驗。

    首先就是拿破崙時期的戰術方式,當時軍隊的主要組成還是陸軍加騎兵的方式,騎兵雖然有槍騎兵,當時也稱龍騎兵,但是多數重灌騎兵依然是馬刀或者長槍,因此針對步兵來說,只能奇襲,無法直面攻擊。當時的拿破崙及歐洲國家軍隊,採用的都是步兵方隊的形式進行攻擊,一個步兵方陣有120人到150人組成,對中有一個鼓手,根據不同鼓點,隊形可以變為4人橫隊,分散隊形,以及反騎兵方陣。這裡要主要說的就是反騎兵方陣,它讓士兵方陣快速變為一個面向四面的方形人牆,並且前排下蹲後排站立,當時的步槍都是無法拆卸刺刀的,所以秘籍的較差刺刀就和拒馬一樣,可以讓騎兵的馬匹感到震懾力。當然,一個反騎兵方陣還不算什麼,但如果是拿破崙那樣的大規模進行,一排步兵突然切換反騎兵方陣的話,衝鋒的騎兵很容易在不同方陣之間,被消滅乾淨。所以,既然步兵對騎兵擁有這麼大的威脅,騎兵優勢在被打破前,炮兵就成了彌補這個缺陷和對抗步兵的關鍵因素。

    拿破崙當時非常注意炮兵的培養,它在倫敦建立了十分先進的兵工廠,來為自己的遠征軍打造合適的,先進的武器。當時比較流行的有步兵88炮,以及騎兵88炮,當然後期也出現過火箭以及樽炮,這個樽炮是一種大口徑拋物線方式的攻城炮火,對城牆破壞力極大,但是對步兵應用較少。所以一般我們說的拿破崙炮就是88步兵炮或88騎兵跑。那麼這兩種炮有什麼區別呢?實際區別十分簡單,就是人力牽引和馬匹牽引的區別,基本後期拿破崙軍隊都是攜帶的88騎兵跑來做快速移動,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陷,那就是如果炮位暴露,敵人騎兵會第一時間來進攻,這時候如果轉移,需要用馬匹牽引,時間上很容易造成滯後性,所以一般大哪個是給火炮陣地旁邊,都會安排獵兵守衛,目的就是藉助獵兵更遠的射擊距離優勢,打亂地方騎兵的偷襲。

    從以上兩個方面不難看出,當時拿破崙炮的效能,實際也很一般,但是隻要應用得當,搭配其他兵種就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基本的方式就是火炮遠端開火,步兵推進,然後騎兵兩翼夾擊對方步兵方陣或者炮兵陣地,然後接近時進行衝鋒。而對於防守,就是在敵人騎兵來臨時及時切換方陣和縱隊,並在對方攻擊炮兵時提供保護,當時拿破崙炮的優勢在於,它採用了多樣化的彈藥攜帶方式,拿破崙跑可以攜帶三種彈藥,白白磷蛋可以點燃敵人方陣,用於威懾;普通彈藥用於遠端攻擊;敵人靠近也可以裝填散彈來進行大規模殺傷,所以當時拿破崙炮震懾力很大。

  • 3 # 軍武吐槽君

    何為拿破崙炮

    拿破崙炮顧名思義當然就是以拿破崙命名的火炮了,作為一種歷史上曾經叱吒風雲的前裝滑膛炮,他的前身就是法國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為提高機動性和方便有效支援步兵所製造出的一種小口徑輕便山地榴彈炮,後來由美華人仿製(美華人那時也是靠仿製過日子),在美墨戰爭和南北戰爭中被髮揚光大,其主要有兩個型號:第一個是小拿破崙M1841,口徑93毫米(使用6磅也就是2.5公斤炮彈)和大拿破崙M1857,口徑117毫米(使用12磅也就是5.4公斤炮彈)。

    拿破崙炮好在哪裡

    既然都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命名了,那麼肯定有它的過人之處了,不然拿破崙也臉上無光啊,主要有這麼幾個優點:第一、由於炮管是青銅所鑄造的,所以非常的堅固,因此可以裝備大量的發射藥而不會發生炸膛,發射藥多就意味著射程遠,拿破崙炮最遠射程達到了兩公里,在前裝滑膛炮裡還是比較出色滴。第二、準確度高,這在美國南北戰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在1862年12月的Fredericksburg戰役,南軍的一個少校僅僅憑藉目測對著1600米外北軍的一個旗手打了兩炮,一炮打倒了他身邊的一個士兵,第二炮直接就讓這個旗手涼涼了。第三、拿破崙炮彈種多樣,用現在話說就是可以勝任多樣化作戰任務,它可以根據需要裝備實心彈、爆破彈、霰彈,在攻擊叢集士兵時,一發實心彈是對他們最好的問候,想想一個十多斤的鐵球以每秒5百多米的速度砸向人群是一個多麼鮮血淋漓的場面,而在攻城時,一發爆破彈又可以起到毀天滅地的效果,直接將城牆炸開一個大窟窿。也因為這樣的優勢,在關鍵的葛底斯堡戰役中,南軍和北軍裝備的510門火炮中有幾乎一半都是12磅的拿破崙炮。

    拿破崙炮為何被淘汰

    正所謂人無完人,炮無完炮,拿破崙炮雖好,可不要貪杯哦,隨著各種後裝線膛跑的出現,拿破崙炮逐漸的淡出了人們的事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真正的光榮退休了!總結下來,主要是因為這幾樣劣勢不受人待見:第一、重量比同口徑炮重太多,機動性跟不上時代發展。拿破崙炮渾身都是青銅鑄造,而銅的密度比鐵大啊,所以這也導致了拿破崙炮重量太大,每門炮都有500公斤重(別小看了這個數字,拿破崙炮的口徑可是很小的),在當時沒有汽車的情況下,這是要累死馬啊,所以機動性已經趕不上後來者了。第二、貴!小時候偷偷賣過廢品的都知道,銅比鐵貴多了,同理,拿破崙炮也比這些鐵質的線膛跑貴多了,當時同口徑的鐵質線膛炮管只要180美元,而拿破崙炮卻達到了490美元,算一算,划不來啊。第三、射程和準確度已經逐漸力不從心,隨著材料和金屬工藝的日漸成熟,線膛跑的優勢逐漸體現出來,更加耐用的炮管和耐磨的膛線被製造出來,能承受的膛壓越來越高,膛線賦予炮彈的準確度也越來越明顯,雖然拿破崙炮打死過旗手,但是也耐不住這些線膛跑快速的成長,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拿破崙炮被拍死在沙灘上,科技的發展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

    (南北戰爭後期後裝線膛炮逐步取代了拿破崙炮)

  • 4 # 冷兵器研究所

    中文網路界所說的拿破崙炮,其實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所使用的M1857型十二磅(5.44公斤)前裝滑膛野戰炮 (M1857 12-Pounder "Napoleon")。這裡的“拿破崙”,並不是指那個最著名的拿破崙一世皇帝,而是他的侄子拿破崙三世。這種火炮實際上是同時期法國野戰炮的仿製品,因此而得名。該火炮是一種機動性強、火力兇猛、製造和使用極為簡單的有效武器。其名字中的“十二磅”並非是重量,而是口徑單位,其實際口徑為4.62英寸(約117毫米)。第一門M1857式加農炮於1856年於由馬薩諸塞州奇科皮的埃姆斯製造公司鑄造成功,並於第二年正式獲准裝備炮兵部隊。

    一門標準的十二磅拿破崙炮,其炮身長度為1.68米,重約550kg左右,由青銅鑄造而成。因為材質的關係,這種火炮被公認為極其堅固和耐用,甚至能承受雙倍裝藥而不會損壞。時任軍械部長的喬治·D·拉姆塞陸軍准將在1864年7月的一份報告中寫到:“12磅青銅炮(拿破崙炮)在戰爭中沒有發生磨損報廢或者炸膛的情況” ,其耐用性可見一斑。在2.5磅(1.13公斤)標準發射裝藥的推動下,拿破崙炮能將標準的十二磅炮用實心炮彈以5°的射角精確地投射到一千六百碼(約1480米)的距離,而射角為10°時則可達到兩千碼(約1910米)。由於炮架結構的限制,十二磅拿破崙炮的最大仰角只有十二度左右,但若能進一步提高炮身仰角,則其有效射程還可繼續提升。如1863年聯邦軍圍攻邦聯軍防守密西西比河的要塞維克斯堡時,就透過墊高炮身等方法,成功的使用十二磅拿破崙炮對三千碼(約2750米)外的目標展開炮擊。

    在當時而言,十二磅拿破崙炮屬於野戰火炮中射擊精度較高的一種,能夠在一千碼的距離上有效的執行反炮兵任務;能在一千五百碼的距離上壓制敵方步兵。拿破崙炮在內戰中的精度記錄,是在1862年12月13日的弗雷德裡克斯堡戰役中,由南軍的布拉克斯頓少校 和 阿姆裡中尉創造的。當時他們對準1600碼外的一個北軍旗手發射球形實心彈,第一炮打倒了旗手身旁的一個士兵,第二炮直接命中。總之,和拿破崙戰爭時期(1803年—1815年)的同口徑野戰火炮相比,十二磅拿破崙炮的射擊精度有了較大提升,重量也大為減輕,這些都有賴於化學、彈道學和金屬冶煉加工技術的進步,使得其在尺寸、火力、機動性和重量等方面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和同時期的大多數火炮一樣,拿破崙炮可發射實心炮彈、爆破彈、霰彈和榴霰彈。

    在整場戰爭中,十二磅拿破崙炮對於交戰雙方來說都是最重要的野戰火炮,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舉例來說,在葛底斯堡戰役中,聯邦軍共投入了360門火炮,邦聯軍則投入了272門,這些火炮中有超過40%是十二磅拿破崙炮。

    除了12磅的拿破崙炮,當時美軍中還有一種6磅的拿破崙炮——M1841型六磅(2.54KG)野戰炮。這兩種火炮外形上相當接近,以至於兩門炮放在一起的話,很多人第一眼看上去都會認為一門是另一門的縮小或者放大。事實上,M1841型野戰炮同樣是法國野戰炮的仿製品。正因為如此, M1841型野戰炮也被冠以了“拿破崙炮”這個名字,前者一般被稱為“大拿破崙”,後者一般被稱為“小拿破崙”。

    M1841型六磅野戰炮口徑為3.66英寸(約93mm),身管長1.52米,炮身重389公斤左右。儘管該炮威力較弱,但全炮重量較輕。六磅炮的最大射程只有1500碼左右,這導致其在作戰中很容易被敵方的九磅炮和十二磅炮壓制;而較小的口徑也意味著其威力不盡人意。

    和十二磅野戰炮相比,六磅炮發射實心彈時對有生目標和房屋之類的堅固目標額毀傷能力都有很大差距。有人打過一個比方:十二磅拿破崙炮的實心彈可以在六百碼的距離上,輕易打穿整個連縱隊;六磅拿破崙炮就只能在二百碼的距離上,打穿半個連縱隊——而且還很勉強。兩者在發射霰彈時威力的差距更加明顯,雖然磅炮所發射的霰彈的有效射程與十二磅炮相當,但其霰彈彈丸數量不足十二磅炮的一半,這就導致其殺傷範圍和十二磅炮相差甚遠。不少炮手甚至抱怨三門六磅炮發射霰彈的壓制能力才能和一門十二磅炮相當。除了射程和威力上的不足之外,六磅炮在輕便和機動性上的優勢也並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麼大。正因為有著上述不足,因此在內戰爆發後不久,聯邦軍隊就開始將六磅炮逐步替換成十二磅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安倍晉三成為日本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