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福地帶2

    為什麼反美的是伊朗,而捱打的卻是伊拉克呢?這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

    正因為如此,美國也並沒有對伊朗進行軍事侵略,其原因在於什麼呢?其原因在於 伊朗並沒有能夠給美國造成根本的威脅,這之中就包括經濟威脅,軍事威脅,地區性的威脅等等。而伊朗反美只不過是精神上的反美,而美國對伊朗的是長年累月的經濟制裁,已經給伊朗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而對於美國本身來說,伊朗並沒有能夠真正的對美國構成威脅。

    而伊拉克則不然。雖然說伊拉克以前是美國的友好聯邦,美國一直都在支援著伊拉克,特別是在兩伊戰爭中,是美國支援的伊拉克發動了兩伊戰爭。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中,美國一直都是伊拉克堅強的支持者,並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裝備和經濟援助。按道理說,伊拉克和美國的關係是非常友好的,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為什麼伊拉克後來會受到了美國的軍事侵略和打擊呢?

    這是因為伊拉克總統薩德姆提出了,將伊拉克的石油結算,改為黃金進行結算的提倡。在美華人看來,美國的經濟基石,在於美元世界和美元石油。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提出的黃金石油的概念,顯然是已經觸碰到了美國的石油美元的安全,威脅到了美國的石油貨幣,這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正是因為薩德姆提出了黃金石油的概念,招致了殺身之禍。試想,在沒有提出黃金石油交易之前,美國和伊拉克的關係是非常友好的,美國並且是想利用伊拉克來控制伊朗,打擊伊朗的。所以,伊拉克一直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和美國用於打擊伊朗的重要合作伙伴。而正是因為伊拉克總統提出了黃金石油交易之後,才出現了美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侵略,而最終將伊拉克的總統薩達姆,推上了斷頭臺。

    如果說我們能夠對這兩國的事情進行深一步的分析,我們就會發現,伊朗雖然說長期反對美國。但是,並不能夠跟美國構成真正的威脅。而伊拉克雖然說不反對美國,但是,伊拉克提出的黃金石油結算,實際上就動了美國的美元石油的根基。從這上面來說,是美國完全不願意看到的。

    事實上,長期以來,美國都一直將美元世界和美元石油,視為美國的經濟的最基本的基石,任何一個國家動用了美國的這個經濟基石,都是美國想要打擊的目標,當然,伊拉克也不例外。所以,一旦任何一個國家動用了美國的美元基石,那麼,就是美國所要消滅和打擊的物件,而伊拉克的總統薩達姆,正是這樣一個人。

  • 2 # 世界淺談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複雜,瞭解伊拉克的的讀友都知道這個國家曾經號稱自己是“世界第四大軍事強國”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伊拉克的意思就是在中東它是第一軍事強國,如果是兩伊戰爭期間美國還可以對這件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伊拉克在與伊朗結束敵對狀態之後立刻把槍口對準了同是美國盟友的科威特,這件事情顯然是薩達姆匯錯了美國的意思。

    可以說這件事情觸碰了美國的底線,最主要的是伊拉克的強大已經影響了美國對中東地區的掌控,嚴重影響了美國中東盟友與自己的關係,如果美國放任伊拉克侵佔科威特,那中東國家為了自保必將傾向於美國的對立面俄羅斯,所以美國發動了海灣戰爭目的就是給中東盟友看看美國保護他們的決心。

    海灣戰爭結束以後美國對伊拉克進行了長期的制裁,其目的就是要把這個號稱世界第四的軍事強國拖垮,期間更是對薩達姆政府和軍隊進行滲透,其目的就是等伊拉克油盡燈枯的時候顛覆薩達姆的政權,美國在2002年把它變成了事實。

    美國之所以沒有先打擊伊朗實質是有自己的戰略思考,伊朗地處高原易守難攻,最要命的是如果先攻擊伊朗,伊拉克很可能因為自身利益與伊朗結盟,那這對美國來說絕對是一個壞訊息,如果讓兩個中東強國結盟共同反抗美國,即便是最後美國取勝也是一場慘勝,最主要的是伊拉克地處平原無險可守,美軍利用其空軍優勢再加上地面部隊可以全面壓制伊拉克軍隊,再加上間諜的收買薩達姆垮臺也是在情理之中,而伊朗是美國放在中東的一枚棋子還沒有到要拔出的那步。

  • 3 # 我只說兩點

    伊朗毫無疑問是美國一個不折不扣的冤家,而伊拉克一直與美國保持著比較好的關係。可是我們可以看到伊朗到如今仍是完美無缺,反觀伊拉克也是支離破碎。我個人認為導致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伊拉克自己的不自量力,伊拉克總統薩德姆在任內提出了將伊拉克的石油結算,改為黃金進行結算的提倡。這毫無疑問是動搖了美國的經濟根基,因為石油是美國一項重要的經理武器,薩達姆的這個提議很明顯觸動了美國的利益。

    其次,伊朗的軍事實力也比伊拉克強。因為伊朗的軍事實力在中東地區是首屈一指,伊朗的革命衛隊也是也歷經戰火的洗禮。而薩達姆雖然手下有著龐大的軍隊,但軍隊對其並沒有很高的忠誠度。

    總的來說,這也和伊朗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是有一定關係。

  • 4 # 自然2584969

    美髮動伊拉克戰爭.伊朗受到驚嚇!有所警醒.知其城門起火必傷及池魚.忙預備武器.經十多年發展羽毛豐滿.美在伊拉克雖未償到啥甜頭.但從戰略考暈.總想對伊朗動手.只因伊朗有先見之明.結果跟美槓上了!反對美國.

  • 5 # 8578997642aghjk

    美國也是欺軟怕硬,找軟柿子捏。薩達姆做過美國的走狗,雙方都有把柄抓在對方手中。美國讓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結果倒打一耙。

  • 6 # 中評中語

    美國何曾不想收拾伊朗,但只是時不待美國吧了。

    美國的終極目標就是伊朗,所以咱們可以看一下911事件後美國的打法,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先打掉伊朗及佔領右翼,同時在中亞方向積極邁進,堵死伊朗。隨後在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打掉並佔領伊朗左翼,顯然在波斯灣方向在阿拉伯半島美國擁有幾十個基地,一旦伊拉克戰爭結束,美國便完成了對伊朗的四面包圍,這是典型的口袋戰術。

    但為何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對伊朗的行動戛然而止了呢?因為有三件事情超出了美國的預期。

    第一件事就是美國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泥潭,這事大家都知道,不必贅述,美國陷入長達十多年的泥潭,至今還未走出來。08年經濟危機,更讓美國雪上加霜。顯然,這兩場戰爭真的動了美國國本,不然為何美國現在眼看著中東分崩離析,群雄並起。就一個敘利亞戰爭,美國躲在後面就是不肯出兵,最終被俄羅斯搶了先。

    第二件事情就是俄羅斯。唇亡齒寒的道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雙雙淪陷之後被伊朗和俄羅斯深深體會到,兩家開始互為後背。同時美國在中亞方向的影響力擴張讓俄羅斯如芒在背,東擴也就算了,竟然直接插入俄羅斯的後花園,這讓俄羅斯大為惱火,要知道,目前俄羅斯主要的海外基地都集中在中亞那一塊,俄羅斯核心航天產業、軍事訓練基地、全球監視系統全都在中亞,俄羅斯出手及時遏制了美國在中亞的影響力,讓美國望裡海而興嘆。而這,也是俄羅斯給新盟友伊朗送了一份大禮。

    土耳其和伊朗的走近使伊朗的北部威脅徹底被解除,使伊朗騰出手來重點防禦了美國攻打伊朗必經的波斯灣方向,這是第三件事。土耳其很尷尬的,身為歐亞大陸十字路口,中東大國,擁有著奧斯曼的舊夢,同時安拉的忠實信徒,但奈何卻沒有伊朗沙特的命,沒有石油。土耳其90%的能源都需要進口,其與同時遜尼派的沙特遲早都要亮肌肉的,所以選擇靠近能源豐富與沙特是宿敵的伊朗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此間美國要求土耳其切斷和伊朗的聯絡,但顯然土耳其已經很伊朗捆綁的很緊,鬆綁的代價太大,已經很難從命。

    這三件事情才是伊朗這麼長時間內倖免予美國動手的主要原因。當然,根本原因是伊朗自身戰略縱橫深,人口基數大,其結識的朋友實力強,美國吃不定一旦動手會產生怎麼樣的外溢效果。

  • 7 #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這是一個“驢頭不對馬嘴 ”的問題。把兩個本不相關的問題強行關聯。試問,伊朗反美和美國打伊拉克有何因果關係?難不成說:美國看伊朗反美心情很不爽,又苦於忌憚伊朗,於是將怒火撒到伊拉克身上,派兵推翻薩達姆政權?這樣的解釋說得通嗎?不要為提問題而提問題,提這樣的問題只能顯現提問者的水平簡直 Low 爆了。

    伊朗、伊拉克(薩達姆時期)、美國三者關係。首先伊朗與美國彼此視對方為死敵,雙方水火不容,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封鎖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希望以最低的損耗拖垮伊朗政權,美國始終不敢對伊朗動武的原因或許有很多,但霍爾木茲海峽一定是其中最為顧忌的因素之一。

    其次伊朗與伊拉克關係。長期積累的歷史原因,涵蓋宗教矛盾、民族仇恨、邊境糾紛、最終兩國因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爭議越演越烈,而爆發長達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1980—1988)。戰爭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死傷人數以百萬計。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在聯合國的調停下,戰爭以平局告終。實際上,阿拉伯河的主權爭議並沒有隨戰爭的結束而解決。直到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薩達姆政府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兩國邊境糾紛才有所緩解,但兩伊關係始終處於高度戒備的狀態。直至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伊朗勢力才又重回伊拉克並影響伊拉克局勢。

    最後是伊拉克(薩達姆時期)與美國的關係。1979年7月,薩達姆繼任伊拉克總統。同年11月,伊朗發生人質事件,即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美國大使館被佔領,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一次危機事件。該事件導致美國與伊朗關係徹底破裂。也是在這一年的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地區形勢的變化促成美伊走近。第一,美國需要伊拉克的石油來保障能源安全,加快經濟發展;第二,打入伊拉克的武器市場是美國軍火商夢寐以求的願望和意圖;第三,當時正處於美蘇“冷戰”時期,蘇聯入侵阿富汗的舉動令美國極度擔心蘇聯在海灣地區繼續南下而威脅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所以改善與伊拉克的關係其更深層次的含義在於抵抗蘇聯。在伊拉克看來,改善與美關係既能夠加速發展民族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可以擴大武器來源和減少對蘇聯的依賴,還能改善與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於是當年11月26日,伊美宣佈恢復中斷了17年的外交關係。1980—1988年兩伊戰爭時期恰好為伊美關係的“蜜月期”。隨著“兩伊戰爭”的結束,薩達姆強人政治的穩固,其桀驁不馴的一面越發明顯。薩達姆不但拒不聽從美的擺佈,還欲稱霸海灣和中東。薩達姆的強勢和野心導致伊美兩國矛盾遂日趨凸顯。直到1990年8月伊拉克侵佔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老布什政府果斷髮動軍事行動,即“海灣戰爭”。戰爭以伊軍退出科威特結束。伴隨這場戰爭的結束,伊美兩國宣告斷交,從此伊美勢不兩立。也由此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成為中東地區反美激進勢力的“領頭羊”;成為美國控制中東地區的首要“絆腳石”;嚴重威脅到美國在海灣地區的戰略利益。期間,美國也試圖以制裁的方式,動搖拖垮薩達姆政權,但都沒能如願。反而激發了薩達姆的鬥志和信心。聲稱伊拉克將使“美國在中東的優勢不折不扣的建立在沙灘之上”。不得不說薩達姆自信過頭了。按照中國的一句老話,“槍打出頭鳥”。美國的槍頭早就經瞄準了薩達姆這隻“出頭鳥”,遲遲不打,不是不敢打而是時機未到。“9.11”事件促成了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最佳時機。可以說,美國打伊拉克和伊朗沒有半毛錢關係。對美國來說,打垮一個對手,中東地區就少一個對手。從當前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力來看,美國打伊拉克事實上還便宜了伊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說和珅身兼二三十個官職,都有哪些啊?哪幾個權力較大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