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畫畫
-
2 # 歷史風物誌
公冶長是春秋時期的人物,一說他是魯華人,一說他是齊華人,公冶長是孔子的弟子之一,而且還去了孔子的女兒,《論語》第五篇的篇名就是《公冶長》。關於公冶長會鳥語大多是出自《論語義疏》,其原文如下:
公冶長辨鳥雀語,雲:唶唶嘖嘖,白蓮水邊,有車覆粟,車腳淪泥,犢牛折角,收之不盡,相呼共啄,人驗之果然。後來這段話被很多的著作引用,其中包括《古今圖書整合》中的禽蟲典。
具體的故事內容我們就不多做介紹,網上有很多版本,我們簡單的分析一下這件事情的真實度,《論語義疏》雖然有論語二字,但既不是史書也不是正兒八經的紀錄文件,其真實性很難認定,《論語》本身都具有一些爭議性的點,何況不明所以的註釋呢,所以未必可信,可能也僅僅是根據更早的雜書奇談的流傳而做的註解,所以《論語義疏》的記載並不能認定公冶長會鳥語。
那麼人類能不能學會鳥語呢?人類的語言學是非常古老的,什麼時候出現的語言,為什麼要出現語言?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但是現在人類學會語言是為了溝通,古人卻未必呀,難道沒有語言之前古人不溝通 ?肯定是古人有其他的方式進行溝通的,至於是什麼也仍然是個迷,是意念、腦電波、心靈溝通都說不定。不過現在語言是人類相互溝通的最主要的工具,根據統計我們國家目前約有130多種語言,而且歷史上肯定還有消失的、被融合的,我們經常把那些很難聽懂的方言的戲謔的稱其為“鳥語”,但方言是可以透過學習而掌握的,對於不懂的哪門方言的人來說,方言就是一門新的語言學,但是因為人類溝通的需求,所以相互作用下可以相互學習掌握其中的含義。
而鳥類不同,鳥類和人類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即使家禽被人類馴化,也只是因為它們為了食物,我們為了食它們,並不存在涉及相互溝通的需求,即使有那也是少部分人,但是鳥類、家禽因為沒有高等動物的智慧並不能配合人類相互學習,所以即使到現在科技進步,人類也只能透過觀察鳥類的聲音、動作、氣味來大致判定鳥語的大致意義,但是不同的鳴叫表達著不同的意義是肯定的,甚至有研究表明鳥語也存在語法。而有一句成語叫“雞同鴨講”,實際上雞和鴨子的物種之間的語言也是有區別的,但雞鴨之間可以透過聲音、動作來相互溝通,也許人類最早的溝通方式也是動作,所以想要跨物種透過語言來溝通是非常難的,像犬類有的可以達到兒童的智慧的可以明白一些簡單的人類重複的詞語已經是非常的神奇了。
古代對其他物種的認知雖然有,但並不如我們現在這樣系統的研究,有專門的機構研究鳥類的生活習性,所以對鳥類的瞭解肯定大多不如我們現在,古人即使真的能夠和鳥類溝通,或者說是教化鳥類通一些簡單的人類的詞語應該是有可能,但是真正做到像現在警犬、工作犬一樣令行禁止的應該很難,鳥類中八哥雖然可以學習模範人類的聲音,但是並不是它自主的瞭解其中的含義而發出的,只不過是透過食物等方式的誘導,所以算不上是和人以語言溝通。
禽類和人類的溝通其實很早就有,如家裡喚雞、鴨、犬時候發出的聲音,農民耕地時呵斥牛的聲音。。。。。。,但這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懂得哪一禽類的語言,只不過是相互模仿達到非常淺的溝通,這應該算是目前人類最多的和其他物種之間的溝通。但是為什麼人類會懂得這些一隻出生沒多久的小狗就知道人類發出啾啾啾的聲音就是再喚它呢?所以會不會是遠古人類是可以和其他物種交流,但是因為人類要食其他物種,所以把這門技能在進化中丟失,或者深埋在了基因中呢?但這絕對不會出現在人類現在語言體系中,所以公孫冶應該也只是比較瞭解鳥類的習性,和鳥類相處久了,可以得到動物的信任,從而相互之間有一些互動。
人類能否發明鳥語識別器?人類之所以可以發明外語翻譯器是因為人類相互溝通的需求,和對各個語言體系的相互學習,而且這是在人類這個同一物種內的語言,即使是人類同一物種內,也有很多的不能相互學習的,就像非洲有一個部落學不會阿拉伯數字一樣。所以人類進化到現在,是做不到發明鳥語識別器的,就像現在的一些犬語、貓語翻譯器也都只是娛樂而已,相信即使是未來語言也做不到跨物種溝通,除非鳥類進化到和人類同等智力,需要和人類溝通的時候,但那未免太可怕了,所以語言在現在這種環境下,鳥語識別器是做不到很深入的溝通,最多能夠透過聲音判別鳥類的情緒。也許將來科技進步,人類可以更升入的瞭解聲波,獲得鳥類語言聲波的大資料,透過模擬技術破譯鳥類語言,可以發明出鳥語聲波識別器。或者再次進化/恢復到可以透過腦電波、心靈感應溝通的時候。不過那時候人類應該不需要識別器了吧、
-
3 # 濤說精彩歷史
1、其實不僅鳥語,《論語義疏》中,還說春秋的公冶長懂“豬語、燕語”。2、但“孤證不立”,可能只是公冶長了解習性,而非懂鳥語。
儘管中國公冶長,義大利聖人francisco、佛教《譬喻經》都有“人懂鳥語”的故事,但這些記載都只是個別傳說,可能只是他們瞭解鳥類習性而已。
3、人類目前不能發明鳥語識別器,還需要語言學、聲學、腦科學的突破。目前最新的研究只知道鳥類有語法,但語法是什麼,很難研究下去;估計有朝一日,聲音識別、大腦研究等有突破,才能發明。
一、孔子的弟子因為懂鳥語,竟然蹲監獄——公冶長入獄之謎
公冶長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位列第二十。《論語》雲:“可把女兒嫁給公冶長。他雖在監獄,但並非其罪。”
《論語·公冶長第五》:公冶長可妻也。公冶長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孔子的弟子,為什麼被諸侯抓住?
《論語義疏》解釋,起因竟是他懂鳥語。
(公冶長)
原來,公冶長從衛國返回魯國,走到兩國邊界,聽見兩隻鳥招呼說:“到清溪一起去吃死人肉。”過一會兒看見一個老嫗在路上哭。
公冶長問她,老婆婆說:“我兒子出門至今未歸。恐怕死了,不知他在什麼地方。”
公冶長說:“我剛聽到鳥兒相呼往清溪食肉,怕是您兒子吧。”
老婆婆去看,果然看到他兒子屍體。老嫗突然向村司(村中的官吏)告狀。
村官說:“公冶長沒殺人的話,從哪知屍體位置?”於是將公冶長逮捕入獄。
公冶長和獄吏辯解,獄吏說:“那試試,若真的懂鳥語,便放了你,如果不懂,你就要償命。”
於是將公冶長關在監獄中六十天。後有一天麻雀在監獄的柵上相呼叫:“唧唧喳喳。”
公冶長聽了嘴中含笑。
(公冶長因誤判而入獄)
獄吏不解地問公冶長:“麻雀說了啥,你笑什麼?”
公冶長說:“麻雀唧唧喳喳,說白蓮水邊有裝糧食的車翻了,公牛把角折斷,糧食收拾不盡,招呼去吃。”
獄吏不信,派人去看,果然如此。後來公冶長又聽懂了豬和燕的言語,於是被釋放。
《論語義疏》:公冶長辨鳥雀語,雲:唶唶嘖嘖,白蓮水邊,有車覆粟,車腳淪泥,犢牛折角,收之不盡,相呼共啄,人驗之果然。這就是公冶長懂鳥語的故事,很神奇吧?
二、但這些記載只是《論語義疏》傳說,不是正史;且只是後人對《論語》疑問的一種解釋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全書僅1.5萬字,所謂字字珠璣;而公冶長入獄之謎,後人不解,南梁皇侃做出一種解釋。
但“孤證不立”,古今中外神話、傳說,懂鳥語都只以傳說故事的形式存在;在有中外專家驗證之前、或者現代出現類似人之前,我們只認為“懂鳥語”是傳說,不可信。
三、關於鳥類語言的科學研究
首先,語言理解是非常難得;甭說鳥語,就是某個地區的異族方言,沒有他人指點,都能很難破解。何況有生殖隔離的鳥類。
而且,日本東京大學安倍健太郎實驗中指出:“鳥兒(孟加拉雀)會在名叫中新增語法結構,如果打亂事先鳥類鳴叫的錄音(遇到危險時候的叫聲),鳥兒會對打亂的叫聲沒有反應;如果不打亂,則會發出逃跑動作。
(孟加拉雀)
所以除非腦科學、聲學有大突破,否則未來很長時間,人類還無法發明鳥語識別器;期望有志向的研究者,儘早讓我們聽懂其他動物的語言!
-
4 # 信天游259345793
人有人言,獸有獸語。
人們迄今為止對鳥類的語言一無所知,如墜五里雲霧。
有望有一天人類能發明一款《鳥語譯聽器》,像佩戴耳塞那樣隨時接聽譯成人類語言的接聽器。
這是一種幻想,要想變成現實,還有待於人類的發明,科學家們的努力。
隨著人類文明社會的推進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飛機、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的出現,探訪豋月。這一幻想不是實現了嗎?
人類社會已進入資訊化時代,
網上預約、購物及可視電話的出現已把人類帶進一個更加嶄新文明的時代。
相信:《鳥語譯聽器為在不久的將來會研發出來的,這當然需要科學家們付出不懈努力!
中國勝賦四大發明之美譽,這個《鳥語譯聽器》也是擺在科學家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人們拭目以待奇蹟的出現!
回覆列表
《中國名人大辭典》及《衝波傳》記載:春秋時齊華人複姓公冶,名長,字子長,孔子的弟子、女婿。有一次,在路上聽見群雀在呼叫:“白蓮水邊,有車覆粟,收之不盡,相呼共啄。”他走到白蓮水邊,果然看見一車傾翻,粟粒滿地,群雀歡躍,共啄粟粒。使同行者為之嘆絕。 《三國志·魏書》二十九《管輅別傳》記載:三國時魏平原人管輅,字公明,“自幼喜愛仰視星辰,善風角佔相之道”,並“精通鳥語”。有一次,管輅到安德縣令劉長仁家,忽然聽到有鵲在屋上“其聲甚急”,管輅就對劉長仁說:“鵲向您急報,東北方有一婦女昨天謀殺丈夫,卻誣陷西邊鄰人是兇手。今天黃昏就有人來告狀了。”到時果然有人來告狀,經劉縣令審理,果真證實是那婦人謀殺親夫,誣告鄰人。至此,劉長仁才對管輅“通曉鳥語”深為折服。 據《後漢書·魏尚傳》及《中國名人大辭典》記載:西漢時槐里人魏尚,字文仲。漢高帝時為太史,漢文帝時官居雲中太守,以“通曉鳥語”及為官“清廉幹練”著稱。 《宋史》及《中國名人大辭典》記載:宋代富陽人孫守榮,號“富春子”,7歲因病失明,遇異人傳以“風角鳥佔之術”,並“通曉鳥語”,入幕淮南帥府。“一日,聽到鵲噪,便知有人送寶物將至”。 《高僧傳》記載:後漢時期,安息國王太子安清,字世高。“幼以孝行見稱,好學外國典籍及七曜五行,醫方異術乃至鳥獸之聲無不綜達”。“一日,行於道上,聞群燕相語,便知前頭有送食物者”。後厭棄紅塵,遂出家為僧。 《左傳》記載;春秋時東夷國國君介葛盧“僖公29年來朝於魯,能通牛語”。“一日,見牛叫,便知牛將產三子”。 《梁典》記載:南朝梁人沈曾照“通曉虎語”。“一日,聞虎嘯,便得知邊境發生戰事,果然朝廷下令徵兵”。 《翰府名談》記載:唐代人白龜年,“聞二雀相語,知它們要到城西食粟”。“又聞馬嘶,知馬相互告語,說馬槽中食料太熱,不可食”。 《遼史》記載:遼華人神速姑“知蛇語”,“將軍鐸骨扎帳中蛇鳴,命神速姑聽之,知是蛇穴旁邊有黃金。發掘後果得黃金,遂製成金帶,名曰‘龍賜金’。” 以上均見於古代史書記載,言之鑿鑿。“通曉鳥獸語”,是人類與鳥獸類相互溝通的特殊語言工具,是一門奇特的語言學科。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