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言最語

    雍正是按康熙遺詔繼位,民間傳說的詔書內容從“傳位十四”被雍正改為“傳位於四”,從而說明雍正是篡位,這純屬故事演義和臆想而已,因為從十改為“於”可以,但從十改為“於”則不可能的,而古代“於”字只有在作為姓氏的時候才為“於”,其餘的時候皆為“於”繁體字。

  • 2 # 安定郡小書生

    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雍正是正常即位的,所謂篡位一說是野史傳說,很難立得住腳。

    篡位說有兩種版本:

    ①認為康熙去世過於突然,未來得及留下任何傳位遺詔,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謀搶佔了先機;

    ②認為康熙生前兩立兩廢太子,對立儲君一事勞心傷神,直到臨終前才屬意皇十四子為儲君,被雍正篡聖旨為“傳位於四子”。

    那麼,潛夫現在來分析這兩種版本。

    ①認為康熙去世突然,雍正和隆科多合謀即位。

    首先,康熙晚年經常受到皇位繼承人問題困擾,所以康熙在確立繼承人的問題上經過深思熟慮的,提前有安排的,很難發生篡位的事情。

    第二,隆科多在出任步軍統領就被康熙硃批警告過,說明康熙對隆科多的任命還是理性的,有堤防的,那麼就不會發生隆科多和雍正勾結幹有違康熙旨意的事情了。

    ②修改詔書。

    首先,皇帝對皇子的稱呼一般都在前加上“皇”字,傳位詔書這樣正式的官方文書更不會例外,所以詔書應為“傳位皇四子”或“傳位皇十四子”,因此,改“十”為“於”,句子根本就讀不通了。

    第二,皇帝傳位的正式說法應該是立儲,不管是先期立儲還是臨終前立儲,撰寫詔書時皇帝還都在世,所以不可能寫成傳位給誰,而應寫作立誰為太子。如果康熙寫的是“立皇十四子為太子”的話,無論如何也改不成“四子”。

    第三,清代皇帝釋出的官方文書都是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漢文詔書可以修改,但滿文詔書是無法修改的。

    其實這份傳位詔書的真跡現在儲存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裡。詔書上寫著:“雍親王皇四子胤禎,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看來,這的確是康熙的本意,雍正篡位的嫌疑到此可以洗清了。

  • 3 # 行走的故紙堆裡

    純屬瞎掰,這些都是說書藝人和民間野史的傳說罷了。在正史上根本就站不住腳。且不說目前大家都已經熟知的滿漢合文的事兒,再有遺詔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這也是雍正朝才開始的,壓根兒就不是康熙朝的事兒。而且皇帝行文也是有嚴格要求的,抬頭、結尾怎麼寫都是有要求的。就算普通老百姓寫遺囑也不會就是不到十個字就搞定了呀。再說了,這份遺詔原件還在呢,這份遺詔原件就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原件上清清楚楚的寫著傳位給四皇子胤禛。

    這個事兒主要原因是康熙末年,官場吏治問題嚴重,國庫空虛,戶部虧空。黨爭頻繁,帝黨、太子黨、八爺黨等等等等,可以這麼說,康熙一生擒鰲拜、平三番、收臺灣、戰葛爾丹,豐功偉績無數,可以說是千古一帝。但是晚年的時候帝國也已經是千瘡百孔了,所以康熙一直在立儲的問題上猶豫不決。皇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後來遲遲不立儲。然後雍正登基之後整整飭吏治,整頓財政得罪了太多的人了。

    大興文字獄,雍正朝的年羹堯案、曾靜呂留良案等等都是以文字獄的形式發起的。還有最著名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也是在雍正朝發生的,得罪了王朝大臣、得罪了天下士子,不罵你罵誰?所以才會有不靠譜兒的雍正篡位說,和雍正被刺並斬首,死時是金頭下葬等說法。

  • 4 # 等閒197

    個人覺得是正常繼位,原因如下:一、在康熙後期,符合繼位條件的阿哥不多,老大因說要替康熙殺老二而遭圈禁,不行。老二已被廢兩次,連他自己也說,不可能再翻身了。老八因母親地位低,妻子太霸道,況且老八因拉擾大臣,康熙已對他死心,老八已知繼位無望,在後期已轉為支援老十四了。老九老十和老八一黨,且無能力爭奪皇位。老十三,別看電視吹得大,實際康熙根本就沒考慮過他,可能屬於有勇無謀之人。康熙傳位可能以下三人:老三,老四,老十四。老三,文人,做文章在行,做皇帝還差點,但優勢是有的,因為他排行最靠前。老十四,電視上說大將軍王,其實這個大將軍王並非親王郡王,當時他不過是個貝勒,這就很可怕了,老三老四當時可都是親王了。有人說了,老十四有兵權,其實如果康熙想讓他繼位,絕不會派他到遠方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況老十四隻是有一方兵權,並非一國之兵權,老四可是替康熙去祭天了呀,可能現代人不知祭祀的歷害,替皇帝祭天是很很很重要的事。康熙可能在老三老四之間糾結,老三辦事能力沒老四好,但他排行靠前(別小看這個排行),但最終理智佔上風,康熙選了能力強的老四。 至於改十為於的說法太幼稚,不提也罷。至於說看上皇孫弘曆,純屬乾隆自己貼金。至於傳位詔書,個人認為,不一定有,但老四繼位後想弄這個,紙筆現成,印章現成。想偽造也太容易,但康熙真意是傳老四的,老二十六(有說老二十四)在康熙死時,在阿哥爭論康熙到底說傳給老幾時,勇敢站出來說,我聽清了,父皇傳位給四阿哥!小孩子說真話,鎮住了其他阿哥,也證明康熙傳老四是真的。

  • 5 # 明清書畫鑑賞

    感謝提問:

    篡位之說其實是部分史學家一廂情願的說法,實際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康熙晚年實行相對寬柔的治國政策,導致腐敗嚴重國庫空虛。甚至出現王公大臣欠國庫大額資金不還的現象。這當中就有參與九子奪嫡的很多人,最為清白的可能就算四爺黨了。這讓康熙對皇四子格外看重。

    這不得不說九子奪嫡這件事,康熙皇帝的24個兒子,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估計沒有參與的15個兒子自知無望。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

    這其中最後皇四子胤禛比較會做人,從開始就隱忍不發。依附於皇太子胤礽,不靠邊也不站隊。

    胤礽兩歲便被冊立為太子,因為從小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日漸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殺索額圖,和一般人一樣,胤礽跟自己舅舅的關係比較好,對於索額圖的死對康熙耿耿於懷。父子關係變得緊張起來,最終於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太子。

    王位爭奪的大幕拉開,胤禔是庶長子,自幼剛愎自用,不過很有自知之明,感覺皇位自己無望依附於八阿哥胤禩。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皇長子給康熙推薦八阿哥的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還要替康熙殺掉廢太子胤礽。氣的康熙不僅僅厭惡老大,甚至連帶老八也開始討厭起來。我覺得八阿哥最後的失敗,老大要負全部責任。

    八阿哥胤禩歷來就有“八賢王”的美譽,但是自己從來都沒有好好珍惜。在給康熙輔政的過程中經常假公濟私,為自己的支持者開後門。最終被康熙放棄,奪嫡無望後轉而支援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

    皇四子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廢后,敢於為胤礽說好話,這讓康熙多少對這個不爭不搶有些好感。此後的過程中,皇四子胤禛把自己的野心隱藏的非常好。讓晚年的康熙不至於對眾多皇子太過於失望,傳位給雍正就顯得名正言順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於暢春園,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佈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隆科多一直可是八阿哥的人,矯詔之說站不住腳的。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培養孩子非常了得。有能力有水平繼承大統的人太多了,才會出現那麼多的傳說,更多的可能是很多王公大臣對雍正嚴苛政治的失望和害怕的一種說法而已。

  • 6 # 我主沉浮582

    關於雍正皇帝的繼位和死之事在民間一直傳得沸沸揚揚,又版本多多。似乎撲朔迷離,玄玄乎乎,神神秘秘,又被人津津樂道,故事傳奇!

    那麼,雍正皇帝的皇位真正的篡位才得來的嗎?那麼為什麼會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呢?

    其實在《康熙大帝》和《雍正王朝》中,都寫得清楚,就是康熙大帝透過反反覆覆的觀察,對比和拭探之後,再看到孫子一輩中的弘曆那聰明伶俐,老皇上終於下定決心把皇位傳給四阿哥雍親王!

    老皇帝也知道,這麼多兒子中,個個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就早早吩咐桐城大學士方苞寫好了遺書。

    應該是提前一年多!

    關書遺書的宣讀,怎麼避免其他兒子們的陰謀,康熙大帝也費了心思。

    所以,真正的歷史,沒有雍正皇帝這一出,

    更不存在這樣更改的可能性。

    當然,在清史上雍正皇帝是個爭議多多一個人!

  • 7 # 蟶子歷史

    清朝十二帝,大概數雍正帝的流言蜚語多吧!篡奪皇位,應該說的最多的。

    對於雍正皇帝的繼位,有很多種傳言,都再說雍正帝篡改詔書,將傳位十四子改為了傳位於四子。由此才繼承了大清江山。這種說話應該是不對。對於皇帝的詔書,首先都是分為好幾種語言抄寫的,滿,蒙,漢都需要傳閱,對於漢字來說,可以將十修改為於,但對於滿,蒙這兩種語言來說,那應該是不可能得了。再說,詔書中一般稱皇子都是皇几子,並不會說几子。這樣的話,就不會出現傳位於皇十四子修改為傳位於皇四子了。

    這麼長時間對於雍正皇帝的繼位爭論。可能是因為康熙的兒子太多,也個個都比較優秀,雍正在繼承皇位上,他的兄弟們也都不服氣,所以雍正使用非常手段來處理對待兄弟,導致兄弟們下場都比較慘,由此讓大家猜想雍正帝的皇位來路不明。

  • 8 # 穿越再現彼岸

    根據《清實錄》中康熙帝實錄300卷和康熙帝的遺詔相互印證來看,雍正皇帝即位是非常正常的。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康熙皇帝立四子胤禛(雍正)為儲君的詔書,請看下圖:

    詔書是滿漢合璧的。滿漢對照是一樣的,和康熙皇帝實錄300卷的記載是吻合的。

    雍正篡位之說在清朝時期就甚囂塵上,我想這和雍正皇帝施政有關。

    一、雍正鞏固帝位後,將胤禟、胤禩、胤禵、胤祉等兄弟圈禁的圈禁,流放的流放。權臣年羹堯賜死、隆科多圈禁。要不是康熙帝曾要求雍正皇帝不能殺兄弟的話,估計都殺了吧。

    二、追繳官員國庫錢銀政策。康熙帝時期眾多官員,自下而上都在國庫借銀兩,形成一股風氣。雍正經過幾年就把錢銀都收回來的,不能交齊的,免官的免官,充軍的充軍,雷厲風行。火耗歸公的執行,剪除了地方官員隨便在百姓手中增加賦稅的權利,減少了對百姓的盤剝。

    三、大興文字獄。最具影響的是呂留良的學生曾靜去策反嶽鍾琪事件,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嶽鍾琪以"誤國負恩"等罪被奪官拘禁。而呂留良家族及其學生等牽連非常廣,被殺和流放者眾多。

    縱觀雍正時期,事必躬親,處事嚴謹,殺戮、流放等處罰很多,人員非常之多,而這些人原來是王侯、官僚、士紳、讀書人,家族後人眾多,這就形成流言的基礎,傳播的土壤,又是少數民族統治。當時他們對雍正皇帝非常痛恨,但是也沒辦法傷到雍正一根毫毛,也就是痛快痛快嘴巴了。

    另有傳說,雍正皇帝下葬時,是被呂四娘割了首級,用金頭代替的。這些都是傳言而已。

    至於現代拿雍正的即位真假說事,大多是為了娛樂的關係吧,畢竟現在的清宮戲實在是太多了,不製造點話題,那就是沒有娛樂精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乒世界盃決賽前,劉詩雯和朱雨玲接受採訪說出心聲,她們都說了什麼?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