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來這是歷史
-
2 # 以史為鑑
“羽扇綸巾,雄姿英發”的周瑜先後輔佐孫策、孫權兩代吳主,赤壁之戰奠定天下三分大局,可以說東吳基業中至少有周瑜一半的功勞。
周瑜為孫權所提的建議中,除了一條之外,孫權全部都同意了。這一條建議可以說極具戰略眼光,要是孫權同意,可以說是絕對會影響了整個三國的後續局勢,那麼這條意見到底說了什麼?為什麼孫權就沒有同意呢?
一、周瑜戰略意見周瑜被孫權拒絕的意見就是:對劉備要施展美人計。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退兵北歸。荊州大好的地盤就被劉備和孫權雙方瓜分。劉備讓劉表兒子劉琦當荊州刺史,劉琦病死後劉備自己當了荊州牧。佔據了公安、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郡。
而東吳則派周瑜當南郡太守,佔據江陵等地。這個時候孫劉聯盟雖然開始分裂,但整體上雙方還是在蜜月期。
三國志記載,當劉備從啥都沒有寄劉表籬下之人,一下子成為擁有富庶地盤的荊州牧。孫權的反應是“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孫權這個時候還是太年輕,對於久經沙場的劉備、曹操等老一輩心存敬畏,乾脆祭出了和親的大招。於是劉備就開開心心的跑到東吳,跟孫權妹妹結婚去了。
周瑜跟孫權建議對劉備採用美人計就是在這個時候提出來的。
《三國志-周瑜傳》中記載,周瑜對孫權說:
劉備是梟雄,手下的關羽、張飛都是熊虎之將,這都不是久居人下之人。現在乘著劉備在吳,我們乾脆為他修建舒適的宮室,用美女寶物腐蝕劉備。
另外把關羽、張飛等人和劉備隔離開,讓我攜裹著他們作戰,如此大事可定。但是要是他們三人聚在一起,有兵有將有地盤,這可以說是如蛟龍得雲雨,以後要控制他們就難了。
但是這樣一條極具遠見的戰略建議,卻被孫權給拒絕了。
我們來看看孫權的理由是什麼?
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三國志-周瑜傳》二、孫權拒絕理由孫權其實能在三國時期以後輩的身份擊敗曹操和劉備,最後稱帝三分天下,可以說也是一代雄主。
在接到周瑜的建議後,孫權稍有猶豫便否決了周瑜的提議。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在北方有巨大的威脅,南方百越地區沒有平定,留下劉備在荊州威脅曹操,要遠比除掉劉備,自己面對曹操來的划算的多。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劉備此時羽翼已成,文有諸葛孔明,武有關羽張飛,又有了荊州這樣的地盤。孫權哪怕萬事俱備也難以完全擊敗劉備勢力,反倒是有很大可能被劉備所擊敗。
所以孫權才幹脆放開心胸,借劉備荊州又何妨?後來還不是收回來了?
三、曹操反應其實孫權對於劉備的這一決策到底正確與否,曹操才是最有發言權的。
曹操赤壁戰敗後,雖然沒有傷筋動骨,但是曹操帥軍撤退的其中一個理由便是打算故技重施,在江東重新上演遼東公孫康和袁尚、袁熙的舊事。
當年袁尚袁熙逃奔公孫康,曹操不但不追擊,反而退兵。群臣不解,曹操說:袁尚袁熙和公孫康在我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可能會保持團結,但是大兵撤退後,公孫氏和袁氏沒有壓力就會開始內鬥了。果不其然,公孫康隨後在內鬥中斬殺了袁尚袁熙,把他們的頭送給曹操當禮物。
曹操撤兵後,估計也在等待孫劉聯盟分裂內鬥。從周瑜等人的建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曹操的確是把握人心的大梟雄。
可惜孫權這時候展現出了一代豪傑的心胸。不但沒有內鬥,反而大度的把荊州借給了劉備。
三國志中記載:劉備在東吳結婚的時候,跟孫權商量借荊州一事。東吳其他人都不同意,呂範等都勸把劉備留下來,只有魯肅勸諫孫權說:
主公雖然神武命世,但是曹操實力強大,威望很高。我們剛剛佔據荊州,荊州老百姓都還不相信我們。還不如借給劉備,讓曹操先把目標放在劉備身上。
孫權於是同意了魯肅的說法。
而等著看熱鬧的曹操聽見孫權不但沒有和劉備鬧翻,甚至大度到把荊州讓給了劉備,非常震驚。
震驚到啥程度呢?聽到這一訊息時曹操正在寫字,驚訝的筆都掉到地上了。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漢晉春秋曰:呂範勸留備,肅曰:“不可。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 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權即從之。】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裴注三國志》所以說周瑜的建議絕對是正確的,而孫權不採納周瑜的建議也是正確的。
要是採納了周瑜的建議,孫劉先打起來,最開心的當然是曹操了,等到雙方打的頭破血流兩敗俱傷,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天下統一可以說指日可待啊。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周瑜的建議就是:
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翻譯過來就是:現在曹操剛剛遭受挫敗,正有憂慮在心中,不能和將軍您(指孫權)交兵作戰。我懇請和奮威將軍(孫瑜,孫權的堂兄)一起進攻奪取蜀地,佔領蜀地而吞併張魯,就留下奮威將軍固守益州,好同馬超結盟互援。而周瑜回來和將軍您佔據襄陽以進逼曹操,北方就能夠謀取了。周瑜對孫權說這番話的時間是南郡之戰結束後的第一年,赤壁之戰結束後的第二年,周瑜建議的核心思想可以總結為八個字:二分天下,劃江而治。
周瑜是江東少有的有戰略思想的軍事統帥,同時有戰略思想的人還有魯肅和甘寧,但魯肅的戰略是聯劉抗曹,三分天下,而甘寧則由於地位太低,得不到孫權的重用,周瑜則不同,既是江東的開國功臣,又是積極開疆拓土的鐵桿鷹派。
周瑜的計劃能實現嗎?
周瑜的二分天下戰略實現的前提條件有幾個:
1、孫權及江東集團的全力支援;
2、壓制或消滅劉備集團,使之不出來搗亂。
3、江東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擊敗益州劉璋。
4、曹操不乘機南征。
任何一個條件沒有達到,都可能引起周瑜計劃的破產失敗,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周瑜實現戰略的成功率甚至都沒有一分的把握。
周瑜的計劃,孫權是同意了,但在江東內部卻缺少支援,同為鐵桿鷹派和周瑜好友的魯肅就不支援,魯肅的建議一直是聯劉抗曹,三分天下,而江東政權中的其它勢力基本上不會支援,以張昭為代表的流亡北士和以江東四大家族為代表的本土豪族是斷然不會支援的。
張昭就不用說了,只想安穩保平安,赤壁之戰的投降派,是斷不會支援的。而江東四大家族更是不會支援,打仗的兵是他們的私兵和部曲,拿著自已的錢和人去打一場毫無勝算的仗,除非江東四大家族腦子壞了才能同意。
再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來自劉備集團的干擾,周瑜給出的方案是軟禁劉備,以酒色讓劉備沉迷,再將劉備手下的兵馬為已所用,周瑜的想法未免天真,一個48年都在感慨一事無所的落沒英雄都沒有放棄奮鬥,更別說已有四郡之地的劉備初建功業,會沉迷酒色?而所謂的調動劉備手下的人為已所用更是天真,關羽、張飛熊虎之將,這個世界上,除了劉備能調動他們,真沒人了,還更別說他們三人所謂的情同兄弟。
除不掉劉備,周瑜去打益州,後方必然不穩,恐怕還沒有進入益州,南郡首先就被劉備偷襲,到時歷史上白衣渡江的就是呂蒙,而是劉備了。況且真打起來,已有四郡之地,得到荊州士人百姓支援,又有關張及諸葛等人輔佐,孫權未必能佔到便宜。
江東善於水戰,曹魏強於騎兵,劉備擅長野戰,打益州可不是打水戰,周瑜的陸戰能力在南郡之戰中有目共睹,在得到關羽絕北道和張飛圍攻城的支援下,打下一座孤城江陵城,用了1年,周瑜要打益州,真不敢想要打多少年。
還有北方的曹操一直在虎視眈眈,雖說曹操在赤壁折翅、南郡敗北,可是軍中將領無一損失,元氣尚在,隨時可大舉南下,周瑜在後有劉備,前有曹操,兩面夾擊的情況下還敢出兵打益州,除了佩服周瑜的勇氣外,最終的結局除了失敗,實在是想不出還有什麼別的結局。
不得不說,周瑜的建議是戰略性的,可實現建議的路徑是迷茫性的,甚至是註定不可能成功的。別說改變歷史格局,如果真這麼做了,江東還能不能存在,都是個未知數?
總覺得孫權不同意周瑜的建議是正常的,可孫權居然同意了,然後孫權又同意了劉備借南郡,如此矛盾的決定,出現在孫權同一個人的身上,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所以有人想到了陰謀論,孫權害死了周瑜,然後同意了劉備,兩個建議必須取一舍一,但歷史上就是這麼讓人難以捉摸,周瑜在準備起兵討伐益州前,得暴病去世,死於急病,年僅36歲,可謂英年早逝。
-
4 # 自信流平常心
周瑜,提出這個計劃後。還沒出兵就病勒!一病去世。
周瑜是我個人最敬佩的人,只是被羅貫中老師的三國演義抹黑勒。
官渡之戰火燒赤壁,是周瑜黃忠的功勞。與諸葛亮沒啥關係!當時諸葛亮才出道一年。在當時的政治舞臺沒啥名氣!
周瑜是除了是東吳的貴人。更加是劉備的貴人!周瑜救了劉備就去世了!
回覆列表
拋開演義,只看歷史
你說的這個建議應該是,周瑜在死前給孫權寫的一封信,這封信在《三國志.魯肅傳》中有記載: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這封信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遏制劉備,甚至幹掉他,因為他和曹操是東吳最大的威脅,那麼這個觀點在如今在來看是完全對的,那麼孫權到底有沒有采納吶?
我們先來看周瑜和孫權的關係,周瑜我們說直白一點是大哥孫策的人,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起兵的時候,送錢送糧。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掌管東吳軍馬,深受孫策信任。孫策死的時候,可以說是把孫權託孤給周瑜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孫權對周瑜可以說是信任和不得不信任。
據《三國志》相關傳記記載,赤壁之戰後,劉備的勢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並佔據了荊州四郡。據《三國志周瑜傳》載,周瑜曾在劉備來到京口時向孫權提出將劉備扣留在江東的主張。不過,孫權卻並不贊成周瑜的主張,他認為儘管曹操兵敗赤壁,但其實力依然強大,只有加強與劉備的聯盟,才能抵禦曹操,確保東吳的安全。因此,他不但否決了周瑜的建議,同時還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
我們從當時三方力量對比來看,如果孫權採納了周瑜的建議,不但劉備集團難以生存,東吳也將獨自面對曹操的強大軍事壓力,想要守住江東難度也會增加不少(江東當時山越叛亂非常嚴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三國志的記載)
。
所以透過這樣的分析來看,孫權對周瑜是充分信任的,而且對周瑜的這個建議也是聽進去了,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聯劉抗曹是不得已的選擇,透過與劉備的聯姻,東吳西北疆域的安全得到了保證,這也為當時東吳圖謀淮南一線提供掃除了後顧之憂,總結一句話就是唇亡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