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命理風水師王寬之

    命理學的基礎理論基石是,認為人皆託陰陽而生,所以人皆不能出離陰陽變化之外。人的功名利祿,榮敗福禍,都只是陰陽變化,於外在的表象。

    所以,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那就透過改變陰陽下手。由內而外。就好比說,某公司花巨資,開發一款應用,上線後用戶寥寥無幾,分析了一番,認為可能是因為圖示設計太難看了,有的人想透過換個UI設計,換個主題,就能使得這款應用,馬上火遍全球,使用者十億加。分分鐘變成獨角獸全球性科技企業。

    而在命理學看來,這樣做,蠢哭了。命理學認為,不是UI的問題。而是架構出了問題。要讓這個失敗的產品起死回生,必須得拋開表面功夫,在更底層,重新設計架構。這個在底層重新設計架構,在命理學的意義上,就是改變陰陽二氣。至於人,和人的命運,那都只是個陰陽架構輸出來的前端表現。

    既然問題弄明白了。那下面,就是怎麼改變陰陽的問題了。

    於人而言,陰陽不外乎三個層面。自身陰陽,人際陰陽,天地陰陽。

    自身陰陽,是父母給定的,一出生,出廠設定就給定好了,這個不是太好改。有的人,幻想在root上下功夫,放棄吧,得不償失,系統搞崩潰的風險太大,無可挽回。

    人際陰陽,為家庭,為姻緣,為人際關係。命理學裡面,經常說,命裡遇到貴人,這個講的是透過人際陰陽,改變自己的命運軌跡。婚姻其實是最關鍵的。

    改天地陰陽。如改風水,改運氣。主要是這兩個方面著手。五運,金木水火土;六氣,風寒暑溼燥火。五運六氣,指的是天地的大陰陽。風水,則是居處之地的小範圍陰陽。懂天文,地理,曆法,通曉陰陽變化,這樣才能改風水,運氣。

    還有一種,比較神奇的,那就接通天地陰陽後,與天地一體。從而可以做到提攜天地。這種人,他不不需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他可以改變天下的命運,可以改變一切人的命運。

    主要的思路,就是這樣啦。

    這個行當,不學無術的神棍太多,能真正通曉陰陽的人又太少。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真正能通曉天地陰陽,知常達變,知極察來的人,誰又會泡在網上給人算命掙錢呢。

    能做到這樣的人,隱為蓬戶士,出則為將相。

    我見過改天換地成功的人。

  • 2 # 大樸國學

    想知命、改命,先學會“認命”

    這兩天有幾位朋友找我聊天。一位朋友說很羨慕我現在的狀態,太好了。另外一位朋友很羨慕我的生活,因為我現在的生活基本就是看書寫東西,再就是講講課。

    正因為這樣,必須就得保證一個合理的進度,繃的太緊,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放的太鬆,或者太過隨意就會懈怠。所以,必須要保持一個基本穩定的節奏,這既包括作息的時間,又得包括身體狀態的調整,更為重要的就是內心要保持一個鬆緊適度的狀態。

    我們很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下定了決心,就想開足馬力,恨不得一天干三天的活,停下來休息一會,都覺得是對自己宏偉目標的褻瀆,最終堅持不了兩天就崩潰了。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追求一直領先絕對不是最佳的策略,如果這樣,就是你一直在跟著別人的節奏跑,每個人的特點不一樣,適合發力的階段也不一樣。最為重要的是要找對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按照自己的節奏,一點一點往上加,給自己的精神和身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找到那個最為合理的節奏,並儘量的保持住,你能脫穎而出是早晚的事,因為,絕大多數人做不到,大家基本都是急於求成,《莊子》裡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朝三暮四,和我們現在理解的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同。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朝三暮四。

    《莊子·齊物論》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簡單的翻譯一下:

    舊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舊事物的毀滅。所有事物並無形成與毀滅的區別,還是相通而渾一的特點。只有通達的人方才知曉事物相通而渾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執地對事物作出這樣那樣的解釋,而應把自己的觀點寄託於平常的事理之中。所謂平庸的事理就是無用而有用;認識事物無用就是有用,這就算是通達;通達的人才是真正瞭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瞭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於大道。順應事物相通而渾一的本來狀態吧,這樣還不能瞭解它的究竟,這就叫做“道”。耗費心思方才能認識事物渾然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狀和特點,這就叫“朝三”。什麼叫做“朝三”呢?養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分給三升,晚上分給四升”。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養猴人便改口說:“那麼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名義和實際都沒有虧損,喜與怒卻各為所用而有了變化,也就是因為這樣的道理。因此,古代聖人把是與非混同起來,優遊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裡,這就叫物與我各得其所、自行發展。

    其實,我們和那些猴子沒什麼區別,我們都想先得到,覺得“落袋為安”,我們做了很多“宏偉的計劃”,

    離目標有一點差距我們就開始焦慮,而焦慮反過來又影響了我們的身體,身體機能的紊亂反過來又影響了情緒,讓我們進入一種惡性迴圈,越做越差,就開始自我懷疑,就此進入自暴自棄。而我們很少思考,什麼才是事情發展的本來規律,這些規律不以我們的意志、“目標”而轉移,不是你想要三個就給你三個,也不是你想要四個就給你四個。

    我一直說,所謂的“得道”,不要理解的那麼複雜,其實就是我們找到了一個和大自然和我們把精力投注進去的事物的頻率達到一致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同頻共振。這當然既包括了精神的狀態,更包含身體的狀態。

    我們有時候看很多人跑步,感覺非常有韻律,很有節奏感,而跑步的人也會越跑越輕鬆,而不是上來就一波衝刺,渾身痠疼。並不是說那些跑起來特別有韻律、有節奏感的人就不會痠疼,而是他們知道如何平滑的達到一個平衡點,然後就是順暢的越過那個平衡點,進入一種新的平衡狀態。

    前邊的文章裡我也說過,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靠譜,看他做事是不是有節奏感,如果做起事來很有節奏感,知道什麼時候該緊,什麼時候該松,該緊的時候緊的起來,該松的時候松的下來。這需要強大的自我調節的能力,既包括精神的張弛有度,也包括身體肌肉的發力與鬆弛的調節。

    我們再來看一段《淮南子》的內容:

    自信者,不可以誹譽遷也;知足者,不可以勢利誘也。故通性情者,不務性之所無以為;通命之情者,不憂命之所無奈何;通於道者,物莫不足滑其調。詹何曰:“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矩不正,不可以為 方;規不正,不可以為員;身者,事之規矩也。未聞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原天命, 治心術,理好憎,適情性,則治道通矣。原天命,則不惑禍福;治心術,則不妄 喜怒;理好憎,則不貪無用;適情性,則欲不過節。不惑禍福,則動靜循理;不妄喜怒,則賞罰不阿;不貪無用,則不以欲用害性;欲不過節,則養性知足。凡此四者,弗求於外,弗假於人,反己而得矣。

    翻譯一下吧:

    自信的人是不能用誹謗讚譽來改變他的志向的,知足的人是不能用權勢利益來誘發他的慾望的。所以通達天性的人是不會追求天性所做不到的事情的,懂得命運的人是不會擔憂命運本身所無法左右的事情的,通曉道體的人是沒有外物能夠攪亂他的內心和平的。詹何說過:“還不曾聽說過自身修養很好而國家治理得很差的事,也不曾聽說過自身修養很差而國家治理得很好的事。”矩尺不正就不能劃出方形,圓規不標準就無法畫出圓形來。自身的修養就像上述說的矩尺圓規,沒聽說過自身不正而使別人端正的事。溯源天性、端正心術、理順好憎感情、調適情性,那麼治國之道就通暢了。溯源天性就不會被禍福迷惑,端正心術就不會喜怒無常,理順好憎感情就不會貪求那些於本性無用的東西,調適情性這慾念就不會沒有節制。不被禍福所迷惑則行為就能動靜循理,不喜怒無常這賞罰就不會出偏差,不貪求於本性無用的東西就不會因物慾而傷害本性,慾念有節制就可怡養天性而知足。這四個方面,都不能從外界求得,也不必藉助別人的力量,只須立足自身就能得到。

    有時候我跟朋友說,要學會隨遇而安,隨遇平衡。有些朋友會問我,這樣是不是太消極了?

    其實,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你不先把心安下來,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有時候,要知命、改命,要先學會“認命”,你不認它也是那樣。

    人在低谷,最重要的不是全力突破,更不是消沉下去,而是能夠先冷靜下來,面對現實,把得失之心、利慾之心、爭競之心先放下,我們才可能能夠看清真相,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後才能夠“因勢利導”,這個因勢利導,是根據形勢的變化,逐步的,一點點的調整,而很難一步到位、一蹴而就。

    我們很多時候總是會說:只要我有錢,就一定怎麼樣;只要我有什麼條件,就一定能怎麼樣。其實,想著一招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一招解決所有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妄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解決問題就如治病,必須一點一點來。

    我就碰到過很多朋友,剛開始,醫生說什麼聽什麼,略有好轉以後,就開始急於回覆,擅自增加藥量,或者多個方子並用。

    呵呵,想想,這是多麼的可笑?並不是吃的藥多就能康復的越快,而且,是藥三分毒,擅自增加藥量只會阻礙你身體裡那一點點正氣的恢復,病情很容易反覆。

    治病的過程,就像人身體裡的正邪之氣之間的一場戰役,中醫上講的是扶正祛邪,而我們現在很多時候治病是祛邪也祛正,導致人的身體在更低水平上達到一種脆弱的平衡。腫瘤被消滅了,健康的細胞和器官也都大受損傷,影響人正常的機能,這樣恢復起來會更難。(我不是醫生,只是打個比方,該聽醫生的還是聽醫生的。)

    其實,這一段的最後一句,說的很清楚:凡此四者,弗求於外,弗假於人,反己而得矣。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自己慾望的提線木偶,被慾望裹挾,也被慾望牽制,一舉一動都不是出於自然,不是出於理所當然,而是為了慾望、利益,自己一頭跳進了陷阱而不能自拔。

    我們總是會覺得很累,很疲憊,而這種累來自於不快樂,不快樂才是最累的。

    我想大家可能都刷到過一條抖音:不是不想睡,至於為什麼不想睡呢,我也不知道,就是想再等等……

    其實,失眠就是典型的心腎不交、魂不守舍。該休息的時候,不能休息、休息不好,身體自然也就好不到哪兒去,然後又是一個惡性迴圈。

    先“認命”,弗求於外,弗假於人,反己而得之後,才能真正的看清命運,也就是知命,然後安住當下,命運自然會改。

    伏爾泰有兩句名言,我覺得很好:

    我決定要幸福起來,因為我想活得更久一點。

    .........

    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

    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種傻樂,是沒心沒肺,其實,沒心沒肺,傻樂一下,你身體裡、思想裡那些積極的因素也會被調動起來。

    做個開心、快樂的人,世界也會對你微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希格斯場的強度是穩定的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