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衛風·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A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譯文
農家小夥笑嘻嘻,抱著布幣來換絲。原來不是來換絲,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頓丘才告辭。並非我要拖日子,你無良媒來聯絡。請你不要生我氣,重訂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牆上,遙望復關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見人,心中焦急淚汪汪。既見郎從復關來,有笑有說心歡暢。你快回去佔個卦,卦無凶兆望神幫。拉著你的車子來,快用車子搬嫁妝。
桑葉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潤真好看。唉呀班鳩小鳥兒,見了桑堪彆嘴饞。唉呀年青姑娘們,見了男人別胡纏。男人要把女人纏,說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戀男人,撒手擺脫難上難。
桑樹萎謝葉落淨,枯黃憔悴任飄零。自從我到你家來,多年吃苦受寒貧。淇水滔滔送我回,濺溼車簾冷冰冰。
我做妻子沒過錯,是你男人太無情。真真假假沒定準,前後不一壞德行。
結婚多年守婦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業有成已安定,面目漸改施殘暴。兄弟不知我處境,見我回家哈哈笑。淨思默想苦難言,只有獨自暗傷悼。
與你偕老”當年話,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雖寬有堤岸,沼澤雖闊有邊涯。回顧少年未婚時,想你言笑多溫雅。海誓山盟還在耳,誰料翻臉變冤家。違背誓言你不顧,那就從此算了吧!
《詩經·氓》棄婦形象分析
[摘 要] 《詩經·氓》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首棄婦詩。
詩中的女主人悔恨地敘述自己戀愛、結婚的經過和婚後被遺棄的遭遇。但她並不徘徊留戀,而是抱著“亦已焉哉”的決絕態度,表現她性格的剛強和反抗的精神。全詩反映了當時社會制度造成的婦女的不幸命運。
[關鍵詞] 《詩經·氓》;棄婦;形象
《詩經·氓》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首棄婦詩。
詩中自敘了“我”(即棄婦)從戀愛、結婚、受虐到被棄的全過程,感情悲憤,態度決絕,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婚姻制度對女子的壓迫與損害,也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處於被動低下的地位。
詩中的主人公“我”在婚約過程中是一個對愛情、婚姻很痴情的女子,在道貌岸然的“抱布貿絲”的偽君子小商人的追逐下,接受並輕信了對方的愛情,而且衝破了當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
在偽君子小商人“匪來貿絲,來即我媒”的追求中,主動“送子涉淇”,雖“子無良媒”,但還是同意了“秋以為期”,和後來的“負心郎”建立了戀愛關係並訂下了終身,表現出了“我”對愛情的自由追求,這在那樣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但也由於“我”對愛情自由的追求痴情到了忘情的地步,未對偽君子小商人作過細的瞭解和考驗,從而埋下最終悲劇的根源——婚約。
“我”是一個對愛情十分投入而且情感十分豐富的女子。約會結束,偽君子小商人離去時“乘彼詭垣,以望復關”,登高而日送。約會時早早等待,而且是“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當久等看不到男方返回的車子時“泣涕漣漣”淚如雨下,一旦看到男方的車子返回來時又破涕為笑,而且邊說邊笑,痴情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我”追求的是——種自由純真的愛情,表現在“以爾車來,以我賄遷”中的是不嫌貧愛富,不追求彩禮,雖然男方迎娶未帶上任何聘禮,但自己帶上自己的嫁妝就乘上迎娶的車子。到了偽君子小商人家“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為建立家業、創造幸福而天天早起晚睡、早出晚歸操持家務,從無怨言,是一個有著傳統美德的賢妻型的女性的典型。
但由於偽君子小商人是一個喜新厭舊的負心郎,所以“我”長得“桑之未落、其葉活若”似的年輕漂亮的時候,很是對“我”痴情迷戀。當“我”為操持家務多年勞苦而勞累成象“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樣的時候,偽君子小商人則“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一改初衷,反覆無常,甚至“言既遂矣,唾於暴矣”,對“我”無端粗暴直至遺棄。
這一結局在當時社會不但得不到人們的同情,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制度中,“我”落到的是“兄弟不知,哩其笑矣”的境地,真是雪上加霜。這對於一個女子來說,所受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脆弱一點可能就只有走向死亡之路,但“我”仍能“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冷靜地對待這一切沉重的打擊和不幸。
對悲劇結局的態度是“反足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一個女子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的坦蕩自信的堅強和反抗精神。是一個十分難得可貴的棄婦的典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的典型意義是偉大的。
《詩經》中的棄婦詩及其棄婦形象淺析
全詩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氣寫出,敘述了自己和丈夫戀愛、結婚、受辱、被棄的全過程,表達了自己的悔恨和決絕,把她勤勞善良、溫順安命的性格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知禮守禮的。在心上人來求婚時因為沒有媒人,不合禮法而沒有答應(“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女主人公是溫順多情的。首先表現在婚前對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為沒有良媒而拒絕結婚,這引起男子不滿和憤怒,於是女子送男子返鄉,送了很遠很遠,路上女子最後還是同意結婚(“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此後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來迎娶(“乘彼??垣,以望復關”);一直沒有見到心上人出現不禁憂傷哭泣(“不見覆關,泣涕漣漣”)。在被丈夫無情地拋棄後,女子還留戀當初和丈夫兩小無猜的歡樂(“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愛的誓言(“及爾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勞的。
她沒有嫌棄夫家貧寒,承擔下所有的家務勞動,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盡心竭力地操持勞作(“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自信自強也知天安命。“女也不爽”乃是她對自我的肯定,她認為自己沒做錯什麼,丈夫遺棄她沒有道理。
她對於丈夫的絕情悲傷之極,“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則是她直面斥責丈夫的不義行徑。但她對於被丈夫拋棄,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女主人公自知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和可能,只能獨自傷心悔恨當初嫁錯郎(“躬自悼矣”),既然如此就只能認命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對於自己的不幸只能默然從之。
怨淚痛灑夫權制
——談《衛風·氓》的人物形象塑造
四川 唐仕倫
這是一首描寫棄婦哀怨的民歌。詩歌以自述的口吻,回憶了女主人公從戀愛、結婚到被遺棄的不幸遭遇和無限哀怨的情緒。鮮明地塑造了一個既溫柔、剛烈,又勤勞、窮苦的婦女形象和一個既暴躁、冷酷,又偽善、負情的男子形象。
反映了古代男女極不平等的社會現實,揭露了夫權制度對婦女的迫害,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詩歌運用行動、語言和心理描寫,對比和比興,側面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很有特色。
行動、語言、神態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 如詩歌第一章開頭四句寫氓以“貿絲”為藉口,向女主人公求婚,氓的忠厚老實躍然紙上。
五、六句寫女主人公沉醉愛河,情意綿綿,送氓渡過淇水,直到頓丘。雖寥寥數筆,卻凸現了她的熱情、溫柔和純樸。末四句寫女主人公婉拒氓的求婚,一句“子無良媒”,點明原因,表現女主公的痴情。在那樣的時代,誰敢越婚約媒證的雷池?也揭示了她性格懦弱的一面。
而一個“怒”字,則形象地表現了氓脾氣暴躁易怒的性格特徵。“秋以為期”,是女主人公心願的含蓄表達,也足見其溫柔、純情、善良、忠貞。正是她的這一性格弱點,導致了她的愛情悲劇。第二章開頭兩句寫女主人公在婚期迫近之時,“??垣”遙望氓的到來,生動地表現了她一往情深,期盼甜蜜幸福的婚姻早日來臨的迫切心情。
第三章末四句寫女主人公的悲嘆,既點出教訓的悲慘,又說明了夫權制度是造成當時眾多婚姻悲劇的社會根源。第五章前四句寫女主人公的辛勞,其婚後生活的悲慘之狀可見,其婚姻的不幸遭遇可感。讀後,不能不讓人頓生憐憫之心。第六章頭兩句寫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原想婚後幸福美滿,白頭偕老,可現在只要一提“偕老”就心生怨恨。
這是多麼痛苦無奈啊!末二句寫女主公的抉擇。表現了她性格剛強的一面,也表現了她對不平等的夫權制度的堅決反抗。巧妙機智地把氓推向了道德法庭的被告席,讓他接受女主人公沉痛地揭露和痛斥,接受道德的審判和良心的譴責。詩歌正是透過這一系列行動、語言、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鮮明突出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
對比和比興手法使詩歌更具感人的藝術效果 如第二章三至六句,描寫女主人公婚期迫近時的具體表現。一悲一喜,對比鮮明,其痴情的熾烈,令人動容。而第三章頭兩句以“桑”設喻,用桑樹未落葉的潤澤鮮嫩,比喻女子的青春貌美。含蓄地表現出婚後夫妻關係曾有過短暫的美好時光。
三至六句以“鳩”“無食桑葚”起興,暗示女主人公不幸,以此來告誡世上女子不要對男子太痴情,否則會苦不堪言,追悔莫及。這當然不是說愛情不必專一,只是女主人公在遭受男子變心的打擊後,內心痛苦的一種曲折的表達而已。第四章頭兩句再以“桑”設喻,“其黃而隕”喻女子人老珠黃,暗示了女主人公被遺棄的緣由。
五至八句,以“淇水湯湯”起興,更是巧妙地暗示女主人公婚姻的不幸。而第六章的三、四句,詩人再以“淇”、“隰”起興,狀寫女主人公的痛苦思索。淇水再寬也有岸,低溼的地方再大也有邊,可我的苦難何時才是盡頭呢?使詩歌更具悲劇性。
側面描寫為凸現人物性格增添光彩 如第二章末四句,寫女主人公下嫁氓的情景,做新娘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詩歌寫得含蓄而別緻,詩人沒有去正面描寫婚嫁的熱鬧場面,而是從側面入手,以氓占卦得到吉兆,含蓄地表達了女主人公對婚姻幸福期盼,對愛情美滿的渴望。與後文形成了強烈的藝術反差,使詩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第四章三、四句寫女主人公婚後的悲慘生活,暗示了她過早憔悴衰老的原因。
她婚後的任勞任怨,甘居貧困,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從側面突出了男子的變心真是天理不容!詩歌正是這樣多處運用側面描寫,為凸現人物性格增添了光彩。
詩歌採用多種表現手法描寫刻畫人物,使一個溫柔勤勞、忠於愛情、吃苦耐勞的古代婦女形象光彩照人,一個暴躁冷酷,偽善負情的男子形象令人憎惡。
這是一曲反封建夫權制度的悲歌,這是一曲棄婦哀愁的怨曲,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
《詩經·衛風·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A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譯文
農家小夥笑嘻嘻,抱著布幣來換絲。原來不是來換絲,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頓丘才告辭。並非我要拖日子,你無良媒來聯絡。請你不要生我氣,重訂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牆上,遙望復關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見人,心中焦急淚汪汪。既見郎從復關來,有笑有說心歡暢。你快回去佔個卦,卦無凶兆望神幫。拉著你的車子來,快用車子搬嫁妝。
桑葉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潤真好看。唉呀班鳩小鳥兒,見了桑堪彆嘴饞。唉呀年青姑娘們,見了男人別胡纏。男人要把女人纏,說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戀男人,撒手擺脫難上難。
桑樹萎謝葉落淨,枯黃憔悴任飄零。自從我到你家來,多年吃苦受寒貧。淇水滔滔送我回,濺溼車簾冷冰冰。
我做妻子沒過錯,是你男人太無情。真真假假沒定準,前後不一壞德行。
結婚多年守婦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業有成已安定,面目漸改施殘暴。兄弟不知我處境,見我回家哈哈笑。淨思默想苦難言,只有獨自暗傷悼。
與你偕老”當年話,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雖寬有堤岸,沼澤雖闊有邊涯。回顧少年未婚時,想你言笑多溫雅。海誓山盟還在耳,誰料翻臉變冤家。違背誓言你不顧,那就從此算了吧!
《詩經·氓》棄婦形象分析
[摘 要] 《詩經·氓》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首棄婦詩。
詩中的女主人悔恨地敘述自己戀愛、結婚的經過和婚後被遺棄的遭遇。但她並不徘徊留戀,而是抱著“亦已焉哉”的決絕態度,表現她性格的剛強和反抗的精神。全詩反映了當時社會制度造成的婦女的不幸命運。
[關鍵詞] 《詩經·氓》;棄婦;形象
《詩經·氓》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首棄婦詩。
詩中自敘了“我”(即棄婦)從戀愛、結婚、受虐到被棄的全過程,感情悲憤,態度決絕,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婚姻制度對女子的壓迫與損害,也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處於被動低下的地位。
詩中的主人公“我”在婚約過程中是一個對愛情、婚姻很痴情的女子,在道貌岸然的“抱布貿絲”的偽君子小商人的追逐下,接受並輕信了對方的愛情,而且衝破了當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
在偽君子小商人“匪來貿絲,來即我媒”的追求中,主動“送子涉淇”,雖“子無良媒”,但還是同意了“秋以為期”,和後來的“負心郎”建立了戀愛關係並訂下了終身,表現出了“我”對愛情的自由追求,這在那樣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但也由於“我”對愛情自由的追求痴情到了忘情的地步,未對偽君子小商人作過細的瞭解和考驗,從而埋下最終悲劇的根源——婚約。
“我”是一個對愛情十分投入而且情感十分豐富的女子。約會結束,偽君子小商人離去時“乘彼詭垣,以望復關”,登高而日送。約會時早早等待,而且是“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當久等看不到男方返回的車子時“泣涕漣漣”淚如雨下,一旦看到男方的車子返回來時又破涕為笑,而且邊說邊笑,痴情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我”追求的是——種自由純真的愛情,表現在“以爾車來,以我賄遷”中的是不嫌貧愛富,不追求彩禮,雖然男方迎娶未帶上任何聘禮,但自己帶上自己的嫁妝就乘上迎娶的車子。到了偽君子小商人家“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為建立家業、創造幸福而天天早起晚睡、早出晚歸操持家務,從無怨言,是一個有著傳統美德的賢妻型的女性的典型。
但由於偽君子小商人是一個喜新厭舊的負心郎,所以“我”長得“桑之未落、其葉活若”似的年輕漂亮的時候,很是對“我”痴情迷戀。當“我”為操持家務多年勞苦而勞累成象“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樣的時候,偽君子小商人則“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一改初衷,反覆無常,甚至“言既遂矣,唾於暴矣”,對“我”無端粗暴直至遺棄。
這一結局在當時社會不但得不到人們的同情,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制度中,“我”落到的是“兄弟不知,哩其笑矣”的境地,真是雪上加霜。這對於一個女子來說,所受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脆弱一點可能就只有走向死亡之路,但“我”仍能“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冷靜地對待這一切沉重的打擊和不幸。
對悲劇結局的態度是“反足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一個女子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的坦蕩自信的堅強和反抗精神。是一個十分難得可貴的棄婦的典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的典型意義是偉大的。
《詩經》中的棄婦詩及其棄婦形象淺析
全詩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氣寫出,敘述了自己和丈夫戀愛、結婚、受辱、被棄的全過程,表達了自己的悔恨和決絕,把她勤勞善良、溫順安命的性格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知禮守禮的。在心上人來求婚時因為沒有媒人,不合禮法而沒有答應(“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女主人公是溫順多情的。首先表現在婚前對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為沒有良媒而拒絕結婚,這引起男子不滿和憤怒,於是女子送男子返鄉,送了很遠很遠,路上女子最後還是同意結婚(“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此後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來迎娶(“乘彼??垣,以望復關”);一直沒有見到心上人出現不禁憂傷哭泣(“不見覆關,泣涕漣漣”)。在被丈夫無情地拋棄後,女子還留戀當初和丈夫兩小無猜的歡樂(“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愛的誓言(“及爾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勞的。
她沒有嫌棄夫家貧寒,承擔下所有的家務勞動,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盡心竭力地操持勞作(“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自信自強也知天安命。“女也不爽”乃是她對自我的肯定,她認為自己沒做錯什麼,丈夫遺棄她沒有道理。
她對於丈夫的絕情悲傷之極,“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則是她直面斥責丈夫的不義行徑。但她對於被丈夫拋棄,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女主人公自知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和可能,只能獨自傷心悔恨當初嫁錯郎(“躬自悼矣”),既然如此就只能認命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對於自己的不幸只能默然從之。
怨淚痛灑夫權制
——談《衛風·氓》的人物形象塑造
四川 唐仕倫
這是一首描寫棄婦哀怨的民歌。詩歌以自述的口吻,回憶了女主人公從戀愛、結婚到被遺棄的不幸遭遇和無限哀怨的情緒。鮮明地塑造了一個既溫柔、剛烈,又勤勞、窮苦的婦女形象和一個既暴躁、冷酷,又偽善、負情的男子形象。
反映了古代男女極不平等的社會現實,揭露了夫權制度對婦女的迫害,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詩歌運用行動、語言和心理描寫,對比和比興,側面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很有特色。
行動、語言、神態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 如詩歌第一章開頭四句寫氓以“貿絲”為藉口,向女主人公求婚,氓的忠厚老實躍然紙上。
五、六句寫女主人公沉醉愛河,情意綿綿,送氓渡過淇水,直到頓丘。雖寥寥數筆,卻凸現了她的熱情、溫柔和純樸。末四句寫女主人公婉拒氓的求婚,一句“子無良媒”,點明原因,表現女主公的痴情。在那樣的時代,誰敢越婚約媒證的雷池?也揭示了她性格懦弱的一面。
而一個“怒”字,則形象地表現了氓脾氣暴躁易怒的性格特徵。“秋以為期”,是女主人公心願的含蓄表達,也足見其溫柔、純情、善良、忠貞。正是她的這一性格弱點,導致了她的愛情悲劇。第二章開頭兩句寫女主人公在婚期迫近之時,“??垣”遙望氓的到來,生動地表現了她一往情深,期盼甜蜜幸福的婚姻早日來臨的迫切心情。
第三章末四句寫女主人公的悲嘆,既點出教訓的悲慘,又說明了夫權制度是造成當時眾多婚姻悲劇的社會根源。第五章前四句寫女主人公的辛勞,其婚後生活的悲慘之狀可見,其婚姻的不幸遭遇可感。讀後,不能不讓人頓生憐憫之心。第六章頭兩句寫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原想婚後幸福美滿,白頭偕老,可現在只要一提“偕老”就心生怨恨。
這是多麼痛苦無奈啊!末二句寫女主公的抉擇。表現了她性格剛強的一面,也表現了她對不平等的夫權制度的堅決反抗。巧妙機智地把氓推向了道德法庭的被告席,讓他接受女主人公沉痛地揭露和痛斥,接受道德的審判和良心的譴責。詩歌正是透過這一系列行動、語言、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鮮明突出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
對比和比興手法使詩歌更具感人的藝術效果 如第二章三至六句,描寫女主人公婚期迫近時的具體表現。一悲一喜,對比鮮明,其痴情的熾烈,令人動容。而第三章頭兩句以“桑”設喻,用桑樹未落葉的潤澤鮮嫩,比喻女子的青春貌美。含蓄地表現出婚後夫妻關係曾有過短暫的美好時光。
三至六句以“鳩”“無食桑葚”起興,暗示女主人公不幸,以此來告誡世上女子不要對男子太痴情,否則會苦不堪言,追悔莫及。這當然不是說愛情不必專一,只是女主人公在遭受男子變心的打擊後,內心痛苦的一種曲折的表達而已。第四章頭兩句再以“桑”設喻,“其黃而隕”喻女子人老珠黃,暗示了女主人公被遺棄的緣由。
五至八句,以“淇水湯湯”起興,更是巧妙地暗示女主人公婚姻的不幸。而第六章的三、四句,詩人再以“淇”、“隰”起興,狀寫女主人公的痛苦思索。淇水再寬也有岸,低溼的地方再大也有邊,可我的苦難何時才是盡頭呢?使詩歌更具悲劇性。
側面描寫為凸現人物性格增添光彩 如第二章末四句,寫女主人公下嫁氓的情景,做新娘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詩歌寫得含蓄而別緻,詩人沒有去正面描寫婚嫁的熱鬧場面,而是從側面入手,以氓占卦得到吉兆,含蓄地表達了女主人公對婚姻幸福期盼,對愛情美滿的渴望。與後文形成了強烈的藝術反差,使詩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第四章三、四句寫女主人公婚後的悲慘生活,暗示了她過早憔悴衰老的原因。
她婚後的任勞任怨,甘居貧困,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從側面突出了男子的變心真是天理不容!詩歌正是這樣多處運用側面描寫,為凸現人物性格增添了光彩。
詩歌採用多種表現手法描寫刻畫人物,使一個溫柔勤勞、忠於愛情、吃苦耐勞的古代婦女形象光彩照人,一個暴躁冷酷,偽善負情的男子形象令人憎惡。
這是一曲反封建夫權制度的悲歌,這是一曲棄婦哀愁的怨曲,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