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驚奇

    不說劉邦,李世民一輩子不止一次被圍。依然活蹦亂跳。誰都有打盹時候。

    秦始皇和項羽都死於歷史難題分封,秦始皇想取消分封避免周的老路,結果六國貴族不幹了,秦始皇一死就造反。項羽智商不太行,覺得其他人都是忠實的馬仔,結果分封不均,馬仔們又造反了。劉邦最聰明,先重封安撫然後逐個卸磨殺驢最後白馬之盟,可惜後面還不是出了七王之亂差點完蛋。

    蠻夷始終是中原王朝的心病,盛世不敢來,亂世瞎摻合,機動能力強,數量眾多,住址不定,打蠻夷,耗時耗力,又不值得攻佔。

    勝敗兵家常事,劉邦前期又不是沒打過敗仗,被圍有什麼稀奇的?

    需要強調的是,誅秦的是楚不是漢,滅楚的才是漢。劉邦雖然打仗一流,但在軍事指揮上其實要略遜項羽韓信一籌,垓下三十萬對十萬的大決戰也都是韓信掛帥。正如韓信所說,劉邦是將將之才,將兵只能十萬,多了玩不轉,駕馭韓信這樣的人去帶兵自己坐陣後方才是最妥當的。

    再說白登之圍,換項羽韓信來指揮也許能贏,但同樣有可能戰敗或者打平。說到底對當時的華夏群雄來說,對匈奴作戰都還是陌生領域,兵法雲知己不知彼一勝一負,想贏怕是也不容易。

    而且當時的匈奴單于冒頓並不是弱雞,他給漢帝國帶來的恥辱困擾了大漢幾代人的時間,直到漢武帝窮盡一生北擊匈奴才算勉強把場子找回來。“武帝”這個諡號給了劉徹而不是劉邦,也不是沒理由的。

    陳平擅長的是計謀而不是軍略,劉邦被韓信評價最多將兵十萬,那次他帶的是40萬超出了指揮能力人太多被圍7天支城不住。當時其它幾路人馬戰略迂迴就要抄了匈奴的後路了,如果劉邦帶的是十萬人,多支城個十天半個月誰勝誰負就難說了。

    也就是後期一個不小心被冒頓陰了,前中期打得還是不錯的,收回了太原,拿回了長城東段以南地區,戰略目的基本達到了。

    建議你們好好了解這場戰役的前後整場。劉邦前幾場交戰獲勝了,才會率領幾千輕騎率先突出,拋開大部隊輕軍冒進,然後中伏被圍。匈奴人擁有絕對的優勢兵力,劉邦退守白登山待援

    白登山,處於野外,沒有城牆,輕騎突出隨軍帶的車輛都少,等於幾乎沒有防禦工事,這樣匈奴以至少十倍以上的優勢兵力依然沒有啃得下來,後續的漢軍大部隊得知天子被圍,晝夜不停的行軍趕來白登山,和穿插截匈奴退路去了。

    當時劉邦已經大敗匈奴,他覺得可以把匈奴包括冒頓留在大同盆地,所以帶少數人疾進白登山,堵住大同盆地北出口,後續20萬的大部隊由周勃帶領跟進,同時樊噲陳豨帶領別動隊從北面迂迴,劉邦算盤是他只要拖住冒頓幾天,等周勃樊噲趕到就可以實現中心開花四面合圍,冒頓和匈奴主力就要交代在這,北方邊患就徹底解除了。結果由於韓王信的兩個部下違背和冒頓的匯合的約定突然出現在周勃的後方,威脅周勃糧道,周勃先返回解決了這兩人再趕去和劉邦會師,耽誤了時間。就這耽誤的幾天冒頓發現了戰機包圍劉邦。

    至於冒頓為什麼撤圍,首先周勃已經到了白登山下,樊噲也從北面截斷了冒頓退路,冒頓沒把握在滅掉劉邦而不被滅掉只能相互妥協。另外和親是在白登之圍三年後,那時劉邦準備對陳豨動手,和親是為了穩住匈奴,陳豨可比韓王信力量強多了。呂后繼續和親,是因為她面對功臣集團和劉姓諸侯壓力,如果和匈奴開戰搞不好給政敵機會。漢文帝剛想對匈奴開戰,劉興居就反了,這時漢朝皇帝就意識到再解決諸侯王前決不能對匈奴開戰。

  • 2 # 靜裡水聲1

    那時候的匈奴,可彪悍的部落,稱霸世界,大概有一千七百餘年江山!西漢朝,東漢朝,大部分時期,都是匈奴王庭的附屬國!僅靠一個陳平,遠遠不夠的!

  • 3 # 大白白野

    劉邦遇到了對手,指揮匈奴騎兵把劉邦及先頭漢軍包圍白登山的是冒頓單于,他是匈奴族傑出領袖,也是政治家、軍事家。和劉邦相比是棋逢對手 ,將遇良才。

    冒頓單于曾指揮匈奴兵殺死自己父親頭曼單于,滅東胡、征服樓煩等族,驅逐月氏,佔領河套地區,稱霸草原,建立強大的草原強國。

    劉邦和匈奴交戰是由韓王信引起的,韓王信和匈奴勾結造反,劉邦率32萬大軍平叛,陳平、婁敬、夏侯嬰、周勃、樊噲等跟隨。漢初許多文武精英參加這次行動,劉邦是下很大決心要解決韓王信和匈奴聯軍問題的。

    漢軍同韓王信和匈奴聯軍打了幾仗,漢軍勝利了,這樣劉邦等漢軍文武大臣產生了輕敵思想。於是,冒頓單于釆用示弱,誘敵深入,設伏圍殲戰術。漢軍派出的使者偵察人員回來僅婁敬認為匈奴有埋伏,不應該繼續進攻匈奴了,其餘人員都認為可以向匈奴進攻了。因此,劉邦認為婁敬膽怯,把婁敬關押起來了,繼續率軍向匈奴進攻。

    在大同白登山,劉邦率領的先頭部隊和漢軍大隊人馬拉開了距離,冒頓單于組織40萬軍隊把劉邦等包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是陳平主張用重金賄賂冒頓單于的闕氏才能得以脫險。

    劉邦脫離險境回來後,把認為可以進攻匈奴的使者偵察人員全殺了,把關押的婁敬放了出來。婁敬後來又主張定都長安,劉邦把婁敬賜姓名為:劉敬

    劉邦、陳平等被匈奴人包圍是開始勝利產生了驕傲麻痺輕敵思想。其次,對匈奴人作戰特點及情況不十分了解。再者,冒頓單于善於用兵,匈奴人善於偽裝,騙過了大多數漢軍使者偵察人員。

    劉邦和陳平才能傑出,是流傳千古的歷史人物,但是漢初謀略家李左車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 4 # AA時光

    題主的問題是有關漢初“白登之圍”的一個歷史事件。

    一、事件的背景。

    漢六年(前201年)秋天,韓王信獻馬邑城投降匈奴。隨後匈奴軍隊在韓(王)信引領下,向南越過句注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二十五里),一路攻至太原郡晉陽城(今太原)。

    漢七年冬十月(秦漢時期以十月為歲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出征匈奴冒頓單于,同時鎮壓韓王信的反叛。

    劉邦所率的漢軍主力進入太原後,連連取勝,特別是銅鞮(今山西省沁縣一帶)一戰,大獲全勝,使韓王信軍隊遭到重大傷亡,其部下將領王喜被漢軍殺死,韓王信只帶少部分兵力逃奔匈奴,漢軍收復了銅鞮縣。

    韓王信手下將領曼丘臣、王黃見韓王信不知所蹤,便收集韓王信各處散兵,擁立趙利為王,並聯合匈奴單于曼頓攻打漢軍。匈奴曼頓命令左、右賢王領一萬多騎兵與王黃的軍隊一起從廣武縣(今山西代縣一部分)向晉陽(太原)攻擊。

    漢軍與王黃及匈奴左、右賢王騎兵軍隊交戰於晉陽,取得勝利。匈奴左右賢王軍隊戰敗逃至硰石(今山西省婁煩縣西北)。劉邦命令灌嬰率、周勃率軍向北追擊,於硰石再敗匈奴及韓王信叛軍。匈奴軍及叛軍繼續向北敗逃,漢將周勃率軍繼續向北追擊,追至離石(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再次擊敗韓王信與匈奴的聯軍。

    由於漢軍對韓王信叛軍、匈奴軍隊節節勝利,從皇帝劉邦到所有參戰將領都產生了麻痺輕敵的思想。劉邦進駐太原後,聽說冒頓單于駐兵於代谷(今山西省繁峙縣至原平市一代),便想急於與冒頓單于決戰。劉邦為了進一步瞭解代谷匈奴兵力情況,劉邦連續派出十批偵查人員去代谷冒頓營地偵查情況。

    實際上,狡猾的冒頓單于早在劉邦大軍與韓王信叛軍交戰前,就與韓王信一起制定了引誘漢軍主力北上的陰謀。

    冒頓的引誘計劃分四步。第一步,首先由韓王信率叛軍佔領太原郡全境,引誘漢軍來攻。韓軍戰敗後,安排劉邦最恨的仇人韓王信獨自逃到代谷。第二步,安排匈奴左、右賢王的一萬多騎兵南下會同韓王信殘餘軍隊與漢軍連續交戰,且戰且敗,使得漢軍產生匈奴軍隊戰鬥力不強的錯覺,達到引誘漢軍北上的目的。第四步,隱真示假。冒頓將其主力軍隊隱藏起來,讓漢軍感覺匈奴沒多少軍隊,而實際冒頓則張網以待。

    劉邦派出的十批偵查人員看到的都是瘦弱的馬匹和老弱計程車兵。漢軍偵查人員紛紛報告:“匈奴軍隊都是老弱病殘,容易擊敗。”

    劉邦擔心情況不準,又派劉敬(原名婁敬)前去打探,劉敬也是看到了相同情況。但劉敬透過以往對匈奴的瞭解,經過自己分析,他向劉邦建議說:“一般情況下,兩國敵對開戰前,都應顯示自己所長,已達到震懾敵方作用。而如今我們看到的卻是相反情況,非常反常,事出異常必有妖。我覺得他們是故意示弱,引誘我們上當,因此我認為不可以向匈奴發動進攻。”

    然而,就在婁敬回來之前,一心急於消滅叛首韓王信,尋求與匈奴決戰的劉邦,已經安排身邊的二十萬大軍出發,此時已經越過句注山(也稱雁門山,是南下晉中的重要關隘)已是覆水難收。到了此時,無論劉敬說得多麼有道理,已經無法阻止劉邦大軍北上。

    然而劉敬不知道這些情況,性格執著的他還是一味地勸說著劉邦。劉邦怒罵道:“齊地的奴才!靠一張口舌得了官位,現在又想用胡言亂語阻止我出兵,等我勝利後再收拾你。”劉邦下令將劉敬帶上枷鎖,看押在廣武縣(今山西代縣)。

    此時的晉北已進入北方最為寒冷的冬季,對於多為中原江淮一帶的漢軍來說,極不適應這裡的嚴寒天氣。漢軍過了樓煩縣,凜冽的寒風中又裹挾著鵝毛般的大雪,極寒的天氣很快給漢軍帶來了大批的凍傷,凍掉手指計程車兵十之二三。

    劉邦率大軍剛剛到達平城(今大同西北)就被曼頓的四十萬大軍四面包圍,漢軍見平城城內容不下如此眾多軍隊,劉邦便帶一支軍隊佔據平城東的白登山(一說今採涼山,一說馬鋪山),本想與平城漢軍互成掎角之勢,但隨後就被匈奴大軍分割包圍,互不能救援。

    此時的周勃軍已向硰石北追擊一支匈奴軍隊八十里,聞聽皇上劉邦被匈奴包圍在白登山一帶,急忙前去救援,附近漢軍守備軍隊也向白城急速增援。就這樣,劉邦被匈奴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靠陳平密計與匈奴達成合約,劉邦和漢軍才得以脫離險境。

    二、劉邦在白登被圍七天的原因。

    原因一,匈奴實力強大。小編說匈奴實力強大,肯定有人會說,秦始皇時“卻匈奴七百餘里”。是的,當時秦將蒙恬將匈奴打得跑到陰山以北,不敢南下牧馬。但此一時,彼一時。不能說劉邦不如一個秦將厲害,而是匈奴已經強大了。

    說起匈奴的發展強大,就要從楚漢戰爭中原戰亂說起。秦朝時期,中原的北方是由匈奴、東胡、月氏很多個民族組成,各自分裂,實力都不太強大。

    到了楚漢時期,匈奴老單于頭曼的兒子冒頓單于出現後,匈奴開始吞併北方的其他民族開始強大。冒頓不僅是個狠角色,他還極具勇力、智慧又善治軍的牛人。他用響箭訓練軍隊,殺死自己父親坐上單于之位;他以隱忍、示弱的智謀打敗比他強大的東胡和月氏,從而使得原來弱小匈奴變為北方的強族。到了劉邦登基稱帝時,就有了“北強、南勁”的說法(北指的是匈奴、南說的是南越國)。

    漢初的匈奴已是大漢帝國面臨最大的強敵,是來自外部最大威脅。

    原因二,劉邦的輕敵冒進(詳情已在事件背景中說明)。

    史上白登之圍也稱為“平城之戰”,這是漢初首次大規模的對匈作戰。透過此戰,劉邦認識到匈奴的強大,與之開戰一定是一場長期的戰鬥。而現有國力卻無法承受這樣一場長期作的戰爭,因此劉邦開始用和親、給錢給物的辦法安撫匈奴,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創造了一個難得的和平發展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男生都不主動追女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