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就該如此
-
2 # 公路小流氓A啊熊
在理。我家今天剛上墳。我姥姥,姥爺的墳。和太姥姥,太姥爺的墳是挨著的。上墳時我還會自言自語的和姥姥講講我現在的生活。太姥姥那裡只是燒紙。
-
3 # 風裡飢餓黑瘦無助
古時候壽命短,四世同堂已是福壽人家了。一般人會記得爺爺的親情,太爺爺就是很遙遠的事情了。況且多子多孫,太爺爺就是活著也不記亂七八糟的孫子了,親情很難傳遞。諾論血脈,恐怕曹操劉邦的血脈都不少,哪個去祭拜了?
-
4 # 經歷7876060
別說三代,只要是家族的墓,無論在哪,清明節爬山涉水也會一一祭拜,清理雜草填填土,沒有一個落下的。人不能忘祖,連祖先都不尊重的人做人是沒有底線和尊嚴的,再有權勢也會被人瞧不起。
-
5 # 竹林吟風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恕我孤陋寡聞,在本人老家,沒有聽說過“上墳不過三代”之說。只要是家族墓地,都會上墳祭拜。至於“祭拜不過未時”一說,倒是比較注意時間段。現代人們恐怕不太熟悉什麼時候是“未時”,(本人亦是搜尋網路才有瞭解),只要按現在時間表達的不超過正午12點即可。
清明祭祖,乃老傳統。現代社會“唯一”保持得最完美最徹底的習俗之一。進入工業文明年代,難得遵守這一傳統的還大有人在。儘管喪葬方式已有多種改革,但農村的祭拜方式一直在延續。離開老家外出務工就業的人,只要條件允許,也都會盡可能的回鄉上墳掃墓,緬懷先人。平時難得回老家,好不容易回鄉一趟,又是專為掃墓而回家,豈有不給家族墓地上墳的道理,都會一併祭拜。
當然,各地風俗不盡相同,只要遵守當地風俗行事,自然“在理”,但大可不必將此處風俗要求彼處,更不可強求一律行事。
慎終追遠,寄託哀思,同時也是踏青的機會,清明節將近,不宜給予其他的祝福與問候,那就且行且珍惜吧!
-
6 # 學能醫愚
哪裡的老祖宗的忠告?純屬胡謅八扯。黃帝多少年了,我們炎黃子孫不還是祭拜黃帝陵嗎?
說這種話的人,也不知他從哪兒聽來的,還是他自己瞎編的?
華人不信神不信鬼,但卻信仰祖宗崇拜。這也不是迷信,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給的,父母的生命是祖父母給的,祖父母的生命又是他們的父母給的,一代一代的追溯,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民族的根。一個人只有不忘根、不忘本,才不愧為炎黃子孫。怎麼能說上墳不過三代呢?
-
7 # 平安是福152552271
我們的先祖有這樣一句話 :一墳管三代,保佑的是後三代人的福運,也就是從我們的曾祖父開始算起到父輩結束,爺爺,爸爸,自己。如果孫子給曾祖父上墳,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運勢。
祭拜不過未時 :我們的祖先將天分成十二時辰,從子時到亥時,未時對應的是現在的1點到3點,就是說,上墳時不能超過下午3點。為什麼還有時間規定呢?從風水學角度來說,這一天是老祖宗的節日,他們透過陰陽交泰來到這個世界,看望子孫後代的同時也接收他們送來的祭品。
-
8 # 樹德漢碩
上墳不過三代,祭拜不過未時。這話前句有幾種說法,也各有強調各有理。祭拜不才未時。意思單一,好理解。一天二十四小時,作十二個時辰,一時辰兩小時,一天從子時起,亥時終。習慣上夜二十點到一點為子時,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未居第八,即是午後十三時十五時為未時。古時人極重陰陽,什麼都可分陰陽。人以男女言,男陽女陰。人以生死言,生陽死陰。日時也分陰陽,日陽夜陰,日時辰言,子至已為陽,午至亥為陰。習慣忌諱上,陽人拜神祭祖用時上宜陽不用陰,所以祭拜神與祖先,一般不過未時,午前更好,過未就違規犯忌了。
一墳管三代,上墳不過三代。這三可是實指三,也可指多數,這裡的三,多以實指為多。上墳不過三代,可指所拜祭祖宗之代。拜多了也管不到,是白拜,有功利性在裡頭,也可指所去拜祭的人不正三代,爺兒孫三代,起過了不是太老就是太小。舊時人短壽,有三代去拜的就不錯了。五代同堂的極少。能幫三代以上的,不是單戶,是眾祖了,就福廕言,未必幫得到了。這是告誡人拜祭要注意的事項。舊時祭拜也是諸多講究,諸多禁忌的。現在沒那麼多講究,那麼多禁忌,盡心有孝敬就好,不必論那麼多了。
-
9 # 農事小記
“上墳不過三代。祭拜不過未時”,是先人對後人清明上墳祭拜的一種忠告,並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成為農村的俗語。
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先說一說:“上墳不過三代”
古人說:“一墳管三代”,意思是說墳中的先輩只會保佑後三輩人,對於第四輩人也就無能為力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古人認為,墳裡的先人只要有屍骨存在,靈魂就會存在,一旦屍骨不存在了,靈魂也就不存在了。過去逝去的人,除了大有錢人之外,一般人家用木棺、窮人用蘆蓆挖坑土葬。木棺與蘆蓆隔不住土壤中的氧氣和水份對屍身的侵涉,一百多年後,屍骨會腐蝕分化成泥土,靈魂也就蕩然無存,也就無法繼續保佑後人了。而古人壽命較短,三代人也就一百多年,因此,墳中的先輩一般保佑不到第四代人,故此才有“上墳不過三代”的說法。
再來說一說:“祭拜不過未時”
過去的“未時”也叫“日側”、“日映”相當於現在的下午13:00~15:00點。此時太陽開始偏西,加之清明時節白日較短、天黑較早。古人認為過了下午15:00點之後,陽氣漸衰,陰氣開始逐漸佔據上風,特別是在墳地,陰氣更為漸盛。因此,未時之後上墳,漸盛的陰氣會對上墳之人,特別是陽氣不足、身體虛弱之人造成傷害。故此,也就有了“祭拜不過未時”的說法。
古人對上墳還有:“上單不上雙,寒食不掛青”之說。意思是單日為陽,雙日為陰,上墳要選擇單日;上祭品水果也要宜單不宜雙。“掛青”指墳頭掛白紙幡,、“寒食”是指冬至之後的105天的在清明邊的寒食節,意思是清明邊上寒食節這天不要上墳。
另外,古人對祭祖水果也有禁忌:不能用空心、多籽和成串的水果和梨子當祭品。還有清明燒紙“燒前不燒後”(意為要在清明之前上墳)之說。
古人對陰陽學說非常看重,故此,對清明上墳有很多禁忌和規矩。現在科學高度發達,人們一般不會相信這些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只要能壯重地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意,怎麼方便就怎樣進行。但大家在文明祭拜的同時,對一些的傳統習俗、行為準則,大家還是要遵守的,以免遭人指點談論不懂世事。
-
10 # 蘇北農園
清明節小長假就要拉開帷幕,很多人都會選擇在清明小長假時為祖先上墳掃墓,在為逝者上墳掃墓時要謹記“掃墓不過三代,上墳不過未時”,那麼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是有道理的!
古人認為,墳裡的先人只要有屍骨存在,靈魂就會存在,一旦屍骨不存在了,靈魂也就不存在了。過去逝去的人,除了大有錢人之外,一般人家用木棺、窮人用蘆蓆挖坑土葬。木棺與蘆蓆隔不住土壤中的氧氣和水份對屍身的侵涉,一百多年後,屍骨會腐蝕分化成泥土,靈魂也就蕩然無存,也就無法繼續保佑後人了。而古人壽命較短,三代人也就一百多年,因此,墳中的先輩一般保佑不到第四代人,故此才有“上墳不過三代”的說法。
在我們農村還有“一墳管三代”的說法,意思是在遷祖墳時,祖墳位置的好壞,會對祖孫三代以內的後代造成影響,如果祖墳的位置很好,那麼後代人將會是非富即貴的好命,如果祖墳的位置不好,後代人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掃墓時只能給三代以內的祖先上墳,超過三代以上的祖先就不能再上墳,否則會折煞後代人的壽命。
古人說:“一墳管三代”,意思是說墳中的先輩只會保佑後三輩人,對於第四輩人也就無能為力了。
未時,即中午一點到三點,那就是上墳不能超過下午三點。之所以在民間會有“上墳不過未時”的說法,是因為隨著太陽的逐漸落下,陽氣逐漸下降,陰氣逐漸增多,清明節又被稱為“鬼節”,古人認為太陽落山後,孤魂野鬼開始活動,再加上墳墓大多都是在偏遠的地方,為了防止在清明上墳時被鬼招惹,在上墳時一定要在陽氣最足的時間進行,千萬不能在陰氣較重時進行,因此便有了“上墳不過未時”的說法。
傳統文化裡流淌的中華民族血液不會改變、現在是、過去是、未來也是,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
-
11 # 手機使用者九十度
沒內一說,海外華人每年都有回國祭祀黃帝陵的。上墳祭祀,無論幾代,祠堂裡有的都受祭祀。墳地上的祖先你願意上到那一輩,就燒紙上香。活著時你家受過恩惠的長輩更不能忘。墳地祖先都在上面,沿序排下來的。現在的年輕人,年節的能給爹媽燒張紙就算懂禮感恩的啦。
回覆列表
如果祖上無德,並且還沒有佔得風水時運,那別說三代,當世後人路過祖墳哪怕是指點一下那是自家的祖墳,那都是孝順了。
如果祖上積德,有德之人必佔有德之地,那後人必定混的風生水起,也必會念及先人恩德,時時掛念,日日紀悼,又豈會上墳不過三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