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53121943722

    送灶神是中國民間古老習俗之一,一般在小年這天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人間善惡。人們把灶君神位打掃乾淨,置酒、糖、果、糕,焚香祭灶。希望他“上天講好話,下界保平安”。相傳灶神掌管一家之福禍,故至今仍很重視送灶神。

    送灶神_送灶神 -簡單介紹

    送灶神是中國民間古老習俗,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一般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這天送灶神迴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告人間善惡,到過了新年再迎接回來。

    人們怕灶神上玉皇那裡“打小報告”,民間“送灶神”時要吃粘牙的甜食,這是為了用糖粘住灶神的牙,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相傳灶神掌管一家之福禍,故各地至今仍很重視送灶神。

    送灶神_送灶神 -歷史傳說

    送灶神灶神是保佑百姓“五穀豐登,財源廣進”的菩薩。

    傳說灶神每年都要到玉帝那裡彙報主人一年的好歹,稟報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為灶神十分喜歡打小報告,所以百姓為了讓灶神在玉帝面前為自己說好話,就給灶神“好處”,在灶神畫像的左右寫上“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也有寫成“人間好事要多說,明年下界降吉祥”的。人們怕他們上玉皇那裡“打小報告”或說錯話,常在這天沐浴齋戒,以齋粑、甜酒、甜果餞行。這種做法逐漸成為1種習俗,一直沿用至今。

    送灶神_送灶神 -祭灶時間

    送灶神的日子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一般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也有二十四日、二十五日送的,在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送灶神的分野。

    送灶神_送灶神 -傳統習俗

    送灶神時要把灶君神位打掃乾淨,再置酒、糖、果、糕,焚香祭拜一番,而祭品與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人都用湯圓、麥芽糖等甜的東西祭拜,其目的無非是希望灶神享用了這些甜點後,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些好話,少打小報告。有的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意在把其牙粘住,不許他亂說。

    送走了灶神之後,家家戶戶便可大掃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正月初四又得將灶神請回家中,繼續執行神職。

    送灶神_送灶神 -灶忌

    灶神又稱“司命”,一男一女,形象風流,故忌女人敬灶。

    平日灶忌甚多:女人燒火時不能正對灶門,更不能以腳採灶;牛肉、狗肉、蛇肉不能放灶上烹煮;女褲不能放灶上烘烤。在灶神離開期間,主人免去對灶的許多禁忌,並趁機掃潮末(揚塵),搞廚房清潔衛生,拆灶修灶。

    篇二 : 兔爺:兔爺-1歷史,兔爺-2傳說

    兔爺是北京老傳統玩具,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這樣描寫:“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著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著硃紅的袍,從腰以下是翠綠的葉與粉紅的花,每一個葉折與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鮮明而勻調的彩色,使綠葉紅花都閃閃欲動。”

    兔爺_兔爺 -1歷史

    而它最早出現在明末,用來祭月的,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明《北京歲華》記載:“市中以黃土博成,曰兔兒爺,著花袍,高有二三尺者。”

    另外,濟南府也有1種“兔爺”,外形、製作和北京的兔爺相仿,但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濟南的兔爺是會動的,腦袋和身體連線地方內部有一根彈簧,搖頭晃腦的更加可愛。

    兔爺_兔爺 -2傳說

    兔爺

    一年,北京城裡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裡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們治病。玉兔變成了1個少女,她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為了感謝玉兔,紛紛送東西給她;可玉兔什麼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的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的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後,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於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各種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她為“兔兒爺”、“兔祖母”。

    兔兒爺在北京可謂是家喻戶曉,因此也就派生出了許多與兔爺兒有關的俗語和歇後語,比如“兔兒爺的旗子——單挑”,這是因為兔爺兒的靠旗只有一邊;還有“隔年的兔兒爺——老陳人兒”,因為兔兒爺是泥制的,很少能儲存到第二年,所以,如果見到做的兔兒爺,那可就屬於老兔兒爺了。

    兔爺_兔爺 -3記載

    兔兒爺

    清末徐柯在《清稗類鈔·時令類》中說:“中秋日,京師以泥塑兔神,兔麵人身,面貼金泥,身施彩繪,巨者高三四尺,值近萬錢。貴家巨室多購歸,以香花餅果供養之,禁中亦然。”

    但由於“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風俗,小孩子經常在傍邊模仿媽媽祭祀的樣子,兔爺就慢慢交給小孩子祭祀了,再後來就演變成兒童玩具,併產生了好多能活動的形象。

    例如在《春明採風志》就曾記載記載:“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線。下扯其線,則唇亂搗。”

    在北京還有1種俗稱“叭噠嘴”的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

    在清朝年間,上至北京東安市場的高階貨店,下至各大廟會集市及繁華地區街攤都會有擺賣的“兔爺兒”。那時的兔爺兒,多是用泥模子扣出來的,也有手工捏的。除了頭頂上那對長耳朵和畫上的三瓣兒嘴巴露出兔子模樣外,“兔爺兒”的身體、臉形、姿態都是人的樣子。除源於清光緒年的1種金甲紅袍、端坐於蓮花塘上的正統型兔兒爺外,常見的兔爺兒大致分為戲曲角色型和生活型2類。前者臉譜穿戴、身段神氣。後者更加人化,也更趨社會時尚,如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鈍、賣茶湯的……社會群相應有盡有。

    兔爺_兔爺 -4現代

    兔兒燈兔爺燈

    現如今,兔爺兒已成了稀罕物。在廠甸、後海、以及少數商場的工藝店裡還能偶見。在北京的一些人家裡,還保留著過年擺兔爺、拜兔爺的習俗。東嶽廟北京民俗博物館中儲存了一些各種造型的兔爺兒玩具。“吉兔坊”是東嶽廟兔兒爺山指定的製作工坊,作為北京兔爺第一坊,每年都要製作上萬尊兔兒爺。雖然這種民間工藝品的人氣大不如前,不過還是有一些年輕人、外國遊客對這種民間味道很感興趣。

    兔爺_兔爺 -5寓意

    坐象兔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爺,虎為百獸之王,是統帥,寓意事業興盛,人脈廣博。

    麒麟兔爺,因麒麟吐書的典故而流傳,象徵著學識廣博,學業有成。

    坐葫蘆兔爺,因葫蘆與福祿同音,象徵著福祿雙全。

    篇三 : 灶王爺的來歷傳說

    到春節,莊戶人家就在鍋臺旁供一張灶王爺的像,說他是“一家之主”,是掌管一家禍福的神。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人叫張臘月,娶了個妻子叫丁香女,生得聰明賢慧,十分可愛,只是成婚幾年沒生兒女。為了這,張臘月覺得心裡涼冰冰的,不是個滋味兒。

    丁香女的表妹叫王海棠,相中了張臘月,偷偷對他說:“只要你休了丁香女,把我娶進門,不出三年我給你生個小兒郎,他跑到這邊叫聲爹,跑到那邊叫聲娘,你說這樣強不強?”張臘月看著如花似玉的王海棠,眼皮都不眨了。忙不迭地說:“強!強!強!”

    張臘月果然休了丁香女,丁香女哭腫了雙眼,傷透了心。張臘月冷冰冰地說:“別哭了,哭死也沒有用!”丁香女望著這無情無義的負心郎,把眼淚一擦,胸脯一挺,說:“好吧,我走!”張臘月得意地問:“丁香女,你說吧,想要什麼東西?”丁香女說:“別的東西我不要,只要一輛紡線車,一輛破車,一頭老牛。”這點東西張臘月根本沒放在眼裡,一口答應了。

    丁香女將紡線車裝在破車上,撫摸著拉車的老牛說:“老牛啊,你拉著我走吧!拉我到個好埝(方言,地方的意思)兒裡,我好草好料喂著你;拉我到個孬埝兒裡,我可就沒法養活你了!”

    老牛象聽懂了似的,拉著丁香女走啊,走啊,來到一所破窯前停下。丁香女往破窯一打量,看見牆根下有一支金簪閃閃發光。丁香女急忙拾起金簪,往北一晃,北面“刷”地立起一座樓房;她又往東一晃,往西一晃,東樓、西樓也都立起來了。丁香女十分高興,就在這裡安下家,支起紡線車紡線,靠賣線過日子。

    再說張臘月見丁香女走了,不由得心花怒放。他興沖沖地來到表妹家,進門就說:“表妹,丁香女被我休了,咱倆快拜堂成親吧!”兩個人正親熱呢,突然家人跌跌撞撞跑來,慌慌張張地說:“老……老爺,不好了!家中失火了!”

    “啊?!”張臘月一驚,匆匆跑回家一看,所有家產化為灰燼。他生活無著,只好去投奔王海棠。誰知王海棠翻臉不認人,惡聲惡氣地說:“哼,真是賴蛤蟆想吃天鵝肉!你這個窮光蛋,讓我嫁給你去喝西北風啊?滾!”

    張臘月一聽,氣得渾身顫抖,指著王海棠憤憤地罵道:“你,你這個賤貨,你好狠心啊……”話沒說完,忽然覺得眼前象蒙上了一層黑布,氣火攻到眼裡,什麼也看不見了,兩手摸索著,哭喊著:“我的眼,我的眼啊……”王海棠根本不理。

    張臘月這時想起了賢慧、善良的丁香女,又悔又恨,呼天號地大哭一場,只好離開王家,沿街乞討。

    丁香女喜歡吃麵條。這一日她做好麵條正要吃,忽聽外面傳來討飯的叫喊聲。遠聽象丈夫的聲音,近聽更象丈夫的聲音,急忙跑到街上一看,只見張臘月雙目失明,穿得破破爛爛,走路踉踉蹌蹌,手持打狗棍,正摸索著沿街乞討。善良的丁香女見他落到這般光景,不由心中一陣酸楚,把過去的怨恨全忘了。她不言不語走上前去,拉著張臘月的打狗棍,把他領進家,盛上一碗麵條,拔下頭上的金簪插在碗裡,遞給他說:“快趁熱吃吧!”

    張臘月雙手捧著香噴噴的麵條,長嘆道:“唉——自從休了丁香女,從沒吃過這麼好的麵條!”丁香女問:“你吃的誰的麵條?”張臘月光顧狼吞虎嚥,沒顧得上答話。忽然,他“哎喲”一聲,從嘴裡吐出一支金簪說:“這塊雞骨頭,把我好硌!”說著,“當”一聲把金簪扔到地上。丁香女搖搖頭:“唉!真是生就的窮骨頭。我給你插上一支金簪,你倒當成了雞骨頭!”

    張臘月聽了這話一愣怔,他越琢磨越覺得是丁香女的聲音,急忙問:“你,你是誰?”

    “我,我就是被你休出門的丁香女啊……”丁香女嗚嗚地哭著,再也說不下去了。

    張臘月聽著丁香女揪心的哭聲,越想越羞愧,覺著無地自容,悲愴地喊道:“我好糊塗啊!”猛地站起來,“砰!”一頭撞到坑沿上,立時氣絕身亡了。

    丁香女見張臘月死了,悲悲切切地把他安葬了。為了紀念他,找人給他畫了一張象,掛在鍋灶邊。有人問他:“這是誰?”丁香女說:“這是當家的。”

    後來,人們為了記取這一慘痛教訓,都學著丁香女,把張臘月的畫像掛在鍋灶旁邊,稱他是當家的,並在畫像上方貼一橫匾,寫著“一家之主”。時間長了,就把他叫成“灶王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一千貫錢等於現在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