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榆木疙瘩牌慧根
-
2 # 燭影亂談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角色多數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能夠在亂世的史書上留上一筆本身就是能力的證明,所以,作為現代人或者說後輩本是沒有資格品評古人的。
但是,他們中真的有很多,明明是聰明人,卻做了一些所謂的“蠢事”,有的是真的蠢,有的卻是對信念的一種執著。
十大蠢人和“蠢人”十 楊修
楊修聰慧而有才華,楊彪之子,為曹操主簿。演義中對他的評價是恃才放曠,為了表現他知曹操心思,於是屢次將曹操內心所想戳破。
同時,楊修與曹植交好,曹丕、曹植奪嫡一事,除了他們各自的屬臣,曹操麾下幾乎沒有人站隊,只有楊修屢次為曹植出謀劃策,結果不爭氣的曹植又漏了餡。
大軍出征,因曹操將暗號設定為“雞肋”,故而楊修判斷出曹操有退軍之意,夏侯惇深信不疑,在曹操還未下令時開始收拾行裝準備撤軍,這也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楊修以惑亂軍心被斬。
楊修瞭解曹操,所以他屢次戳破曹操心思,但是,他真的瞭解曹操嗎?如果是,又為何會觸犯上位者之逆鱗?
所以,楊修聰慧卻也愚蠢,他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九 何進
何進是典型的才不配位,他本是一個屠戶,仗著妹妹有幾分姿色,進宮做了妃子得以入仕。黃巾之亂伊始,洞察到馬元義將反,派兵捉拿鎮壓,再加上宮中有人好辦事,身份水漲船高,最終位至大將軍。
大將軍是什麼職位呢?給大家舉兩個例子,曹魏前期的大將軍叫做夏侯惇,蜀漢後期的大將軍叫做姜維!
何進為了彰顯地位,設定了西園八校尉,後來的一方霸主袁紹、曹操都在其中,可以說何進拿著一手的好牌,但是卻打得稀爛。
他不聽曹操的勸諫,外結董卓,內誅宦官,卻又優柔寡斷,中了穩軍計,獨自進宮被張讓等人所殺,之後袁紹等人率兵殺入皇宮為何進報仇,京城大亂。而涼州董卓趁機以大將軍令為名,控制了長安。
從此,大漢的噩夢開始了……
八 曹爽
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但是曹爽卻是典型的虎父犬子。他父親曹真被演義黑成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陪襯,但依舊有著一些亮點,卻偏偏生出了色厲膽薄又“天真無邪”的兒子曹爽,硬生生斷送了曹魏江山。
曹爽本來不是這樣的性格,用現在話說在得到高位之後飄了,他毫無父親風範,文不成武不就,反而在排場和起居上與皇帝比肩。
司馬懿隱忍多時,終於趁其外出時發動兵變,曹爽聞聽後不想著反攻,倒是驚慌失措起來。在接到司馬懿“不問罪過”之語後,居然真的繳械投降,結果被夷滅三族。從此之後,曹魏大權盡歸司馬氏。
七 蔣幹
演義中被塑造成一個空有才名的逗比小丑,自告奮勇去江東遊說周瑜,結果那點小心思直接被周瑜猜破,上來就堵住了蔣幹的嘴,之後又假裝醉酒,有意讓蔣幹盜書。
曹操果然中了反間計,將治理水軍頗有能力的蔡瑁、張允處斬,看見人頭後立時醒悟,心中叫苦不迭。
之後不久,蔣幹再度出使東吳,曹操也真敢用他。而這次蔣幹帶回了和周瑜串通好的龐統,為曹操獻上連環計,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一眼看破,卻笑而不語。
這也直接導致了後面赤壁大戰時,曹操八十幾萬人馬幾乎被燒個精光,而這一切都是蔣幹這隻蝴蝶的小翅膀扇動所造成的。
六 袁術
在十八路諸侯中,有這麼一個人物,身份、地位不俗,兵強馬壯,當時普天之下沒人敢小視他的實力,卻幾乎沒人看的起他的能力,這個人就是袁術。
在得到玉璽之後,袁術膨脹的野心終於壓制不住,悍然稱帝……結果悲劇了。
我一直懷疑一件事,袁術是不是得了絕症,所以想在死前瘋狂一回,過一把皇帝癮,不然好歹也是四世三公的世家子弟,怎麼會行如此愚蠢之事?
五 魏延
魏延是悲劇的,從一開始就被諸葛亮打上了“反骨仔”的標籤,一直以蜀漢定時炸彈的身份存在著,在諸葛亮死後,作為當時軍中的一號人物,不甘心受楊儀區區一個長史驅使,於是起兵與楊儀爭權。
到此為止,魏延做的其實沒什麼過分,諸葛亮屢次北伐失利,換了魏延當統帥,大不了再失利一次就是了。他蠢就蠢在明知道諸葛亮一直對他忌憚提防,卻輕信了馬岱,並且按照楊儀的條件大喊“誰敢殺我”,試想如果沒有後手,誰會提出這樣的要求,難道是要讓權給你之前讓你再囂張的耀武揚威一次?
四 荀彧
曹操手下謀士眾多,而且能力不俗,但無論郭嘉或是賈詡、程昱,在地位上都無法撼動荀彧,荀彧一直是曹操的謀主。
然而他太天真了,他美好的期盼著曹操在一統亂世之後可以換政於漢,最初或許曹操會有這樣的心思,但是人的心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位置的提升是會變的。
當一切不在預期之後,荀彧依舊堅持著內心最初的想法,毅然反對曹操稱“公”,換來的卻是一個空了的食盒……
三 荀攸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年紀比荀彧要大,相對於荀彧的大局戰略和內政,荀攸更擅長臨陣的出謀劃策,是張良型別的人物,但是他與叔父荀彧有著一樣的性格。
荀彧因為反對曹操稱公而被委婉的賜死,荀攸並沒有吸取教訓,或者說他明知結局,卻依舊要那麼做。在曹操試圖稱王時,荀攸反對,於是,他得到了和荀彧一樣的結局。
需要說明的是荀攸的死大概是羅貫中想突出荀家人的氣節而設定的,歷史上荀攸沒有反對過曹操稱王。
二 姜維
姜維率領大軍與南下伐蜀的魏軍對峙,鄧艾趁機與鍾會分兵,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城下,劉禪出降。
尷尬的姜維為報諸葛亮知遇之恩,不忍大漢滅亡,於是準備“曲線救國”,挑撥野心頗大的鐘會謀反,打算從中取事,還暗中書信劉禪,讓劉禪暫且忍耐(或許劉禪根本就不覺得是忍耐,也不在意)。
結果姜維利用的鐘會是個豬隊友,他的野心一早就被司馬昭看破了,再加上人望也不夠,最終剛剛起兵就出現了兵變,鍾會被殺,姜維作為同黨,不僅死於亂軍之中,還被開膛摘出五臟!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這是多麼絕望的吶喊啊!
一 諸葛亮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受劉備三顧之恩,毅然出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夷陵的慘敗幾乎宣示了蜀漢就此只能偏安一隅,再無爭奪天下的資本,但是諸葛亮堅信著人定勝天,他殫精竭力為大漢,六出岐山卻功敗垂成。
心血熬幹了,諸葛亮走不動了,當做法試圖增壽的燈被魏延無意間帶起的風吹滅後,諸葛亮終於知道,人必定是人,即便是半仙之體,智多近妖,終究逆不了天。
孔明將一生奉獻給了大漢,為的不過是劉備昔日的恩情,可惜,那個讓弟弟精心打理,等著他平定天下、功成名就之後回去的草廬,他再也回不去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就是我心中的演義十大蠢人,他們究竟是蠢,還是“蠢”?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
3 # 趙伯文41762883
若論三國演義中的聰明人,應以魏蜀吳的領軍人物曹操、劉備、孫權為最;若論聰明人辦蠢事亦非這三位大佬莫屬。
為何如此之說?且看如下分解。
一、聰明的穎悟絕倫
曾幾何時,曹操、劉備、孫權三位響噹噹的英雄豪傑,叱吒風雲,氣吞山河,統千軍率萬馬,爭乾坤鬥天下,司令華夏烽煙四起,直叫戰火延燒遍地。鬥智鬥勇鬥氣,爭雄爭名爭利。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話不投機攻城掠地。或攻防,或勝負,或征戰,或智取。征戰可出百萬雄兵,智取盡是計策窮極。君不見:
曹孟德宏才偉略一代梟雄,掌中原而圖天下;
劉玄德德才兼備弘毅致遠,握川蜀而謀漢室;
孫仲謀雄心大智英人尚傑,據江東而鼎峙業。
此乃聰明人是也。
二、愚蠢的順理成章
然縱觀三國演義可又不難看出,他們不過是這段歷史的過客,雖不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但畢竟是人散曲未終,往事已如風。他們又是歷史舞臺的演員,雖然都是主角,但終歸還是中途退場,半途而廢,落得個有其名無其實的結果。
魏蜀吳曹劉孫,厲兵秣馬南征北戰玩兒了多少年的心跳,披堅執銳東打西殺也只是瀟瀟灑灑,到頭來還不是三敗俱傷雞飛蛋打,誰也沒有一統天下。
吾嘗讀三國演義後掩卷覃思,不由得深研細究。我總覺得三國的背後有玄機,有陰謀,有陽謀,也有故事。
我總覺得司馬家族早已佈下了天下大局,魏蜀吳曹劉孫猶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司馬家族才是背後的推手,真正的創謀,覬覦螂蟬雀的那隻鷹。早作壁上觀,該出手時再出手,實實在在掌九州。
我還覺得曹劉孫是天下大亂紛爭四起的急先鋒,是動盪變革八方風雨的棋佈錯峙,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江山真已改,時運他人宰。
我還喻想,曹操是魯菜的掌勺,劉備是川菜的大廚,孫權是淮揚的伙伕,都有拿手的絕活,做的一手佳餚,可終歸是為他人做下飯菜湯。
我又喻想,孫權如織造,劉備似裁縫,曹操猶布商,用盡綾羅綢緞,做盡鴻錦羽繡,到頭來還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這不是聰明人辦蠢事又是什麼?
三、結語
別人是聰明一時愚蠢一事,且能知錯就改。
他們是聰明一生愚蠢一世,一條道跑到黑。
正是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三國已歸晉。
(圖網路侵刪)
回覆列表
1.楊修
正經人家,恃才學霸,好湊熱鬧,腦袋搬家。
2.許攸
曹孟德故友,不止出賣舊東家倉庫那麼簡單,以後給曹操輕車熟路的指明瞭滅袁征途,但是,叛徒就是叛徒,利用完了,還不如一保安隊長值錢。
3.蔣幹
做交流使者,失敗!做情報蒐集,失敗!做人力資源,失敗!
4.張松
哪怕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最強大腦,投誠就投誠,還要裝逼。
5.李肅
有本事,但不要臉。
6.丁儀、丁廙
大文豪的大才子兒子的下屬,當紅作家哥倆與曹植不止是上下級關係,也是K歌搭檔、古典舞夥伴、作品知己……,唯獨就不是一個出主意的。
7.郭圖
餿主意大王
張溫
自告奮勇辦事,辦事中間被人家忽悠,幸虧結果還算理想,憨人傻福。
8.諸葛瑾
有諸葛家基因無孔明之顏值,是兄長沒有弟弟名氣,講親情還得受夾板氣,人家孩子是忠烈自個兒熊孩子是逆賊。
9.江東群儒
一幫子老世故、美分黨、書蟲兒加上從小手腳不乾淨的,自然是“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
10.蔡夫人
劉表續絃老婆,家長裡短的碎嘴子,只聽孃家人的,反而害了娘倆還有孃家人的性命。